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广州起义,是名副其实的血战。起义军上下不可为而为之,决死一搏,则战无不死,纵使被俘,也引颈受戮,无一人投降。从广州出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
2010年10月11日19点,笔者乘坐的飞机进入广州上空,夜幕下的羊城灯火璀璨,曼妙的“小蛮腰”演绎着羊城独有的张扬、犀利和不羁,孙文说过“广东与革命关系最深”,100年前,广州是辛亥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由之都”。
晚清之广东,对内对外贸易、物流、交通和人员往来极其活跃,区域经济较为富庶,民风强悍,民间组织众多,反抗清政府民族歧视和帝国主义压迫的诉求十分强烈。1908年起,革命党人实施了新的革命方略——“一地起义,各地响应”,即集中人力物力于一地,发动武装起义,然后策动其他地区起义响应,进而全面瓦解满清政权,建立共和政府。孙中山选择广东作为民主革命的主战区,理由是“盖起点之地,不拘形势,总求急于聚人,利于接济,快于进取而矣。”黄兴也看重广东“海岸交通线,以供输入武器之便”,因此,广州便成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血战之地,1908-1911年,革命党和清政府在广州殊死较量,自由对抗专制、民主对抗皇权,节奏之频繁,力度之惨烈,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广阔,史无前例。
广州的血战,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大转折”,世界主要的华人聚居区,无论华裔富豪,还是华工劳力,都慷慨出资捐财,甚至亲赴内地战场。1924年,孙文曾动情地回忆:“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革命不能靠军队自己组织
今天的广州有一条小巷,叫“师好巷”,清末叫“师古巷”,位于越秀区解放中路东侧。如今这条巷道里的建筑古貌已无从觅迹,放眼看去,平淡无奇。可是,1908年,革命党秘密机关曾经隐藏于此地,广州革命党首脑邹鲁、赵声、朱执信、葛谦、谭馥等人潜伏于此,秘密筹备武装起义。其年10月,正值清政府“国丧”,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邹鲁等人认为这是武装起义的好时机,便计划策反新军巡防营而举事。事发前,革命党人严国丰在燕塘散发“保亚票”时,被清军捕获,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水师提督李准揭发了起义机密。李准大惊,速派部将温少雄率一队兵马,至师古巷的古家祠捕杀革命党。温少雄是革命党,想给革命党留条活路。他对部下说,革命党太可怕了,不能“前后包抄”,而应合兵于一个方向,方可敌之(《辛亥建国史纲》,杨铎著,《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目录》)。清军破门而入,葛谦来不及逃避而被捕,谭馥从后门跑出,逃到清源巷隐匿,邹鲁等人四散。广州起义夭折。
时年,革命党深陷财政危机。1895-1909年,革命党在粤桂湘滇四省发动六次起义,全部失败,财穷力尽,元气大伤。在给邓泽如的信中,孙文更是直言悲叹:“吾党之财政困难,真为十余年来所未有。”(致邓泽如黄心持函》,《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革命党经费捉襟见肘,国内的革命形势却日渐高涨。清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认为“九年大限”遥遥无期,纷纷反对。清政府向欧美日派遣的大量留学生也积极支持民主革命。
孙文分析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制定了新的革命路线,第一是“筹集大款”,1909年5月起,孙文出访欧美,主要目的是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向海外资本家、商团公司、华裔社团及个人,游说筹款,黄兴和胡汉民留守国内指挥军事行动。第二是“大举”,集中力量于一地起义。清政府于1901年9月12日,下诏编练新军,9年间,广州组建了一支新军,武器精良,战斗力强。于是,革命党决定改变依靠会党的老办法,转而依靠新军。
1909年10月,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开始筹划广州起义,全力策反广州新军。胡汉民坐镇香港,倪映典在广州城设立革命机关,由倪映典、赵声担任前线指挥。到冬季,半数以上的新军官兵均已加入革命党。赵倪二人决定在正月元宵节当天起义。
