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段时间好像很流行时间胶囊。小学生们把自己十来岁写的话、当时觉得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封在一个金属罐子里,过十几二十年再打开。
不过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人这么做吗?即使做了约定,也未必有人遵守吧?毕竟跟眼下工作的deadline或是下一顿午饭相比,时间胶囊的优先级总是低一些,而且当时也没手机,没法设个时隔20年的“待办事项”。
和宇宙、太空的话题就有点类似于这种时间胶囊吧?大家小时候多多少少总想过遨游太空、宇宙飞船这些事情。但活着活着我们就发现,绝大多数人最接近太空的时刻就是乘飞机了,剩下的时候也不会想起遥远的宇宙。
可一旦出现了某部电影、动画,或是像霍金老爷爷去世(年龄虽然够得上,但叫他老爷爷总觉得有些怪,他给人的感觉一直还挺年轻)这样的标志性事件,我们就像得到了一个机会,忍不住把那个时间胶囊挖出来。想一想那些怎么也想不明白的话题,开开脑洞,然后感叹一声“人类真渺小啊……”
关于太空的幻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没啥用处,不过没用的事情可多了不是吗?而且,这种无用搞不好是一种错觉。美国有个网站,专门列出过去一百多年来科幻作品里設想的未来技术或场景,超过50%都已经成真了哦。所以嘛,梦想还是要有的,有50%的概率就能成真了。
虽然霍金说自己的第一身份是物理学家,第二身份是科普作家,不过归根结底,我们这些霍金去世当天纷纷在朋友圈悼念的人还是因为他的科普书,在电影、美剧、动画里的客串,还有拿了奥斯卡的传记电影才熟悉他的。好吧,得承认大多数人并没有看过他的书,或者看了也没看懂,但这总比听都没听说过黑洞、大爆炸这些概念要好吧?至少还能让我们在理解那些科幻作品的时候容易一些,也确实能激励小朋友大朋友们去学物理呢。
而且霍金老爷爷本人真的很有意思啊,他这样摇滚明星一样的段子手科学家真是宝。虽然他的经历各种不寻常,甚至称得上是苦难吧,但这位奋战在象牙塔塔尖的科学家还是像个寻常人一样喜欢出风头、喜欢尝新鲜、喜欢美女,甚至会泡夜店。这本身就很不容易呀。所以,对霍金的赞美也别拘泥于科学发现和“身残志坚”—这些当然都很了不起,以后要是有反刻板印象话题的作文,记得也让霍金多一些出场机会。
记得霍金有一次到杭州去演讲,那个口音怪怪的语音合成器“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能听到我说话吗?”(Can you hear me)—不觉得特别厉害吗?
据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待在北京,本来没给他安排啥活动,他突然想起来要去长城。人家跟他说不好意思啊我们先辈造长城的时候没想到无障碍设施,我们暂时也没补上,轮椅不太方便诶。不管,就是要去。最后几个研究室的学生给抬上去的。听说这个研究室后来发了好多跟霍金的研究相关的论文,大概是受了启(刺)发(激)。
在霍金这个icon出现以后,酷酷的科学家也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这样的新一代摇滚明星科学家—这可是字面意义上的,这个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成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博士之前,是摇滚乐队的键盘手。后来霍金还和这位科普后辈一起拍电视节目、聊宇宙。
据说霍金最初写科普作品也是为了挣稿费养家。真希望这样爱钱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多一些,以便时不时提醒我们开开脑洞,有益身体健康。值此大家纷纷悼念霍金之际,我们也畅想了一下自己的宇宙梦,这也算是他老人家给我们的最后福利吧。
科学幻想大概是人类最有趣的游戏之一。
外星人
说起来,这不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想象,也可以算是检测一个人乐观还是悲观的经典命题了。外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比人类弱还是比人类强?答案很可以作为一个人的三观参考不是吗。不过,不管怎么样,一想到外星人,就会想到宇宙真的非非非非常大。有的时候外星人都不具体了,变成了一个像“小行星撞地球”一样的重启键。知乎上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大二了我还在上课时幻想被外星人袭击?下面有人回答:我上班了,每个月还有二十几天期待地球被外星人袭击,这样就可以不用上班了。
