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象是人脑由一种已知意象联想至另一种意象,并在此基础上而进行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想象能力的培养,更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中的知识延伸拓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 想象能力 培养
前言:发挥想象是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想象通过形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来加工成理性意象,有利于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性。
1.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理解知识技能,懂得情感态度,知晓审美价值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应以理解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想想象能力,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学生可在知识的获取的基础上,再辅以想象,利用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力与穿透力,学活知识,从而进一步的丰富与延伸知识,扩大知识的内含量,真正实现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价值。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赏析,也是学生根据现有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式来加深对己有信息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对文章的感悟力、延伸力。语言材料仅是学生学习的素材。而理解归纳才是真正的学习意义价值所在。透过现象提示本质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发挥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2. 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
2.1再造想象训练
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感知的材料,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的形象和事物,是曾经存在或是现在还继续存在的,但想象者本人却没有实际遇到过。在阅读过程中,再造想象占据突出的地位。读者正是根据作者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再造新的形象。例如,读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对诗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要求再造出各种新的形象:可能是一个老翁,闲坐舟尾,任无篷小舟横于江面,遭受风吹雨打;也可能是有篷小舟,自横江边;还可能岸边有一急于过江的夜归人,望着在风雨中自横江中的孤舟发呆……
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的初期创造活动,主要依赖对原型(已知材料)的模仿,称之为模仿创造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后期创造活动,即在模仿创造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再造想象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离不开模仿的。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据说就是脱胎于前人庾信《射马赋》中“落花与秋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式。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有一首讽刺诗《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右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诗的结构、章法是模仿西汉天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人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兮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王勃也罢,鲁迅也罢,他们的模仿都融入了创新的意识,都创造了新的艺术形象,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这些再造的形象和意境,甚至在艺术上超越了原型。
按模仿思路进行再造想象时,要特别注意模仿不是目的,它只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手段。当我们思路阻塞、灵感枯竭时,多阅读一些资料,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谈,能有助于我们发现可供参照的模仿对象,这些模仿对象或已感知材料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它像催化剂一样能激发头脑产生剧烈的化合反应,结出美丽的创造之花。总之,模仿只是一块过渡性的跳板,创新才是最终目的。
2.2创造想象训练
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材料,在头脑中能独立创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是按照想象者的创造意愿在头脑中塑造形象目标,它以创造思维为基础,把抽象的概念幻化成生动的形象,把无生命之物体赋予人的思想性格,把人间的生活演化成天堂、地狱的故事,把短暂的瞬间延伸为漫长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的极端发挥就成了幻想。幻想,是指被主观意愿支配,而不与创造活动直接相结合的想象。它可以超越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进程,跑到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进程尚达不到的地方。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幻想虽然不与创造活动直接联系,却常常指引、开启了创造活动的方向和路径。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80多部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被称为“称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在书中写的霓虹灯、坦克、潜水艇、直升机、导弹、电视以至人类登月、环太阳系旅行等,到了20世纪都变成了现实。后世的许多科学家,如俄国的“航空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的火箭先驱罗伯特·戈达德等人,都承认他们的创造受到了凡尔纳的启发。
丰富、奇妙的创造性想象,是有规律的思维训练的结果。丰富的想象,首先来自丰厚的生活基础,来自充分生活积累。其次,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和锻炼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奇特瑰丽的想象。屈原的《离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安徒生的童话、但丁的《神曲》,都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奇特美丽的世界。培养创造性想象思维,还要积极从事创造活动。例如,通过小制作、小发明以及编故事等,都可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德国文学家歌德小时候经常兴致勃勃地想象祖母讲给他的故事的结局,这对他小养成良好的想象力很有益处。
3.想象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1)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亲自观察、感受、体验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和人物,并将这些形象表象贮存于自己的记忆中。
(2)要突破习惯思维定势和事物固有的联系,大胆开拓新的想象天地。但想象必须独特新颖而又合情合理,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3)要重视生活原型的启发。创造想象虽不是生活原型再现,但它往往成为触发创造性想象导线,使想象由此打开,逐渐完整、成熟。
4.结语
想象要使用形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来加工理性意象,而绝非只是感受知形象和表象。想象要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创造新的意象。这种创造性想象的再造性想象更复杂、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困难。这也就要求我们应在原有的知识范围内,不断地对意象进行思考、联想并加以一定的想象,这也为培养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思考作了一定的引导,而非漫无目的的“空想”。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语文 想象能力 培养
