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品德课堂生活化的原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充分的情感体验是前提,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应来自于学生置身其中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品德教学中,让学生广泛地吸收生活经验,主动、愉悦地感悟、理解和创造生活,亲历每一个体验,不断地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实践体验;生活化;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6-02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要实现并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品德教学活动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让他们亲历,让他们体验。也就是说,品德教学必须有学生的体验活动,品德教学必须生活化。
  1 课前体验,关注细节
  如果你去过大鹿岛[1],站在鹿岛南端的罗汉岩,就可见到“罗汉观潮”的奇观,这里的岩石由于海浪长年累月地侵蚀,被切割成柱状排列,似数以千计的罗汉在观潮。如果你在十一、二月来到过漩门湾湿地公园,就能感受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带给你的震撼,黑嘴鸥、野鸭子等鸟类站满滩涂,让你领略来此越冬鸟类品种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也一样,蕴藏着的巨大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这些也正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源泉。但是,小学生虽然也有丰富的生活,却并不等于他们就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品德课堂上,当我们讨论“家人的爱”这一主题时,要求学生讲述父母疼爱他们的事,许多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出一致的话题:自己生病了,父母怎样送自己去医院。事实上,父母疼爱孩子的事例在生活中俯拾皆是,为什么孩子们竟然体会不到,回忆不起,叙述不出呢?要追求个种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是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不错,生活是体验的沃土,所以,与其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搜肠刮肚搜寻事例,倒不如在课前由老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去阅读、理解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从细节着眼,从小处着手,让他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判断,让学生在紛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世界里,用自己的智慧打开一扇美德之门。
  2 课堂体验,追求鲜活
  品德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链接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各种问题、事件和现象,加工成适合学生理解和内化的教学内容,赋新意于传统教材,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引领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学生新鲜的生活中,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2.1 创设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人为地对立起来,为了使说理更充分,品德课堂教学中,明理和导行这两个步骤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必须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在学习《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通过学生课前资料收集、课堂讨论交流、媒体视频演示等活动后,学生已经对交通法规中骑自行车上路的一些规定有了了解。于是,我让学生重演生活情节:让一名学生扮演行人,骑着自行车过十字路口,并且乱闯红灯,差点撞上斑马线上的行人,结果被另一名学生扮演的交警逮个正着,交警当场对骑自行车的行人进行批评教育。其他同学通过观看和讨论,明白了骑自行车也要遵守交通法规,不遵守交通法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也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还原生动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本身,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只有紧紧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品德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活用生活教材。 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应该是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品德教师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禁烟、控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这个热点就在孩子的身边,教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提供了“烟的N条罪状”,述说了吸烟的危害性,而对于孩子身边的“烟民”——父母长辈以及一些小学生抽烟的现状和原因未加深入地探讨和分析。为了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厌恶抽烟”的种子,课堂上,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进行有效的启发:在父母、亲戚和长辈的朋友中,哪些人有抽烟的习惯?烟龄有多长?其中多少人因烟得病?你和你的同龄人在哪些场合中充当“二手烟民”?会有什么样恶果?学生纷纷发言,列举生活中的烟给自己、家人、亲戚朋友带来的戕害。品德课堂组织者注意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
  2.3 借助表演情境。 情境表演,就是在师生密切配合下,人为地营造出一种与品德教育主题相关的情境,可以让潜在的道理以生动的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得到更加真切的体验。品德课堂上生活情境表演,参与者一般是本班学生,如情节需要,老师也可以客串。人数不宜多,三五个,时间不宜长,一个情境两三分钟即可。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悟出道理。如在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课时,为达到“自觉抵制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组简单的情境剧:“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经常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良习惯,那么,我们如何自觉抵制它们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剧场’来看一看吧。”学生分组上台表演:一学生鞋带松了,自己看见了,却不及时系上,结果摔了个大跟头;一男生抠鼻屎,抠出了好多血; 一女生睡前不刷牙,牙齿又黄又臭,别的同学见了都不愿跟她玩……虽然有些表演有夸张的成分,但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们懂得了不良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好习惯会终身受益。
  3 课后体验,讲究实践
  知行并重,是品德教育追求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品德知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那样,良好品德才能得到巩固、深化,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学习了《劳动成果需要珍惜》这一课后,我组织假日小队,走进学校附近的村居,走进为外来民工兴建的新居民小区,开展卫生打扫、新居民孩子的学业辅导、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等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社区劳动,培养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新居民孩子进行学业辅导,体会外来民工的辛苦、操劳和他们孩子学习、生活的不易;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感受传染病防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在让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道德情感,提高社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这已成为品德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一句话:课前,让学生广泛吸收、积累社会生活经验;课堂上,让孩子们主动、愉悦地感悟、理解和创造生活;课后,为学生拓宽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还品德课堂生活化的原色。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2]朱佩.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7.1.
  [3]纪伟婵.让体验充盈课堂[J].小学德育,2010.11.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作业创新; 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0-02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心理学基础》——王有智 欧阳仑)。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张捷 字半白,一字钝夫,号奎庐、冏庵.1963年生,浙江台州人.先后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和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0-0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 优化
期刊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着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篇论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进行初三总复习”“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总复习; 方法与规律;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69-01  初中政治课和历史课着重考查学生的
【摘 要】 思南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实施后,在课程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68-02  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
【摘 要】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谋划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国家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机制的完善和塑造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核心制度,本文探索了中国共产党基本经济制度思想的历史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 
【摘 要】 哲学常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师应借助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讲授哲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哲理的理解,提高哲学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哲学; 授课; 技巧; 兴趣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2-01  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何把哲学讲“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遗于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调动情感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功能;努力实现情知交融,升华情感功能。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与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 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3-02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贯彻的不是那么透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束缚依然很多,这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学生;自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