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思维训练在议论文写作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思维训练 作文 写作
思维训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而客观生活又是那样纷繁复杂,且有曲折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需要他人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生活呢?
1. 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负面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体,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错误。
2. 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3. 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已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下面着重从分析与综合两方面来谈。
讲分析,就应该讲综合,因为“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1)分析,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肢解开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将隐化显,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表现在论证中是:通过对论据的分解、比较、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
如何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a. 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来分析。它是将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认识、辨别和考察的方法。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认识过程之后,从而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b. 从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上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既包括将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来进行考虑,也包括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再分割若干侧面来认识,从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例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了认识并批评自由主义这种无政府意识,首先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并且对每一种表现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产生根源和克服办法,这种分析是科学的、深入的。
c. 从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这就是将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从外向内、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分割、逐层考察,渐次加深认识,以至最后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如此,对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与革命事业所进行的科学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层层加深。
论证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能将隐藏在事物内的道理发掘出来,将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规律提取出来,上述的三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常常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辅相成。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其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论证时,借助综合能力,帮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将很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 综合要自然。就是在综合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顺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结尾:“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综合,是在蒋氏以及村人的悲惨遭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自然、合乎情理。
b、综合要科学,少而精。就是说综合要合理、恰当、科学,要抓要害,揭示本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马的品质,并指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实之后,颇有感情地写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综合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这样的综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们的联系。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新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首要环节,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往往顽强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b. 倡导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其思维应是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兼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改进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c. 鼓励逆向思维。这是由目标发出,往回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人们普遍认可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校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教师的权威、已成定论的东西,通过逆向思考,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学生钻“牛角尖”与逆向思维分开来。
以上是笔者对思维训练与议文写作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2]王宝大.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3]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4]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页.
[6]睢文龙.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7]魏灿金.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8]《辞海》636页“分析综合”条.
[9]毛泽东选集.347页.
关键词:思维训练 作文 写作
思维训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而客观生活又是那样纷繁复杂,且有曲折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需要他人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生活呢?
1. 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负面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体,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错误。
2. 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3. 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已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下面着重从分析与综合两方面来谈。
讲分析,就应该讲综合,因为“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1)分析,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肢解开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将隐化显,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表现在论证中是:通过对论据的分解、比较、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
如何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a. 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来分析。它是将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认识、辨别和考察的方法。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认识过程之后,从而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b. 从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上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既包括将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来进行考虑,也包括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再分割若干侧面来认识,从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例如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了认识并批评自由主义这种无政府意识,首先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并且对每一种表现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产生根源和克服办法,这种分析是科学的、深入的。
c. 从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这就是将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从外向内、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分割、逐层考察,渐次加深认识,以至最后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如此,对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与革命事业所进行的科学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层层加深。
论证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能将隐藏在事物内的道理发掘出来,将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规律提取出来,上述的三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常常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辅相成。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其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论证时,借助综合能力,帮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将很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 综合要自然。就是在综合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顺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结尾:“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综合,是在蒋氏以及村人的悲惨遭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自然、合乎情理。
b、综合要科学,少而精。就是说综合要合理、恰当、科学,要抓要害,揭示本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马的品质,并指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实之后,颇有感情地写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综合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这样的综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们的联系。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新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首要环节,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往往顽强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b. 倡导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其思维应是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兼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改进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c. 鼓励逆向思维。这是由目标发出,往回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人们普遍认可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校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教师的权威、已成定论的东西,通过逆向思考,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学生钻“牛角尖”与逆向思维分开来。
以上是笔者对思维训练与议文写作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2]王宝大.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3]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4]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页.
[6]睢文龙.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7]魏灿金.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8]《辞海》636页“分析综合”条.
[9]毛泽东选集.3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