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引导策略

来源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文章从课堂实例出发,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若干课堂引导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引导;深度教学;核心素养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
  深度学习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思维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其实与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是一致的. 如何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是需要所有教师不懈努力、持续研究的课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这足见教师的一个重要身份就是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对引导可谓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可是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有的引导过于肤浅,有的引导急于求成,真正指向深度思考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性的引导并不多. 因此,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引导能够触碰心灵,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促进深度学习. 笔者以教学设计或教学片断为例,谈一谈关于高效引导的几点想法.
  一、适当铺垫,探寻思维深度
  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已有知识基础. 这恰恰也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 课堂教学的引导要做好指向思维发展的适当铺垫,搭建阶梯,将新知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巧妙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生长,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 问题呈现
  问题1:证明代数式[x2-12x+40]恒大于0.
  2. 教学误区
  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配方的步骤,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理解配方的原因. 甚至有些教师会粗淺地认为,只要教会配方法,让学生掌握代数式配方的步骤就可以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不会影响成绩. 短时间来看,如果保证一定量的解题技能训练,确实不会出现明显的成绩差异. 但是从长远来看,大量的训练仅仅能够提升技能,却无法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下是某位教师上课的教学片断,笔者认为引导效果显著.
  3. 教学片断
  师:能否写一个恒大于0的代数式?
  生1:a2.
  生2:a2是非负数,有可能等于0.
  师:如何修改一下?
  生2:a2 + 1.
  师:那[a+22+1]呢?
  生:恒大于0.
  师:为什么?
  生3:因为[a+22≥0,] 所以[a+22+1≥1.] 肯定比0大.
  师:很好,那么[-4a+52-1]呢?
  生4:恒小于0.
  师:对于代数式[x2-12x+40,] 你能直接看出它的范围吗?
  生5:不能,需要化成含平方的形式.
  师:怎么化成含有平方的形式?
  生6:可以通过配方,配成有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之后,师生一起配方,教师板书配方的过程.
  4. 教学思考
  该教师不是忙着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要证明代数式恒大于0,需要将代数式化成含有平方的形式. 进而引发学生对解题方法的一系列思考:如何化成含有平方的形式?(引入配方法)如何进行配方?(配方的步骤)这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沿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适当铺垫,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处生长,从而体验到深度思考后的成功和快乐.
  二、有效变式,提升能力强度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有效的变式教学需要依据知识概念的特点,设计适当的变式,不仅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变”,而且还能找出其中的“不变”,从而揭示方法的本质.
  1. 问题呈现
  问题2:已知方程[kx2-6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2. 教学误区
  该问题中所呈现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含参数,而且给定的前提条件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而是方程. 这就涉及到需要对系数进行分类讨论. 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仅仅就这道题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也能理解. 但是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学生仍然会忽视“方程”这个条件,从而忘记分类讨论. 很多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时,都会抱怨说,一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总会粗心,忽视前提条件. 但是真的是学生没有看到“方程”这两个字吗?笔者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试验. 通过把问题层层变式,引导学生发现变化当中的“变”,以及引导学生发现“变”的条件,引发学生思考.
  3. 设计片断
  例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0.]
  (1)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2)若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值;
  (3)若没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4)若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变式:将例题中的方程变为[kx2-6x+1=0,] 重新解决上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方程的不同之处. 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之处在于二次项系数是否含有参数.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类讨论,并指导学生写好分类讨论的详细解题过程. 待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并完整写好过程之后,给出如下练习.   練习:已知关于[x]的方程[k-1x2-4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4. 教学思考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解题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变式而变式,并没有深刻理解变式到底要变什么、怎么变. 往往呈现的例题是一道题,变式却仅仅是一道同类型的题,与其说是变式,倒不如说是配套练习更妥. 一个真正有效的变式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方法、突破重难点和提升能力. 变式怎样变得巧、变得秒,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的.
  三、及时连贯,增强网络密度
  数学知识的学习顺序需要遵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因为存储在学生头脑当中的数学知识不是“散落的点状”,而是“编织的网状”. 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大脑对知识点的关联能力比较强,思维的网络就会呈现出密集状态,知识的输出就很容易;反之,思维的网络就会呈现稀疏状态,知识的输出就很难. 因此,对学生而言,将散落的知识点及时编织进大脑的知识网络非常重要.
  1. 问题呈现
  问题3: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4x-5=0;]
  (2)[3x2-x+1=0;]
  (3)[2x2-x=3.]
