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有87例患者的冠脉达到再通标准,再通的成功率为72.5%,有33例患者未达到再通标准,其中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在治疗中发现在发病后6h内及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在发病6-12h后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其再通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尽早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提高再通成功率,同时临床分析发现此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受医疗水平和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医院难以提供24h的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与梗塞相关血管再通,以维护心室功能,对于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来说,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临床发现这种方法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并且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本文中通过观察和探讨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此法应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患者的具体信息为:男性7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在32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岁。120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的诊断标准。在120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塞患者有40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56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的患者24例。120例患者均临床确诊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45例患者发病至溶栓在6h之内,32例患者发病至溶栓在6-12h。所有的患者均无使用药物静脉溶栓的禁忌症。
  1.2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都要进行相应检查,包括心肌酶谱的测定、APTT、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在进行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口服0.3g,波立维口服300mg(第二日波立维口服100mg,波立维需长期口服,每日75mg,服用时间为一年)。溶栓时尿激酶 150 万 U 加入 5%的生理盐水100ml,在 30min 内滴入,根据APTT 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内给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6ml,每12h进行一次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7d。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程度及心律、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确保心电监测的严密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记录心电图,观察测试过程中ST段的变化情况及各类心律失常等。定时测定患者的心肌酶谱、凝血酶时间等,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或不良反应等。
  1.3冠脉溶栓再通的判断标准
  溶栓后2h内患者的胸痛症状得到缓解;溶栓后2h内患者原心电图上ST段下降≥50%;溶栓后2h内患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症状;溶栓后血清肌酸激酶峰值≤16h。上述中符合两条以上即可确定为溶栓再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6.0软件对调查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冠脉成功再通率比较
  治疗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120 例患者总的再通成功率为72.50%,在6h内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再通成功,其成功率为75.00%;而在6h-12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再通成功,成功率为53.33%。由此可以看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段对发病后的再通成功率有影响,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早期T波倒置与再通成功率的关系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发生了T波倒置,其中有65例患者再通,再通率达90.28%;15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没有发生T波倒置,其中8例患者再通,再通率达53.33%;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溶栓后24h内发生是否发生T波倒置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但是再通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
  在12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未达到再通标准,其中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有5例患者出现反复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血尿(在采用相应药物治疗后短期内有所好转)。
  讨论
  冠状动脉突然地完全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等病理的改变在临床上称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患者剧烈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等,其基础病变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早期AMI最关键的手段是再灌注治疗,其目的是使梗塞相关冠脉血管再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及时的再灌注,从而缩小血管梗塞 面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梗塞后的心功能。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直接静脉溶栓治疗是AMI早期救治的主要且有效的手段。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即可得到再灌注,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从而降低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的预后。AMI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心功能。
  本次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6h内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再通成功,其成功率为75.00%;而在6h-12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再通成功,成功率为53.33%。120 例患者总的再通成功率为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发病至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越短,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越好。在12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发生了T波倒置,其中有65例患者再通,再通率达90.28%;15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没有发生T波倒置,其中8例患者再通,再通率达53.33%;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溶栓后24h内发生是否发生T波倒置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但是再通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未达到再通标准,其中有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有5例患者出现反复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血尿。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静脉注射效果与发病时间直接相关,进行静脉注射越早,则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预后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宇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1,17(4);98-99
  [2]王建海,陆建琼,黄海燕.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1;47-49.
  [3]夏志宏,骆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40例临床分析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17(2);6-7.
  [4]王和银等.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国会议 2010,04(09);182-184.
  [5]魏凌.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 2010,24(4);57-59.
其他文献
摘要:金雀异黄素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这种药物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是豆科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异黄酮,患者用药后药物具有抑制肿瘤、雌激素样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骨代谢的影响,并且能够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抗氧化能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将以金雀异黄素为起点,分析金雀异黄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药学特点,使得金雀异黄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金雀异黄素;一线药物;异黄酮;药学特点;科学依据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住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20例)和对照组(D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比较一疗程后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治疗一疗程后,G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患者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昏迷者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对1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镇静、吸氧、降压和脱水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加大纳洛酮的使用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PaCO2、PaO2等气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气血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急诊内科昏迷治疗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268例宫外孕患者临床实施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6年7月一2014年7月收治的268例临床实施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较短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病率和再次宫外孕和未妊娠发生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6例(10.0%)完全缓解,43例(71.67%)部
期刊
关键词:应激;镇静;镇痛;蓝斑  一〈摘要〉病人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原因种种:1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4,对未来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5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所谓的应激是指机体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所医治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所有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99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所有2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232例为腺癌,占所有患者的77.6%,镜下见癌细胞较大,且腺体数量较多;有24例为腺角化癌,占所有患者的8%,镜下见腺癌中有鳞状上皮;有18例为鳞腺癌,占所有患者的6%,癌组织具备两类
期刊
摘要:目的 合理用血,减少临床供血急剧上升。方法 近几年临床用血量统计。结果 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长,用血持续紧张。结论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评价机制,提高对临床医生的输血继续教育,推行安全、科学、合理、高效的临床用血。  [Abstract]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use of blood, reduce the clinical blood rise sharply. 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脑干出血20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平均年龄64岁,既往有高血压17例,死亡2例(25%)。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关键词: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表;CT;预后  脑干出血是神经科的急重症。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病死率高。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