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无时无刻不想有自己的宝宝。大抵如此吧。1980年代初,我刚大学毕业。朋友们前前后后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依然无忧无虑,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即使在婚后,我与丈夫的“造人计划”也相当于毫无计划,一直没有将这件事提上日程。当我过了30岁,到了一个我或许应该开始为还没有做妈妈心急如焚的年纪,也并没有心急如焚,只是感到些许不安。
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犯的唯一错误,就是我不确信如果我没有孩子,我的生活是否依然正常有序,或许比正常有序更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生孩子,即使没有孩子可能仍被视为身为女人的耻辱,社会舆论也比过去温和了许多。但如果生孩子的冲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生物本能驱使的,你却仍然不想生,是不是说明你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我现在57岁,膝下无儿无女,时常会遇到一些年轻女人,她们搞不清楚自己为何不再想生孩子。
她们是不是应该想办法生一个呢?假如她们没生孩子,她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相比于有孩子的女性,她们未来的生活会有何不同?对于那些正处于生育年龄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生育、对于自己将为非正常受孕付出怎样的代价及艰辛充满疑问、对于自己究竟有多想生宝宝充满疑问以及她们的伴侣比她们更迫切地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上述问题更令人忧心忡忡。
在我30多岁时,为了生小孩,我当时的丈夫和我确实努力尝试过,却以失败告终。我也看到过一些女性,她们想生宝宝的愿望如此迫切,焦虑的情绪已经开始一点点地吞噬着她们。虽然我也很想有自己的宝宝,她们的那种渴望与急切却是我难以感同身受和理解的。我和丈夫选择了适合我们的方案: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创伤的“试管婴儿”让我们望而却步,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我们索性不再纠结于是否生小孩。新的生命也从未降临于我们。
那时候,周围人“关心”询问我是否生小孩这件事,在我看来仍属探听个人隐私。但我当时采取的“积极不抵抗”应对姿态,能使我在那些尴尬的场合轻松脱身——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生孩子,我会直截了当地回答:我和丈夫试过了,但没成功——这个答案不仅是事实,比起简单敷衍的“我不想要”听上去也少了几丝冷酷。
即使到了今天,我也不会自告奋勇地表示,我对自己20多年前做的那个决定极其地满意和庆幸。因为我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我无从得知自己是否错过了那些只有真正为人父母才能体验到的一切。但是,没有孩子对于我的生活,以及离婚后独自生活的我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绝不会秘而不宣。当我和丈夫都意识到我们无法继续生活下去时,没有孩子这件事使我们在决定结束这段婚姻时,变得简单了许多。那个我从不曾拥有的孩子,已经以某种方式化为了我的一部分,并赋予我宝贵的自由。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新闻,毕业后,我以一个甚至有点可笑的胸无大志的菜鸟状态进入了新闻业——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校对、改写以及分配给我的任何工作;事实上,只要不让我写作,让我干什么都行。因为我在创作方面一直缺乏自信。但是当我开始撰写20美元一篇的自由专栏评论,我心中的创作之火竟被点燃了。我开始对写作欲罢不能。然而,在我还没有正式开启任何形式的兼职写手生涯时,我已经到了“该生孩子”的年纪了。
当时在面对事业和生活的重要选择时,我十分焦虑,焦虑到我现在觉得,它很有可能正是我一直无法怀孕的原因。那时我的丈夫是一位自由撰稿人,而我在为一本杂志做全职的文字编辑。所以无论我写什么,写作对我来说都是副业。后来,当人们知道我们离婚了,仍然有很多人对我说:“尽管放手去做吧,你会想明白的。”
但是他们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我所做的创作在我的生活中只能占据很小的比重呢?我听说过那些家庭和事业兼顾的成功女性的故事,当然了,那是绝对可能的。或许我也可以成为那些女超人中的一员——全职工作,起早贪黑,接送孩子,然后在孩子睡着后的晚十点后开始我的创作大业。但这种状态,光想想就让我抑郁了。
我知道,无论伴侣承诺自己在有孩子后会分担多少家务,育儿的重担始终要落在母亲的身上。我还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已经够多了,而我觉得即使我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我也成不了那部分多余的劳动力。谁会真的惦念我的一篇专栏评论呢?此外,或许更优秀的女性愿意牺牲一切,要么全部奉献于事业,要么全部奉献于家庭,但我觉得这样做并无“优秀”可言,“优秀”不应该以牺牲你的其他生活为代价。为什么最终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却要为了其他人或事而放弃,只有这样人生才得以完整和圆满?