1910年1月,清政府察觉新军有异,立即整军,下令举行实弹射击演习,造成新军士兵子弹大量减少;又将新军各营的弹药统一搬进城中储存,新军士兵“有枪无弹”。与此同时,孙文在美国筹款异常艰难,他奔波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地,但仍有5000元缺口。黄兴、胡汉民、倪映典商定推迟起义。
孰料,偶然事件猝发,局面顿时失控。2月9日是除夕,新军战士因为刻图章误期,和店伙计争吵,引来了巡警。和新军有宿怨的巡警偏袒店伙计,缉捕了两名新军战士。两广总督袁树勋担心革命党借机闹事,便禁止新军战士春节请假。禁令一下,军心哗然。10日,新军士兵持枪冲击警察局,军警激烈枪战。袁树勋下令制裁“闹事”的新军第二标营,官兵不服,纷纷持械离营,自行起义。闻知事变,倪映典于11日夜返广州,见局面无法挽回,于12日宣布起义,率新军3000人,攻入军械局,夺取武器弹药。尔后,占领横枝冈和讲武堂。袁树勋和将军增祺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倪映典率军攻城,不成,引兵退走燕塘,防营统带吴宗禹率军追击,两军列阵,吴宗禹劝倪投降,倪摇手不可。吴知不可劝降,便在牛王山设计,分兵占领四山,以步兵在前,炮兵在后,派别动队至黄冈。倪映典率众至横枝冈,误入埋伏圈,中弹而死,其部溃败。
■ 与满清王朝最后一战
10月的广州,天色阴濛,湿热难当。笔者驱车来到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陵园位于东山区先烈路、白云山南麓,免费对市民开放。墓园坐北向南,气魄庄重雄伟,尤以“自由女神像”高高在上,令人引颈仰瞻。这尊自由女神像,以连州青麻石雕成,高3.4米,面容庄严,缄默双唇,头戴光芒四射的桂冠,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左手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右手高举自由火炬,和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塑像,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由女神像”。
笔者想起纽约自由女神像底座上的那首诗:“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诗中“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被遗弃的可怜的人们”、“饱受颠沛的人们”,正是100年前中国各个阶层民众的真实写照。
1910年,清政府新政基本告败。各省以幼君新立,纷请速开国会,派员入京,由直隶咨议局孙洪尹领衔,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和平请愿运动。皇室竭尽拖延之能事,只是宣布将预备立宪期九年改为五年,立宪派失望至极。清廷搞新政,每年向地方平摊2000万两白银,全部转嫁到百姓商贾头上,激起了全国规模的抗税抗捐浪潮。内地民众对革命党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孙文曾说:“第一次在广州起义,遍受亲朋唾骂,咸诋为大逆不道;第二次在惠州失败,则已唾骂为怜惜;及第三次以后,居然有人筹助军饷,是为逐次进步之征。”民心已经倾向于民主革命。在1910年11月,孙文兴奋地写道:“(国内)各地机局似已成熟,不待运动而到处人心已跃跃动矣。”
海外华人对革命党的拥戴也达到历史的顶峰。1909年4月3日,檀香山,埠中戏院召开“孙文欢迎会”,与会者竟然多达2000人。革命党在檀香山自由新报馆设联盟会,吸纳新党员。华侨华人踊跃报名,群情激昂,彻夜不息,一个晚上就有一百多人入会。海内外华人华侨把高举自由灯火的希望,寄托在了同盟会身上。
1910年11月13日,新加坡槟榔屿打铜街120号,同盟会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由500名革命党员组成先锋队。会后,革命党向全球华人发出了起义总动员:“出其不意,饷械充足,决意破釜沉舟之举,誓不反顾,与虏一搏。” 12月6日,孙文再次奔赴欧洲和北美筹款,黄兴、胡汉民奔赴东南亚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内景,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占地500余平方米,四进三开间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住宅“朝议第”。图/CFP(左上图)>>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史坚如像。史坚如(1879-1900),原名文纬,广东番禺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烈士。1900年l0月在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起义时,史坚如为配合惠州起义,挖地道入广东巡抚署,埋炸药炸两广总督未遂被捕,11月9日就义,年仅22岁。图/FOTOE(左下图)>>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合影。前排左起:林斡廷、张永福、陈楚楠、孙中山、尤列、刘金声、林义顺;后排左起:林悟叟、
