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服务的升级和数字化的转型是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方向,未来的空间巨大。现在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平均达到60%左右,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稳定保持在70%左右。像一些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城市,比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等,更高达80%左右,可以看到服务业在现代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正在朝着多元化、高端型、创新型的服务经济的模式发展,普遍呈现以金融、商业服务、科研发展等为龙头,以旅游、文旅为新型增长点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9%,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上海为例,上海已经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近十年来服务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9%。2019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了72%,可以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迈入了世界级的服务型城市的行列。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年上海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会达到75%,甚至80%的比例。
  数字经济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然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核心和本质属性并沒有改变,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多样化的生态
  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数字化的升级,在SARS疫情期间催生了中国的电商及在线购物的发展,在这次的疫情期间虽然线上购物早已经普及,但是疫情的爆发还是激发了更多的生鲜食品的线上消费需求。这次疫情还催生了在线教育等行业的发展,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国内许多中小学生都开启了线上上课的模式,老师上课都成了网红直播了,在疫情过后传统的集中办公的方式也会渐渐改变,尤其是5G商用的持续推进,极大解决了远程协同办公的最后一公里,无接触式的远程办公不受地理控制的限制,会成为大部分企业节省成本的刚需。如果未来我们在线上办公的系统、流程、制度、管理,包括考核更完善,上班族每日疲惫不堪的交通往返现状将会改变。当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不再对人们那么形成约束,进而有可能对城市布局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变化会对商业地产带来什么影响,都是下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这个会实现,那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将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这次疫情无意中成为了这种革命性改变的推动力。
  这次为了杜绝疫情蔓延,人们自觉宅家禁足,同时又感到很难受,这是因为人类有社交的需求,不管将来数字化的经济如何发展,人们体验式的服务及消费的需求是无法改变的,这些都需要在现场感受。比如说餐饮业的服务质量,文化娱乐业中的内容,航空运输中的旅程,旅游景点的体验等等。因此这次疫情受灾最重的是服务业,疫情期间许多的体验消费无法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来替代,所以餐饮、航空、旅游、酒店、批发零售的需求出现了严重下滑,甚至有些是崩塌。许多国际著名酒店的业绩、股价和估值都严重下滑。但疫情终将过去,现代服务业会得到恢复和反弹,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和转型将呈现更加多元的业态和模式,以及美好的发展前景。(摘编自新浪财经)
其他文献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指向鲜明,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19项政策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制定明确的路线图。  “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有序复工复产,让民众实现稳定增收是最好、最稳妥的促进消费举措,而在全国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下,各地发放的消费券
期刊
“让充电更智能”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成片、成网的大批量、高品质充电桩意义重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充电桩领域迎来了利好政策的加持与大量机构的资金涌入,看起来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生态指日可待,然而在这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需厘清方可稳步前行。  实现“1车1桩”  对于充电桩领域的未来展望,各界已有共识,“电动汽车充电桩/站会像现时的加油站一样无所不在;充电桩不止于提供充电服务
期刊
智能制造是一场技术与生产方式变革,将人从以往生产线上“螺丝钉”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价值性的工作。智能制造带来的技术变革,需要生产者具备更多的专业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管理与领导等多重综合能力。  多份市场研究报告都显示,“智能制造人才”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当下,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对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型制约愈发凸显。按照此前教育部、
期刊
新基础产业具有硬、软、联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5G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为代表的“硬基础”;二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IT软件等为代表的“软基础”;三是以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智慧电网等为代表的“互联性基础产业”。  发展新基础产业应明确两大目标:第一,新基础产业应该发展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性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第二,它对其他产业能够起到真正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技术进步和价值增值,与智能制
期刊
社会资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既能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手段和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又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扩大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推进新型城镇化涉及人口转移、劳动就业、
期刊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让世界惊叹。而作为一位产权交易有形市场的工作者,回顾历史脉络,审视当下环境,展望未来发展,则对所从事的行业似乎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更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围绕着产权本身无论是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管窥,不管是实践层面的总结还是理论意义上的探讨,都是一件艰辛并有意义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1月4日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期刊
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全球性的合作加以解决。无论陷于何种争议,全球化所倡导的资源优化配置终究有利于各国发展。疫情确实让全球化的内涵和外延被迫有了新形式和新内容,但其本身螺旋式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全球化之效  不同国家的经济本底和经济形势不同,因此采用的贸易政策各有特点,全球化即在“世界是‘平’的”论调下,磕磕碰碰地不断推进,技术和信息加速全球流通,消费与制造高度联动。无可否认,过去
期刊
我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谋划一直在审慎中前行,从十九届四中全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去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都市圈发展战略下,促成各个城市价值的进一步兑现。  都市圈时代到来  去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城市群和都市圈有了更明晰的定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十分高兴应邀出席中央企业海外资产管理交流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产权协会(下称“协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诚挚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建设、产权交易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的中央企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特别要感谢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瑞思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同仁对于议题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了这次会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社会几近停摆,各行业被按下暂停键,经济、金融、行业、产业遭受重创。  这次疫情无疑是一场灾难,对于企业来说更是一大危机,这场危机并没有过去,此时此刻我们仍处其中。上帝很公平,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这里的“关门”是“危”,“开窗”是“机”。只不过门是真切实在地关上了,窗却并非显而易见,要靠慧眼洞见发现,要设法找到这扇窗并将其推开。  此次疫情倒逼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