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校企业化,不是把原有学校通过改制,变成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特殊“企业”。企业化的职校仍然是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国民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而不是像企业那样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职校企业化也不是指将由政府投资转为由其他经济成份兴办职校。公办职校仍然应当是职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职校企业化”,是一种在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上借助企业的先进经验,引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从而极大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是对目前职校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在方式和内容上参照企业运行与管理模式所进行的改进。
职校企业化的主要特点是面向企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优点,以此来提高职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职校的全面发展和校企共赢。职校企业化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提高职校的教育服务质量,完善职校的教育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营利。
一、职校企业化的意义
笔者曾了解到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浙江省某市的一个企业以高薪聘请了两位来自上海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设计并生产出一台电动工具样品。在广交会上,该样品引起了外商的兴趣,认为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与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而价格却只有德国同类产品的一半,并当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可是当第一批2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却没有1台产品检验合格。结果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原来,那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2万台产品却是由进厂不久的普通工人生产的。这个故事很大程度反映出职校里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在2006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年会上,一位专家形象的说法一语中的:“中俄两国火车的轨道宽度不同,不能直接对接。于是,到达边境时,必须把列车吊起来,更换轮子才能继续行驶。同样,如果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不对接,那么毕业生不得不像中俄间的列车一样被‘吊起来’,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换上适合企业的‘轮子’,而这样一来耗时又耗财。”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不愿意为人才成长多花一分钱,它们最欢迎的是“即插即用”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十分需要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加入企业元素。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性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接轨,要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使得职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而学生本人也能够得到更多报酬和价值体现。
二、职校企业化的思路
1. 课程设置企业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也迅速与市场接轨。如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决定学校发展和命运的关键要素。职校办学已经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而学校所面临的“买方”就是企业。
企业生产生存的一大原则就是效益性原则。职校的专业设置同样需要引入这一指导原则,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时,要考虑其是否经济合理,是否能实现最佳效益。效益性原则的要旨是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行业劳动实际,培养的人才能顺利就业,创造社会财富。
2. 教师培训企业化
职业学校培养的部分人才目前不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部分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些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课教师不了解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有些职业师范院校培养的专业课教师不适应课改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师下企业是很重要的途径。专业教师、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到企业接受培训,进行学习,一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信息传递、经验交流和专业技能交流,职校教师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实用知识,使学校办学真正迈出“校门”;二来可以让教师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提高教师的水平,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浙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让教师下企业的实践就取得了成效。该校华康清校长说:“早在1999年,我就把学校的干部与教师派到企业去,让他们在企业第一线接受实践锻炼。在企业挂职的教师,其工资由学校照发,企业不再给学校支付费用。当时许多人对这个做法持有异议,认为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一般都是出资方,学校怎么反而往企业贴钱呢?现在我们的教师才明白过来,当年虽然贴了钱,而今,我们通过企业培训,每年从企业得到200多万经费,而这些钱是企业愿意掏的,是很高兴给我们的报酬。”
3. 教学过程企业化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职业技能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这一基本改革趋势下,项目教学法是职校课改的主流方向。
项目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在项目教学中,师生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和企业“零距离接触”。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决策机会,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创造能力。另外,长期项目学习与阶段性项目学习相结合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除了推广项目式教学,职校还应加强实习实训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工作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技能。
4. 学生管理企业化
学生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可以在一个学习项目中组成一个虚拟“集团公司”进行模拟经营与运作,设立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副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职务。在职务的任免上,采用竞聘上岗的民主方式;在员工业绩考核方面,借鉴企业内考评制度,严格制定并发放《员工手册》,确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办法;引进虚拟工资等。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活动。
5. 校园文化企业化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融合市场文化,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校园文化。
现代企业和市场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了解,当个人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