筹款。功夫不负有心人,革命党共募集到巨款157213元。然后,革命党在日本、越南及香港等地采购了大批军械弹药。自1895年起事以来,革命党第一次“兵饷充足”,孙文豪情万丈地说:“以南洋、美洲华侨之财力,以济内地同志之所需,自无不足。”
■ 以一死谢海内外同胞
1911年1月,按照“一地起义、各地响应”的方略,黄兴着手部署国内各地响应广州起义,特派革命党人谭人凤深入内地。谭先到上海,与苏浙皖等地革命党人确定部署;2月23日,至湖北汉口,部署武昌三镇的响应;随后奔赴长沙,谋定湖南响应;谭还派人到桂林,谋定广西策应。各地悉心准备,以待广州起义。
4月8日,黄兴主持筹备秘密会议,确定由赵声任起义总司令,黄兴为副司令,约定4月13日起义。可就在同一天,意外发生了,既定部署全盘打乱。当日,冯如在广州城外的燕塘操演飞机,广州清吏悉数前来观看。广州将军孚琦的仪仗队行至燕塘,一人突然闪出,举枪射击,随员四散,刺客连发数枪,打死了孚琦。
刺客是留美学生温生才,他独自行动,本想刺杀水师提督李准,孰料误杀了孚琦。不久,革命党人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双门底,炸伤水师提督李准;革命党人李培基、周之贞、李应生在仓边街设伏,炸死将军凤山。一连串的暗杀,令广州震动,清吏大骇,预感大乱将发,于是,清军战备升级。情况突变,黄兴决定起义延期。
4月23日,黄兴进入广州,在城内越华街小东营5号,设置起义总指挥部,定于4月27日起义。革命进入倒计时,大批军械运进广州,起义人员密布城内。4月24日,清廷突然整肃新军,将新军的枪机全部卸去,提督秦柄率大军入城,增强战备。显然,起义消息被泄露了。胡毅生、陈炯明等人主张敌众我寡,应推迟起义。喻培伦等人坚持迅速起义。就在革命党举棋不定之际,4月25日、26日,清军破获城内谢恩里起义总机关,形势逆转。黄兴谋定,起义无论胜败,都必须给世界华人以交代,维护革命声誉。于是,黄兴决定在广州以一死谢海内外同胞。
4月27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黄兴亲率60人的敢死队,由小东营直打总督衙门,粤都张鸣岐闻风而逃,革命党火烧总督署。黄兴率众至东辕门,遇李准部,党人林文出头策反,被击杀。两军鏖战,黄兴从大南门血战突围,伤三指。行至双门底,忽遇一队新军,见无起义臂号,黄兴下令开枪,打死指挥官温少雄。其实,温部是来接应黄兴,匆忙间没有佩戴相应的臂号,故酿此大错。黄兴只身逃入洋货店,化装易服,几经生死,避入河南峡溪机关。次日早晨,赵声与黄兴汇合,二人抱头痛哭。后来,赵黄二人撤回香港。
姚雨平部的弹药枪械藏在小北门附近的织布房一带,姚本人则在嘉应会馆。姚雨平到城内始平书院领枪支弹药,事发时,隔于城内,城外其部无自动起事能力,旁观城内激战;陈炯明部亦未守大南门去接应黄兴。因此,各路策应人马皆不得手。
起义军上下不可为而为之,决死一搏,则战无不死,纵使被俘,也引颈受戮,无一人投降。辛亥广州起义,是名副其实的血战。党人喻培伦攻督练公所,遇清军拦截,他一人当先,手掷炸弹,清兵如鸟兽散。倏地,扔一弹,距离过近,喻培伦碎身而死;党人林逸民身中数十枪,血流满身,坚持战斗,后中流弹而死;党人冯超骧左手扔炸弹,右手举枪,腹部中数弹,仍前行战斗,最后肠流而外,倒地而死;党人刘元栋鏖战之际,面额中弹,头部血肉模糊,不可辨认。刘用拇指示意战友,让其勿念自己,继续杀敌,迅即牺牲。
党人罗仲霍被捕,清吏问同党有多少,如何约定起义?罗答:“国中人皆是同党。我之革命,由心之所信而已,无所谓约不约。得自吾天职,以救同胞苦。夫成败则天也。谁无死,何惜之有。”从容就义;党人陈更新讲“吾起义所以破醒同胞迷梦,何谓倡乱?身既见获,其速死吾。”谈笑赴死;党人陈可均白面书生,清吏讥笑书生造反,陈厉声痛骂:“事之不成,天也。然已可唤醒同胞继起。尔等利禄熏心,血液已冷,实不足知此。”旋就义死;党人李德山临刑前,监斩官哀其年少,李大骂:“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孙文讲到辛亥先烈,有一句痛彻人心:“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三民主义》,《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辛亥年春三月的广州城,血流成河,众多革命党人被曝尸示众。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在封建帝制下的中国土地上,打出了一座“自由之都”。革命党杀身成仁,极大感动了海外华侨,也赢得了内地民众的由衷敬佩。5月3日,孙文电告胡汉民战斗到底。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法国大革命说:“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个评价也适于辛亥广州起义,因为从广州出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
