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导学法属于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统计与概率”知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学好该部分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有效应用。教师通过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当中,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应用
新时期,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教学时,如果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教育观念不断进行更新调整,促使教育形式进一步创新,设计出与当前学生发展需要更为适应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属于教育伴随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时进行应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要积极研究和创新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方式,在实际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时进行应用,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
科學合理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开展“统计与概率”教学时,要想有效的应用问题导学法,其基本前提是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运用该种教学方式时,设计问题的质量非常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具有的时间相对有限,要想在有限时间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教师所涉及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非常显著的目的性。比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在生活当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统计与概率”知识,使之形成将学习内容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再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具有哪些不同点、有无相同点等,让学生先行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合理提问,实现新课导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意识与习惯。
积极营造问题互动
教师通过对问题互动的氛围进行营造,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学习压力进一步降低,营造出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时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学习榜样,同时要兼顾学生天性,主动倾听学生意见,确保所互动的问题与学生想法更为接近。其次,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间提问,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等,以此在课堂教学时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营造出更好的讨论问题的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效率。比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教学时,以“平均数”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回答在该组数据中,何为平均数,引导学生形成对平均数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容易误解平均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平均数具有什么特征?怎么对平均数进行计算呢?”为提升问题难度,教师可以设计多组数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求解,以锻炼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与认识能力,培养其解决平均数问题的能力。此后,教师可以继续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每组数据的特征,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将数据特点更加直观地呈现。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时,不仅要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且较为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且要考虑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问题,要能够基于学生视角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高效的应用问题导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着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统计图”相关知识时,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运用难以准确把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上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和优势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列举出三组数据,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运用何种图形更能体现数据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判断运用何种统计图时,是否会出现诸如混淆各类统计图表知识点的情况,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概率统计知识体系,打牢其该方面知识的基础。
“统计与概率”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教师在实际开展该部分知识教学时,应高效运用“问题导学法”,强化对学生问题探究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未来各领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着眼于问题设计,并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问题导学法在“统计与概率”教学时得以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发.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据分析观念——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0(4).
[2]闫炳霞.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市梅城小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应用
新时期,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教学时,如果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教育观念不断进行更新调整,促使教育形式进一步创新,设计出与当前学生发展需要更为适应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属于教育伴随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时进行应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要积极研究和创新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方式,在实际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教学时进行应用,进一步增强该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
科學合理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开展“统计与概率”教学时,要想有效的应用问题导学法,其基本前提是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运用该种教学方式时,设计问题的质量非常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具有的时间相对有限,要想在有限时间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教师所涉及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非常显著的目的性。比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在生活当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统计与概率”知识,使之形成将学习内容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再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具有哪些不同点、有无相同点等,让学生先行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合理提问,实现新课导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意识与习惯。
积极营造问题互动
教师通过对问题互动的氛围进行营造,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学习压力进一步降低,营造出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时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学习榜样,同时要兼顾学生天性,主动倾听学生意见,确保所互动的问题与学生想法更为接近。其次,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间提问,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等,以此在课堂教学时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营造出更好的讨论问题的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效率。比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教学时,以“平均数”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回答在该组数据中,何为平均数,引导学生形成对平均数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容易误解平均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平均数具有什么特征?怎么对平均数进行计算呢?”为提升问题难度,教师可以设计多组数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求解,以锻炼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与认识能力,培养其解决平均数问题的能力。此后,教师可以继续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每组数据的特征,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将数据特点更加直观地呈现。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时,不仅要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且较为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且要考虑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问题,要能够基于学生视角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高效的应用问题导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着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统计图”相关知识时,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运用难以准确把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上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和优势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列举出三组数据,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运用何种图形更能体现数据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判断运用何种统计图时,是否会出现诸如混淆各类统计图表知识点的情况,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完善的概率统计知识体系,打牢其该方面知识的基础。
“统计与概率”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教师在实际开展该部分知识教学时,应高效运用“问题导学法”,强化对学生问题探究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未来各领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着眼于问题设计,并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问题导学法在“统计与概率”教学时得以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发.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据分析观念——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0(4).
[2]闫炳霞.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市梅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