时间旅行
也是对影视剧贡献最大的科学概念之一。而且门派众多,有既能去未来又能回过去的,也有只能回到过去的;有回到过去只能旁观的,也有回到过去能改变历史的;有在过去被杀了那现在的自己也死了的祖母悖论,也有两个同时共存于同一时空不受影响的;有回到过去还是自己的,也有回到过去变成别人的(没错就是穿越剧)。时间旅行的道具也有太多,钢琴、书、飞船、衣柜、月光宝盒、时钟、电话亭、浴缸、微波炉……还有专门的电影讨论旅行的设定,名字就叫《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不过从前时间旅行一般只是硬科幻作品里的设定,后来穿越剧盛行之后,它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的俗套。
平行宇宙
目前正在有力挑战时间旅行的地位,不仅是在电影界,还在情书界……这个风潮的一大推动者也是霍金。2015年他在一次演讲时被问到:“单向乐队的成员Zayn离队,很多迷妹很难过,怎么办?”他回答:“建议伤心的迷妹们去研究理论物理,证明平行宇宙存在,在某个宇宙里Zayn没有离队,你还可以和他结婚。”现在可好,平行宇宙变成了万能安慰剂,或者是哆啦A梦的口袋,什么好事那里都有。
人工智能
或许不少人小时候对宇宙不太关心,但关于机器人的想象总是有的吧?不管是嘎吱嘎吱响的钢铁机器人,还是战斗值爆表的终结者,或者是瓦力那样的萌物。
前两年霍金也非常紧跟潮流地谈起了人工智能的话题。他和伊隆·马斯克类似,都觉得人工智能会统治人类。再加上最近赛博朋克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多,就……原本不关心的普通人也开始关心了。毕竟相比星际移民,人工智能绝对是这辈子可能遇到的事。
说起来,这几年马斯克和霍金真是各种隔空搭档,一起黑人工智能,一起鼓励大家去火星,可惜俩人没能见面对谈,不然还可以开更多脑洞,当然,也有可能互相嘲讽。
星际移民
霍金长期吐血推荐的人类求生计划。大致意思就是再这么过下去地球倒是没事,但人类是肯定没法在地球上待了,所以赶紧移民吧!2016年的时候,他还说人类只能在地球待1000年,过了一年,少了个零,直接变成100年了。说起来,現在我们所说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其实保护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当然霍金也不是第一个这么鼓与呼的人,1989年美国就考虑过登陆火星的事,只是因为花钱太多就放弃了。到后来NASA索性连月球都不去了。不过这几年马斯克倒是一直在提这一茬,他的SpaceX的终极目标就是“殖民火星”,这个公司给出的火星基地效果图真的会让人想到“火星小强”马特·达蒙。
还好霍金是位擅长不务正业的主,如果他这一生只是研究物理,我们也不会认识他呀。
简史类书籍
后来各种书名里带简史(A brief History)的书籍多少都是受霍金这本名作的启发吧?最近比较知名的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豆瓣上搜一搜,还有《万物简史》《信息简史》《接吻简史》《疯狂简史》《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哎呀都快认不出“简”和“史”这两个字了。
据说《时间简史》原来的书名是《时间短史》(A Short History of Time)。后来出版社的编辑改了标题,结果大卖。确实,在简史前面加上时间、宇宙、人类这种弘大的词汇,书名瞬间就高端上档次了!当然也侧面反映了编辑这个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渐冻人
霍金去世后,据说专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霍金所患的疾病就是其中一种)的基金一下子涌进许多捐款,这或许是霍金社会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霍金本人也成立了基金会,希望找到治愈这种病的办法。据说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在研究霍金生前提供的DNA样本,想要弄明白他为什么能活那么久—大多数渐冻症患者都会早逝。当然,一个身患病症的名人,本身就能让这种罕见病受到更多关注,有了霍金这个世界级的著名案例,大家在第一次看到“冰桶挑战”的时候也能迅速明白是怎么回事。“渐冻人是个什么病?”“就是霍金那种。”
