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要凸显出亮色,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形成平等而不是对立、合作而不是孤立、对话而不是单向活动的双主体关系,教学中要经常提到“平等”二字,这样才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学习《核舟记》一课时,上课后我便亲切地说:“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没有老师,我和大家一样是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摹仿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以及舟子的动作、神态,看谁摹仿得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其中摹仿楫右舟子的学生摹仿得很形象,她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在她想象中的横木上,右手摸着右脚趾,撮起嘴唇在呼啸。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我拿着两个装着液体的杯子和两个鸡蛋走进教学对学生们说:“两个鸡蛋都放在杯子里,一个浮在杯面上,一个却沉到杯底,这是为什么呢!”一会儿便有人高高地举起了手,答道:“老师,你杯中放有盐,鸡蛋就浮了起来。”又一个补充说:“不但有盐,而且咸度很高,鸡蛋才能浮起来。”我接着问:“海的‘死’与‘不死’是什么意思?”一下举起了很多手,有人答道:“死”是指海水咸度很高,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以致干涸。“不死”是指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在上面游泳不会被淹死……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线索,而且重点内容也解决了。这样的课堂生动而有趣,其内容和形式学生可能会终身不忘。
三、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作文,内容是以物喻人,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我带着学生们来到一个有柳树的地方,学生们觉得很奇怪,我便说:“大家仔细观察柳树的特点,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像什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思维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一翻观察,有学生发言了:“轻风吹来,垂柳轻拂,看它一副媚态,对轻风点头哈腰,活像吹牛拍马之徒。”“好汉不吃眼前亏,柳树能顺应时代潮流,有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算得上是俊杰……”“树高千丈不忘养育它的根,比喻报效祖国的游子。”“它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懂得怎样来装点周围的环境……”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思绪翻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赶紧让学生回到教室以《柳树》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再深锁眉头,而是提着笔在纸上“沙沙”地写个不停,好像有写不完的话。
四、 采用对话、讨论式教学法
学习《勇气》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一个问题:题目的“勇气”指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美国伞兵‘求生’的勇气。”一个学生反驳说:“美国伞兵没有勇气可谈,表现在他身上的只有自私。因为他为了自己能活下来,使法国妇女的丈夫被杀害,这种情况下还来向法国妇女求救,简直不顾别人的伤痛,自私到了极点。”按常规教师该出来指正了,但我没有,我让学生继续对话、讨论。又一个学生支持前者说:“伞兵确实是自私的,没勇气可谈。题中的‘勇气’,指的是法国妇女救人的勇气。因为她牺牲了自己的丈夫,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毫不犹豫地第二次救伞兵,面对自己失去亲人,可能遭到灾难时,她却置之不理,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由此可见她的勇气。”又有一个同学说:“这个同学的观点我同意,法国妇女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她憎恨战争,向往和平。她宁愿舍‘小家’为‘大家’,苦一人,幸福千万人。”学生们鼓起了掌声。可另一个同学却说:“他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我须作补充。题中的‘勇气’更多的是体现法国妇女的勇气,但我觉得伞兵能第二次返回法国妇女家中,请求帮助,靠的就是勇气和聪明,他临危不惧,体现出了一种个人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其次,伞兵活下来,很可能会使更多的法国人得到幸福,所以不能说他是自私。”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极佳。
(大城县留各庄镇中学)
课堂上要凸显出亮色,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形成平等而不是对立、合作而不是孤立、对话而不是单向活动的双主体关系,教学中要经常提到“平等”二字,这样才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学习《核舟记》一课时,上课后我便亲切地说:“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没有老师,我和大家一样是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摹仿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以及舟子的动作、神态,看谁摹仿得好。”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其中摹仿楫右舟子的学生摹仿得很形象,她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在她想象中的横木上,右手摸着右脚趾,撮起嘴唇在呼啸。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我拿着两个装着液体的杯子和两个鸡蛋走进教学对学生们说:“两个鸡蛋都放在杯子里,一个浮在杯面上,一个却沉到杯底,这是为什么呢!”一会儿便有人高高地举起了手,答道:“老师,你杯中放有盐,鸡蛋就浮了起来。”又一个补充说:“不但有盐,而且咸度很高,鸡蛋才能浮起来。”我接着问:“海的‘死’与‘不死’是什么意思?”一下举起了很多手,有人答道:“死”是指海水咸度很高,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以致干涸。“不死”是指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在上面游泳不会被淹死……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线索,而且重点内容也解决了。这样的课堂生动而有趣,其内容和形式学生可能会终身不忘。
三、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作文,内容是以物喻人,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我带着学生们来到一个有柳树的地方,学生们觉得很奇怪,我便说:“大家仔细观察柳树的特点,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像什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思维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一翻观察,有学生发言了:“轻风吹来,垂柳轻拂,看它一副媚态,对轻风点头哈腰,活像吹牛拍马之徒。”“好汉不吃眼前亏,柳树能顺应时代潮流,有极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算得上是俊杰……”“树高千丈不忘养育它的根,比喻报效祖国的游子。”“它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懂得怎样来装点周围的环境……”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思绪翻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赶紧让学生回到教室以《柳树》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再深锁眉头,而是提着笔在纸上“沙沙”地写个不停,好像有写不完的话。
四、 采用对话、讨论式教学法
学习《勇气》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一个问题:题目的“勇气”指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美国伞兵‘求生’的勇气。”一个学生反驳说:“美国伞兵没有勇气可谈,表现在他身上的只有自私。因为他为了自己能活下来,使法国妇女的丈夫被杀害,这种情况下还来向法国妇女求救,简直不顾别人的伤痛,自私到了极点。”按常规教师该出来指正了,但我没有,我让学生继续对话、讨论。又一个学生支持前者说:“伞兵确实是自私的,没勇气可谈。题中的‘勇气’,指的是法国妇女救人的勇气。因为她牺牲了自己的丈夫,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毫不犹豫地第二次救伞兵,面对自己失去亲人,可能遭到灾难时,她却置之不理,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由此可见她的勇气。”又有一个同学说:“这个同学的观点我同意,法国妇女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她憎恨战争,向往和平。她宁愿舍‘小家’为‘大家’,苦一人,幸福千万人。”学生们鼓起了掌声。可另一个同学却说:“他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我须作补充。题中的‘勇气’更多的是体现法国妇女的勇气,但我觉得伞兵能第二次返回法国妇女家中,请求帮助,靠的就是勇气和聪明,他临危不惧,体现出了一种个人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其次,伞兵活下来,很可能会使更多的法国人得到幸福,所以不能说他是自私。”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极佳。
(大城县留各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