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的现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本文结合建筑屋顶绿化模式和屋顶绿化建造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屋面荷载、屋面排水及防水,种植土调配以及植物配置等技术的研究,促使屋顶绿化这类“见缝插绿”的绿化方式得以实现。
关键词:屋顶绿化;安全性;生态;技术
0 引言
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人口分布逐渐向城市密集型转变,城市人口的加速上升导致高密度聚集型建筑随之增加,城市用地匮乏。国际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表明,城市的最佳环境状态是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60m2以上。华沙、维也纳等国家早已超过这一标准,我国仅有深圳逼近这一标准,而全国范围内人均绿地占有仅8.98m2。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该如何增加绿地面积,成为近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1 屋顶绿化分类
1.1 麇集型屋顶绿化
麇集型屋顶绿化又被称为密集型屋顶绿化,多以屋顶花园的形式出现,其植物配置相较于延伸型屋顶绿化更为复杂,植物种类也更繁多。因为其对屋面荷载要求高,多建造在地下停车场上的屋面。如果高层建筑物的荷载足够,在高层建筑上建设麇集型屋顶绿化也是可以实现的。
1.2 半麇集型屋顶绿化
介于延伸型屋顶绿化和麇集型屋顶绿化之间,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扬弃而形成的一种绿化形式叫作半麇集型屋顶绿化,其在屋面建造大中小乔木、人流车流路线的同时,尽可能缩减设施重量,使其满足大多数屋顶的荷载要求。这种方式的屋顶绿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好的运用。
2 屋顶绿化设计主要构造
2.1 铺设轻质种植基质
在最初的施工建设中,大多数都是利用培植土作为栽种基质,但这种做法又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培植土重量较大,远高于屋顶设计荷载,培植土运送至高层屋顶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长期种植植物,肥力远远不够等。在这样的环境下,轻质种植基质应运而生,从根源解决了这些影响因素,铺设基质的厚度一般在8~10cm。
2.2 排\蓄水层
绿化设施建设的排水层设计应考虑屋顶荷载要求、植物配置空间分布及不同植物的不同栽种需求进行相应和谐的排水设计,还要思考解决排水问题及蓄水时的问题,以解决夏季炎热天气时培植土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没有水补充的尴尬境况,从而避免植物干枯、叶黄等现象的发生。
2.3 耐穿刺层
屋顶绿化应考虑到植物根系的穿刺能力,耐穿刺层常用PVC材料编制防刺隔板和隔离材料等,这种耐穿刺且防水的阻隔材料是由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拉丝编制制成的,其对楼板的保护和防水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屋顶绿化更容易实现。
2.4 防水层
采用防水、阻根相结合的新型材料解决屋顶防水的问题。防水层是保证屋顶不漏水的关键,因此还必须处理好屋顶的排水系统。
3 屋顶绿化建造技术优化措施
3.1 屋顶绿化荷载减轻技术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为2.00kN/m2(190kg/m2),屋顶绿化荷载为3.00kN/m2。对于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屋面规划水道堵塞等问题引起的积水荷载,应采取外部构造措施加以缓解,并重新测量屋顶绿化荷载,考虑其积水的可能深度,再对屋面活荷载量进行重新计算。减轻屋面荷载具体措施包括:人工合成基质土,开发超轻栽培介质,常用土重量为8t/m3,在土壤中按配比添加其他轻基质,减轻栽培基质的湿重,可将珍珠岩、木屑等用于基质土调配中,丰富营养的同时也大大减轻土重,从而减轻整个屋顶的承重。
3.2 屋顶绿化排/蓄水技术
目前,排/蓄水层多用陶粒材料,虽有超轻、吸水等优势,但其耐久性差,强度低,很可能出现永久性技术难题。最佳解决办法就是在建筑标高与荷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坡度设计,可以大大提升防水可靠性,为保温层和隔热层奠定良好基础,以防其变成永久性蓄水问题。
3.3 植物种植技术
屋顶绿化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后期养护作业难度大、费用高,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应多选用具有抗寒、抗旱特性的植物如白车轴草、绿萝等,以减少浇灌等后期养护频率,从而节约成本、增强屋顶绿化的稳定性。不同地区施行屋顶绿化时,应多选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时有较大优势,由于屋顶绿化是构建于建筑物屋顶的景观空间,其对建筑物屋顶荷载能力有一定要求,无法像陆地中生长的植物一样,根系能延伸至深层土壤汲取养料。屋顶土壤厚度无法达到很多植物的要求,因此应多选用耐瘠薄土壤的植被,根系纤维丰富,能在特定厚度土壤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保障自身生长,为屋顶绿化的实行提供可行性。
4 结语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综合方案,在解决城市局部用地紧张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为人类搭建出适宜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也为动植物的栖息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自然空间。当今社会,屋顶绿化的构建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能实现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屋顶绿化,从而共同享受我们自己创造的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萍,车伍,李俊奇.屋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04(07):41-44.
[2] 李世同,李鹏波,王军.浅议屋顶绿化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8(13):69-70.
[3] 殷丽峰,李树华.屋顶绿化基质的选择及绿化种植模式的建立[J].风景园林,2006(04):46-49.
