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的精神成長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仅要加强高职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其精神、思想的培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顽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沉淀,因此将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引导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优秀人才。阐述红色文化的属性,分析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提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004-02
   一、红色文化的属性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其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的指导思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行革命斗争,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核心,其对于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崇高的革命理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在党章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即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由劳动者重建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如为我们所熟知的刘胡兰、邱少云,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他们舍生忘死只因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承载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些英雄事迹用鲜血染就了崇高又沉重的红色文化史,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带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着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代都能勇往直前。最后,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大共产党人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理念,自始至终红色文化中就根植着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人民群众在践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红色文化也在与其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如红色文学经典、红色音乐作品、红色影视作品等,而革命老区更是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文学、影视、音乐、旅游等多种形式,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也被充分地发掘出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红色文化资源都是高等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大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性与先进性。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处于价值塑造的重要阶段,此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具雏形,然而受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大学生接收到越来越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思想,直接影响其学习红色文化的自觉性;且在知识教育、智力教育为主的环境中,学校也很容易忽略大学生的精神教育。此外,虽然相比其他群体,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民主法治观念,但是政治鉴别能力却比较弱;且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当代大学生很难理解伟大革命者在艰苦奋斗时期所坚守的理想信念,这些均会影响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有待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是影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不足,未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功能;且一些思政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有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不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自然很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无形中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成效。最后,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西方资产阶级的异质文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信仰产生剧烈的冲击,大学生没有甄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而高校虽然组织了各种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但是往往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人才培养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创新路径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融入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一)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政治引导、文化传承及教育教学的功能。其中红色文化的首要功能就是政治引导功能,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崇高的信仰、坚强的革命意志、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新时代下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也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其次,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悠悠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而红色文化也是诸多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体现出继承性、超越性、创新性的特点,在大学生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能够使大学生铭记历史,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红色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功能。最后,教育教学功能。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文化资源,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象化,因为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具体、实践性强,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主旋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红色文化资源都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取代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萌芽阶段,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的火苗;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处于思想转型期,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伟人可以给大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坚定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统筹规划
   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实体形态资源,采用联合开发的模式将红色资源与教育平台结合在一起,如将井冈山红色资源与中央苏区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且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发也能够促进红色资源的研究,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全面开发红色文化,并从中提炼创新出一套新的教育思路,将红色文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主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文化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宣传红色文化,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既获得人民群众更多的认可,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调动各个文化部门的积极性,如文献研究室、历史博物馆等,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促使高校、学术团体等积极加入红色文化教育行列中来。
   (三)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首先,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红色文化,如在校园内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宣传红色文化内容;开展红色经典朗诵比赛,在重大纪念日排练经典红色话剧、情景剧等。在红色文化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采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信息手段传播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完善红色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及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强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资源共享,保持长期的合作交流,常态性地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日常教学活动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相关人员也可进入校园,实现双向互动。此外,高校要建立可持续性的红色文化教育保障机制,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校内各社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为指导思想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以及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不仅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还吸收了世界的先进文化。在长期的斗争中、在反复的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只有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推翻旧社会,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为先的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更直观地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7):54-57.
   [2]陈始发,李立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70-73.
   [3]黄遵斌,刘浔.红色精神寓于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65-68.
   [4]黄遵斌.高校利用红色精神开展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路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26(1):78-81.
   [5]王东维,闫影.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1):118-121.
   [6]盛林,孙艳美.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8-121.
   [7]周文杰,母睿.基于案例分析的严肃游戏对培养大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201-207.