  2. 教学误区
  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课,是在学完四种解法之后,对四种解法的对比和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奔主题,直接告诉学生先观察能不能分解因式. 如果能分解因式,就分解因式;如果不能分解,就用公式法. 甚至有时候特别强调不要用配方法,因为配方法容易出错. 从记忆层面来看,记住这个选择顺序并不难. 但从思维深度来看,学生并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如下编织网络的方式.
  3. 教学片断
  引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以下三个方程.
  (1)[x2+4x-5=0;]
  (2)[x+22=9;]
  (3)[x-1x+5=0.]
  师:选择一个方程,迅速口答出方程的解,要求又快又对.
  生1:我选方程(3),答案是1或-5.
  师:(在方程(3)下方呈现)[x-mx-n=0](m,n是常数)的解呢?
  生2:m和n.
  生3:我选方程(2),答案是1或-5.
  师:(在方程(2)左边呈现)如果是方程平方形式[x+m2=n n≥0,]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
  生4:直接开平方法.
  师:还剩下方程(1),大家打算用什么方法解?
  生5:因式分解法. 可以分解成[x-1x+5=0.]
  生6:配方法或者公式法.
  师:对于一般式[ax2+bx+c=0a≠0]而言,可以选择配方法解方程,你觉得配方的目的是什么?
  生6:配成平方形式,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出[x=-b±b2-4ac2a.]
  师:大家觉得配方法和公式法哪个更方便些?
  生:公式法.
  教师随后进行方法选择的总结梳理,最终形成如图1所示的网络图.
  在课堂总结环节,笔者对学过的新知及时进行梳理,编织如图2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4. 教学思考
  有些教师常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框架式梳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结构和关联性. 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往往受限于所教内容,认为很多课没有必要用思维导图. 其实数学知识章节之间、学段之间、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学中,要及时连贯所学知识,编织思维网络,这样知识的网络才能越编越大、越编越密.
  四、数形结合,延伸理解宽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目的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宽泛.
  1. 问题呈现
  问题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24=0.]
  2. 教学误区
  教学中,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关注对“数”的处理,重视配方的方法和步骤讲解,而忽视了对“形”的解释.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中有一个“数学实验室”板块,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从“形”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再认识. 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完知识和方法之后,宁愿花大量时间去让学生做重复训练,也不愿让学生动手实验. 殊不知,在使学生失去探究机会的同时,也限制了理解的宽度.
  3. 设计片断
  把[x2+2x-24=0]化简成[xx+2=24,] 构造为一个宽为[x]、长为[x+2],面积为24的矩形,如图3所示.
  
  4. 教学思考
  利用长和宽分别为[x+2,x]的矩形的面积诠释等式
  [xx+2=24,] 让学生随着割、拼的操作发现图形变化的同时,等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同时,每个等式的变化也对应着图形的变化. 学生在感悟用“数”和“形”来刻画现实规律的同时,也丰富了学习视角,延伸了理解的宽度.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深度学习的研究走向深度教学的研究,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引导只是深度教学的一个点,一线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开展多元化的深度教学模式;立足学生,寻求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方法;立足教材,搭建激发学生深度思维的知识体系. 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学习研究,让整个课堂教学以深度学习为中心,形成编织缜密的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开群.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J]. 2017(5):50-53,58.
  收稿日期:2020-08-25
  作者简介:李景芝(1983— ),女,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集中,银行前置系统也由分散变为集中;与此同时,银行的分布式应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以,中间件技术在开发银行分布式应用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
斑羚为我国广泛分布的林栖有蹄类,其生境选择与偏好是物种保护及管理的重要依据。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南岸,随机选择高海拔、中海拔及低海拔3
现阶段,随着黑龙江省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省应用型人才输出的主题机构,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逐渐提高。相应地对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教学水平
根据社区宽带网的参考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的社区宽带网的基本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有效吸引人才、激发员工潜能的核心要素。随着国企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多数国有投资公司的薪酬体系已无法满足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市
公司高管现在开始意识到创新型员工的高价值,他们的价值是普通员工价值的5至300倍。如果公司内部创新人员不足,主要手段之·就是招人。诚然,你可以成功招聘到创新人员,但是问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一直存有计划管理时代的烙印,领导者普遍偏重人的管理,忽视人的潜能开发,没有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去重视,缺乏现代的人力资
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组织管理工作要重视研发、市场、战略、组织变革管理和股权激励,提出了作为有效组织管理基本方法。
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的煤矿事故预防安全培训方略,包括培训大纲的制定、培训过程、事故分析评价和特殊的现场流动培训学校,以供我国矿山安全部门借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习近平提出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观点,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对这些思想观点的研究是当下理论研究炙手可热的课题。习近平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