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学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承担着特定的职责,由此产生相应的功能,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中职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社会服务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主要是指在发挥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智力等各方面优势,根据社会需要,直接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各个子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中职校与社区共建成了当务之急。文章以共建创业基地为基础,分析中职校服务社区发展、共建德育基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职校 社区 创业基地 保障机制 共建措施
一、社区的定义及淮安社区发展的基本状况
“社区”这个词是个外来语。英语是“community”,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社”、“区”一直作为地方基本行政单元被使用。早至《周礼》就有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元史》记载:“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在西方,“社区”一词为伴侣或共同关系之意。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J Toimes)提出来并运用于社会学。他认为社区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组成,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自己有目的的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形成的。从滕尼斯1881年提出社区概念到现在100多年来,“社区”一词的含义多达140多种。希腊语中,社区是指友谊或团契(伙伴关系)。美国人把Gemeinschaft翻译为英语的公社,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最先提出“社区”这个概念,并极力倡导中国本土的社区工作。
社会学家之所以对社区做出不同的界说,主要是因为他们论述的角度不同。显然“社区”一词可以做多方面的理解和使用,但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认为:社区有特定地域、一定数量的人口、有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措施、有一套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社区成员具有认同意识和归属感。可见,社区有大有小,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街道,一所学校。本研究所说的“社区”特指与城区中职校相关的社区管辖范围内的人口、地域、管理机构。
以淮安市为[1]例,在市区94个社区中共有区(县)级社区服务中心5个、街道(镇)级服务中心15个、劳动保障服务所14个、社区服务站230个、社区警务室132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5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118个,社区职业中介机构235个;社区活动中心157个(其中,社区老年活动室129个)、社区图书室132个、社区居民学校132个;注册物管企业106家,托管面积124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便民服务网点4331个,民办、个体兴办的敬老院31个,幼儿园34个。132个社区全部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社区服务网,建立了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纵向联网。
但从整体而言,淮安社区服务无“品牌”、“蛋糕”小、总量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用于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和新建或购买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但仍不能适应当前社区发展的需要。市区94个社区居中,有4个社区无办公活动用房,15个社区靠租房办公,5个社区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原规定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建房、购房各补贴10万元,因社区用房面积由原来200平方米以上调整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的支出成本在加大,原补助标准偏低。
(二)社区开展服务的合力不够。
由于财政实力的限制,淮安市政府尚无足够财力提供出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的需要,或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些政府部门,往往考虑部门利益较多,没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移”的原则。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承担着辖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街道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完成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也由法律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逐步演变为“准政府”组织,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社区居委会交代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检查、考核、验收、评比要求,再加上现在从上到下的各项工作进社区,使街道、社区干部们整天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精力开展社区服务。
(三)社区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社会救助的特困群体人数越来越少,对这部分人需要政府继续提供福利性服务。而对广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来说,则应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档次、项目、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建立标准有别的价格体系,使社区服务按市场规律良性运行。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实现社区的全面繁荣,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淮安市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功能。
中职学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承担着特定的职责,由此产生相应的功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中职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社会服务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主要是指在发挥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智力等各方面优势,根据社会需要,直接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各个子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社区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
社区经济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社区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搞好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信息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社区利用,就会大大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可以将社区资源和中职学校资源相互整合,资源互换模式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交换资源、各取所需。社区资源是离学生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环境。而中职学校有着丰富的具有一定专业技巧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可以为社区所利用。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社区要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便利,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又会有利于社区的构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业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和创造技巧的培训,强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照创业活动顺序逐步体验创业内容,将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创业尝试,磨炼创业意志。如财会专业学生负责社区小商店,形象设计专业设立理发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设维修部等。通过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学生可从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锻炼创业能力。
(四)优化整合资源,社区与中等职业学校优势互补。
目前,淮安中职学校设置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还寥寥无几,校内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真正运作成功的创业基地并不多见。而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仅仅能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学生无法得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中职学校与社区共建创业基地,优化整合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专业或特长,在社区创建适合社区居民生活所需的小型创业基地,各取所需。一方面,满足了社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达到优势互补。
