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东盟共同体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有着重要的国际交通和战略地位意义。因此,有必要从中国与东盟间经济往来、历史历程和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促进这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经贸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话与协商。1991年钱其深外长应邀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双方展开对话进程。之后十多年间,双方的贸易往来经济联系加深,达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第二个階段以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初步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二)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有28年。28年来,中国-东盟与时俱进,携手前行,战略沟通不断加强,经贸交往持续深入,人文交流日益热络。
1.加强战略沟通,丰富合作内涵。中国多年来与东盟保持着密切的战略沟通,201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在2019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发表《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些合作文件显示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正在不断深入。战略沟通与对接的不断加强为中国与东盟务实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成果显著。
2.深化经贸交往,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经贸交往不断深化。迄今为止,中国和东盟10国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连续十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2019年上半年也跃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面旗帜。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老挝、文莱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9个国家中7个是东盟国家,即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
3.拓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国和东盟国家毗邻而居、人文相似,,双方人文交往愈加热络,拉近了两地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截至2019年底,双方结成了201对友好城市,东盟国家建有38所孔子学院,中方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双方互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周往来航班已近4500架次。据统计,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方人员往来达5700万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大关。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媒体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2019年还建立了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双方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沟通交流正在不断加强。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进程缓慢。独特的“东盟方式”实现了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在其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内部缺少一个像欧盟一样强有力的国家或者组织领导东盟10国,组织比较松散,内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大都是和东盟内单个国家分别签订条约,加大谈判的成本和降低效率。由于没有超国家组织,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签订条约的实施也打折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得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东盟内部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各国的经济贸易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相似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贸易具有竞争性。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了出来,中国应积极开展和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转变,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形成差异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
(三)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壁垒很高。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总的经济贸易壁垒,中国与东盟各国承诺无限制开放的比例为20%以下,部分开放或未承诺开放的部门比例达到80%以上,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壁垒高于国民待遇。各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壁垒程度不一样:旅游、通信、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低,教育、娱乐文体、运输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高。
三、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市场开放能在区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欧洲和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是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主导,欧盟则是以“法德为轴心”。亚洲的经济区域化则是“无人负责”。因此东亚地区如果要增加各国对区内贸易的依赖程度,就必须有一个轴心。
(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双边贸易数量。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也很相似。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双方应依靠自身己有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尽量避免区域内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其次,双方要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形成密切的互补分工,并促成双边贸易从产业间走向产业内贸易,进一步扩大贸易空间。
(三)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的紧密合作。亚太经合组织(APEC)定位于松散、协商、非制度化的经济论坛,从而无法有效保证集体行动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组织机构架设方面应效仿欧盟北美的做法,设立超国家机构,下设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并制定有关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同时撤并一些不必要的机构,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的情况。
(四)协调区域内外国家关系,加强中日韩互助合作。一方面,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同域外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排斥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协调中日韩三国关系,加强三国经济合作。
四、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属于南南型区域合作,市场潜力巨大。自贸区建成五年来,在货物贸易领域取得快速发展,除敏感产品以外,中国与东盟93%的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合作不足,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东盟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双方服务贸易水平,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分工,在保持中国和东盟原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扩大在金融、通讯、保险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陈秀莲,陈兰舟,于吉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依赖敏感性与脆弱性研究[J].亚太经济,2020(02):91-99.
[2]曹云华,李均锁.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竞争与合作[J].广东社会科学,2020(02):37-44.
[3]王勤.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J].国际贸易,2019(02):40-45.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经贸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话与协商。1991年钱其深外长应邀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双方展开对话进程。之后十多年间,双方的贸易往来经济联系加深,达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识。第二个階段以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初步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二)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有28年。28年来,中国-东盟与时俱进,携手前行,战略沟通不断加强,经贸交往持续深入,人文交流日益热络。
1.加强战略沟通,丰富合作内涵。中国多年来与东盟保持着密切的战略沟通,201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在2019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发表《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些合作文件显示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正在不断深入。战略沟通与对接的不断加强为中国与东盟务实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成果显著。
2.深化经贸交往,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经贸交往不断深化。迄今为止,中国和东盟10国建成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连续十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2019年上半年也跃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引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面旗帜。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老挝、文莱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9个国家中7个是东盟国家,即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
3.拓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国和东盟国家毗邻而居、人文相似,,双方人文交往愈加热络,拉近了两地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截至2019年底,双方结成了201对友好城市,东盟国家建有38所孔子学院,中方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双方互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周往来航班已近4500架次。据统计,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方人员往来达5700万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大关。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媒体交流活动。中国与东盟2019年还建立了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双方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沟通交流正在不断加强。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进程缓慢。独特的“东盟方式”实现了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在其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内部缺少一个像欧盟一样强有力的国家或者组织领导东盟10国,组织比较松散,内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大都是和东盟内单个国家分别签订条约,加大谈判的成本和降低效率。由于没有超国家组织,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签订条约的实施也打折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得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东盟内部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各国的经济贸易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相似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贸易具有竞争性。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了出来,中国应积极开展和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转变,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形成差异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
(三)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壁垒很高。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总的经济贸易壁垒,中国与东盟各国承诺无限制开放的比例为20%以下,部分开放或未承诺开放的部门比例达到80%以上,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壁垒高于国民待遇。各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壁垒程度不一样:旅游、通信、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低,教育、娱乐文体、运输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高。
三、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市场开放能在区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欧洲和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是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主导,欧盟则是以“法德为轴心”。亚洲的经济区域化则是“无人负责”。因此东亚地区如果要增加各国对区内贸易的依赖程度,就必须有一个轴心。
(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双边贸易数量。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也很相似。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双方应依靠自身己有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尽量避免区域内的产业趋同和产品趋同。其次,双方要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形成密切的互补分工,并促成双边贸易从产业间走向产业内贸易,进一步扩大贸易空间。
(三)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保证制度化的紧密合作。亚太经合组织(APEC)定位于松散、协商、非制度化的经济论坛,从而无法有效保证集体行动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组织机构架设方面应效仿欧盟北美的做法,设立超国家机构,下设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并制定有关条约来规定各个机构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同时撤并一些不必要的机构,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政出多门的情况。
(四)协调区域内外国家关系,加强中日韩互助合作。一方面,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同域外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排斥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协调中日韩三国关系,加强三国经济合作。
四、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属于南南型区域合作,市场潜力巨大。自贸区建成五年来,在货物贸易领域取得快速发展,除敏感产品以外,中国与东盟93%的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合作不足,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东盟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双方服务贸易水平,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分工,在保持中国和东盟原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扩大在金融、通讯、保险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陈秀莲,陈兰舟,于吉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依赖敏感性与脆弱性研究[J].亚太经济,2020(02):91-99.
[2]曹云华,李均锁.东盟经济共同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竞争与合作[J].广东社会科学,2020(02):37-44.
[3]王勤.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J].国际贸易,2019(0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