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秀莪,女,原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生于上海,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1948年于上海美专学习;1949年考入考入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入展或获奖数十次,其中《彭湃》《归》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小羊羔》入选全国水彩水粉画大展;《花》获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展“佳作奖”;《玉兰》入选1990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金马奖;《红莲》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并刊入《中国当代水彩画集》,被收藏;《雨》入选全国首届纯水彩艺术大展;《红荷》入选1996全国水彩画大展;《醉荷》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澎湃》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展。1983年于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展厅举办“陈秀莪、胡钜湛联展”;1995年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展出“陈秀莪水彩画展”;2001年于广东美术馆举办“水与彩的对话”——胡钜湛、陈秀莪水彩画联展;2012年举办胡钜湛、陈秀莪从艺60周年暨师生作品展。
陈秀莪,祖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出生于上海市。陈秀莪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培养的颇有成就的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前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水彩画研究会会员。
1946年受在英国学习城市规划留学回国的大哥陈占祥的影响,陈秀莪开始喜欢绘画和音乐。1948年就读于上海美专,1949年考入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51年转学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该系的水彩课有李可染先生任教,李先生以色彩塑形传神的严格教学,对陈秀莪的艺术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附屬中学专业学科主任、广州美院教育系色彩教研室主任等职,四十年兢兢业业坚持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也从未离开过水彩画实践,即使在水彩处于不受重视的年代、水彩画这一课程并曾被取消过,陈仍不断坚持水彩的艺术创作,默默耕耘在这块被冷落的土地上,她坚信中国人赋有水彩画的天分,水色交融能开拓出奇妙的艺术情趣。陈早期善长人物肖像画,中年以后开始创作风景和静物画,色调品味高雅、人物造型大方有力是陈秀莪水彩画的艺术特点。
创作源于生活。多年来,陈秀莪经常深入生活,跋山涉水,走南闯北,从海南椰林到冰雪的新疆,从富裕的农村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特别于1980年赴敦煌考察学习之后又到甘肃省夏河县藏族自治州写生,她以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表现力,表现形神兼备众多的藏民形象,是她在表现人物画上的又一转折点。《小羊羔》《昔日的奴隶》《小卓玛》《牧》等作品及表现瑶族的《老猎手》《龙妹》等等,充分显示她功力的深厚,丰富的感情表露在潇洒有力的笔色之中,透明轻快而忌薄,充分深入而忌腻,从她配合教学的人体作品中,看出她在努力探索研究水彩人物画难度的突破。1972—1973年她先后创作了两幅历史油画《刀对刀,枪对枪》。
1984年创作的《彭湃》,进一步体现她在艺术上的追求,在突破水彩表现人物画上做出了成绩。她说:“要仰视大师的作品精华,眼高才能手不低,最后走自己的路。”
1995年春,她应邀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学习考察并举办画展观摩交流,博览仰慕的大师原作,欣赏各具风格的现代艺术,开扩了眼界,是一次极有意义的艺术之旅。
《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不忘的情结。她喜爱荷的高洁、清纯的品格。《梦荷》《醉荷》陈秀莪,女,原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生于上海,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1948年于上海美专学习;1949年考入考入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入展或获奖数十次,其中《彭湃》《归》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小羊羔》入选全国水彩水粉画大展;《花》获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展“佳作奖”;《玉兰》入选1990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金马奖;《红莲》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并刊入《中国当代水彩画集》,被收藏;《雨》入选全国首届纯水彩艺术大展;《红荷》入选1996全国水彩画大展;《醉荷》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澎湃》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展。1983年于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展厅举办“陈秀莪、胡钜湛联展”;1995年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展出“陈秀莪水彩画展”;2001年于广东美术馆举办“水与彩的对话”——胡钜湛、陈秀莪水彩画联展;2012年举办胡钜湛、陈秀莪从艺60周年暨师生作品展。《荷风》《心曲》等等,是她近年探索的作品,随心所欲的挥洒,尽量发挥水的无穷情趣,她进入自由、宁静、清雅的艺术境界。