面部识别和语音技术
英特尔为霍金特制的那个座椅里,很多技术如今都已经普及啦,比如语音合成器,还有识别霍金面部肌肉的技术。当然这些技术不是为了霍金才研发出来,但也是助推进步了。有新闻报道已经说,如今霍金版的轮椅已经可以大规模复制,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全球有那么多没法开口说话或是写字的人,对他们可是福音了。
欢乐的霍金diss
《生活大爆炸》也算是受了霍金启发的一部经典美剧。毕竟大爆炸理论虽然早已有之,但广为人知还是靠霍金。而且霍金本人客串的那几段也绝对是经典场面。谢尔顿还真是和霍金有点像,天才,而且善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在diss别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你要是在一把椅子上坐了40年,你也会变得很无聊的。而且很多diss引发的笑果也只有霍金才能做到,例如用“平行宇宙里你的你可能更有幽默感”来diss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调侃地说一句,千万不要试图和霍金吵架,他不仅聪明、嘴贱,而且还自带免嘲讽光环,让人下不去嘴骂他。
一个好好演铁定能拿奥斯卡的故事
霍金的经历可以说是“不拍成电影天理难容型”的故事,看上去就是可以拿奖的那种。当然演一个当时仍在世,经历传奇、形象特殊的角色,也算是演员的巅峰挑战了。演砸了完蛋,好好演的话,铁定能拿奥斯卡。“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也是不辱使命。不过卷福就有点可惜,同一年扮演了英国另一位传奇科学家图灵,最后奥斯卡陪跑。
作文素材
虽然霍金自己本人不太喜欢被视为残疾人,但讲道理,谁小时候没在“身残志坚”主题的作文里用过霍金的例子?这么传奇的经历,绝对属于名人典故里的第一梯队。霍金当年开微博的时候,多少人留言表示居然能和作文里的素材本人说上话,实在是太激动了。说多了总有一种烂俗的感觉,但也不可否认,霍金的经历确实能激励人啊。美国有个工程师,小时候脊椎受伤,从此坐轮椅,他妈妈就给他买了本《时间简史》。后来这个工程师加入了英特尔,帮霍金设计了特质轮椅的第二代呢。
不过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人这么做吗?即使做了约定,也未必有人遵守吧?毕竟跟眼下工作的deadline或是下一顿午饭相比,时间胶囊的优先级总是低一些,而且当时也没手机,没法设个时隔20年的“待办事项”。
和宇宙、太空的话题就有点类似于这种时间胶囊吧?大家小时候多多少少总想过遨游太空、宇宙飞船这些事情。但活着活着我们就发现,绝大多数人最接近太空的时刻就是乘飞机了,剩下的时候也不会想起遥远的宇宙。
可一旦出现了某部电影、动画,或是像霍金老爷爷去世(年龄虽然够得上,但叫他老爷爷总觉得有些怪,他给人的感觉一直还挺年轻)这样的标志性事件,我们就像得到了一个机会,忍不住把那个时间胶囊挖出来。想一想那些怎么也想不明白的话题,开开脑洞,然后感叹一声“人类真渺小啊……”
关于太空的幻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没啥用处,不过没用的事情可多了不是吗?而且,这种无用搞不好是一种错觉。美国有个网站,专门列出过去一百多年来科幻作品里設想的未来技术或场景,超过50%都已经成真了哦。所以嘛,梦想还是要有的,有50%的概率就能成真了。
虽然霍金说自己的第一身份是物理学家,第二身份是科普作家,不过归根结底,我们这些霍金去世当天纷纷在朋友圈悼念的人还是因为他的科普书,在电影、美剧、动画里的客串,还有拿了奥斯卡的传记电影才熟悉他的。好吧,得承认大多数人并没有看过他的书,或者看了也没看懂,但这总比听都没听说过黑洞、大爆炸这些概念要好吧?至少还能让我们在理解那些科幻作品的时候容易一些,也确实能激励小朋友大朋友们去学物理呢。
而且霍金老爷爷本人真的很有意思啊,他这样摇滚明星一样的段子手科学家真是宝。虽然他的经历各种不寻常,甚至称得上是苦难吧,但这位奋战在象牙塔塔尖的科学家还是像个寻常人一样喜欢出风头、喜欢尝新鲜、喜欢美女,甚至会泡夜店。这本身就很不容易呀。所以,对霍金的赞美也别拘泥于科学发现和“身残志坚”—这些当然都很了不起,以后要是有反刻板印象话题的作文,记得也让霍金多一些出场机会。
记得霍金有一次到杭州去演讲,那个口音怪怪的语音合成器“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能听到我说话吗?”(Can you hear me)—不觉得特别厉害吗?