2010年10月11日19点,笔者乘坐的飞机进入广州上空,夜幕下的羊城灯火璀璨,曼妙的“小蛮腰”演绎着羊城独有的张扬、犀利和不羁,孙文说过“广东与革命关系最深”,100年前,广州是辛亥民主主义革命的“自由之都”。
晚清之广东,对内对外贸易、物流、交通和人员往来极其活跃,区域经济较为富庶,民风强悍,民间组织众多,反抗清政府民族歧视和帝国主义压迫的诉求十分强烈。1908年起,革命党人实施了新的革命方略——“一地起义,各地响应”,即集中人力物力于一地,发动武装起义,然后策动其他地区起义响应,进而全面瓦解满清政权,建立共和政府。孙中山选择广东作为民主革命的主战区,理由是“盖起点之地,不拘形势,总求急于聚人,利于接济,快于进取而矣。”黄兴也看重广东“海岸交通线,以供输入武器之便”,因此,广州便成为辛亥革命最主要的血战之地,1908-1911年,革命党和清政府在广州殊死较量,自由对抗专制、民主对抗皇权,节奏之频繁,力度之惨烈,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广阔,史无前例。
广州的血战,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大转折”,世界主要的华人聚居区,无论华裔富豪,还是华工劳力,都慷慨出资捐财,甚至亲赴内地战场。1924年,孙文曾动情地回忆:“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革命不能靠军队自己组织
今天的广州有一条小巷,叫“师好巷”,清末叫“师古巷”,位于越秀区解放中路东侧。如今这条巷道里的建筑古貌已无从觅迹,放眼看去,平淡无奇。可是,1908年,革命党秘密机关曾经隐藏于此地,广州革命党首脑邹鲁、赵声、朱执信、葛谦、谭馥等人潜伏于此,秘密筹备武装起义。其年10月,正值清政府“国丧”,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邹鲁等人认为这是武装起义的好时机,便计划策反新军巡防营而举事。事发前,革命党人严国丰在燕塘散发“保亚票”时,被清军捕获,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水师提督李准揭发了起义机密。李准大惊,速派部将温少雄率一队兵马,至师古巷的古家祠捕杀革命党。温少雄是革命党,想给革命党留条活路。他对部下说,革命党太可怕了,不能“前后包抄”,而应合兵于一个方向,方可敌之(《辛亥建国史纲》,杨铎著,《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目录》)。清军破门而入,葛谦来不及逃避而被捕,谭馥从后门跑出,逃到清源巷隐匿,邹鲁等人四散。广州起义夭折。
时年,革命党深陷财政危机。1895-1909年,革命党在粤桂湘滇四省发动六次起义,全部失败,财穷力尽,元气大伤。在给邓泽如的信中,孙文更是直言悲叹:“吾党之财政困难,真为十余年来所未有。”(致邓泽如黄心持函》,《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革命党经费捉襟见肘,国内的革命形势却日渐高涨。清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认为“九年大限”遥遥无期,纷纷反对。清政府向欧美日派遣的大量留学生也积极支持民主革命。
孙文分析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制定了新的革命路线,第一是“筹集大款”,1909年5月起,孙文出访欧美,主要目的是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向海外资本家、商团公司、华裔社团及个人,游说筹款,黄兴和胡汉民留守国内指挥军事行动。第二是“大举”,集中力量于一地起义。清政府于1901年9月12日,下诏编练新军,9年间,广州组建了一支新军,武器精良,战斗力强。于是,革命党决定改变依靠会党的老办法,转而依靠新军。
1909年10月,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开始筹划广州起义,全力策反广州新军。胡汉民坐镇香港,倪映典在广州城设立革命机关,由倪映典、赵声担任前线指挥。到冬季,半数以上的新军官兵均已加入革命党。赵倪二人决定在正月元宵节当天起义。
1910年1月,清政府察觉新军有异,立即整军,下令举行实弹射击演习,造成新军士兵子弹大量减少;又将新军各营的弹药统一搬进城中储存,新军士兵“有枪无弹”。与此同时,孙文在美国筹款异常艰难,他奔波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地,但仍有5000元缺口。黄兴、胡汉民、倪映典商定推迟起义。