陈秀莪几十年如一日尽责于美术教育第一线,培养众多出类拔萃的卓有成就的学生,她欣慰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说:“学生的成就有众多因素,关键是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她的作品常展出于全国各类展览,也常被国家和省美协收藏和获奖,有些被送展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科威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展出并收藏。
(陈秀莪家属提供)
陈秀莪,祖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出生于上海市。陈秀莪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培养的颇有成就的水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前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水彩画研究会会员。
1946年受在英国学习城市规划留学回国的大哥陈占祥的影响,陈秀莪开始喜欢绘画和音乐。1948年就读于上海美专,1949年考入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51年转学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该系的水彩课有李可染先生任教,李先生以色彩塑形传神的严格教学,对陈秀莪的艺术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附屬中学专业学科主任、广州美院教育系色彩教研室主任等职,四十年兢兢业业坚持在美术教学第一线,也从未离开过水彩画实践,即使在水彩处于不受重视的年代、水彩画这一课程并曾被取消过,陈仍不断坚持水彩的艺术创作,默默耕耘在这块被冷落的土地上,她坚信中国人赋有水彩画的天分,水色交融能开拓出奇妙的艺术情趣。陈早期善长人物肖像画,中年以后开始创作风景和静物画,色调品味高雅、人物造型大方有力是陈秀莪水彩画的艺术特点。
创作源于生活。多年来,陈秀莪经常深入生活,跋山涉水,走南闯北,从海南椰林到冰雪的新疆,从富裕的农村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特别于1980年赴敦煌考察学习之后又到甘肃省夏河县藏族自治州写生,她以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表现力,表现形神兼备众多的藏民形象,是她在表现人物画上的又一转折点。《小羊羔》《昔日的奴隶》《小卓玛》《牧》等作品及表现瑶族的《老猎手》《龙妹》等等,充分显示她功力的深厚,丰富的感情表露在潇洒有力的笔色之中,透明轻快而忌薄,充分深入而忌腻,从她配合教学的人体作品中,看出她在努力探索研究水彩人物画难度的突破。1972—1973年她先后创作了两幅历史油画《刀对刀,枪对枪》。
1984年创作的《彭湃》,进一步体现她在艺术上的追求,在突破水彩表现人物画上做出了成绩。她说:“要仰视大师的作品精华,眼高才能手不低,最后走自己的路。”
1995年春,她应邀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学习考察并举办画展观摩交流,博览仰慕的大师原作,欣赏各具风格的现代艺术,开扩了眼界,是一次极有意义的艺术之旅。
《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就读于杭州西子湖畔不忘的情结。她喜爱荷的高洁、清纯的品格。《梦荷》《醉荷》陈秀莪,女,原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生于上海,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1948年于上海美专学习;1949年考入考入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入展或获奖数十次,其中《彭湃》《归》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小羊羔》入选全国水彩水粉画大展;《花》获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展“佳作奖”;《玉兰》入选1990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金马奖;《红莲》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并刊入《中国当代水彩画集》,被收藏;《雨》入选全国首届纯水彩艺术大展;《红荷》入选1996全国水彩画大展;《醉荷》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澎湃》入选中国百年水彩画展。1983年于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展厅举办“陈秀莪、胡钜湛联展”;1995年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展出“陈秀莪水彩画展”;2001年于广东美术馆举办“水与彩的对话”——胡钜湛、陈秀莪水彩画联展;2012年举办胡钜湛、陈秀莪从艺60周年暨师生作品展。《荷风》《心曲》等等,是她近年探索的作品,随心所欲的挥洒,尽量发挥水的无穷情趣,她进入自由、宁静、清雅的艺术境界。
陈秀莪几十年如一日尽责于美术教育第一线,培养众多出类拔萃的卓有成就的学生,她欣慰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说:“学生的成就有众多因素,关键是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她的作品常展出于全国各类展览,也常被国家和省美协收藏和获奖,有些被送展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科威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展出并收藏。
(陈秀莪家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