据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待在北京,本来没给他安排啥活动,他突然想起来要去长城。人家跟他说不好意思啊我们先辈造长城的时候没想到无障碍设施,我们暂时也没补上,轮椅不太方便诶。不管,就是要去。最后几个研究室的学生给抬上去的。听说这个研究室后来发了好多跟霍金的研究相关的论文,大概是受了启(刺)发(激)。
在霍金这个icon出现以后,酷酷的科学家也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布莱恩·考克斯(Brian Cox)这样的新一代摇滚明星科学家—这可是字面意义上的,这个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成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博士之前,是摇滚乐队的键盘手。后来霍金还和这位科普后辈一起拍电视节目、聊宇宙。
据说霍金最初写科普作品也是为了挣稿费养家。真希望这样爱钱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多一些,以便时不时提醒我们开开脑洞,有益身体健康。值此大家纷纷悼念霍金之际,我们也畅想了一下自己的宇宙梦,这也算是他老人家给我们的最后福利吧。
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科学幻想大概是人类最有趣的游戏之一。
外星人
说起来,这不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想象,也可以算是检测一个人乐观还是悲观的经典命题了。外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比人类弱还是比人类强?答案很可以作为一个人的三观参考不是吗。不过,不管怎么样,一想到外星人,就会想到宇宙真的非非非非常大。有的时候外星人都不具体了,变成了一个像“小行星撞地球”一样的重启键。知乎上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大二了我还在上课时幻想被外星人袭击?下面有人回答:我上班了,每个月还有二十几天期待地球被外星人袭击,这样就可以不用上班了。
时间旅行
也是对影视剧贡献最大的科学概念之一。而且门派众多,有既能去未来又能回过去的,也有只能回到过去的;有回到过去只能旁观的,也有回到过去能改变历史的;有在过去被杀了那现在的自己也死了的祖母悖论,也有两个同时共存于同一时空不受影响的;有回到过去还是自己的,也有回到过去变成别人的(没错就是穿越剧)。时间旅行的道具也有太多,钢琴、书、飞船、衣柜、月光宝盒、时钟、电话亭、浴缸、微波炉……还有专门的电影讨论旅行的设定,名字就叫《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不过从前时间旅行一般只是硬科幻作品里的设定,后来穿越剧盛行之后,它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的俗套。
平行宇宙
目前正在有力挑战时间旅行的地位,不仅是在电影界,还在情书界……这个风潮的一大推动者也是霍金。2015年他在一次演讲时被问到:“单向乐队的成员Zayn离队,很多迷妹很难过,怎么办?”他回答:“建议伤心的迷妹们去研究理论物理,证明平行宇宙存在,在某个宇宙里Zayn没有离队,你还可以和他结婚。”现在可好,平行宇宙变成了万能安慰剂,或者是哆啦A梦的口袋,什么好事那里都有。
人工智能
或许不少人小时候对宇宙不太关心,但关于机器人的想象总是有的吧?不管是嘎吱嘎吱响的钢铁机器人,还是战斗值爆表的终结者,或者是瓦力那样的萌物。
前两年霍金也非常紧跟潮流地谈起了人工智能的话题。他和伊隆·马斯克类似,都觉得人工智能会统治人类。再加上最近赛博朋克风格的电影越来越多,就……原本不关心的普通人也开始关心了。毕竟相比星际移民,人工智能绝对是这辈子可能遇到的事。
说起来,这几年马斯克和霍金真是各种隔空搭档,一起黑人工智能,一起鼓励大家去火星,可惜俩人没能见面对谈,不然还可以开更多脑洞,当然,也有可能互相嘲讽。
星际移民
霍金长期吐血推荐的人类求生计划。大致意思就是再这么过下去地球倒是没事,但人类是肯定没法在地球上待了,所以赶紧移民吧!2016年的时候,他还说人类只能在地球待1000年,过了一年,少了个零,直接变成100年了。说起来,現在我们所说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其实保护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当然霍金也不是第一个这么鼓与呼的人,1989年美国就考虑过登陆火星的事,只是因为花钱太多就放弃了。到后来NASA索性连月球都不去了。不过这几年马斯克倒是一直在提这一茬,他的SpaceX的终极目标就是“殖民火星”,这个公司给出的火星基地效果图真的会让人想到“火星小强”马特·达蒙。
除了让我们喜欢太空和宇宙,霍金还帮了哪些忙?