孰料,偶然事件猝发,局面顿时失控。2月9日是除夕,新军战士因为刻图章误期,和店伙计争吵,引来了巡警。和新军有宿怨的巡警偏袒店伙计,缉捕了两名新军战士。两广总督袁树勋担心革命党借机闹事,便禁止新军战士春节请假。禁令一下,军心哗然。10日,新军士兵持枪冲击警察局,军警激烈枪战。袁树勋下令制裁“闹事”的新军第二标营,官兵不服,纷纷持械离营,自行起义。闻知事变,倪映典于11日夜返广州,见局面无法挽回,于12日宣布起义,率新军3000人,攻入军械局,夺取武器弹药。尔后,占领横枝冈和讲武堂。袁树勋和将军增祺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倪映典率军攻城,不成,引兵退走燕塘,防营统带吴宗禹率军追击,两军列阵,吴宗禹劝倪投降,倪摇手不可。吴知不可劝降,便在牛王山设计,分兵占领四山,以步兵在前,炮兵在后,派别动队至黄冈。倪映典率众至横枝冈,误入埋伏圈,中弹而死,其部溃败。
■ 与满清王朝最后一战
10月的广州,天色阴濛,湿热难当。笔者驱车来到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陵园位于东山区先烈路、白云山南麓,免费对市民开放。墓园坐北向南,气魄庄重雄伟,尤以“自由女神像”高高在上,令人引颈仰瞻。这尊自由女神像,以连州青麻石雕成,高3.4米,面容庄严,缄默双唇,头戴光芒四射的桂冠,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左手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右手高举自由火炬,和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的自由女神塑像,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由女神像”。
笔者想起纽约自由女神像底座上的那首诗:“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诗中“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被遗弃的可怜的人们”、“饱受颠沛的人们”,正是100年前中国各个阶层民众的真实写照。
1910年,清政府新政基本告败。各省以幼君新立,纷请速开国会,派员入京,由直隶咨议局孙洪尹领衔,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和平请愿运动。皇室竭尽拖延之能事,只是宣布将预备立宪期九年改为五年,立宪派失望至极。清廷搞新政,每年向地方平摊2000万两白银,全部转嫁到百姓商贾头上,激起了全国规模的抗税抗捐浪潮。内地民众对革命党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孙文曾说:“第一次在广州起义,遍受亲朋唾骂,咸诋为大逆不道;第二次在惠州失败,则已唾骂为怜惜;及第三次以后,居然有人筹助军饷,是为逐次进步之征。”民心已经倾向于民主革命。在1910年11月,孙文兴奋地写道:“(国内)各地机局似已成熟,不待运动而到处人心已跃跃动矣。”
海外华人对革命党的拥戴也达到历史的顶峰。1909年4月3日,檀香山,埠中戏院召开“孙文欢迎会”,与会者竟然多达2000人。革命党在檀香山自由新报馆设联盟会,吸纳新党员。华侨华人踊跃报名,群情激昂,彻夜不息,一个晚上就有一百多人入会。海内外华人华侨把高举自由灯火的希望,寄托在了同盟会身上。
1910年11月13日,新加坡槟榔屿打铜街120号,同盟会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起义,由500名革命党员组成先锋队。会后,革命党向全球华人发出了起义总动员:“出其不意,饷械充足,决意破釜沉舟之举,誓不反顾,与虏一搏。” 12月6日,孙文再次奔赴欧洲和北美筹款,黄兴、胡汉民奔赴东南亚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内景,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占地500余平方米,四进三开间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住宅“朝议第”。图/CFP(左上图)>>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史坚如像。史坚如(1879-1900),原名文纬,广东番禺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烈士。1900年l0月在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起义时,史坚如为配合惠州起义,挖地道入广东巡抚署,埋炸药炸两广总督未遂被捕,11月9日就义,年仅22岁。图/FOTOE(左下图)>>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合影。前排左起:林斡廷、张永福、陈楚楠、孙中山、尤列、刘金声、林义顺;后排左起:林悟叟、
