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普普通通的藏家妇女,她是历经艰辛成长起来的女企业家,她是心念他人无私奉献的“好女儿”……敬老爱幼、扶残济困、捐资助学,18年的慈善公益之路,让她体会到人生的充实与快乐,用博大的爱心描绘着别样的人生风景。2014年,她的家庭被评选为甘肃省“最美热心公益”家庭。
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1975年,张惠随丈夫定居合作,后来在夏河县兰夏绒毛厂的合作迎宾宾馆当服务员。她很珍惜这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客人们的一致好评,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无论能力大小,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1988年10月,张惠和丈夫经过社会调查后,本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目的贷款1万元,联合甘南州书协、美协创办了合作地区第一家“绿原文化服务部”。
信誉带来了效益。虽然服务部一开始的服务范围只限于制作门牌、销售办公用品,但在经营中履行“诚信经营、承诺服务”,因此社会信誉非常好,连续多年被甘南州工商部门评为“全州五好个体户”,后来,她又筹建了“绿原美术文化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审时度势,她又在在兰州成立了瀚海伟业音响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发展到500万元。20多年来,在实现自身梦想、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张惠还为离退休老同志、下岗职工、社会青年和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298人次,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当你们的新女儿
公司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张惠并不满足,她希望能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带去关爱和帮助。于是,这位风风火火的女企业家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敬老院里知冷知热的女儿。这一切缘于16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惠的丈夫去敬老院采访,看到有些老人生活无法自理、行动不便,而且内心十分孤独。因此,夫妻俩决定尽一点力量去温暖他们。就这样,他们成为合作市敬老院的17位孤寡、残疾老人的新家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或聋或哑或盲,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张惠对老人们说:“今后由我来给你们当女儿,我来当这个敬老院的名誉院长。” 1998年6月,张惠购置材料给敬老院修建7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温室,接通了自来水,院内种植了蔬菜、鲜花。环境美了,老人们的心情也开朗了不少,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处处洋溢着一片温馨、欢乐的气氛。张惠冬天为老人买棉衣、棉被,解决采暖困难;夏天领着老人去临夏游玩,到合作森林公园踩青;节日里全家一起出动给老人们送好吃的,并时常邀请老年艺术团表演节目……十几年来,她组织带动州市民政、妇联、工商联、社会捐款60余万元,捐助的粮油、燃料、衣物、蔬菜等折款10万余元,还雇佣专人照顾老人,使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康复都有了依靠和保障。老人们逢人便说:“张惠是我们的好女儿。”
沿街乞讨的73岁汉族孤寡老人佛女,在她的协调帮助下安排到了敬老院,老人从此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帮助患白内障双目失明的76岁回族孤寡老人马尕苏、胡凤兰重新看到这个世界,她联系“九人送光明”医疗队为老人做复明手术,并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
……
10多年來,敬老院里的20余位老人先后去世,她丧尽礼、祭尽诚,视死如生,按照老人的遗愿和民族习惯,超度诵经,让老人在人生的尽头有常人应有的尊严。
从2000年到现在,张惠还收养了两名女婴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人。16年来,她的公司为东部地区“大地母亲水窖”、“春蕾计划”、“5. 12汶川大地震”、“80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捐资、捐物累计达8.6万余元。她说:“我仅仅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实现了我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
(责编 亦宣)
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1975年,张惠随丈夫定居合作,后来在夏河县兰夏绒毛厂的合作迎宾宾馆当服务员。她很珍惜这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客人们的一致好评,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无论能力大小,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1988年10月,张惠和丈夫经过社会调查后,本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目的贷款1万元,联合甘南州书协、美协创办了合作地区第一家“绿原文化服务部”。
信誉带来了效益。虽然服务部一开始的服务范围只限于制作门牌、销售办公用品,但在经营中履行“诚信经营、承诺服务”,因此社会信誉非常好,连续多年被甘南州工商部门评为“全州五好个体户”,后来,她又筹建了“绿原美术文化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审时度势,她又在在兰州成立了瀚海伟业音响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发展到500万元。20多年来,在实现自身梦想、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张惠还为离退休老同志、下岗职工、社会青年和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298人次,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当你们的新女儿
公司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张惠并不满足,她希望能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带去关爱和帮助。于是,这位风风火火的女企业家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敬老院里知冷知热的女儿。这一切缘于16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惠的丈夫去敬老院采访,看到有些老人生活无法自理、行动不便,而且内心十分孤独。因此,夫妻俩决定尽一点力量去温暖他们。就这样,他们成为合作市敬老院的17位孤寡、残疾老人的新家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或聋或哑或盲,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张惠对老人们说:“今后由我来给你们当女儿,我来当这个敬老院的名誉院长。” 1998年6月,张惠购置材料给敬老院修建7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温室,接通了自来水,院内种植了蔬菜、鲜花。环境美了,老人们的心情也开朗了不少,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处处洋溢着一片温馨、欢乐的气氛。张惠冬天为老人买棉衣、棉被,解决采暖困难;夏天领着老人去临夏游玩,到合作森林公园踩青;节日里全家一起出动给老人们送好吃的,并时常邀请老年艺术团表演节目……十几年来,她组织带动州市民政、妇联、工商联、社会捐款60余万元,捐助的粮油、燃料、衣物、蔬菜等折款10万余元,还雇佣专人照顾老人,使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康复都有了依靠和保障。老人们逢人便说:“张惠是我们的好女儿。”
沿街乞讨的73岁汉族孤寡老人佛女,在她的协调帮助下安排到了敬老院,老人从此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帮助患白内障双目失明的76岁回族孤寡老人马尕苏、胡凤兰重新看到这个世界,她联系“九人送光明”医疗队为老人做复明手术,并日夜守护在他们身边。
……
10多年來,敬老院里的20余位老人先后去世,她丧尽礼、祭尽诚,视死如生,按照老人的遗愿和民族习惯,超度诵经,让老人在人生的尽头有常人应有的尊严。
从2000年到现在,张惠还收养了两名女婴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人。16年来,她的公司为东部地区“大地母亲水窖”、“春蕾计划”、“5. 12汶川大地震”、“80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捐资、捐物累计达8.6万余元。她说:“我仅仅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实现了我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
(责编 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