三、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的构建与保障机制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内创业教育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而社区却急需相关的专业人士解决他们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难题,所以解决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基地刻不容缓。
(一)组织保障。
由于社区与中职学校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不同,仅靠它们自身或者各自的主管部门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有力的工作才能实现。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政府牵头成立指导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合作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位有:搭建合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制定育人标准,共享社会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指导委员会通过有关政策与法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评价监督机制,规范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并通过宣传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二)资金支持。
在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基地的过程中,资金始终是保障基地成功运行关键的一环。可以采取地方财政出一点、向银行贷一点、共建社区支援一点、学校筹集一点、吸引企业投资一点的办法,推进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银行应降低学生创业贷款的门槛,如降低抵押额度,建立适应中职生创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而一些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评估,对具有操作性且收益回报预期较高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从而缓解中职生创业的经济压力,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为两者共建创业教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三)技术服务。
很多中职生对创业有热情、有想法,但没有实战经验,甚至很多中职生只是脑海里冒出个念头就想去创业,对于如何创业具体的程序却一无所知。对此,中职校应联合创业指导中心,对有创业意愿的中职学生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使学生对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创办自己的企业。
(四)政策支撑。
要共建完善的创业教育基地,给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炼创业意志和积累创业经验。由于创业教育以实践培训为主,而实践培训主要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社区具有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实验实习场地和设施等资源。所以,社区应给予中职学校学生一定的创业优惠政策。如设置一定区域作为共建创业基地的场所,给予减免租金的政策;发动宣传报道,吸引社区更多的居民了解创业基地,在学生创办的企业里消费;提供服务职称,对于运行创业基地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社区可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解决等,从而提供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校培训的学生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社区的全面发展。
(五)专业培养。
虽然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创业活动,但基于目前淮安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现有途径,这也不失为部分学生能得到创业方面锻炼的一个机会。学校在政策上予以鼓励,社区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中。当然,这种小商品经营活动最好是结合本专业,经营场所在社区。时间上,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
四、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基地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社区实践基地。
根据中职学校与社区共建创业基地的指导原则,鼓励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与市场联系紧密、营利性的社区服务项目与中职学校对接,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社区服务产业,具体方式如下:
1.便民利民服务
针对社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便民利民服务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创业的重要方式。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逐步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例如洗染、美发、美容、摄影、维修、配镜、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在社区设点,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收废旧物品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产业化。
2.社区家政服务
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在社区,发展家庭烹饪、保洁、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依托中职学校的技术指导,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构建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依托各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淮安市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
3.社区文化法律服务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而社区发展中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同时,建立如KTV、棋牌房等相关的社区娱乐场所供社区居民丰富文化生活。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挥中职学校的人才优势,做好所在社区的服务工作,重点进行科技传播、文化宣传、法律援助,帮助社区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中职学校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向社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通报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争取社区的配合支持,共同做好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学校优势,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创业辅导。
可以利用中职学校稳定的教学资源,面向社区中的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党团员,复退军人,残疾人,刑释解教、戒毒康复、社区矫正等特殊群体,提供创业就业的全程服务。除了定期举行创业培训班外,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可以进行分类培训计划:对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组织参加GYB和SYB培训,并对其进行创业辅导,培养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综合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社区常住人员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主要通过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其达到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年龄较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员,主要通过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训、企业委托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劳动技能,具备适应企业一线生产岗位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加强中职学校与社区各界的广泛联系。
做到中职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交流,将各自的重大事项、将要开展的重要活动及时相互通报,使双方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彼此的工作。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件,及时反映共建的新成就、新风貌。中职学校应积极所在地社区的支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主动配合公安部门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驻地网吧、娱乐场所的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任何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凡.权责分明,共建美好社区[J].城市开发,2012(19).
