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饮食工具,在中国却经历着几千年的演变与历练,它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但筷子的由来和使用礼仪却被人们忽视。而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掌握筷子中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教会下一代如何使用筷子。本文试图从筷子文化折射出的家庭教育意义来窥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期通过完善家庭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时间性;筷子;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86-02
  《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一书中提到时间性问题,即:许多实践和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提出时间性问题,我们就可能认为今日事,一如昨日之事。我们就成了人类学家所谓的现实主义者。[1]
  一、筷子的起源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记载中,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使用筷子历史悠久,以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筷子的名称在古代并不叫“筷”,而是叫“箸”或“梜”或“筯”。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称为“梜”,有时,作“筴”;秦汉时期叫“箸”;隋唐时期又称为“筯”,意为“助人就餐之工具”。最早的“箸”字出现在公元前318年楚、燕、韩、赵、魏吴国联合攻秦后所刻《诅楚文》,距今已有2300多年。[2]《筷子》书中认为:“粒食、热食、饭碗,是造成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的基本原因。”[3]有关筷子的起源,民间有三个传说故事。第一个传说:禹发明了筷子。舜时代,洪水泛滥,命令禹去治水。为了清除水患,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生怕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禹在岛上煮肉,煮熟后,因为肉在沸水里太烫而无法食用,此时的禹很着急,因为他要等到洪水来临之前做很多的工作,不能等到锅里的肉和汤都凉了再食用而浪费时间。此时禹灵机一动,砍下树上的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这样不光节省了时间,还不会烫手。从此以后,大禹为节省时间,每次都会砍下树枝夹食物。大家看到禹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很节省时间,就开始模仿他,渐渐的就形成了人们使用筷子的习惯。第二个传说:妲己发明了筷子。商纣王,暴虐成性,对于饮食也有很高的要求。有时饭凉,或反太烫,都会引起商纣王大怒,很多厨师因此丢了性命。妲己虽深受商纣王喜爱,但是商纣王发怒时,妲己也会因此而害怕。有一次,妲己感觉饭菜比较烫,但又不能耽误纣王食用,于是急中生智,取下头上的玉簪子把菜夹起,吹凉后,喂给商纣王。商纣王大喜,于是命人专门制作了两根玉簪供妲己使用。后来这种吃饭方式被逐渐普及。第三个传说:姜子牙用直钩钓鱼,除了钓鱼不会其他事情,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老婆因此想谋害于他,另嫁他人。有一次,他的老婆在饭菜中投毒,姜子牙钓鱼回家后准备吃饭,但是姜子牙刚用手抓肉时,一只鸟飞过来啄伤了他,当他再一次用手拿肉时,鸟再一次啄伤了他,姜子牙心想,这应该是神鸟,不让他吃肉,于是跟着神鸟出去,鸟落在一棵丝竹上。此时,姜子牙听到有人唱:“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于是摘下两根丝竹回家,握在手里夹肉,丝竹刚进碗里,就冒起了白烟,姜子牙才知道饭菜被下了毒药,此时他的妻子仓惶而逃。从此,姜子牙吃饭时,都用丝竹去夹菜。这件事情传出去后,邻居也学习用丝竹吃饭,筷子就这样流传开了。
  二、筷子生活中的用途
  筷子从古至今,逐渐发展。无论是宴请还是居家日用,或者是外出旅行,筷子不可或缺,既方便,又卫生,且实用。“无论是煎、炒、煮、烧、炸、烤,不管是丝、片、条、丁、丸、块,只要灵活转动挑拨张合伸缩小小的两根棍子,就什么都能‘筷到擒来’。”[4]现代社会中,筷子不光是餐饮的工具,也是送人的礼物之一。中国人喜欢筷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筷”与“快”谐音,使人与快乐,顺利等吉利的词汇相互联系。按照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正向的暗示作用,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筷谐音快,因此在中国人新婚是,也常常以筷子为吉祥之礼,寓意“筷子筷子,快生贵子”。[5]“筷子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物,过人使用方顶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三、家庭教育与筷子的禁忌
  筷子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信息,透析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筷子的使用礼仪,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家庭是人出生后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终身的学堂,父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起,就伴随着孩子的左右,对孩子性格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孩子处于关键期,父母对孩子对教育尤为重要。使用筷子,作为一种餐桌礼仪,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对。家长对孩子对行为要有正确对引导。很小的时候,大人就常告诫:吃饭时,敲碗敲筷,一辈子受穷。中国的父母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着这一筷子的民俗禁忌。吃饭时,孩子中途离开餐桌,会随手把筷子插入碗里的饭中,大人看到后会严厉呵斥,并立刻拔出筷子;有时即便是成年人,如果不了解筷子文化的规矩,也会出现这样不当的情况。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只有当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筷子插入饭中。家长对孩子对警告是很有效果的,会让孩子铭记在心,从此吃饭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行为。宴请宾客时,把颜色和材质不同的筷子递给宾客,会被视为不尊重的含义。长短不一的筷子更会引起宾客的愤怒。因为筷子的长短不一会使人想起“三长两短”,而这个词正式未加盖的棺木的代名词。宾客来家里做客时,家长多数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例如摆放碗筷。那么,孩子对摆放筷子细节的重视,会凸显出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往往从细节中,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宾客不仅会对孩子刮目相看,还会对孩子对家长有所赞扬。筷子除了民俗之间的禁忌之外,还有礼仪上的禁忌。聚餐时,面对满桌的佳肴,先吃哪一道菜,会让人犯难。有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犹豫不定,举着筷子在桌子上空移动,这样的状况不免遭到他人的关注,体现出不礼貌。尤其是孩子,会经常面对这样的状况,选择时犹豫不绝。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方法很简单,家长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夹离自己最近的一盘菜即可。这样不仅避免了失礼,也缓解了宾客的紧张。除此之外,插筷(用筷子插取盘中食物)、打筷(别人夹菜时不懂得避让以至筷子打架)、舞筷(说到兴高采烈时拿筷子当道具手舞足蹈)、掷筷(给人递筷子时距离远图省事一扔了之)等等都是餐桌上用筷子递忌讳。[6]筷子看似简单,但是蕴含的中国传统礼仪是很丰富的,餐桌上的筷子的礼仪必不可少,一个人使用筷子中,会给他人留下不同的印象,筷子的使用渗透在它的方方面面,这也凸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家庭教育也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不仅要教会下一代如何使用筷子,筷子的礼仪与禁忌,更应该通过家庭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筷子与刀叉
  随着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饮食餐具中,必然也添加了很多的西方的文化,例如刀、叉的融入。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及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单从吃饭用具上来看在,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各的习惯。[7]筷子是中国的发明之一,比起西方人的刀叉餐具,筷子使用起来要灵活便捷得多,它同时也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情,它都能做。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了十六世纪才房名了刀叉,但刀叉又哪能和筷子相比呢?[8]英国女作家巴伯贵美子(Kimiko Barber)在2009年1月出版的《筷子饮食》(The Chopsticks Diet)一书中认为,用筷子相比用刀叉或吃手进食,可以减慢耗食,使人吃得较少,从而控制体重。使用筷子也有助于细嚼慢咽,促进食物消化。[9]
