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螺山烽火台位于葫芦岛与锦州之间的小红螺东麓的明辽东镇长城主线上。
照片是刘谦先生所著的《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中约30年前的形象,费了不少周折,我终于在元旦的下午找到了它,从与老照片角度相同的位置来看,变化不大,只是底部的碎砖石和杂草遮挡使现状比老照片里显得矮了。
小红螺山烽火台是座圆形实心台,外侧包砖,里边夯土,实际上坍塌十分严重,已经倒掉一半了,尤其西北侧完全坍塌,呈滑坡状。
根据照片里的人物身高对比,台子现在最高处的残高约6米左右。
台子下可见向南延伸并已经变成碎石碓的辽东边墙,说明小红螺山台是夹筑在长城主线上的。
台子内部残存的夯土部分仅相当于残存包砖高度的一半,从内侧看,包砖层也并不厚,质量比较粗糙。
有许多方行的脚手架孔残存。
登上小红螺山东麓高岗上回望小红螺山台的情景,可见台子所在山头地势不高,附近地势更平缓,石头城墙从东边连接在台子下,又从南边向西下了山沟。
台子东边的边墙只剩少许残迹,在此山头下就再没有一丝遗址可寻了。长城线内侧仅一个山坡上的石头墩台遗址,已经完全变成碎石头堆了。
拍照片时是从远望到走近,登到高处再俯瞰,应该是一座腹里接火台,将北面长城线上较低的小红螺山台烽火经过这里继续向辽西走廊的城池传递,因为在其南边还有一站叫半拉山,书中记载曾有台,我租车从半拉山下过,山顶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烽火台痕迹了,建有电缆铁塔一座。
小红螺山上的石筑长城老照片,与书中的大体位置相当,现状是当年尚有些高度的石头城墙现在已经完全成片了。
从我妻子小猫身高1.65米来对比小红螺山东麓石城墙最高处的高度也顶多两米,而且照片上所拍部分是保存最好的一段。
说辽东镇长城小红螺山段的城墙是豆渣工程应该没有问题,看这些低矮粗糙的石头墙,高不过两米,宽也就1米余,只是简单的堆砌,与河北东部蓟镇的石头长城和张家口现存的红石头城墙相比,无论从高度、强度还是从防御能力上都是最差的,可以说就是敷衍了事,就凭把长城修成这个德行,明朝不被打垮都见鬼了,要知道,附近山势低矮,几乎无险可据,长城是保卫身后辽西走廊的唯一屏障,修成这个质量,不是明朝腐败的最好诠释吗?
椴木冲敌台
在刘谦先生著的《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中有这样一幅老照片,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
书中旧照片至少已经有30年了,由于敌台附近长出了大片的松树,已经无法在相同于旧照片的位置拍摄对比照片了,还有,书中关于这座敌台内部数据都有详细记录,说明那时敌台是完好的,而今却已经坍塌成了一个空壳。
椴木冲敌台位于小红螺山口處,山南有旧村叫作——西堡,即明朝辽东镇长城下辖的椴木冲城堡,现在演变成了自然村,城堡痕迹完全消失。
小红螺山海拔717.2米,并不高大,倒显得很峻秀,敌台在山口处,分外醒目,在十几里外的公交车上就能望见两山之间的方块楼子。
辽东镇长城目前除了锥子山东边尚存8座砖砌空心敌台外,就只剩下这么一座空心砖敌台了,而且是存在于人烟稠密,山不甚深的辽西走廊上,可说极为金贵了。
椴木冲敌台这里是东、西、南三个立面,大约因为地基下沉,北墙已经坍塌多年。此台应该是南北3眼,东西各两眼的长方形敌台,书中记载是高10米,宽14米。
这个敌台不同于河北蓟州镇长城敌台结构,而与锥子山东边8座辽东镇敌台一致,内部中央有一座四墙完整严密的小室,四周环绕以回廊,小室只有1或两个门,避免了蓟州镇敌台只以立柱或夹墙分割敌台内部的其中室四面有门、四面透风、不严密和保暖的问题。
现在此敌台东南角尚有小段回廊拱券残存。
按这座门来看,当年守军是用绳梯上下的。山上朔风强劲,寒冷透骨,我差一点被一股强风从门口刮下去,好险!
