浅析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nlongal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是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以后,针对自身认知以及对认知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事物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具有探究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后一定要进行深入思考、反复探究,如此才能够完成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反思,唯有如此才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反思活动的特点以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93-01
  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小学生并没有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引起重视,他们在学习过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反思,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将着重研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反思活动的特点
  第一,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没有形成反思的习惯,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时并不喜欢向教师提出问题,只是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在进行学习,当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以后也没有及时的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第二,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以后都没有做到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也不能及时的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于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有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等没有进行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没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那么自然学生也不会有想进行反思的想法。
  第三,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以后都没有集中的进行复习,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等到期中或者是期末的时候再进行集中复习,但是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增多,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堆到一个阶段,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产生烦躁情绪,不容易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反思的起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建问题情境,以此培养学生反思意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反思教学行为,回顾学习过程。
  (二)罗列预习提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当学生预习过后,还应该对预习的内容与过程进行回顾,要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本章节主要的内容是哪些,其中的重点部分都是什么;在经过预习过后,自己能不能对于教材上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等等。经过进行反思训练,逐渐的让学生形成针对预习过程的反思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交流总结时建立师生、生生互助的反思关系
  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常用方式就是课堂提问,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无法回答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意当学生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后,教师不能直接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这样学生无法提升自己,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有可能犯错。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来让学生进行反思。生生交流之间的一种最常见方式就是小组交流,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智力情况、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在学习成绩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充分发挥优生帮扶差生的作用。教师也可以为每个小组设定学习的目标,组内成员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当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法,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就是多种思想互相碰撞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意识到原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是这么的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题,所以通过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三、结束语
  反思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元认知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关键本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制定预习提纲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另外还可以在交流总结时建立师生、生生互助的反思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洪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师的关注点,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是教育界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与调查发现,初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着学生词汇量太少,语法知识薄弱,学生没有相对专业的英语语言环境等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相关技巧,不能死记硬背,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与窍门,使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少失分,全面科学的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问题;措
摘 要 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物理的学习定然离不开思考。而考虑到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课堂提问。然而不讲章法的设疑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恰当的设疑技巧。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疑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我们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农村教学实际,探讨农村教学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97-01  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在教学新思想传播上也相较于城市
摘 要 当前,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方式为美术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素养,较好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并不断培育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促进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普遍存在应试教育思想,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美术教育都不够重视,美术课也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陪衬位置。这些不利因素均造成了小学生缺乏美术熏陶,加上学校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上,大多
摘 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也变成了全球一门普遍应用的交流语言。在高中教育阶段,英语对于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英语中完形填空分值占最大一部分,所以对于学生也是志在必得的,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一定程度决定了英语的整体性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
摘 要 数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同时数学也是难点科目,让很多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还没有形成对事物良好的认知能力,而数学具有抽象性,包含了大量理性知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难以理解里面的知识,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劲。为了改变这个现象,教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并且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