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你的孩子“远一点”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应该对家庭教育有一点专业精神,离你的孩子“远一点”,多在自己的发展上下工夫,给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样,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该做的事情,犯他该犯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成长。
  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家庭教育,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提升综合素质,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各种专业、半专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声称可以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孩子的问题不见少呢?为什么家长与孩子的代沟没有被填平呢?
  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而严谨的科学,不是一场大跃进式的群众运动。后者的危险在于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把家庭教育当成盲目的跟风攀比或简单的花钱消灾。事实上,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显著特点恰恰是父母过于贴近孩子,使孩子的成长空间被温柔而蛮横地挤压,由此给孩子造成的痛苦远远超过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所带来的麻烦,而且也不是进一步关注孩子所能解决的。
  父母过度贴近孩子,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孩子过度保护
  做父母的,想方设法确保孩子的安全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但中国的父母常常不知适可而止,给孩子制造了许多痛苦。小张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漂亮姑娘,正在恋爱,却显得很不开心。她说:“我已经24岁了,可每次跟朋友一起外出,哪怕只是去看场电影,都得打电话向妈妈汇报——去哪儿?跟谁?干什么?爸妈总是担心我会出事。从小到大,他们不让我溜冰,不让我游泳,不让我一个人报名参加旅行团。好像全天下只有他们身边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才安全!有时我真想大喊,求求你们了!让我自由一点!”
  独生子女这种对私人空间和个人自由的渴望,也许永远不会被他们的父母所理解。身为家中所有注意力集中的焦点,孩子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安全感以及至高无上的感觉,但同时也会使他对家庭以外的世界产生恐惧。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常常伴随着极度的掌控,其实是父母自己缺少安全感的表现。过度地追求万无一失,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尝试错误的权利。成长中缺少必要的冒险经验,会造成一个人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的缺失。理智的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在需要的时候放手“温柔一推”。所谓成长,按照精神分析的理念,就是一点一点逐渐远离母体,逐渐独立的过程。在这种分离的过程中,不仅孩子需要勇气,父母更是需要忍受痛苦——孩子不需要我了,我被抛弃了。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这种痛苦就更加强烈,由于没有后续的孩子来缓解,所以常常会本能地放缓自己放手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延缓孩子的成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是:别让孩子成为家中唯一的成就来源。没有任何研究证明,独生子女一定就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问题多。但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有足够的警惕。比如,孩子小的时候,祖父母正好处在退休、半退休的状态,除了照看孙辈之外,很少有其他值得专注的事情。这时,如果孩子父母的自身发展再趋于停滞,那么整个家庭的成就感、价值感就都落在孩子一个人身上。试想,当家中的所有人都盯着一个人,全家总动员,贴身防守,不允许他犯一丁点儿错误,这个人必然要焦虑,迟早会出大问题,不管他是不是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对家庭教育有一点专业精神,离你的孩子“远一点”,多在自己的发展上下工夫,给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样,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该做的事情,犯他该犯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成长。
  过早踏入成人世界
  也许是因为和成年人相处的时间太多,独生子女常常比那些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孩子更加早熟,也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然而,这种早熟是违反成长规律的,即夹生的早熟。另一方面,如今的父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竞争和挫折,他们会悄悄把改变现状的愿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结果,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背负起了父母的焦虑,他们很清楚用功读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心甘情愿地将大把的童年时光花费在学习上,难以享受到成长本身带来的快乐。
  不仅如此,独生子女还常常在不经意间充当起“父母知己”的角色。父母有时会忘了孩子尚未成年的事实,与孩子交流成人世界的事情,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高三女生小韦2010年高考前精神崩溃,一度有自杀倾向,不得不放弃高考。她说:“从小,妈妈就把我当成她的知己,她和爸爸之间发生的一切我都知道。他们在我上高二的时候终于离婚了,我以为事情画上了句号,谁知道那是另起一行,因为孤独的妈妈更絮叨了。我好像有义务听妈妈的倾诉,还要抱她,拍她的后背,给她递擦泪的纸巾。我好像还有义务在探视日质问爸爸,然后听同样絮叨的解释。我好像必须充当他们的中间人,不断卷进他们的故事里……我不想让他俩的关系继续影响我的生活,但我是他们唯一的女儿,我不管谁管?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敢不敢恋爱、结婚,但我肯定自己不会生孩子——当孩子,真的太难了。”
  小韦的痛苦,在中国绝非个案,只是程度有轻有重而已。受父母影响,这样的孩子心理状态堪忧,他们要么在外人面前顽强地自我保护,要么正相反,固执地去照顾身边的每个人。孩子都有一种无意识的小聪明,他们十分擅长不露声色地对家长投其所好,刻意满足家长对自己的愿望。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总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一般成熟,接纳父母的焦虑,他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去发展自身。这样的所谓成长,怎么能不畸形呢?