筹款。功夫不负有心人,革命党共募集到巨款157213元。然后,革命党在日本、越南及香港等地采购了大批军械弹药。自1895年起事以来,革命党第一次“兵饷充足”,孙文豪情万丈地说:“以南洋、美洲华侨之财力,以济内地同志之所需,自无不足。”
■ 以一死谢海内外同胞
1911年1月,按照“一地起义、各地响应”的方略,黄兴着手部署国内各地响应广州起义,特派革命党人谭人凤深入内地。谭先到上海,与苏浙皖等地革命党人确定部署;2月23日,至湖北汉口,部署武昌三镇的响应;随后奔赴长沙,谋定湖南响应;谭还派人到桂林,谋定广西策应。各地悉心准备,以待广州起义。
4月8日,黄兴主持筹备秘密会议,确定由赵声任起义总司令,黄兴为副司令,约定4月13日起义。可就在同一天,意外发生了,既定部署全盘打乱。当日,冯如在广州城外的燕塘操演飞机,广州清吏悉数前来观看。广州将军孚琦的仪仗队行至燕塘,一人突然闪出,举枪射击,随员四散,刺客连发数枪,打死了孚琦。
刺客是留美学生温生才,他独自行动,本想刺杀水师提督李准,孰料误杀了孚琦。不久,革命党人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双门底,炸伤水师提督李准;革命党人李培基、周之贞、李应生在仓边街设伏,炸死将军凤山。一连串的暗杀,令广州震动,清吏大骇,预感大乱将发,于是,清军战备升级。情况突变,黄兴决定起义延期。
4月23日,黄兴进入广州,在城内越华街小东营5号,设置起义总指挥部,定于4月27日起义。革命进入倒计时,大批军械运进广州,起义人员密布城内。4月24日,清廷突然整肃新军,将新军的枪机全部卸去,提督秦柄率大军入城,增强战备。显然,起义消息被泄露了。胡毅生、陈炯明等人主张敌众我寡,应推迟起义。喻培伦等人坚持迅速起义。就在革命党举棋不定之际,4月25日、26日,清军破获城内谢恩里起义总机关,形势逆转。黄兴谋定,起义无论胜败,都必须给世界华人以交代,维护革命声誉。于是,黄兴决定在广州以一死谢海内外同胞。
4月27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黄兴亲率60人的敢死队,由小东营直打总督衙门,粤都张鸣岐闻风而逃,革命党火烧总督署。黄兴率众至东辕门,遇李准部,党人林文出头策反,被击杀。两军鏖战,黄兴从大南门血战突围,伤三指。行至双门底,忽遇一队新军,见无起义臂号,黄兴下令开枪,打死指挥官温少雄。其实,温部是来接应黄兴,匆忙间没有佩戴相应的臂号,故酿此大错。黄兴只身逃入洋货店,化装易服,几经生死,避入河南峡溪机关。次日早晨,赵声与黄兴汇合,二人抱头痛哭。后来,赵黄二人撤回香港。
姚雨平部的弹药枪械藏在小北门附近的织布房一带,姚本人则在嘉应会馆。姚雨平到城内始平书院领枪支弹药,事发时,隔于城内,城外其部无自动起事能力,旁观城内激战;陈炯明部亦未守大南门去接应黄兴。因此,各路策应人马皆不得手。
起义军上下不可为而为之,决死一搏,则战无不死,纵使被俘,也引颈受戮,无一人投降。辛亥广州起义,是名副其实的血战。党人喻培伦攻督练公所,遇清军拦截,他一人当先,手掷炸弹,清兵如鸟兽散。倏地,扔一弹,距离过近,喻培伦碎身而死;党人林逸民身中数十枪,血流满身,坚持战斗,后中流弹而死;党人冯超骧左手扔炸弹,右手举枪,腹部中数弹,仍前行战斗,最后肠流而外,倒地而死;党人刘元栋鏖战之际,面额中弹,头部血肉模糊,不可辨认。刘用拇指示意战友,让其勿念自己,继续杀敌,迅即牺牲。
党人罗仲霍被捕,清吏问同党有多少,如何约定起义?罗答:“国中人皆是同党。我之革命,由心之所信而已,无所谓约不约。得自吾天职,以救同胞苦。夫成败则天也。谁无死,何惜之有。”从容就义;党人陈更新讲“吾起义所以破醒同胞迷梦,何谓倡乱?身既见获,其速死吾。”谈笑赴死;党人陈可均白面书生,清吏讥笑书生造反,陈厉声痛骂:“事之不成,天也。然已可唤醒同胞继起。尔等利禄熏心,血液已冷,实不足知此。”旋就义死;党人李德山临刑前,监斩官哀其年少,李大骂:“大丈夫为国捐躯,分内事也!”……孙文讲到辛亥先烈,有一句痛彻人心:“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三民主义》,《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辛亥年春三月的广州城,血流成河,众多革命党人被曝尸示众。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在封建帝制下的中国土地上,打出了一座“自由之都”。革命党杀身成仁,极大感动了海外华侨,也赢得了内地民众的由衷敬佩。5月3日,孙文电告胡汉民战斗到底。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法国大革命说:“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这个评价也适于辛亥广州起义,因为从广州出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