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班级活动室是幼儿在园活动的基本场所,其面积和空间布局制约着教学形式的选择。实地测查江苏南京市6所幼儿园大班活动室的面积及空间布局发现:幼儿园生均活动面积普遍较小,室内活动空间仍有待开发;幼儿园虽然提倡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并重,但是区域活动的设置有表面化现象;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设置并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生均活动面积;空间布局;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16-05
幼儿园班级活动室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物理角度来看,它有一定的空间面积;从教育角度来说,它可以承载不同组织方式的教学活动。〔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和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最频繁的地方,因此必须能够满足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目前,我国幼儿园活动室的利用情况如何?其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呢?本研究以南京市6所幼儿园为例(其中包含有城市、县镇、农村三个层面的幼儿园),实地测查大班的活动室,从活动室面积、空间布局和教学形式三方面分析活动室的利用情况。
一、活动室面积测查
有关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的一切空间都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空间。〔2〕幼儿在园的室内活动场地虽然以班级活动室为主,但走廊、拐角等也都应是活动室空间的延伸。可供幼儿活动的空间是除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面积。本研究中的“生均活动面积”即指幼儿园班级室内面积减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实际面积除以班级幼儿人数所得的面积。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年)指出,每班活动室、寝室的最小使用面积应达50平方米,全日制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合并设置时,其面积可按两者之和的80%计算,即80平方米。《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1988年)指出,幼儿园活动室要“每班一间,使用面积90平方米,供开展室内游戏和各种活动以及幼儿午睡、进餐之用。如寝室与活动室分设,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4平方米”。本研究测查结果见下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只有3所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大于50平方米,分别是城市幼儿园B、县镇幼儿园C和D。城市幼儿园B的活动室面积为82.39平方米,高于相关规定28.39平方米。其活动室面积之所以较大,是因为幼儿园最初的设计是寝室、活动室合并设置的,该幼儿园的小中班还是这样设置的,只有大班幼儿有集中的午睡室。6所幼儿园中,有4所积极开发了活动室以外的场地,包括走廊、阳台、活动室门口转角处的空间,其中走廊的使用面积较大。
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幼儿人数,班级规模是影响园所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如果过度膨胀,会导致教学空间拥挤,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3〕1987年,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规定,大班班级规模为31~35人。从上表可以看出,有3所幼儿园的大班人数不符合规定,主要是城市公办园和农村公办性质幼儿园。
史密斯在有关研究中发现,当空间从75平方英尺(6.97平方米)下降到25平方英尺(2.32平方米)时,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减少;当空间从25平方英尺下降到15平方英尺(1.39平方米)时,幼儿的侵略行为和否定反应大大增加。因此,他和有关研究者都认为,每个幼儿占地25平方英尺(扣除家具、设备等所占的面积)是“拥挤”状态的临界线。〔4〕本研究在测量活动室面积和开发的活动面积的基础上,计算了幼儿的生均活动面积。结果显示,6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均在2.3平方米以下。城市公办性质幼儿园B的生均活动面积最大,为2.13平方米;县镇两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次之,分别为1.84平方米、1.69平方米;城市公办园A和农村两所幼儿园由于可使用面积较小、幼儿人数较多,其生均活动面积仅为0.71~1.13平方米。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值的测算是以充分利用室内活动空间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其生均活动面积将会更小。
二、班级活动空间布局与教学组织形式
本研究通过绘制幼儿园活动室平面图的方式展示不同幼儿园的活动空间布局情况①,再结合班级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来分析其教学组织形式。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幼儿园A、B均将活动室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集体教学区,另一部分为活动区。集体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其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是指在活动室划分出一定的区域,通过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进而获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各具特点,前者目标明确、控制性强、指导性强,后者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6〕这几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显示,上午9:20~9:50、9:55~10:25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下午15:30~16:20为区域活动时间。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具体分析两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两者在活动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幼儿园A允许幼儿在区角内直接开展活动,而且教师将活动区的设置延伸到了走廊。而幼儿园B的活动室虽然也设置了活动区,但区角主要是放置材料架,没有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和桌椅,幼儿需要将活动材料拿到活动室中间的桌子上来操作。朱家雄、郭宗莉(1996)曾选取上海市某幼儿园4~6岁的幼儿30名,让他们在具有不同空间分隔和设备安置条件下的甲、乙两个活动室内自由活动。乙活动室内分散地放有6张桌子,幼儿围坐在桌边开展各种活动;甲活动室用低柜、书架和桌子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区。