或许年轻时候我就认识到“完整的人生”这种说法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我对世间真的有“完整的人生”这回事持保留意见。与其追求某种虚无的完整人生,我则选择过一种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生活,而我也得到了比我任何时候所想象过的更丰富多彩的体验。做影评人的我收获了巨大的快乐与满足感,但赋予我快乐与满足的恰恰是我所拥有的自由。有时为了看电影,我会专门去参加电影节,当然想去就去的能力在这里不应该被低估。我也常受邀去开办写作培训班,或是去世界各地做评委。
偶尔我会思考,因为我没有孩子,我才有机会去体验那些有了孩子就无法体验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有孩子的女性就没有这些机会了。但生儿育女需要高度集中的专注力,长达几年里都要保持这种状态。而我一走就经常要几星期、数个月甚至好几年。没有孩子的牵绊使我可以对任何我想做的事说YES,每一个YES意味着我将遇到一群新的人,结交一些新的朋友,每一个YES都使我的世界更宽广、更深远。
我从未为了任何人去放弃自己的生活,但我每天都对生活赋予我的一切充满惊喜和感恩。我有各个年龄层的朋友。我也有过极其浪漫动人的情感经历,恋情终了时也品尝过心碎和神伤的滋味。看着侄子侄女长大成人,组建自己的家庭,迎接新生命,都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对于悉心抚育小生命,我也不是完全免疫:离婚后不久,我搬到了一个新的社区,我在前院中发现了一窝小野猫,很快,它们就成了我生活在户外的一群家人。
人们对于没有孩子的生活——比如我这种生活的反应,总是充满了遗憾和同情,“真可怜!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对此我想说的是,借用我最喜欢的电影、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赤胆屠龙》里演员约翰·韦恩的一句话,“这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当你正值青春年华,人生还有大把的岁月和风景等待你去开拓和领略的时候,判断和区分你认为你应该做的和你真正想做的事,真的很难。在我想生宝宝的那几年,人们常对我说:“现在不生孩子,你将来会后悔的。”而这些年来,我并未感到“后悔”,至少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事后不后悔,意味着我们的每段经历都能如愿按照我们的计划去进行,并且在关键的节点上,我们首先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无论一次决定或一个计划对未来的影响有多重要,没有人能够事先把每件事都计划好,然后严格执行过完一生。
對于那些认为没有孩子人生就不完整的年轻女性们,我想说的是: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是你现在无法预见的。你并不能为未来的你提前设想一切,也不要以为你可以通过一个个决定,去控制和主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有时候,顺其自然可能将你引向更大的幸福——意料之外的幸福。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
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犯的唯一错误,就是我不确信如果我没有孩子,我的生活是否依然正常有序,或许比正常有序更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生孩子,即使没有孩子可能仍被视为身为女人的耻辱,社会舆论也比过去温和了许多。但如果生孩子的冲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生物本能驱使的,你却仍然不想生,是不是说明你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我现在57岁,膝下无儿无女,时常会遇到一些年轻女人,她们搞不清楚自己为何不再想生孩子。
她们是不是应该想办法生一个呢?假如她们没生孩子,她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相比于有孩子的女性,她们未来的生活会有何不同?对于那些正处于生育年龄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生育、对于自己将为非正常受孕付出怎样的代价及艰辛充满疑问、对于自己究竟有多想生宝宝充满疑问以及她们的伴侣比她们更迫切地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上述问题更令人忧心忡忡。
在我30多岁时,为了生小孩,我当时的丈夫和我确实努力尝试过,却以失败告终。我也看到过一些女性,她们想生宝宝的愿望如此迫切,焦虑的情绪已经开始一点点地吞噬着她们。虽然我也很想有自己的宝宝,她们的那种渴望与急切却是我难以感同身受和理解的。我和丈夫选择了适合我们的方案: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创伤的“试管婴儿”让我们望而却步,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我们索性不再纠结于是否生小孩。新的生命也从未降临于我们。
那时候,周围人“关心”询问我是否生小孩这件事,在我看来仍属探听个人隐私。但我当时采取的“积极不抵抗”应对姿态,能使我在那些尴尬的场合轻松脱身——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生孩子,我会直截了当地回答:我和丈夫试过了,但没成功——这个答案不仅是事实,比起简单敷衍的“我不想要”听上去也少了几丝冷酷。
