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读中感知,那么我们该从哪些途径带学生走进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呢?笔者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感知,如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等。
一、带疑惑感知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焦点。教师上课时应该始终抓住文眼,入情披文,顺理成章,那么就可以举纲带目,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俯视全文,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辐射全篇。这个问题和课文的主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课文的主旨规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调,渗透着感情因素。初读课文最好能受到一定的感染,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上课伊始,笔者就带领学生抓住题目提问:
“她”是谁呀?
“我”是谁呢?
为什么要说“她”是我的朋友?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带着这几个问题学生阅读全文,在交流反馈中学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看插图感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话文老师。”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能理解文章的真谛,就要综观全局,抓住中心,切实把握作者的思路,并循着特定的思路找出课文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弄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雷雨》一课,教师就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梳理了文章的脉络。
在学生读通顺了全文后,教师说: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它们画得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一张图是表现下雷雨时的情景;一张图是下了雷雨后的情景。
教师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几个段落是写第一张图画的?哪几个段落是写第二张图的?
学生在默读后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大意,并理清了各个自然段落的大意。
在整体感知中清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又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回声》一课,这是一篇篇幅长、内容难的科普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相关的段落,读读有关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文章的大意,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关键点。
三、循主角感知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融情节、寄情感的载体。对主角的认知,需要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才能把握。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主角的几个侧面,穿成网络,连成提纲,理清思路,进而把握全文内容。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一文,在整体感知中笔者就利用文中的主要角色“小松鼠”进行理顺序、清脉络、感情趣。
师小朋友,在故事里小松鼠的心情不断地变化着。能读读课文说说小松鼠都有怎样的心情吗?(学生读后交流)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4只不同表情的小松鼠。
(学生边看边说,教师把松鼠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想按课文的顺序应该怎样重新排列这些小松鼠的位置呢?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后学生排列4只松鼠的顺序,并说出排列的理由。(这就是对课文初步、粗略的整体感知过程)
师:请用自己的话把4幅图连起来说说。(这是对课文大意的初步把握)
师:你喜欢哪个表情的松鼠?请读读这一部分内容好吗?(引出感悟环节)
四、抓主旨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一要务是对课文主旨的感知。所以,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学会把握文本主旨,找到了中心段落,把握一段或几段的意思,也就掌握了理解复杂内容的钥匙,快速有效地实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在整体感知中引导学生感知小村庄的美丽与小村庄的灾难,在“美丽”与“灾难”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文本的主旨。
1.感受图片1。
师:这张图给你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词句: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师: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得可茂密了。在两座小山的中间,有一个小村庄。村庄虽小,却很美。村前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清清的河水伴随着鱼虾的活动欢快地从村前流过。河旁的空地上,绿草如茵,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中,放眼望去,碧蓝碧蓝的天空一直伸向远方……深深地吸一口气,哇,连空气也是甜的!(读出示的美文)
2.感受图片2。
师:这张图又给你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可十自)
出示一句话:一切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猜猜这两幅图有什么关系吗?
4.出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美丽的画面是这个小村庄的过去,这可怕的画面是小村庄的后来。究竟是什么令小村庄有这样巨大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我们要强调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读中达到感知文本的目的,轻轻松松把握一个一目了然的“文本”。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3240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读中感知,那么我们该从哪些途径带学生走进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呢?笔者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感知,如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等。
一、带疑惑感知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居要”的“片言”即“文眼”,是“警策”全文、“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文的焦点。教师上课时应该始终抓住文眼,入情披文,顺理成章,那么就可以举纲带目,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俯视全文,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辐射全篇。这个问题和课文的主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课文的主旨规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调,渗透着感情因素。初读课文最好能受到一定的感染,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为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上课伊始,笔者就带领学生抓住题目提问:
“她”是谁呀?
“我”是谁呢?
为什么要说“她”是我的朋友?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带着这几个问题学生阅读全文,在交流反馈中学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看插图感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话文老师。”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能理解文章的真谛,就要综观全局,抓住中心,切实把握作者的思路,并循着特定的思路找出课文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弄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雷雨》一课,教师就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梳理了文章的脉络。
在学生读通顺了全文后,教师说: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它们画得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一张图是表现下雷雨时的情景;一张图是下了雷雨后的情景。
教师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几个段落是写第一张图画的?哪几个段落是写第二张图的?
学生在默读后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大意,并理清了各个自然段落的大意。
在整体感知中清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又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回声》一课,这是一篇篇幅长、内容难的科普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相关的段落,读读有关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文章的大意,也体会到了文章的关键点。
三、循主角感知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融情节、寄情感的载体。对主角的认知,需要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才能把握。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主角的几个侧面,穿成网络,连成提纲,理清思路,进而把握全文内容。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一文,在整体感知中笔者就利用文中的主要角色“小松鼠”进行理顺序、清脉络、感情趣。
师小朋友,在故事里小松鼠的心情不断地变化着。能读读课文说说小松鼠都有怎样的心情吗?(学生读后交流)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4只不同表情的小松鼠。
(学生边看边说,教师把松鼠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想按课文的顺序应该怎样重新排列这些小松鼠的位置呢?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后学生排列4只松鼠的顺序,并说出排列的理由。(这就是对课文初步、粗略的整体感知过程)
师:请用自己的话把4幅图连起来说说。(这是对课文大意的初步把握)
师:你喜欢哪个表情的松鼠?请读读这一部分内容好吗?(引出感悟环节)
四、抓主旨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一要务是对课文主旨的感知。所以,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学会把握文本主旨,找到了中心段落,把握一段或几段的意思,也就掌握了理解复杂内容的钥匙,快速有效地实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在整体感知中引导学生感知小村庄的美丽与小村庄的灾难,在“美丽”与“灾难”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文本的主旨。
1.感受图片1。
师:这张图给你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词句: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师: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得可茂密了。在两座小山的中间,有一个小村庄。村庄虽小,却很美。村前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清清的河水伴随着鱼虾的活动欢快地从村前流过。河旁的空地上,绿草如茵,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中,放眼望去,碧蓝碧蓝的天空一直伸向远方……深深地吸一口气,哇,连空气也是甜的!(读出示的美文)
2.感受图片2。
师:这张图又给你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可十自)
出示一句话:一切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猜猜这两幅图有什么关系吗?
4.出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美丽的画面是这个小村庄的过去,这可怕的画面是小村庄的后来。究竟是什么令小村庄有这样巨大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我们要强调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读中达到感知文本的目的,轻轻松松把握一个一目了然的“文本”。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