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探索学生绘画主体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作者从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创画”、“评画”,培养学生主体性、审美和绘画能力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知识面、观察力、审美力、领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美术素养良好发展。
关键词: 学生绘画 主体性 审美启蒙 美术素养
一、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综观当前学生美术教学,因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尚存在重教师范例,轻学生主动探索;重师生互助,轻生生互动的偏向。课堂上一张张范画、一个个例子,让学生生搬硬套。教学只求画得像,不求画得美;只追求外部表现,不问内心感受的单纯技能训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解答,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这种教法致使孩子缺乏主动参与、勇于表现和大胆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华师大《儿童建构式课程指导》指出:“少年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不是白纸,不是小苗,也不是娇弱无力、被动接受成人呵护的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在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的、探索性的、体验性的、合作性的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并把正式与非正式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扬学生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美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通过学生眼、手、脑的并用,主动自觉、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未来的希望,使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乐园。注重审美启蒙教育,让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的基础上,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进而使艺术欣赏成为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和智能的亮点和焦点,并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体性策略
杨景芝教授认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孩子学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启迪学生绘画以上述三个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自身存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用激活的方法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创造思维,发展个性,提高审美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地“创画”、“评画”。
(一)所谓“创画”,围绕作品主题,思考作品布局,注重各物体之间的大小、上下、左右位置。在确定操作步骤后大胆创作。逐步学习用不同动作、线条、色彩画出事物的特征,画出自己心里的感觉,使作品富有生命活力。关于“评画”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基础、看发展,从发展中看质量,从基础上看提高。有一点进步就奖励,使“评画”成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创画”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处于辅导地位,及时纠正学生创画中出现的差错,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多照顾、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创画引导方法上,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通过示范绘画,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
一幅风景,一只动物,教师抓住特点,很快勾画出来,学生往往会被老师的“神来之笔”折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作画的整个过程,讲解线条的组合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强调让他们模仿的同时找寻规律,鼓励学生表现出相似而不相同的景物,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在创新意念驱动下,很多学生会画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新作”。如笔者在上《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这一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莲花形状的花灯,流畅的线条,粉色的花瓣,学生看了非常惊叹,直呼好漂亮啊!教师的范画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仅用口头描述或拿现成画图直接展示,学生会有一种不着边际或无从下手的感觉,创作热情自然难以调动起来。
2.用示范绘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突破难点、重点的过程,教师的“点睛”有可能使学生所畫之龙灵活起来。否则学生望画兴叹、莫衷一是,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更谈不上创作创新能力的形成。比如,笔者在板报设计中就示范了手写美术字的步骤,从写骨架到描轮廓再到填色彩进行讲解演示。不仅很快使学生掌握基本字体设计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形成创新能力,由会画一种美术字体变化为不同字体创意。
3.师生共同示范,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笔者在上《字体设计》时在黑板上画了彩字的左边半个采字,让学生根据彩字的右边三撇进行字体图文结合、文字替代联想,让学生把教师黑板上的彩字添加完整,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有些添加了三根铅笔、有些添加了飘逸的彩带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景物及表现景物的能力有时超过老师,有其独特韵味,如果师生共同参与示范演示,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加强师生间交流,又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的氛围,使学生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画中找到自信,作业充满个性。
4.变化示范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示范绘画时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有时可以完整地表现全部景物,有时可以画出所要表现景物的局部,有时可以反复示范演示,有时可以限时示范演示,不同形式处理得当,效果非常好。如局部演示,教师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其余让学生添画,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作业效果。如在教画“服装设计”时,教师只画服装的主要轮廓线,让学生添画衣袖、衣领、色彩花纹等,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的创新感很强。 此外,为了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有计划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在动笔前要求他们思考“三定”(定绘画先后顺序、定线条动作变化、定色彩均匀调配)的绘画步骤,然后才动笔作画。如教学《创设脸谱》时,笔者先让学生看脸谱是由红、蓝、黄、白、黑等颜色为主色图的,进而引导他们区分:忠、奸、善、恶;喜、怒、哀、乐的人物性格和神态。尔后,由学生动手创设脸谱。尽管孩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但教师仍要他们先拟好“三定”步骤再动笔绘画。结果一幅幅稚气的图像,一种种鲜艳的色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十分喜爱。
(二)评画:①评“己”。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提高效率。②评“他”。对作品的优缺点及同学答题,甚至老师论说的正误,敢于评价,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独创性。如笔者在上《生活中的纹样》这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画的作品、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说说自己喜欢的纹样、色彩等,甚至可以小组合作或评比方式激励学生,提倡评价多样性,达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评画”中,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性评价,尽量多聆听学生自己表达的想法,给他们的想法多肯定一点。评价语可以用“你能积极思考,这就不错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很喜欢”。“这幅画不错,如在色彩运用上再注意一点,那就更好了……”通过激励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其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起参与美术活动的内驱力。同时教师的评价尽量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评价更要有指导性,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学生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动、主动发展;是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精神,培養学生美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谢万.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美术课证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慰宜.儿童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9.2.