  筷子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是其他物质生产工具无法替代的。筷子不仅仅是简单的餐具,它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筷子始终被视为中国人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虽然人们喜欢不断的创新,创造出更利于我们生活的物质,但是,在筷子发展史上,现如今的社会只不过是让筷子增添了更多的欣赏艺术价值。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在于记载与宣扬,而在于每一个细节,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每一个人共同承担起责任。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约翰·奥莫亨德罗.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3]刘云,朱碇欧.筷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4]谢瀛慧,黄剑,潘东潮.筷箸文化内涵延伸与传播[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6).
  [5]龙晓添,焦玉良.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2).
  [6][10]谢瀛慧,黄剑,潘东潮.筷箸文化内涵延伸与传播[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6).
  [7]李慧玲.筷子的文化意义与使用禁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5,29.
  [8]蔡德贵,田辰山.三级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2).
  [9]崔普权.名人与筷子[J].北京档案,20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本文从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对课堂“生成”的若干理解,以及“生本”立场下.谈“高效课堂教学的生成观”-以小学数学课堂《5.8折是几分之几》片段教学为例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意在更清晰明确的教育的育人本质,对课堂教学和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生成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作为声乐系表演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仅以多年来指导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的个案为例,阐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此与广大师生共享。  关键词:论文写作;声乐表演;学术规范;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2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49-02  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因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技能技巧和表演实践的训练上,很少作理论
期刊
摘要:在现代家庭的相处模式中,亲子沟通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并且核心的部分。由于家庭中父母位置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亲子关系残缺,留守儿童逐渐社会化过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现状堪忧。本文根据实地考察,通过与孩子、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并提出较好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
期刊
摘要:随着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日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欲解决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不得不回归企业和求职者这两大要素。本文以6家中日企业及9名杭州地区各高校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旨在通过分析并归纳个例的调查结果,比较中日企业对日语专业学生要求的异同,考察学生认为的自身应具备能力与企业认同的能力需求是否存在差异,最终实现调查结果的一般化,对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客观建议。  关
期刊
摘要:自人类拥有文明历史以来,人口和教育就是有着各自独特的变化规律又相互联系紧密的两个系统。在当今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口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更是会促进和制约社会的进步。人口变动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教育又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本文从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并未显著提高入手,以教育学视角探讨了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教育负担、妇女受教育
期刊
摘要:英语语言测试是通过一份试卷或其他形式的测试来判断考生的英语能力。而英语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大语言功能。美国的托福考试与国内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4方面有着各种共通与不同。本文通过对这两中英语水平考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对英语考试设计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58-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75-01  2012年5月,江西宜春一山村5名留守儿童溺亡;2014年,安徽阜阳一13岁留守儿童在半年内离家出走7次……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个在中国数量已超过6000万的群体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生命从摇篮到坟墓,所遇到的风景截然不同,而这种不同,起初源于出身,却往往因教育而改变。两千
期刊
摘要:在响应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拓展高校发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为例,描述了当前研究生参与国际性文化项目的现状,分析了问题所在,强调了建构国际交流路径方式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关于研究生参与国际性文化项目的具体的方式建议。  关键词:国际赛事;项目运作;文化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60-02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研究生培养逐步从学科模式向学科交叉模式转变。从广义上看,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培养质量评等方面,本文以地质微生物学专业为例,分析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交叉学科;地质微生物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能够解决综合性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研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近年来教学模式创新中比较受欢迎且有效的途径,翻转课堂从理念形成到走向实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为流行的课堂教学形态之一。本文以钦州学院课程“国际商务谈判”为例,构建适合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教学实施进行了课程设计,同时采取了对照实验法检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对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