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逻辑环节设计是指按照一般逻辑原理来安排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基本逻辑环节设计由“视点—延伸—检测—回归”这四个步骤组成,分别完成讲解核心知识、扩展知识视野、实际运用知识、反思学习策略的任务。
一、知识点的引入与知识点揭示
点引入时指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将学习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也称为“导入”。导入的方式很多,也有专门对导入艺术的研究,但无论怎样导入都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扣。语文教师备课时比较重视这个环节,但往往只顾及学生兴趣,把导入的形式看的很重,又是讲故事又是多媒体等,忙的不亦乐乎,反而忘记了要导入的是什么,忘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好奇心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面,结果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另外,有的教师将导入的重心放在课文上,而没把重心放在课文所体现出的某种规律即知识点上。这是语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本课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注意和喜欢,引入方式应尽量生动新颖,以抓住现场气氛为最佳,引入时间要恰当,不宜太长,引入口语要有启发性且干净简练。
点揭示指显示知识点,明确知识点意义,操作关键词的过程。这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整堂课就成功大半,一旦失败则整堂课失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理解到位,落实到每个字词上,不能有半点疏忽,同时要认真研究典型材料,找准材料中最能体现知识点的地方,再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选择讲解的方式,最后组织好讲解的主要语言,做到准确生动简练、深入浅出。
初中语文课“议论”知识点的揭示过程:某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讲解“议论”的知识,并定义为“发表自己的观点”。初看教师对“议论”的解释没什么错误,但当教师让学生找出语文中的议论段时,学生却错误地将课文中人物的发言当成了议论,而且以“他们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理由。由于教师忽略了对该知识点定义的关键词“自己”二字的落实,没注意“自己”只能指代作者,而不能指代任何其他人,当时竟然无法说服学生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知识点的强化与延伸
点强化指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复强化知识点、定义及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再举实例、再剖析,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过程。严格说,强化并不只是一个专门的逻辑环节,而应该涉及到教学全过程。其目的是将教学重心始终集中在中心点上,让学生能记住且表述出中心点,特别是关键词。同时提供适当练习给学生,以训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点延伸指沿着关键词,扩大或加深知识点的涉及和运用范围,牵连出若干相关知识点或相邻知识点,使知识点延展成线、成面、成体。延伸线的长度,或延伸面的宽度,或延伸体的大小等,根据知识本身的潜力、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点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课堂实践。点延伸的实质是建立知识结构,同时建立结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延伸的空间可以是相关材料,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点延伸,还可以向其他学科延伸。
三、知识点的检测与点回归
点检测指举若干紧扣中心点和关键词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并动口动手运用,教师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评价和修正,达到教学目标。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前面的教学都能达到一定效果,那么这个环节就水到渠成。检测活动和材料选择的覆盖面要宽,使教学的中心点和延伸点都能得到体现;难度也要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的投入,并达到相应的水平;题量适当,检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检测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评价是要紧扣教学关键词,指出检测结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轻易否定;评价语要能针对学生个性,指出每个人的特点或优势所在。课堂评价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发展或发展快慢的关键,有些评价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点回归指课堂教学结束前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信息重点及学习过程。这个环节既要注意对学习内容的抽象概括,更要注意对学习策略和思维走向进行反思。师生对话的三言两语要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规律,有利于学生长时记忆和举一反三的运用。点回归并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浓缩,而是对课堂教学的概括提升;要形成以知识点为引导的开放视野,为下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进行强化。语文教师要注意避免将“课堂”教学回归环节误为“课文”内容总结的现象发生。
一、知识点的引入与知识点揭示
点引入时指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将学习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也称为“导入”。导入的方式很多,也有专门对导入艺术的研究,但无论怎样导入都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扣。语文教师备课时比较重视这个环节,但往往只顾及学生兴趣,把导入的形式看的很重,又是讲故事又是多媒体等,忙的不亦乐乎,反而忘记了要导入的是什么,忘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好奇心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面,结果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另外,有的教师将导入的重心放在课文上,而没把重心放在课文所体现出的某种规律即知识点上。这是语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本课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注意和喜欢,引入方式应尽量生动新颖,以抓住现场气氛为最佳,引入时间要恰当,不宜太长,引入口语要有启发性且干净简练。
点揭示指显示知识点,明确知识点意义,操作关键词的过程。这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整堂课就成功大半,一旦失败则整堂课失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理解到位,落实到每个字词上,不能有半点疏忽,同时要认真研究典型材料,找准材料中最能体现知识点的地方,再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选择讲解的方式,最后组织好讲解的主要语言,做到准确生动简练、深入浅出。
初中语文课“议论”知识点的揭示过程:某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讲解“议论”的知识,并定义为“发表自己的观点”。初看教师对“议论”的解释没什么错误,但当教师让学生找出语文中的议论段时,学生却错误地将课文中人物的发言当成了议论,而且以“他们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理由。由于教师忽略了对该知识点定义的关键词“自己”二字的落实,没注意“自己”只能指代作者,而不能指代任何其他人,当时竟然无法说服学生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知识点的强化与延伸
点强化指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复强化知识点、定义及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再举实例、再剖析,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过程。严格说,强化并不只是一个专门的逻辑环节,而应该涉及到教学全过程。其目的是将教学重心始终集中在中心点上,让学生能记住且表述出中心点,特别是关键词。同时提供适当练习给学生,以训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点延伸指沿着关键词,扩大或加深知识点的涉及和运用范围,牵连出若干相关知识点或相邻知识点,使知识点延展成线、成面、成体。延伸线的长度,或延伸面的宽度,或延伸体的大小等,根据知识本身的潜力、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点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课堂实践。点延伸的实质是建立知识结构,同时建立结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延伸的空间可以是相关材料,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点延伸,还可以向其他学科延伸。
三、知识点的检测与点回归
点检测指举若干紧扣中心点和关键词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并动口动手运用,教师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评价和修正,达到教学目标。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前面的教学都能达到一定效果,那么这个环节就水到渠成。检测活动和材料选择的覆盖面要宽,使教学的中心点和延伸点都能得到体现;难度也要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的投入,并达到相应的水平;题量适当,检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检测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评价是要紧扣教学关键词,指出检测结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轻易否定;评价语要能针对学生个性,指出每个人的特点或优势所在。课堂评价的好坏是学生能否发展或发展快慢的关键,有些评价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点回归指课堂教学结束前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信息重点及学习过程。这个环节既要注意对学习内容的抽象概括,更要注意对学习策略和思维走向进行反思。师生对话的三言两语要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规律,有利于学生长时记忆和举一反三的运用。点回归并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浓缩,而是对课堂教学的概括提升;要形成以知识点为引导的开放视野,为下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进行强化。语文教师要注意避免将“课堂”教学回归环节误为“课文”内容总结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