还好霍金是位擅长不务正业的主,如果他这一生只是研究物理,我们也不会认识他呀。
简史类书籍
后来各种书名里带简史(A brief History)的书籍多少都是受霍金这本名作的启发吧?最近比较知名的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豆瓣上搜一搜,还有《万物简史》《信息简史》《接吻简史》《疯狂简史》《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哎呀都快认不出“简”和“史”这两个字了。
据说《时间简史》原来的书名是《时间短史》(A Short History of Time)。后来出版社的编辑改了标题,结果大卖。确实,在简史前面加上时间、宇宙、人类这种弘大的词汇,书名瞬间就高端上档次了!当然也侧面反映了编辑这个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渐冻人
霍金去世后,据说专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霍金所患的疾病就是其中一种)的基金一下子涌进许多捐款,这或许是霍金社会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霍金本人也成立了基金会,希望找到治愈这种病的办法。据说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在研究霍金生前提供的DNA样本,想要弄明白他为什么能活那么久—大多数渐冻症患者都会早逝。当然,一个身患病症的名人,本身就能让这种罕见病受到更多关注,有了霍金这个世界级的著名案例,大家在第一次看到“冰桶挑战”的时候也能迅速明白是怎么回事。“渐冻人是个什么病?”“就是霍金那种。”
面部识别和语音技术
英特尔为霍金特制的那个座椅里,很多技术如今都已经普及啦,比如语音合成器,还有识别霍金面部肌肉的技术。当然这些技术不是为了霍金才研发出来,但也是助推进步了。有新闻报道已经说,如今霍金版的轮椅已经可以大规模复制,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全球有那么多没法开口说话或是写字的人,对他们可是福音了。
欢乐的霍金diss
《生活大爆炸》也算是受了霍金启发的一部经典美剧。毕竟大爆炸理论虽然早已有之,但广为人知还是靠霍金。而且霍金本人客串的那几段也绝对是经典场面。谢尔顿还真是和霍金有点像,天才,而且善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在diss别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你要是在一把椅子上坐了40年,你也会变得很无聊的。而且很多diss引发的笑果也只有霍金才能做到,例如用“平行宇宙里你的你可能更有幽默感”来diss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
调侃地说一句,千万不要试图和霍金吵架,他不仅聪明、嘴贱,而且还自带免嘲讽光环,让人下不去嘴骂他。
一个好好演铁定能拿奥斯卡的故事
霍金的经历可以说是“不拍成电影天理难容型”的故事,看上去就是可以拿奖的那种。当然演一个当时仍在世,经历传奇、形象特殊的角色,也算是演员的巅峰挑战了。演砸了完蛋,好好演的话,铁定能拿奥斯卡。“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也是不辱使命。不过卷福就有点可惜,同一年扮演了英国另一位传奇科学家图灵,最后奥斯卡陪跑。
作文素材
虽然霍金自己本人不太喜欢被视为残疾人,但讲道理,谁小时候没在“身残志坚”主题的作文里用过霍金的例子?这么传奇的经历,绝对属于名人典故里的第一梯队。霍金当年开微博的时候,多少人留言表示居然能和作文里的素材本人说上话,实在是太激动了。说多了总有一种烂俗的感觉,但也不可否认,霍金的经历确实能激励人啊。美国有个工程师,小时候脊椎受伤,从此坐轮椅,他妈妈就给他买了本《时间简史》。后来这个工程师加入了英特尔,帮霍金设计了特质轮椅的第二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