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其与企业合作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技能实训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着力实施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工程,适应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目前参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了校企双赢。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民工培训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近三年始终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实训的前提是校企合作
“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总方针_f。校企合作并非新生事物,国内外对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已比较普遍,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似乎一直处于瓶颈状态。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我们人才对社会需求契合度增长的需要,我们不光要学习理论,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目前我们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学生技能实训的设备及场所有限,职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更显重要,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与学校合作的迫切性。在这种情况下,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进行理性思考,找寻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建立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迫在眉睫。而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将着眼于校企双方的利益点,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校企合作努力中学校单方面热心的状况。
二、开展技能实训,加强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为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教育部专门召开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加快推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促进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规定的落实。同时在全国选择100所左右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院校,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国家还将出台对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给予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
2.选择机制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双方在合作前要有一个理智的调研过程,正确定位合作项目和合作领域,如必须明确“为什么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合作的优势是什么”、“合作的条件怎样”等,综合上述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具有合作的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意向和共同的价值观。
(2)优势互补原则。联合不仅在于双方或多方力量的相加,更应在于双方或多方的优势互补,使力量“倍增”,如果没有这种“倍增”的效应,合作也就黯然失色了。
(3)良好信誉原则。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减少风险;而不讲信誉,是合作的天敌,合作双方的相互促进大大有助于合作的成功。
3.投入机制
校企合作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三部分。
人力投入主要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组建及配备问题。以学校的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参与,共同制定实训计划、技能培养方案及考核办法等。
物力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生产资料,为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二是学校投入必需的教学器具和物资,保证正常实训教学之所需。
财力投入包括企业为学校教学及学生的实训提供经费支持和学校为完成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业所承担的适度投人。财力投入是校企合作中全部投入的核心,也是校企合作成功的保障。
4.政府的保障机制
虽然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双方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但政府的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对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校企合作。从全局、整体、长远的角度,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引导和激励双方的合作。其次,政府应以资金为杠杆,制定向校企合作倾斜的计划,鼓励和引导合作向纵深发展。第三,政府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合作得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双赢”的,但学校注重的是教学与科研,其效益具有滞后性;而企业看重的是商业价值和实际效益。具有即时性,因此双方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和磨合期,但只要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动机与愿望,有相互适应和谅解的诚意,着眼于长远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合作机制,校企双赢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三、企业与学校开展技能实训各自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当中虽然亮点很多,但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工学交替的时间要把握好;二是不能因突出技能训练而忽视专业理论教学;三是对有意向合作的企业一定要认真考察,一旦确定合作关系,就要签订协议,依法操作。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还是探索性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校企合作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保证,平等关系是难以维持的。因此,职业学校要努力构筑自己的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
2.校企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只要项目选择得当,就能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双赢”。
3.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职业学校必须严格教育管理,狠抓“产品”质量,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特别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与企业有共同语言。
4.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技能实训,可以说是互利互惠的举措,利国利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技能实训,保证学生一只脚迈进校门,另一只脚踏进厂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生产工艺,甚至掌握生产技术。一毕业就具备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能力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这样一来,既减小了企业上岗培训环节,节省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又强化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所以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技能实训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着力实施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工程,适应了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目前参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了校企双赢。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农民工培训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近三年始终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实训的前提是校企合作
“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总方针_f。校企合作并非新生事物,国内外对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已比较普遍,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似乎一直处于瓶颈状态。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我们人才对社会需求契合度增长的需要,我们不光要学习理论,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目前我们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学生技能实训的设备及场所有限,职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更显重要,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与学校合作的迫切性。在这种情况下,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进行理性思考,找寻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建立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迫在眉睫。而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将着眼于校企双方的利益点,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校企合作努力中学校单方面热心的状况。
二、开展技能实训,加强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为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教育部专门召开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加快推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促进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规定的落实。同时在全国选择100所左右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院校,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国家还将出台对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给予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
2.选择机制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双方在合作前要有一个理智的调研过程,正确定位合作项目和合作领域,如必须明确“为什么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合作的优势是什么”、“合作的条件怎样”等,综合上述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学校与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具有合作的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意向和共同的价值观。
(2)优势互补原则。联合不仅在于双方或多方力量的相加,更应在于双方或多方的优势互补,使力量“倍增”,如果没有这种“倍增”的效应,合作也就黯然失色了。
(3)良好信誉原则。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减少风险;而不讲信誉,是合作的天敌,合作双方的相互促进大大有助于合作的成功。
3.投入机制
校企合作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三部分。
人力投入主要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组建及配备问题。以学校的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参与,共同制定实训计划、技能培养方案及考核办法等。
物力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生产资料,为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二是学校投入必需的教学器具和物资,保证正常实训教学之所需。
财力投入包括企业为学校教学及学生的实训提供经费支持和学校为完成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业所承担的适度投人。财力投入是校企合作中全部投入的核心,也是校企合作成功的保障。
4.政府的保障机制
虽然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双方优势互补的自主行为,但政府的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对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校企合作。从全局、整体、长远的角度,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引导和激励双方的合作。其次,政府应以资金为杠杆,制定向校企合作倾斜的计划,鼓励和引导合作向纵深发展。第三,政府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觉性,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使合作得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双赢”的,但学校注重的是教学与科研,其效益具有滞后性;而企业看重的是商业价值和实际效益。具有即时性,因此双方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和磨合期,但只要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动机与愿望,有相互适应和谅解的诚意,着眼于长远效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合作机制,校企双赢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三、企业与学校开展技能实训各自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当中虽然亮点很多,但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工学交替的时间要把握好;二是不能因突出技能训练而忽视专业理论教学;三是对有意向合作的企业一定要认真考察,一旦确定合作关系,就要签订协议,依法操作。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还是探索性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校企合作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保证,平等关系是难以维持的。因此,职业学校要努力构筑自己的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
2.校企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只要项目选择得当,就能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双赢”。
3.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职业学校必须严格教育管理,狠抓“产品”质量,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特别要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与企业有共同语言。
4.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项目、制定规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技能实训,可以说是互利互惠的举措,利国利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技能实训,保证学生一只脚迈进校门,另一只脚踏进厂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生产工艺,甚至掌握生产技术。一毕业就具备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能力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这样一来,既减小了企业上岗培训环节,节省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又强化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所以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