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来源 :校本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往往气氛沉闷,教师从单词、句型、语法到课文重复机械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实践表明,教师的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所教学科的透彻的钻研外,还必须进行感情投资,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首先,教师应寻找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在生活上对他们关心照顾,学习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多与他们一起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应对学生一视同仁。最后,要尊重和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心营造一个自由、民主、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
  二、融情于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动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在各个学校广泛使用,其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如高一第一单元Reading 部分,可剪 Cast Away 原声电影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直观的看到Chuck Noland 在荒岛中的生活,形象生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既加深了印象,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前加入Free Talk,能激发兴趣,锻炼口语。
  三、坚持赏识教育,成功教育
  赏识教育应包括赏识他们的失败,包括赏识他们的反复,并加以引导。在他们面临挫折失败时,教师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养分,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赏,就会使他们信心倍增,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功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热情的帮助学生成功,设法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四、练好基本功,向课堂要质量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英语教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心理、社会等因素。首先要精心备好每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活化”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项目与本班人、地、时实际结合,设计出学生能够参与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北京市哲学会中国哲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于2004年10月1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十多个单位的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的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于2004年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文研究了高管政治关联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通过对2009年~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的研发投入之间存
在不同期红斑狼疮 (SLE)病人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于SLE临床表现与IL 6、IL 8的关系亦在进一步探索中。我们试图通过 135例不同期SLE患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在墓葬壁画的规模、创作数量,以及工艺水平上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中国的色彩绘画在唐代也达到了最高峰,古人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稠油开采工艺是目前机采工艺的难点,塔河油田因油稠和井深两大主要特点,目前使用电泵深抽配合环套掺稀降粘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是多种工艺比较较为理想的方式,但表现为寿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的核心价值所在,对推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系统的技术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技术,这就需要综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1],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 COP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
总论 妥协: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龙太江·l·32) 全球正义:意义与限度(杨国荣·3·3) 全球化与市场社会“公共生活”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价值吁求—现代“公共哲学”的理论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