前言:发挥想象是体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想象通过形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来加工成理性意象,有利于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性。
1.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理解知识技能,懂得情感态度,知晓审美价值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应以理解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想想象能力,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学生可在知识的获取的基础上,再辅以想象,利用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力与穿透力,学活知识,从而进一步的丰富与延伸知识,扩大知识的内含量,真正实现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价值。
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赏析,也是学生根据现有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式来加深对己有信息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对文章的感悟力、延伸力。语言材料仅是学生学习的素材。而理解归纳才是真正的学习意义价值所在。透过现象提示本质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发挥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2. 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
2.1再造想象训练
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感知的材料,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的形象和事物,是曾经存在或是现在还继续存在的,但想象者本人却没有实际遇到过。在阅读过程中,再造想象占据突出的地位。读者正是根据作者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再造新的形象。例如,读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对诗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要求再造出各种新的形象:可能是一个老翁,闲坐舟尾,任无篷小舟横于江面,遭受风吹雨打;也可能是有篷小舟,自横江边;还可能岸边有一急于过江的夜归人,望着在风雨中自横江中的孤舟发呆……
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人的初期创造活动,主要依赖对原型(已知材料)的模仿,称之为模仿创造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后期创造活动,即在模仿创造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再造想象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离不开模仿的。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据说就是脱胎于前人庾信《射马赋》中“落花与秋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式。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有一首讽刺诗《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右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诗的结构、章法是模仿西汉天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人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兮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王勃也罢,鲁迅也罢,他们的模仿都融入了创新的意识,都创造了新的艺术形象,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这些再造的形象和意境,甚至在艺术上超越了原型。
按模仿思路进行再造想象时,要特别注意模仿不是目的,它只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手段。当我们思路阻塞、灵感枯竭时,多阅读一些资料,多出去走走,多与人交谈,能有助于我们发现可供参照的模仿对象,这些模仿对象或已感知材料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它像催化剂一样能激发头脑产生剧烈的化合反应,结出美丽的创造之花。总之,模仿只是一块过渡性的跳板,创新才是最终目的。
2.2创造想象训练
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材料,在头脑中能独立创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是按照想象者的创造意愿在头脑中塑造形象目标,它以创造思维为基础,把抽象的概念幻化成生动的形象,把无生命之物体赋予人的思想性格,把人间的生活演化成天堂、地狱的故事,把短暂的瞬间延伸为漫长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的极端发挥就成了幻想。幻想,是指被主观意愿支配,而不与创造活动直接相结合的想象。它可以超越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进程,跑到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进程尚达不到的地方。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幻想虽然不与创造活动直接联系,却常常指引、开启了创造活动的方向和路径。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80多部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被称为“称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在书中写的霓虹灯、坦克、潜水艇、直升机、导弹、电视以至人类登月、环太阳系旅行等,到了20世纪都变成了现实。后世的许多科学家,如俄国的“航空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的火箭先驱罗伯特·戈达德等人,都承认他们的创造受到了凡尔纳的启发。
丰富、奇妙的创造性想象,是有规律的思维训练的结果。丰富的想象,首先来自丰厚的生活基础,来自充分生活积累。其次,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和锻炼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奇特瑰丽的想象。屈原的《离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安徒生的童话、但丁的《神曲》,都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奇特美丽的世界。培养创造性想象思维,还要积极从事创造活动。例如,通过小制作、小发明以及编故事等,都可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德国文学家歌德小时候经常兴致勃勃地想象祖母讲给他的故事的结局,这对他小养成良好的想象力很有益处。
3.想象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1)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地亲自观察、感受、体验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和人物,并将这些形象表象贮存于自己的记忆中。
(2)要突破习惯思维定势和事物固有的联系,大胆开拓新的想象天地。但想象必须独特新颖而又合情合理,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3)要重视生活原型的启发。创造想象虽不是生活原型再现,但它往往成为触发创造性想象导线,使想象由此打开,逐渐完整、成熟。
4.结语
想象要使用形象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来加工理性意象,而绝非只是感受知形象和表象。想象要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工原有意象,创造新的意象。这种创造性想象的再造性想象更复杂、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困难。这也就要求我们应在原有的知识范围内,不断地对意象进行思考、联想并加以一定的想象,这也为培养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思考作了一定的引导,而非漫无目的的“空想”。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