从这里向南可望辽西走廊和渤海湾,视野相当开阔,向北则控小红螺山口,是走廊上的一扇门。
这里与其说是长城倒不如说隘口墙,只有这么一小段,卡在山口小路上。
编辑/周六
照片是刘谦先生所著的《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中约30年前的形象,费了不少周折,我终于在元旦的下午找到了它,从与老照片角度相同的位置来看,变化不大,只是底部的碎砖石和杂草遮挡使现状比老照片里显得矮了。
小红螺山烽火台是座圆形实心台,外侧包砖,里边夯土,实际上坍塌十分严重,已经倒掉一半了,尤其西北侧完全坍塌,呈滑坡状。
根据照片里的人物身高对比,台子现在最高处的残高约6米左右。
台子下可见向南延伸并已经变成碎石碓的辽东边墙,说明小红螺山台是夹筑在长城主线上的。
台子内部残存的夯土部分仅相当于残存包砖高度的一半,从内侧看,包砖层也并不厚,质量比较粗糙。
有许多方行的脚手架孔残存。
登上小红螺山东麓高岗上回望小红螺山台的情景,可见台子所在山头地势不高,附近地势更平缓,石头城墙从东边连接在台子下,又从南边向西下了山沟。
台子东边的边墙只剩少许残迹,在此山头下就再没有一丝遗址可寻了。长城线内侧仅一个山坡上的石头墩台遗址,已经完全变成碎石头堆了。
拍照片时是从远望到走近,登到高处再俯瞰,应该是一座腹里接火台,将北面长城线上较低的小红螺山台烽火经过这里继续向辽西走廊的城池传递,因为在其南边还有一站叫半拉山,书中记载曾有台,我租车从半拉山下过,山顶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烽火台痕迹了,建有电缆铁塔一座。
小红螺山上的石筑长城老照片,与书中的大体位置相当,现状是当年尚有些高度的石头城墙现在已经完全成片了。
从我妻子小猫身高1.65米来对比小红螺山东麓石城墙最高处的高度也顶多两米,而且照片上所拍部分是保存最好的一段。
说辽东镇长城小红螺山段的城墙是豆渣工程应该没有问题,看这些低矮粗糙的石头墙,高不过两米,宽也就1米余,只是简单的堆砌,与河北东部蓟镇的石头长城和张家口现存的红石头城墙相比,无论从高度、强度还是从防御能力上都是最差的,可以说就是敷衍了事,就凭把长城修成这个德行,明朝不被打垮都见鬼了,要知道,附近山势低矮,几乎无险可据,长城是保卫身后辽西走廊的唯一屏障,修成这个质量,不是明朝腐败的最好诠释吗?
椴木冲敌台
在刘谦先生著的《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中有这样一幅老照片,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
书中旧照片至少已经有30年了,由于敌台附近长出了大片的松树,已经无法在相同于旧照片的位置拍摄对比照片了,还有,书中关于这座敌台内部数据都有详细记录,说明那时敌台是完好的,而今却已经坍塌成了一个空壳。
椴木冲敌台位于小红螺山口處,山南有旧村叫作——西堡,即明朝辽东镇长城下辖的椴木冲城堡,现在演变成了自然村,城堡痕迹完全消失。
小红螺山海拔717.2米,并不高大,倒显得很峻秀,敌台在山口处,分外醒目,在十几里外的公交车上就能望见两山之间的方块楼子。
辽东镇长城目前除了锥子山东边尚存8座砖砌空心敌台外,就只剩下这么一座空心砖敌台了,而且是存在于人烟稠密,山不甚深的辽西走廊上,可说极为金贵了。
椴木冲敌台这里是东、西、南三个立面,大约因为地基下沉,北墙已经坍塌多年。此台应该是南北3眼,东西各两眼的长方形敌台,书中记载是高10米,宽14米。
这个敌台不同于河北蓟州镇长城敌台结构,而与锥子山东边8座辽东镇敌台一致,内部中央有一座四墙完整严密的小室,四周环绕以回廊,小室只有1或两个门,避免了蓟州镇敌台只以立柱或夹墙分割敌台内部的其中室四面有门、四面透风、不严密和保暖的问题。
现在此敌台东南角尚有小段回廊拱券残存。
按这座门来看,当年守军是用绳梯上下的。山上朔风强劲,寒冷透骨,我差一点被一股强风从门口刮下去,好险!
从这里向南可望辽西走廊和渤海湾,视野相当开阔,向北则控小红螺山口,是走廊上的一扇门。
这里与其说是长城倒不如说隘口墙,只有这么一小段,卡在山口小路上。
编辑/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