[5]东北师大.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东北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 学生绘画 主体性 审美启蒙 美术素养
一、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综观当前学生美术教学,因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尚存在重教师范例,轻学生主动探索;重师生互助,轻生生互动的偏向。课堂上一张张范画、一个个例子,让学生生搬硬套。教学只求画得像,不求画得美;只追求外部表现,不问内心感受的单纯技能训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解答,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的精神。这种教法致使孩子缺乏主动参与、勇于表现和大胆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华师大《儿童建构式课程指导》指出:“少年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不是白纸,不是小苗,也不是娇弱无力、被动接受成人呵护的受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在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的、探索性的、体验性的、合作性的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并把正式与非正式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扬学生主体精神,提高他们美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位置,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通过学生眼、手、脑的并用,主动自觉、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未来的希望,使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乐园。注重审美启蒙教育,让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的基础上,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进而使艺术欣赏成为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和智能的亮点和焦点,并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体性策略
杨景芝教授认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剂,在教孩子学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启迪学生绘画以上述三个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自身存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用激活的方法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创造思维,发展个性,提高审美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地“创画”、“评画”。
(一)所谓“创画”,围绕作品主题,思考作品布局,注重各物体之间的大小、上下、左右位置。在确定操作步骤后大胆创作。逐步学习用不同动作、线条、色彩画出事物的特征,画出自己心里的感觉,使作品富有生命活力。关于“评画”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基础、看发展,从发展中看质量,从基础上看提高。有一点进步就奖励,使“评画”成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创画”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处于辅导地位,及时纠正学生创画中出现的差错,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多照顾、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创画引导方法上,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通过示范绘画,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
一幅风景,一只动物,教师抓住特点,很快勾画出来,学生往往会被老师的“神来之笔”折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作画的整个过程,讲解线条的组合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强调让他们模仿的同时找寻规律,鼓励学生表现出相似而不相同的景物,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在创新意念驱动下,很多学生会画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新作”。如笔者在上《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这一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莲花形状的花灯,流畅的线条,粉色的花瓣,学生看了非常惊叹,直呼好漂亮啊!教师的范画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仅用口头描述或拿现成画图直接展示,学生会有一种不着边际或无从下手的感觉,创作热情自然难以调动起来。
2.用示范绘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突破难点、重点的过程,教师的“点睛”有可能使学生所畫之龙灵活起来。否则学生望画兴叹、莫衷一是,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更谈不上创作创新能力的形成。比如,笔者在板报设计中就示范了手写美术字的步骤,从写骨架到描轮廓再到填色彩进行讲解演示。不仅很快使学生掌握基本字体设计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形成创新能力,由会画一种美术字体变化为不同字体创意。
3.师生共同示范,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笔者在上《字体设计》时在黑板上画了彩字的左边半个采字,让学生根据彩字的右边三撇进行字体图文结合、文字替代联想,让学生把教师黑板上的彩字添加完整,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有些添加了三根铅笔、有些添加了飘逸的彩带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景物及表现景物的能力有时超过老师,有其独特韵味,如果师生共同参与示范演示,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加强师生间交流,又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的氛围,使学生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画中找到自信,作业充满个性。
4.变化示范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示范绘画时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有时可以完整地表现全部景物,有时可以画出所要表现景物的局部,有时可以反复示范演示,有时可以限时示范演示,不同形式处理得当,效果非常好。如局部演示,教师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其余让学生添画,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作业效果。如在教画“服装设计”时,教师只画服装的主要轮廓线,让学生添画衣袖、衣领、色彩花纹等,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的创新感很强。 此外,为了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有计划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在动笔前要求他们思考“三定”(定绘画先后顺序、定线条动作变化、定色彩均匀调配)的绘画步骤,然后才动笔作画。如教学《创设脸谱》时,笔者先让学生看脸谱是由红、蓝、黄、白、黑等颜色为主色图的,进而引导他们区分:忠、奸、善、恶;喜、怒、哀、乐的人物性格和神态。尔后,由学生动手创设脸谱。尽管孩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但教师仍要他们先拟好“三定”步骤再动笔绘画。结果一幅幅稚气的图像,一种种鲜艳的色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十分喜爱。
(二)评画:①评“己”。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提高效率。②评“他”。对作品的优缺点及同学答题,甚至老师论说的正误,敢于评价,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独创性。如笔者在上《生活中的纹样》这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画的作品、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说说自己喜欢的纹样、色彩等,甚至可以小组合作或评比方式激励学生,提倡评价多样性,达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评画”中,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性评价,尽量多聆听学生自己表达的想法,给他们的想法多肯定一点。评价语可以用“你能积极思考,这就不错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很喜欢”。“这幅画不错,如在色彩运用上再注意一点,那就更好了……”通过激励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其愉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起参与美术活动的内驱力。同时教师的评价尽量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评价更要有指导性,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学生绘画主体性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动、主动发展;是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精神,培養学生美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谢万.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美术课证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慰宜.儿童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9.2.
[5]东北师大.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东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