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我们首先应在项目课程中贯穿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种社会与实践活动,例如,举办“每周一讲”、“辩论赛”、“宣讲团”等主题活动;再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修养,如礼仪课可以让学生知书达理,哲学课可以让学生明理,经济学课可以让学生学会选择,文学课可以提高学生修养,处世课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校要通过各种课程让学生拓展知识、陶冶情操,使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职业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邓明茜
职校企业化的主要特点是面向企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优点,以此来提高职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职校的全面发展和校企共赢。职校企业化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提高职校的教育服务质量,完善职校的教育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营利。
一、职校企业化的意义
笔者曾了解到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浙江省某市的一个企业以高薪聘请了两位来自上海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设计并生产出一台电动工具样品。在广交会上,该样品引起了外商的兴趣,认为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与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而价格却只有德国同类产品的一半,并当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可是当第一批2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却没有1台产品检验合格。结果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原来,那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2万台产品却是由进厂不久的普通工人生产的。这个故事很大程度反映出职校里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在2006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年会上,一位专家形象的说法一语中的:“中俄两国火车的轨道宽度不同,不能直接对接。于是,到达边境时,必须把列车吊起来,更换轮子才能继续行驶。同样,如果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不对接,那么毕业生不得不像中俄间的列车一样被‘吊起来’,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换上适合企业的‘轮子’,而这样一来耗时又耗财。”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不愿意为人才成长多花一分钱,它们最欢迎的是“即插即用”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十分需要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加入企业元素。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性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接轨,要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使得职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岗位,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而学生本人也能够得到更多报酬和价值体现。
二、职校企业化的思路
1. 课程设置企业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办学也迅速与市场接轨。如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决定学校发展和命运的关键要素。职校办学已经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而学校所面临的“买方”就是企业。
企业生产生存的一大原则就是效益性原则。职校的专业设置同样需要引入这一指导原则,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时,要考虑其是否经济合理,是否能实现最佳效益。效益性原则的要旨是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行业劳动实际,培养的人才能顺利就业,创造社会财富。
2. 教师培训企业化
职业学校培养的部分人才目前不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部分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些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课教师不了解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有些职业师范院校培养的专业课教师不适应课改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师下企业是很重要的途径。专业教师、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到企业接受培训,进行学习,一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信息传递、经验交流和专业技能交流,职校教师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实用知识,使学校办学真正迈出“校门”;二来可以让教师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提高教师的水平,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浙江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让教师下企业的实践就取得了成效。该校华康清校长说:“早在1999年,我就把学校的干部与教师派到企业去,让他们在企业第一线接受实践锻炼。在企业挂职的教师,其工资由学校照发,企业不再给学校支付费用。当时许多人对这个做法持有异议,认为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一般都是出资方,学校怎么反而往企业贴钱呢?现在我们的教师才明白过来,当年虽然贴了钱,而今,我们通过企业培训,每年从企业得到200多万经费,而这些钱是企业愿意掏的,是很高兴给我们的报酬。”
3. 教学过程企业化
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职业技能体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在这一基本改革趋势下,项目教学法是职校课改的主流方向。
项目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在项目教学中,师生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和企业“零距离接触”。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决策机会,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创造能力。另外,长期项目学习与阶段性项目学习相结合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除了推广项目式教学,职校还应加强实习实训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工作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技能。
4. 学生管理企业化
学生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可以在一个学习项目中组成一个虚拟“集团公司”进行模拟经营与运作,设立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副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职务。在职务的任免上,采用竞聘上岗的民主方式;在员工业绩考核方面,借鉴企业内考评制度,严格制定并发放《员工手册》,确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办法;引进虚拟工资等。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活动。
5. 校园文化企业化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融合市场文化,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校园文化。
现代企业和市场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了解,当个人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
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我们首先应在项目课程中贯穿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种社会与实践活动,例如,举办“每周一讲”、“辩论赛”、“宣讲团”等主题活动;再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修养,如礼仪课可以让学生知书达理,哲学课可以让学生明理,经济学课可以让学生学会选择,文学课可以提高学生修养,处世课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校要通过各种课程让学生拓展知识、陶冶情操,使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职业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