他们发现:处于甲活动室的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较少向其他活动区转移,幼儿更多地以2~3人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而乙活动室中的幼儿转换活动的频率明显较高。由于幼儿主要是以围坐在桌边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的,因此,幼儿更倾向于独自安静地操作某一用途单一的材料,幼儿间的互动较少。显然,幼儿园A的活动室空间布局与该研究所设置的甲活动室相似,更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以及开展小组活动。 幼儿园E将室内空间的近1/3用作专门的午睡室,活动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桌椅,所有图书和玩教具均摆放在壁柜里,壁柜高约2米,高处摆放的物品幼儿难以拿取。由于幼儿园室内使用面积较小(33.78平方米)、班级规模较大(40人),因此活动室显得很拥挤。虽然幼儿园利用阳台存放水桶柜和图书了,但是因为阳台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面积仅有6.72平方米,因此幼儿根本无法利用这个阳台空间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园E是镇中心幼儿园,从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看,上午9:00~10:00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10:00~10:55为创造性游戏时间,下午15:15~15:55为区域活动时间。从活动室空间布局来看,幼儿园E的区域活动是围坐在桌子旁进行的。
幼儿园F的前身是小学,活动室即原来的小学教室。活动室的整体布局也与小学教室相仿,活动室中间摆放着桌椅,四周放置有材料架。活动室的墙壁上虽然贴着“娃娃家”“益智区”等标记,但放置的材料与区角名称并不相符。幼儿园F作为幼儿园E的分园,作息时间与幼儿园E一致,下午也有40分钟的区域活动时间。从室内环境布置可以看出,这两所幼儿园的许多环境布置实际上只是一种装饰。
三、问题及改进建议
1.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普遍较小,室内活动空间仍有待开发
调查显示,6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均低于“拥挤”状态的临界值(2.32平方米),其中农村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最小。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幼儿园实际建筑面积就不达标,二是幼儿园也没有充分挖掘可供利用的空间。例如,6所幼儿园中有4所没有很好地利用活动室外的走廊。开发室外走廊不仅可以增加活动面积,而且可以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让幼儿产生连续性的空间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另外,6所幼儿园的午睡室空间都是固定的,幼儿园B、F的午睡室是单独的,其余4所幼儿园的午睡室是与活动室相连的,如果在幼儿活动期间将床铺折叠摆放,将可有效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
2.幼儿园虽然提倡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并重,但区域活动的设置有表面化现象
从调查的6所幼儿园看,均设置了集体教学区域,椅子摆放呈U型,这表明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活动室内增设了各种活动区,其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但是观察发现,这些增设的活动区空间大多是“挤出来”的,反而使活动室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只有幼儿园A的幼儿可以直接到活动区游戏,其余幼儿园中的幼儿均需要将活动区的材料拿到集体活动区域(桌子周围)来操作,所谓的区角只是一个材料摆放的地方。当区域活动结束时,幼儿就得将材料放回原位。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测算的生均活动面积是以充分利用室内活动空间为前提的,而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允许幼儿自主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因此幼儿的“拥挤”状态实际上更为严重。教师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室的一切布局都应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不应本末倒置,将幼儿束缚在各种场地之中。
3.农村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室设置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本次调研的农村幼儿园F的园舍前身是小学校舍,但是改建后的园舍并不符合幼儿园的要求。首先,从幼儿园的园舍用房来看,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有一间活动室、一间卫生间和一间衣帽、教具贮藏室,而幼儿园F的每个班级只有一间活动室。其次,活动室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地面应该防滑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而这6所幼儿园中城市、县镇幼儿园多铺有木地板或塑胶地板,但农村幼儿园活动室的地面铺的是瓷砖。因此,将小学校舍改建成幼儿园应该注意细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富有教育性的环境。
从本次调研的两所农村幼儿园活动室布局(见图3、图4)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仍然以“上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活动室的墙面上布置了主题墙和张贴了各种图片,但是看得出来,幼儿并没有真正参与。活动室内的游戏材料较单一,而且成品玩具居多,缺少半成品和自制活动材料。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决定了幼儿将进行怎样的学习。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儿园与其多买现成的东西不如多买原料和工具。环境中的一根木棒、一支竹片、一块木板也是玩具的材料。〔7〕因此,农村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
参考文献:
〔1〕龙献忠.优化教室环境推进素质教育〔J〕.教书育人,2000,(11):7-8.
〔2〕〔4〕朱家雄.在不同社会密度的活动室中活动的幼儿行为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6,(3):183-185.
〔3〕李方安,张良才.班级规模: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J〕.教育科学,2001,(3):47-49.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9-81.
〔6〕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兼论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11/412(7/8):26-29.
〔7〕陈鹤琴.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245-302.