[2]王大海,孔德宏.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侯钧生,陈钟林.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发展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文军.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规划重点课题:《中职校与社区共建青少年德育基地的实践研究》(B-b/2011/03/011)。
关键词: 中职校 社区 创业基地 保障机制 共建措施
一、社区的定义及淮安社区发展的基本状况
“社区”这个词是个外来语。英语是“community”,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社”、“区”一直作为地方基本行政单元被使用。早至《周礼》就有记载:“二十五家为社。”《元史》记载:“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在西方,“社区”一词为伴侣或共同关系之意。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J Toimes)提出来并运用于社会学。他认为社区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组成,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自己有目的的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形成的。从滕尼斯1881年提出社区概念到现在100多年来,“社区”一词的含义多达140多种。希腊语中,社区是指友谊或团契(伙伴关系)。美国人把Gemeinschaft翻译为英语的公社,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最先提出“社区”这个概念,并极力倡导中国本土的社区工作。
社会学家之所以对社区做出不同的界说,主要是因为他们论述的角度不同。显然“社区”一词可以做多方面的理解和使用,但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认为:社区有特定地域、一定数量的人口、有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措施、有一套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社区成员具有认同意识和归属感。可见,社区有大有小,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街道,一所学校。本研究所说的“社区”特指与城区中职校相关的社区管辖范围内的人口、地域、管理机构。
以淮安市为[1]例,在市区94个社区中共有区(县)级社区服务中心5个、街道(镇)级服务中心15个、劳动保障服务所14个、社区服务站230个、社区警务室132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5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118个,社区职业中介机构235个;社区活动中心157个(其中,社区老年活动室129个)、社区图书室132个、社区居民学校132个;注册物管企业106家,托管面积124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便民服务网点4331个,民办、个体兴办的敬老院31个,幼儿园34个。132个社区全部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社区服务网,建立了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纵向联网。
但从整体而言,淮安社区服务无“品牌”、“蛋糕”小、总量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用于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和新建或购买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但仍不能适应当前社区发展的需要。市区94个社区居中,有4个社区无办公活动用房,15个社区靠租房办公,5个社区用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原规定市、区两级财政对社区建房、购房各补贴10万元,因社区用房面积由原来200平方米以上调整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的支出成本在加大,原补助标准偏低。
(二)社区开展服务的合力不够。
由于财政实力的限制,淮安市政府尚无足够财力提供出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的需要,或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些政府部门,往往考虑部门利益较多,没有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移”的原则。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承担着辖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街道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完成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也由法律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逐步演变为“准政府”组织,上级行政部门几乎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社区居委会交代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检查、考核、验收、评比要求,再加上现在从上到下的各项工作进社区,使街道、社区干部们整天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精力开展社区服务。
(三)社区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社会救助的特困群体人数越来越少,对这部分人需要政府继续提供福利性服务。而对广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来说,则应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档次、项目、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建立标准有别的价格体系,使社区服务按市场规律良性运行。只有这样,社区才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实现社区的全面繁荣,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淮安市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功能。
中职学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承担着特定的职责,由此产生相应的功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中职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社会服务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主要是指在发挥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智力等各方面优势,根据社会需要,直接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各个子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社区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
社区经济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只有社区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搞好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信息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社区利用,就会大大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可以将社区资源和中职学校资源相互整合,资源互换模式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前提下,交换资源、各取所需。社区资源是离学生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环境。而中职学校有着丰富的具有一定专业技巧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可以为社区所利用。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社区要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便利,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又会有利于社区的构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业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和创造技巧的培训,强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照创业活动顺序逐步体验创业内容,将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创业尝试,磨炼创业意志。如财会专业学生负责社区小商店,形象设计专业设立理发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设维修部等。通过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学生可从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锻炼创业能力。
(四)优化整合资源,社区与中等职业学校优势互补。
目前,淮安中职学校设置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还寥寥无几,校内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真正运作成功的创业基地并不多见。而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仅仅能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学生无法得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中职学校与社区共建创业基地,优化整合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专业或特长,在社区创建适合社区居民生活所需的小型创业基地,各取所需。一方面,满足了社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达到优势互补。
