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将我国悠久的思想文化与课堂拓展相结合,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品格,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拓展 优秀传统文化 品格教育
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文内容,通过学习,将使学生容易地感受、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培学生基本的民族认同感形成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传输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存的问题
1.学校不够重视,教师教学良莠不齐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保持考试为重的教育观念,对课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普及都缺乏重视,导致在语言教学中较少渗透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不足的城市和地区,很多教师并非专业院校出身,教学方法和水平都有所欠缺。有的教师习惯了日复一日重复的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也不愿意在教学中加入创新内容,进而缺乏对学生拓展学习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扮演被动角色,扼杀了学生拓宽知识范围的机会,也影响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
2.教学方式老旧,传统文化渗透不足
教学方式老旧落后是语文教学存在的又一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任务,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接受到的传统文化,仅仅局限于课本收录的有限内容。有的教师认为课外知识虽然有趣,但只能加重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压力,对考试不会涉及的内容不加讲解和扩展,学生便失去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传统文化的兴趣缺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当然,其中不乏一些语文教师已经接受了先进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些经过改革的学校,积极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传统文化的拓展教学力度不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品格修养的培养具有消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的措施
1.转变学校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近几年,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展开。传统小学教育更偏向应试性和功利性,学校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文化也几乎被完全忽略。因此,各学校的小学教育应当开始重视转变观念。学校应当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思想品格的培養,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互动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当提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强化教师拓展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想,从根本上重视中华文化的拓展教学。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传统文化教学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纪律性弱但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些显著特点,可以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将冗长的文章分割成有趣的多个片段等。教师也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用图画、视频的形式,将难以理解的古诗词等通过这些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结合,是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小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3.提供高质量课外拓展,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阶段是培养读书习惯、拓展视野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好教材选编的文本外,还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外学习资料。教师通过推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影、书籍、网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传统内在修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3] 何静娴《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苏州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HZS[2019]07)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拓展 优秀传统文化 品格教育
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文内容,通过学习,将使学生容易地感受、理解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培学生基本的民族认同感形成了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传输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存的问题
1.学校不够重视,教师教学良莠不齐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保持考试为重的教育观念,对课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普及都缺乏重视,导致在语言教学中较少渗透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不足的城市和地区,很多教师并非专业院校出身,教学方法和水平都有所欠缺。有的教师习惯了日复一日重复的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也不愿意在教学中加入创新内容,进而缺乏对学生拓展学习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扮演被动角色,扼杀了学生拓宽知识范围的机会,也影响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
2.教学方式老旧,传统文化渗透不足
教学方式老旧落后是语文教学存在的又一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任务,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接受到的传统文化,仅仅局限于课本收录的有限内容。有的教师认为课外知识虽然有趣,但只能加重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压力,对考试不会涉及的内容不加讲解和扩展,学生便失去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传统文化的兴趣缺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当然,其中不乏一些语文教师已经接受了先进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些经过改革的学校,积极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传统文化的拓展教学力度不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品格修养的培养具有消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的措施
1.转变学校的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近几年,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展开。传统小学教育更偏向应试性和功利性,学校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追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文化也几乎被完全忽略。因此,各学校的小学教育应当开始重视转变观念。学校应当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思想品格的培養,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互动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当提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强化教师拓展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想,从根本上重视中华文化的拓展教学。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传统文化教学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纪律性弱但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些显著特点,可以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将冗长的文章分割成有趣的多个片段等。教师也要善于利于互联网技术,用图画、视频的形式,将难以理解的古诗词等通过这些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结合,是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小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3.提供高质量课外拓展,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阶段是培养读书习惯、拓展视野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好教材选编的文本外,还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外学习资料。教师通过推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影、书籍、网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传统内在修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3] 何静娴《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苏州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HZS[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