A Survey on the Utility of Level 3 Activity Room in Kindergartens:Taking 6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 of Jiangsu as Examples
Song Yanp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The activity room is a place for children to do activities in the kindergarten. Its area and space layout directly restrict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An investigation of 6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 shows that activity room per child is generally small; the kindergartens have both 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gional activities, but the latter is superficial; and in the rural areas, no sufficient attention is paid to young children’s ag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activity area per chil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ity room; teaching methods
【关键词】生均活动面积;空间布局;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2-0016-05
幼儿园班级活动室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物理角度来看,它有一定的空间面积;从教育角度来说,它可以承载不同组织方式的教学活动。〔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和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最频繁的地方,因此必须能够满足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目前,我国幼儿园活动室的利用情况如何?其空间布局是否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呢?本研究以南京市6所幼儿园为例(其中包含有城市、县镇、农村三个层面的幼儿园),实地测查大班的活动室,从活动室面积、空间布局和教学形式三方面分析活动室的利用情况。
一、活动室面积测查
有关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的一切空间都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空间。〔2〕幼儿在园的室内活动场地虽然以班级活动室为主,但走廊、拐角等也都应是活动室空间的延伸。可供幼儿活动的空间是除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面积。本研究中的“生均活动面积”即指幼儿园班级室内面积减去桌椅、柜子、设备等物品所占面积后的实际面积除以班级幼儿人数所得的面积。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年)指出,每班活动室、寝室的最小使用面积应达50平方米,全日制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合并设置时,其面积可按两者之和的80%计算,即80平方米。《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1988年)指出,幼儿园活动室要“每班一间,使用面积90平方米,供开展室内游戏和各种活动以及幼儿午睡、进餐之用。如寝室与活动室分设,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4平方米”。本研究测查结果见下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只有3所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大于50平方米,分别是城市幼儿园B、县镇幼儿园C和D。城市幼儿园B的活动室面积为82.39平方米,高于相关规定28.39平方米。其活动室面积之所以较大,是因为幼儿园最初的设计是寝室、活动室合并设置的,该幼儿园的小中班还是这样设置的,只有大班幼儿有集中的午睡室。6所幼儿园中,有4所积极开发了活动室以外的场地,包括走廊、阳台、活动室门口转角处的空间,其中走廊的使用面积较大。
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幼儿人数,班级规模是影响园所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如果过度膨胀,会导致教学空间拥挤,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3〕1987年,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规定,大班班级规模为31~35人。从上表可以看出,有3所幼儿园的大班人数不符合规定,主要是城市公办园和农村公办性质幼儿园。
史密斯在有关研究中发现,当空间从75平方英尺(6.97平方米)下降到25平方英尺(2.32平方米)时,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减少;当空间从25平方英尺下降到15平方英尺(1.39平方米)时,幼儿的侵略行为和否定反应大大增加。因此,他和有关研究者都认为,每个幼儿占地25平方英尺(扣除家具、设备等所占的面积)是“拥挤”状态的临界线。〔4〕本研究在测量活动室面积和开发的活动面积的基础上,计算了幼儿的生均活动面积。结果显示,6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均在2.3平方米以下。城市公办性质幼儿园B的生均活动面积最大,为2.13平方米;县镇两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次之,分别为1.84平方米、1.69平方米;城市公办园A和农村两所幼儿园由于可使用面积较小、幼儿人数较多,其生均活动面积仅为0.71~1.13平方米。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值的测算是以充分利用室内活动空间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满足这个前提条件,其生均活动面积将会更小。
二、班级活动空间布局与教学组织形式
本研究通过绘制幼儿园活动室平面图的方式展示不同幼儿园的活动空间布局情况①,再结合班级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来分析其教学组织形式。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幼儿园A、B均将活动室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集体教学区,另一部分为活动区。集体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其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域活动、区角活动,是指在活动室划分出一定的区域,通过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与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进而获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和活动区活动各具特点,前者目标明确、控制性强、指导性强,后者更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6〕这几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显示,上午9:20~9:50、9:55~10:25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下午15:30~16:20为区域活动时间。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幼儿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具体分析两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两者在活动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幼儿园A允许幼儿在区角内直接开展活动,而且教师将活动区的设置延伸到了走廊。而幼儿园B的活动室虽然也设置了活动区,但区角主要是放置材料架,没有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和桌椅,幼儿需要将活动材料拿到活动室中间的桌子上来操作。朱家雄、郭宗莉(1996)曾选取上海市某幼儿园4~6岁的幼儿30名,让他们在具有不同空间分隔和设备安置条件下的甲、乙两个活动室内自由活动。乙活动室内分散地放有6张桌子,幼儿围坐在桌边开展各种活动;甲活动室用低柜、书架和桌子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区。