  无人陪伴的孤单
  众所周知,兄弟姐妹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与同辈人一起游戏着长大,孩子才有机会扮演人际关系中的不同角色,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但是很明显,独生子女在这方面存在着难以弥补的欠缺。很多独生子女在学校适应不良,就是由于不习惯与人分享长辈的注意,常常感到被老师冷落。而且,由于生活中的需要经常被父母提前满足,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通常也发展得比较缓慢,不擅长表达自己的要求,认为别人猜自己的心思、让着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家中,由于没有与兄弟姐妹相比较的机会,独生子女还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自我评价参照系而影响信心。孩子和成年人之间,终归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绝大多数时间,孩子都是处于被照顾、被看管的地位,这会让孩子产生深层的自信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其他孩子吃饭的样子,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饭时弄脏衣服的孩子。
  另外,如果有更多的孩子,父母就没那么多精力为每一个孩子细致地规划未来了。很遗憾,我们的国情,使大部分家长只能把所有的期望放在唯一的孩子身上。现实的问题是,很少有父母的期望完全一致,夫妻双方都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如果母亲想要孩子成为艺术家,而父亲则希望孩子成为一位公司高管,孩子必然会感到无所适从,却又不得不独自处理这个冲突。尤其是在那些父母要求特别严格的家庭里,这样的冲突更加激烈。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与同龄人相互陪伴着成长。比如,经常邀请孩子的表兄弟、表姐妹,或者邻居的小朋友、同学到家里来玩,还可以带孩子走出家门,参加夏令营、俱乐部、少年宫活动等。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参加什么样的活动,都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觉,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有些孩子相对比较内向,喜欢文学或钢琴,而另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则喜欢和同伴玩耍,父母不可强求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与妈妈过度专属
  在独生子女家庭,有时候母亲会霸占孩子。说“霸占”可能有些难听,其实指的是“情感霸占”,现实中并不少见。在一些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里,父亲多选择到家庭以外寻找精神补偿,比如拼命工作,成就事业,等等。母亲更多地试图与孩子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专属关系,并从这种过度的亲密中衍生出一种角色的融合——尤其当孩子是个男孩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表明,假如一个男孩被母亲倾注了全部的温柔,他将会下意识地变成母亲心理意义上的“小情人”——禁止逃离的情人。母亲越是缺乏感情生活,与儿子的关系越亲密。这样的母子关系当然是有害的,蜷缩在母亲怀抱中的儿子,长大后会不断遭遇感情的失败,因为没有任何女人可以和妈妈抗衡。
  如果是女孩子,麻烦通常会出现在其他方面。孩子可能会模仿母亲,把自己变成母亲的镜子,反映出母亲下意识的欲望;或者正相反,母女双方变成最糟糕的对手,特别是女儿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为摆脱母亲而获得独立,常常有意制造被母亲称为“逆反”的激烈冲突。
  所以,很多心理学家都建议那些选择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的女性,注意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留下一些单独时间给自己。即使是全职妈妈,也需要其他活动来替换母亲这个单一角色。通常可以由父亲来扮演帮助母子实现分离的“第三者”,当然偶尔来做客的祖父母,或者在家中做家教的大学生也能起到中和的作用。
  总之,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时候,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靠孩子太近,腾出距离让孩子独立成长,不失为智慧之举。当然,离孩子“远一点”也要掌握好度,不能矫枉过正,回到漠视孩子的老路上去。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欺诈顾客,加倍赔偿  问:我带儿子到某地旅游时,在一家大酒店住宿,当晚在该酒店打过一次国内长途电话。第二天早上结账时,我发现酒店收取的长途话费过高。原来,房客每打一个长途电话,酒店就收取服务费5元,未打通也要收费。我认为不合理,要求酒店退还多收的服务费。酒店服务员说长途电话收费额的多少是酒店规定的,不能退还。我很气愤,准备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问,我能得到酒店的1 1赔偿吗?  赵京(湖北随州) 
Turning 50 was a momentous occasion for me. Otherpeople celebrate by doing something out of the norm.One friend made a pilgrimage from Vancouver to Seattle
有人说睡前泡脚有助睡眠,且中医认为泡脚对身体好,所以很多家长为让孩子睡个好觉,每天晚上都给孩子泡脚。对于大人来说,泡脚是非常舒服的事情,也的确对身体很好,可孩子真的舒服吗?孩子泡脚,真的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吗?  儿科保健专家说,其实,宝宝无须泡脚。因为孩子的火气比成人大,如果再用热水长期泡脚,会导致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时间久了容易生病,还容易上火,不仅没有保健的作用,还会害了孩子,影响宝宝的脚部骨
How corrupting boredom is,everyone recognizes also with regard to childre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Where is the Jim Crow section On this merry-go-round, Mister, cause I want to ride? Down South where I come from White and colored Can’t sit side by side. Down South on the train There’s a Jim Crow ca
【话题简介】  目前,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和配套措施。这些意见和措施也大都是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学校合理布局。即使是强化教育系统行为,也是大篇幅地从人力资源、人事交流制度等方面来谈实现资源共享,缺少或者忽视解决教学水平均衡发展的问题。针对如何推进县域教学水平均衡发展,本期组织话题讨论如下。
5.如今更是如此。由于日元走势强劲,但日本国内市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近年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国内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出现的问题也令家长们忧心忡忡。事实上,校外培训泛滥是世界性难题,各国纷纷出台应对法规,其中不乏值得借鉴之举。  ——编者  英国:  市场混乱,效果不佳  英国曾于2011年对6岁、11岁和13岁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的英国学生参加过校外培训,参加校外培训的3个年龄段的学生占到各自年龄段学生比例的26%、2
9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2013年“百强报刊”评选活动最终结果,在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上发布,《妇女生活》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这次活动,经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中央报刊主管单位认真组织评估推荐,共上报609种报刊参评,其中报纸196种、社科期刊254种、科技期刊159种。总局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参照报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有关原则及指标体系,科学制定
李小萌手捧鲜花,脚步轻轻地走回家。看见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她的眼睛湿润了。她深情地说:“妈妈,您辛苦了!祝您母亲节快乐!”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就是默默地为全家人洗衣、做饭、拖地、擦玻璃……毫无怨言地奉献,深深地影响了李小萌。李小萌是个有智慧的孩子,她除帮助妈妈做家务外,还留心把妈妈操持家务的场景,用手機拍成小视频。吃饭前,她把视频放给妈妈看,并如数家珍地讲解自己的杰作。妈妈乐得合不拢嘴,好像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