作者简介:孙楠(1996—),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关键词:屋顶绿化;安全性;生态;技术
0 引言
城市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人口分布逐渐向城市密集型转变,城市人口的加速上升导致高密度聚集型建筑随之增加,城市用地匮乏。国际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表明,城市的最佳环境状态是指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60m2以上。华沙、维也纳等国家早已超过这一标准,我国仅有深圳逼近这一标准,而全国范围内人均绿地占有仅8.98m2。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该如何增加绿地面积,成为近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1 屋顶绿化分类
1.1 麇集型屋顶绿化
麇集型屋顶绿化又被称为密集型屋顶绿化,多以屋顶花园的形式出现,其植物配置相较于延伸型屋顶绿化更为复杂,植物种类也更繁多。因为其对屋面荷载要求高,多建造在地下停车场上的屋面。如果高层建筑物的荷载足够,在高层建筑上建设麇集型屋顶绿化也是可以实现的。
1.2 半麇集型屋顶绿化
介于延伸型屋顶绿化和麇集型屋顶绿化之间,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扬弃而形成的一种绿化形式叫作半麇集型屋顶绿化,其在屋面建造大中小乔木、人流车流路线的同时,尽可能缩减设施重量,使其满足大多数屋顶的荷载要求。这种方式的屋顶绿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好的运用。
2 屋顶绿化设计主要构造
2.1 铺设轻质种植基质
在最初的施工建设中,大多数都是利用培植土作为栽种基质,但这种做法又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培植土重量较大,远高于屋顶设计荷载,培植土运送至高层屋顶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长期种植植物,肥力远远不够等。在这样的环境下,轻质种植基质应运而生,从根源解决了这些影响因素,铺设基质的厚度一般在8~10cm。
2.2 排\蓄水层
绿化设施建设的排水层设计应考虑屋顶荷载要求、植物配置空间分布及不同植物的不同栽种需求进行相应和谐的排水设计,还要思考解决排水问题及蓄水时的问题,以解决夏季炎热天气时培植土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没有水补充的尴尬境况,从而避免植物干枯、叶黄等现象的发生。
2.3 耐穿刺层
屋顶绿化应考虑到植物根系的穿刺能力,耐穿刺层常用PVC材料编制防刺隔板和隔离材料等,这种耐穿刺且防水的阻隔材料是由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拉丝编制制成的,其对楼板的保护和防水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得屋顶绿化更容易实现。
2.4 防水层
采用防水、阻根相结合的新型材料解决屋顶防水的问题。防水层是保证屋顶不漏水的关键,因此还必须处理好屋顶的排水系统。
3 屋顶绿化建造技术优化措施
3.1 屋顶绿化荷载减轻技术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为2.00kN/m2(190kg/m2),屋顶绿化荷载为3.00kN/m2。对于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屋面规划水道堵塞等问题引起的积水荷载,应采取外部构造措施加以缓解,并重新测量屋顶绿化荷载,考虑其积水的可能深度,再对屋面活荷载量进行重新计算。减轻屋面荷载具体措施包括:人工合成基质土,开发超轻栽培介质,常用土重量为8t/m3,在土壤中按配比添加其他轻基质,减轻栽培基质的湿重,可将珍珠岩、木屑等用于基质土调配中,丰富营养的同时也大大减轻土重,从而减轻整个屋顶的承重。
3.2 屋顶绿化排/蓄水技术
目前,排/蓄水层多用陶粒材料,虽有超轻、吸水等优势,但其耐久性差,强度低,很可能出现永久性技术难题。最佳解决办法就是在建筑标高与荷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坡度设计,可以大大提升防水可靠性,为保温层和隔热层奠定良好基础,以防其变成永久性蓄水问题。
3.3 植物种植技术
屋顶绿化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后期养护作业难度大、费用高,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应多选用具有抗寒、抗旱特性的植物如白车轴草、绿萝等,以减少浇灌等后期养护频率,从而节约成本、增强屋顶绿化的稳定性。不同地区施行屋顶绿化时,应多选用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时有较大优势,由于屋顶绿化是构建于建筑物屋顶的景观空间,其对建筑物屋顶荷载能力有一定要求,无法像陆地中生长的植物一样,根系能延伸至深层土壤汲取养料。屋顶土壤厚度无法达到很多植物的要求,因此应多选用耐瘠薄土壤的植被,根系纤维丰富,能在特定厚度土壤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保障自身生长,为屋顶绿化的实行提供可行性。
4 结语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综合方案,在解决城市局部用地紧张问题的同时,还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为人类搭建出适宜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也为动植物的栖息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自然空间。当今社会,屋顶绿化的构建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能实现的,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屋顶绿化,从而共同享受我们自己创造的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萍,车伍,李俊奇.屋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04(07):41-44.
[2] 李世同,李鹏波,王军.浅议屋顶绿化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8(13):69-70.
[3] 殷丽峰,李树华.屋顶绿化基质的选择及绿化种植模式的建立[J].风景园林,2006(04):46-49.
作者简介:孙楠(1996—),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