他们发现:处于甲活动室的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较少向其他活动区转移,幼儿更多地以2~3人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而乙活动室中的幼儿转换活动的频率明显较高。由于幼儿主要是以围坐在桌边的方式开展各项活动的,因此,幼儿更倾向于独自安静地操作某一用途单一的材料,幼儿间的互动较少。显然,幼儿园A的活动室空间布局与该研究所设置的甲活动室相似,更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以及开展小组活动。 幼儿园E将室内空间的近1/3用作专门的午睡室,活动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两排桌椅,所有图书和玩教具均摆放在壁柜里,壁柜高约2米,高处摆放的物品幼儿难以拿取。由于幼儿园室内使用面积较小(33.78平方米)、班级规模较大(40人),因此活动室显得很拥挤。虽然幼儿园利用阳台存放水桶柜和图书了,但是因为阳台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面积仅有6.72平方米,因此幼儿根本无法利用这个阳台空间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园E是镇中心幼儿园,从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看,上午9:00~10:00为集体教学活动时间,10:00~10:55为创造性游戏时间,下午15:15~15:55为区域活动时间。从活动室空间布局来看,幼儿园E的区域活动是围坐在桌子旁进行的。
幼儿园F的前身是小学,活动室即原来的小学教室。活动室的整体布局也与小学教室相仿,活动室中间摆放着桌椅,四周放置有材料架。活动室的墙壁上虽然贴着“娃娃家”“益智区”等标记,但放置的材料与区角名称并不相符。幼儿园F作为幼儿园E的分园,作息时间与幼儿园E一致,下午也有40分钟的区域活动时间。从室内环境布置可以看出,这两所幼儿园的许多环境布置实际上只是一种装饰。
三、问题及改进建议
1.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普遍较小,室内活动空间仍有待开发
调查显示,6所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均低于“拥挤”状态的临界值(2.32平方米),其中农村幼儿园的生均活动面积最小。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幼儿园实际建筑面积就不达标,二是幼儿园也没有充分挖掘可供利用的空间。例如,6所幼儿园中有4所没有很好地利用活动室外的走廊。开发室外走廊不仅可以增加活动面积,而且可以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让幼儿产生连续性的空间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另外,6所幼儿园的午睡室空间都是固定的,幼儿园B、F的午睡室是单独的,其余4所幼儿园的午睡室是与活动室相连的,如果在幼儿活动期间将床铺折叠摆放,将可有效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
2.幼儿园虽然提倡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并重,但区域活动的设置有表面化现象
从调查的6所幼儿园看,均设置了集体教学区域,椅子摆放呈U型,这表明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活动室内增设了各种活动区,其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但是观察发现,这些增设的活动区空间大多是“挤出来”的,反而使活动室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只有幼儿园A的幼儿可以直接到活动区游戏,其余幼儿园中的幼儿均需要将活动区的材料拿到集体活动区域(桌子周围)来操作,所谓的区角只是一个材料摆放的地方。当区域活动结束时,幼儿就得将材料放回原位。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测算的生均活动面积是以充分利用室内活动空间为前提的,而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允许幼儿自主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因此幼儿的“拥挤”状态实际上更为严重。教师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室的一切布局都应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不应本末倒置,将幼儿束缚在各种场地之中。
3.农村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室设置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本次调研的农村幼儿园F的园舍前身是小学校舍,但是改建后的园舍并不符合幼儿园的要求。首先,从幼儿园的园舍用房来看,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有一间活动室、一间卫生间和一间衣帽、教具贮藏室,而幼儿园F的每个班级只有一间活动室。其次,活动室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场所,地面应该防滑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而这6所幼儿园中城市、县镇幼儿园多铺有木地板或塑胶地板,但农村幼儿园活动室的地面铺的是瓷砖。因此,将小学校舍改建成幼儿园应该注意细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富有教育性的环境。
从本次调研的两所农村幼儿园活动室布局(见图3、图4)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仍然以“上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活动室的墙面上布置了主题墙和张贴了各种图片,但是看得出来,幼儿并没有真正参与。活动室内的游戏材料较单一,而且成品玩具居多,缺少半成品和自制活动材料。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决定了幼儿将进行怎样的学习。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儿园与其多买现成的东西不如多买原料和工具。环境中的一根木棒、一支竹片、一块木板也是玩具的材料。〔7〕因此,农村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
参考文献:
〔1〕龙献忠.优化教室环境推进素质教育〔J〕.教书育人,2000,(11):7-8.
〔2〕〔4〕朱家雄.在不同社会密度的活动室中活动的幼儿行为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6,(3):183-185.
〔3〕李方安,张良才.班级规模: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J〕.教育科学,2001,(3):47-49.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9-81.
〔6〕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兼论我国幼儿园课程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11/412(7/8):26-29.
〔7〕陈鹤琴.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2:245-302.
A Survey on the Utility of Level 3 Activity Room in Kindergartens:Taking 6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 of Jiangsu as Examples
Song Yanp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The activity room is a place for children to do activities in the kindergarten. Its area and space layout directly restrict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An investigation of 6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 shows that activity room per child is generally small; the kindergartens have both 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gional activities, but the latter is superficial; and in the rural areas, no sufficient attention is paid to young children’s ag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activity area per chil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ity room; teaching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