   [8]李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19-22.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科幻文学本属文学的一支,传统上不属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但文学的两大属性使其在某些方面可以适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其一,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其适用普遍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可以从共同体构成、资源获取方式、社会功能等角度来分析。其二,文学创作与科学创造同属人类的智力活动,具有很大相似性,因此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范式、研究传统等概念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前者。
一在迪士尼于2015年出品的科幻电影《明日世界》中,心怀太空梦的女高中生凯茜·牛顿无意间得到一枚神秘徽章。接触徽章的瞬间,她便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明日世界”,一座高科技未来城市。在接下来一个长达五分钟的片段中,凯茜充分体验了“明日世界”的神奇之处:高耸入云的流线型建筑,穿行于空中的无轨列车,城市森林,悬浮泳池,佩带喷气背包的年轻人肆意翻飞,人们的服装风格时髦而又复古……
《三体》的成功使得科幻文学获得了更多的重视。不满于纯文学的学者把科幻文学看作中国文学自我突破的希望所在。同时,主流文学界也试图把"生于野"的《三体》纳入建制中,这表现为对科幻"类型"文学的重视。可是划入"类型"文学,就免不了新的建制与规训,免不了损失一些特性。这个建制与规训同时来自文学和科幻两方面。
期刊
身体素养是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念,但其在各国的实践过程中有着动态化、差异化和非线性的特点,如果只是单独研究个别国家和组织,将难以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跳出概念的束缚,对身体素养理念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国际上身体素养理念的广泛传播得益于其多元与包容的内涵品质,其发展正处于一个多元主义的快速兴起阶段,各国身体素养理念的发展是国际新理念与本土实践多元结合的结果,而哲学基础的一致性、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具有合理性和广泛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探索可能产生较大干预效应的运动方案.结果表明:(1)运动锻炼对产妇抑郁呈大效应量干预效果;(2)运动内容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有氧运动、组合练习、抗阻练习;(3)单次干预时长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分别为30~40 min亚组、60 min亚组;(4)4-5次/周的干预频率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最大,且干预效应随干预频率减少而减少;(5)持续3-4周至24周的运动锻炼均对产后抑郁产生了良好干预效应,12周左右运动锻炼的干预效应最好;(6)练习形
阎连科小说因对乡村权力结构、村镇异变景观、人之欲望形态的激情想象和极致书写,以及由此而创生新语词或小说新样式的实践而为人注意。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记忆、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和褊狭的意识形态执念,导致他的写作必然是依托自有经验的、反主流叙事的、解构式的、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异态实践。由于为单一经验、愤懑情绪和偏执理念所主导,其对特定历史或时代的书写必然走向窄路、险路,乃至异路。由此,模式化和自我重复也就不可避免。他的模式化与自我重复注定会在修辞性与非修辞性之间游移,这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在此,其创作的所有优长
摘 要:在全面修订过程中,《汉语大词典》陆续推出了新版的征求意见本,质量有明显提升。由于该词典篇幅浩繁,新版中个别词语的收录和解释还可以继续斟酌推敲,如“丁主”“丁客”“九趣”等条目可以不收入,“九娘”“九音锣”“内瓤儿”等词语的释义可以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释义;修订  《汉语大词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历时性汉语工具书,于1994年全部出齐。社会在不断前进,学术在不断进步,词典中
随着网络文学免费阅读模式兴起,一类被称为“赘婿文”的免费小说于2020年陡然火热.这类小说起源于无线文,主要讲述入赘豪门的“贫贱女婿”饱受冷眼、奋起反抗的故事.升级模式
摘 要:语法研究中需要分清“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这一点已经在学界得到了普遍认可。目前,三个平面之间的互动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语用层面的各种因素需要通过特征化,转化为句子深层结构中的特征;之后,再通过移位、加标、重叠、删除等句法手段,在句法层面得以实现;最终在句子的表层线性结构中得到体现,并为交际者所感知。许多表面错综复杂的语法现象,其背后实际上是极其简单的语用因素实现的过程,是可以推
为了更好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基于大学教师视角,从对认证本身认知、准备认证感受、认证对学生影响、认证面临困难和应对策略四个角度对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认证的效果进行了探索.认证会产生正面和负面效应,耗时是影响认证的最大障碍,不同层次大学对认证持不同态度,认证对教师的影响大于对学生的影响,认证对专业本身认可度的影响不明显.对中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而言,应注意正确引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警惕专业认证异化为"材料撰写"过程,避免高水平大学对专业认证的"默默抵抗",尽力发挥认证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