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学校教育场域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学校系统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其环境主要有校园和社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氛围等,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形成有机关联和动态平衡,并合理组合时,才能实现学校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养心育人,以合致和”是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的办学思路,旨在建构“和雅教育”特色。
质朴理念 描绘未来
第一,“养心育人”指养学生的信心、恒心、开心、慧心。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全地发挥个人的潜质,是为了提高人的尊严和生活而设计的。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点,学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幸福、树立自信?这是我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养心”应该是养信心、恒心和开心,以激发内在潜能,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慧心”即能感悟至理的心智,泛指聪慧之心,促使小学生把握实践中的学习、生活、道德问题,提升自身的信心、恒心、开心,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养心育人”指养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我常跟老师们说:“你的爱是学生的阳光,因为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柔和可以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教师关爱学生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支持,意味着教师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坚守。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能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关爱学生。因此,对教师而言,“养心”是养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借以实现小学生的良性成长和自身的专业性发展。
第三,“养心育人”指养家长、社区的同心、诚心。家庭教育学认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我提出家校同盟,携手育人。而培育认同学校办学理念的家长团队,发掘家长的热情、真心和诚心,让他们适当地介入学校教育,以拓宽孩子的学习范畴,形成同心同德的教育同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一般是就近入学的,学生所处的社区正是他们健身锻炼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反过来看,学校也应该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制高点,是社区居民的心灵家园。对家长和社区而言,培养他们的同心与诚心,最终培育和谐发展的学生,以及孕育文明的社区环境。
“以合致和”的“合”既指学校教育系统内组织管理上的合作、整合,也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和衷共济,更指师生、家校社之间的协作。而“和”既指学校教育系统内各个组织、各个单位、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和谐统一、共生共荣,也指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修身养性、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以合致和”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成长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发展。
概而言之,作为旧部前小学的校长,我努力经营好校园场域中不同角色人的内心秩序,让投入的感情汇集成育人的暖流,滋润着校园,促进校园里的人健康和谐、共同快乐地成长。
本真行动 紧贴现实
首先,创造“和雅文化”。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到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从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到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从学校特色品牌的打造到教师优质团队的培育,“和雅文化”对一所学校及其师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建构“和雅教育”办学模式的核心动力与内在灵魂。
其次,创建“和雅课程”。一所学校无论遵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到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和雅课程”充分协调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并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促进“和雅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整体来看,“和雅教育”的魅力在于促使师生追求生命中高贵、雅洁的道德品质,形塑个人内心的平和、宁静、远博、宽慰和包容。因此,我一方面设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个性”特色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尤为注意心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打造和雅德育课程。
再者,打造“和雅师资”。构建“和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先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以建设同心同德、专业敬业的教师团队为总纲,为教师专业成长定好培养目标,坚持素质评价、职责评价和绩效评价三者相统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分层次培养。我认为,和雅教师不仅要对教育教学的改进保持热情,更要有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十分注重教师教育研究精神的培养。
随后,建立“和雅社区”。构建“和雅教育”品牌,不仅调动了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还对学校教育系统外部的诸多因素进行协同,尤其是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因此,构建“和雅社区”是“和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组织建立了校外志愿者教师团队,扩展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可以说,“和雅社区”有利于师生、家长快乐成长,并将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我们在课程上探索优质高效、自主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开发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课程,构建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设计以心育德、心德融合的心灵德育课程;在师资力量培育上,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愿景,定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目标,拟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策略,有效促进教师成长;以家校社区为平台,孕育相互联合、和谐共荣的和雅生态。
“养心育人,以合致和”,旧部前小学正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校长)
质朴理念 描绘未来
第一,“养心育人”指养学生的信心、恒心、开心、慧心。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全地发挥个人的潜质,是为了提高人的尊严和生活而设计的。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点,学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幸福、树立自信?这是我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养心”应该是养信心、恒心和开心,以激发内在潜能,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慧心”即能感悟至理的心智,泛指聪慧之心,促使小学生把握实践中的学习、生活、道德问题,提升自身的信心、恒心、开心,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养心育人”指养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我常跟老师们说:“你的爱是学生的阳光,因为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柔和可以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教师关爱学生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支持,意味着教师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坚守。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能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关爱学生。因此,对教师而言,“养心”是养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借以实现小学生的良性成长和自身的专业性发展。
第三,“养心育人”指养家长、社区的同心、诚心。家庭教育学认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此,我提出家校同盟,携手育人。而培育认同学校办学理念的家长团队,发掘家长的热情、真心和诚心,让他们适当地介入学校教育,以拓宽孩子的学习范畴,形成同心同德的教育同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一般是就近入学的,学生所处的社区正是他们健身锻炼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反过来看,学校也应该是所在区域的文化制高点,是社区居民的心灵家园。对家长和社区而言,培养他们的同心与诚心,最终培育和谐发展的学生,以及孕育文明的社区环境。
“以合致和”的“合”既指学校教育系统内组织管理上的合作、整合,也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和衷共济,更指师生、家校社之间的协作。而“和”既指学校教育系统内各个组织、各个单位、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和谐统一、共生共荣,也指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修身养性、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以合致和”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和谐成长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发展。
概而言之,作为旧部前小学的校长,我努力经营好校园场域中不同角色人的内心秩序,让投入的感情汇集成育人的暖流,滋润着校园,促进校园里的人健康和谐、共同快乐地成长。
本真行动 紧贴现实
首先,创造“和雅文化”。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到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从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到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从学校特色品牌的打造到教师优质团队的培育,“和雅文化”对一所学校及其师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建构“和雅教育”办学模式的核心动力与内在灵魂。
其次,创建“和雅课程”。一所学校无论遵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到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和雅课程”充分协调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并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促进“和雅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整体来看,“和雅教育”的魅力在于促使师生追求生命中高贵、雅洁的道德品质,形塑个人内心的平和、宁静、远博、宽慰和包容。因此,我一方面设计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个性”特色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尤为注意心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打造和雅德育课程。
再者,打造“和雅师资”。构建“和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先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以建设同心同德、专业敬业的教师团队为总纲,为教师专业成长定好培养目标,坚持素质评价、职责评价和绩效评价三者相统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分层次培养。我认为,和雅教师不仅要对教育教学的改进保持热情,更要有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十分注重教师教育研究精神的培养。
随后,建立“和雅社区”。构建“和雅教育”品牌,不仅调动了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还对学校教育系统外部的诸多因素进行协同,尤其是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因此,构建“和雅社区”是“和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组织建立了校外志愿者教师团队,扩展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可以说,“和雅社区”有利于师生、家长快乐成长,并将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我们在课程上探索优质高效、自主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开发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课程,构建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设计以心育德、心德融合的心灵德育课程;在师资力量培育上,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愿景,定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目标,拟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策略,有效促进教师成长;以家校社区为平台,孕育相互联合、和谐共荣的和雅生态。
“养心育人,以合致和”,旧部前小学正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作者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