三、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教育基地的构建与保障机制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内创业教育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而社区却急需相关的专业人士解决他们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难题,所以解决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基地刻不容缓。
(一)组织保障。
由于社区与中职学校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不同,仅靠它们自身或者各自的主管部门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有力的工作才能实现。比较可行的做法是政府牵头成立指导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合作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位有:搭建合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制定育人标准,共享社会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指导委员会通过有关政策与法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评价监督机制,规范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并通过宣传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二)资金支持。
在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基地的过程中,资金始终是保障基地成功运行关键的一环。可以采取地方财政出一点、向银行贷一点、共建社区支援一点、学校筹集一点、吸引企业投资一点的办法,推进社区与中职校共建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银行应降低学生创业贷款的门槛,如降低抵押额度,建立适应中职生创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而一些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评估,对具有操作性且收益回报预期较高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从而缓解中职生创业的经济压力,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为两者共建创业教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三)技术服务。
很多中职生对创业有热情、有想法,但没有实战经验,甚至很多中职生只是脑海里冒出个念头就想去创业,对于如何创业具体的程序却一无所知。对此,中职校应联合创业指导中心,对有创业意愿的中职学生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使学生对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创办自己的企业。
(四)政策支撑。
要共建完善的创业教育基地,给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炼创业意志和积累创业经验。由于创业教育以实践培训为主,而实践培训主要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社区具有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实验实习场地和设施等资源。所以,社区应给予中职学校学生一定的创业优惠政策。如设置一定区域作为共建创业基地的场所,给予减免租金的政策;发动宣传报道,吸引社区更多的居民了解创业基地,在学生创办的企业里消费;提供服务职称,对于运行创业基地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社区可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解决等,从而提供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校培训的学生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社区的全面发展。
(五)专业培养。
虽然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创业活动,但基于目前淮安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现有途径,这也不失为部分学生能得到创业方面锻炼的一个机会。学校在政策上予以鼓励,社区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中。当然,这种小商品经营活动最好是结合本专业,经营场所在社区。时间上,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
四、社区与中职学校共建创业基地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社区实践基地。
根据中职学校与社区共建创业基地的指导原则,鼓励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与市场联系紧密、营利性的社区服务项目与中职学校对接,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社区服务产业,具体方式如下:
1.便民利民服务
针对社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便民利民服务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创业的重要方式。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逐步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例如洗染、美发、美容、摄影、维修、配镜、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在社区设点,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收废旧物品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产业化。
2.社区家政服务
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在社区,发展家庭烹饪、保洁、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依托中职学校的技术指导,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构建社区家政服务公司,依托各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淮安市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
3.社区文化法律服务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而社区发展中居民的文化需求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同时,建立如KTV、棋牌房等相关的社区娱乐场所供社区居民丰富文化生活。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挥中职学校的人才优势,做好所在社区的服务工作,重点进行科技传播、文化宣传、法律援助,帮助社区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中职学校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向社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通报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争取社区的配合支持,共同做好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学校优势,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创业辅导。
可以利用中职学校稳定的教学资源,面向社区中的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党团员,复退军人,残疾人,刑释解教、戒毒康复、社区矫正等特殊群体,提供创业就业的全程服务。除了定期举行创业培训班外,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可以进行分类培训计划:对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组织参加GYB和SYB培训,并对其进行创业辅导,培养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综合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社区常住人员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主要通过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其达到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年龄较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员,主要通过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训、企业委托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劳动技能,具备适应企业一线生产岗位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加强中职学校与社区各界的广泛联系。
做到中职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交流,将各自的重大事项、将要开展的重要活动及时相互通报,使双方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彼此的工作。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件,及时反映共建的新成就、新风貌。中职学校应积极所在地社区的支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主动配合公安部门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驻地网吧、娱乐场所的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任何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凡.权责分明,共建美好社区[J].城市开发,2012(19).
[2]王大海,孔德宏.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侯钧生,陈钟林.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发展经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文军.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规划重点课题:《中职校与社区共建青少年德育基地的实践研究》(B-b/2011/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