即使到了今天,我也不会自告奋勇地表示,我对自己20多年前做的那个决定极其地满意和庆幸。因为我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我无从得知自己是否错过了那些只有真正为人父母才能体验到的一切。但是,没有孩子对于我的生活,以及离婚后独自生活的我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绝不会秘而不宣。当我和丈夫都意识到我们无法继续生活下去时,没有孩子这件事使我们在决定结束这段婚姻时,变得简单了许多。那个我从不曾拥有的孩子,已经以某种方式化为了我的一部分,并赋予我宝贵的自由。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新闻,毕业后,我以一个甚至有点可笑的胸无大志的菜鸟状态进入了新闻业——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校对、改写以及分配给我的任何工作;事实上,只要不让我写作,让我干什么都行。因为我在创作方面一直缺乏自信。但是当我开始撰写20美元一篇的自由专栏评论,我心中的创作之火竟被点燃了。我开始对写作欲罢不能。然而,在我还没有正式开启任何形式的兼职写手生涯时,我已经到了“该生孩子”的年纪了。
当时在面对事业和生活的重要选择时,我十分焦虑,焦虑到我现在觉得,它很有可能正是我一直无法怀孕的原因。那时我的丈夫是一位自由撰稿人,而我在为一本杂志做全职的文字编辑。所以无论我写什么,写作对我来说都是副业。后来,当人们知道我们离婚了,仍然有很多人对我说:“尽管放手去做吧,你会想明白的。”
但是他们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我所做的创作在我的生活中只能占据很小的比重呢?我听说过那些家庭和事业兼顾的成功女性的故事,当然了,那是绝对可能的。或许我也可以成为那些女超人中的一员——全职工作,起早贪黑,接送孩子,然后在孩子睡着后的晚十点后开始我的创作大业。但这种状态,光想想就让我抑郁了。
我知道,无论伴侣承诺自己在有孩子后会分担多少家务,育儿的重担始终要落在母亲的身上。我还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已经够多了,而我觉得即使我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我也成不了那部分多余的劳动力。谁会真的惦念我的一篇专栏评论呢?此外,或许更优秀的女性愿意牺牲一切,要么全部奉献于事业,要么全部奉献于家庭,但我觉得这样做并无“优秀”可言,“优秀”不应该以牺牲你的其他生活为代价。为什么最终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却要为了其他人或事而放弃,只有这样人生才得以完整和圆满?
或许年轻时候我就认识到“完整的人生”这种说法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我对世间真的有“完整的人生”这回事持保留意见。与其追求某种虚无的完整人生,我则选择过一种充满了多种可能性的生活,而我也得到了比我任何时候所想象过的更丰富多彩的体验。做影评人的我收获了巨大的快乐与满足感,但赋予我快乐与满足的恰恰是我所拥有的自由。有时为了看电影,我会专门去参加电影节,当然想去就去的能力在这里不应该被低估。我也常受邀去开办写作培训班,或是去世界各地做评委。
偶尔我会思考,因为我没有孩子,我才有机会去体验那些有了孩子就无法体验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有孩子的女性就没有这些机会了。但生儿育女需要高度集中的专注力,长达几年里都要保持这种状态。而我一走就经常要几星期、数个月甚至好几年。没有孩子的牵绊使我可以对任何我想做的事说YES,每一个YES意味着我将遇到一群新的人,结交一些新的朋友,每一个YES都使我的世界更宽广、更深远。
我从未为了任何人去放弃自己的生活,但我每天都对生活赋予我的一切充满惊喜和感恩。我有各个年龄层的朋友。我也有过极其浪漫动人的情感经历,恋情终了时也品尝过心碎和神伤的滋味。看着侄子侄女长大成人,组建自己的家庭,迎接新生命,都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对于悉心抚育小生命,我也不是完全免疫:离婚后不久,我搬到了一个新的社区,我在前院中发现了一窝小野猫,很快,它们就成了我生活在户外的一群家人。
人们对于没有孩子的生活——比如我这种生活的反应,总是充满了遗憾和同情,“真可怜!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对此我想说的是,借用我最喜欢的电影、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赤胆屠龙》里演员约翰·韦恩的一句话,“这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当你正值青春年华,人生还有大把的岁月和风景等待你去开拓和领略的时候,判断和区分你认为你应该做的和你真正想做的事,真的很难。在我想生宝宝的那几年,人们常对我说:“现在不生孩子,你将来会后悔的。”而这些年来,我并未感到“后悔”,至少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事后不后悔,意味着我们的每段经历都能如愿按照我们的计划去进行,并且在关键的节点上,我们首先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无论一次决定或一个计划对未来的影响有多重要,没有人能够事先把每件事都计划好,然后严格执行过完一生。
對于那些认为没有孩子人生就不完整的年轻女性们,我想说的是: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是你现在无法预见的。你并不能为未来的你提前设想一切,也不要以为你可以通过一个个决定,去控制和主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有时候,顺其自然可能将你引向更大的幸福——意料之外的幸福。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