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温家宝总理以亲民政府关注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深情地提出了“穷人教育学”的概念,温总理用朴实的语言解释这一概念的内涵:“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穷人教育学”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教育公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教育公平,实践洪山区的“穷人教育学”,是洪山高中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践洪山区的“穷人教育学”,洪山高中责无旁贷。
2007年,是洪山高中实践“穷人教育学”精彩纷呈的一年。
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
不言自明,对一所创建仅有8年的学校,洪山高中在硬件建设上还有许多没有到位的地方:规划的体育馆没有破土,拟建的塑胶跑道没有动工,沿湖人文景观区还停留在图纸上,就连老师的办公条件还相当简陋。在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之后,是趁热打铁,大兴土木,以期与“示范高中”的“规格”相称,还是守拙内敛,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洪山高中选择了一条终止外延式发展,追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并以此统一了领导班子及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
这一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源于对区情校情的清醒认识。
“城乡二元结构”是洪山区的基本格局,一方面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光谷高新企业云集区内,一方面是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乡镇农村散布周边。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洪山高中,一半生源来自农村,再加上城区下岗职工子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生群体的庞大是最瞩目的特点。他们面临着辍学的压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几乎是这些寒门子弟乃至整个贫困家庭唯一的希望。
如何避免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教育给他们一个最根本的起点公平,以此避免贫穷的自我复制,以此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洪山高中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区情校情决定了学校不能搞“锦上添花”,洪山高中的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祖国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学校成立了以张力平校长为组长的资助贫困生工作小组,向社会做出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寒而失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基础薄弱而掉队”。
实践“穷人教育学”,就要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教育补偿原则”,即要求教育向穷人倾斜。
2007年招生中,对中考成绩较差的农村贫困学生,虽作三线生招来,却未按三线生收费,以补偿这些贫困生所在原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不足。
开办宏志班,连续四年招收了80名贫困生,不仅免收各种费用,每月还补助100元生活费。
对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费,对特困家庭子女还减免书费、住宿费。目前,全校有120名学生享受了这一待遇。
资助西藏生。学校共有西藏插班生20人,这些学生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甚至节假日的活动费用均由学校负担。
学校每学期都要对贫困生进行普查,动员失学学生复学,让所有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而不仅限于义务教育,他们也是共和国的未来。学校开展教职工与贫困生结对帮困和捐助活动,2007年结成32对。一年来全校师生资助贫困生资金达5.63万元,为了更大限度地资助贫困学生,除学校每年拿出50万元进行资助外,我们积极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生。三个月来,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资助共捐资助学达40万元,省市各大新闻媒体陆续报导洪山高中资助贫困生的事迹,引起省市慈善协会的高度关注。在市区教育局支持与推荐下,经省教育厅、省民政厅考察通过,武汉地区首个慈善“阳光班”落户洪山高中,省市慈善总会每年注入资金30万元。
“让‘阳光班’孩子的心里洒满阳光”
成绩优秀的戢欢同学突然辍学了,班主任蔡绍春前去家访看个究竟。两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的颠簸,再步行跋涉十几公里,一路打听,终于在日落前找到了戢家:“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一个卧病在床的母亲,一个形容枯槁的父亲。
戢欢同学刚刚从砖瓦厂打工回来,满面尘土……”蔡绍春老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学校领导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免去该同学所有学杂费,享受宏志生待遇。蔡老师暗地里每月资助他100元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
高一(5)班女生朱秀秀悄然辍学,去了光谷一家电子公司打工。班主任陈光华立即家访。朱秀秀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弟妹随父亲飘零到武汉,全仗父亲打点零工维持四口人生计,十平米的出租屋,家徒四壁。家访中才得知,物理老师朱英杰从去年开始,便每月资助朱秀秀200元生活费。
高三(10)班宏志生童亚伟,入学时身材矮小,面容憔悴,长期营养不良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初一的小学生。这个靠父母卖小菜维持一家生计的穷孩子,生活的艰辛常使他郁郁寡欢。学校除落实其减免一切费用并按月补助100元生活费的宏志生待遇外,还免费安排他入住新学生公寓,并为他订一份牛奶。
有了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对帮扶工作来说,做到这一步是否就够了呢?
学校总结出贫困生的“三多“:父母离异的多,父母去世的多,父母下岗失业的多。家庭环境给处于敏感的青春期的穷孩子带来许多负面的心理冲击。一位班主任说:“虽然在物质上有了保障,但是很难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另一位班主任说:“无论举办什么活动,贫困生的头总是压得低低的,永远躲在角落里,他们尤其不愿让其它同学知道自己是贫困生。”
在这个日益以富裕为荣的时代氛围中,因贫穷而滋生的自卑感,常常成为贫困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其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
洪山高中在实践“穷人教育学”过程中,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解决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我们提出:要让“阳光班”孩子的心里洒满阳光。
坚持教育公平,坚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个性及思维品质,全面关心学生的需求,成为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个教育环节和教育过程之中的教育思想。班主任的心理疏导,科任老师开发所教学科修身励志逆境成才的课程资源,成为行之有效常用常新的手段。用师生的温暖,社会的爱心驱散贫困生心头的阴霾,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走出了心理低谷,坦然面对贫穷,迸发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强烈热情。
“贫困生不是包袱,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建校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低,硬件不到位,城乡结合部,交通欠方便,种种因素制约着洪山高中的生源,影响着洪山高中的发展。
张力平校长说:我们有我们独特的资源——这就是我们的贫困生,贫困生不是包袱,贫困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马斯洛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行为都源于行为背后的动机。贫困生刻苦学习的行为,源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反之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因为自小养尊处优,缺乏艰难困苦的磨练,缺少前进向上的动力。面对繁重的学业与单调的生活,一味诉求“反叛”,因而压抑了对其天赋、能力、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回应挑战,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这一特殊问题,学校责成教科处制定了一个科研课题。张力平校长的基本思路是,正如特奥会上,残疾运动员的奋力拼搏挑战身体挑战命运,对正常人不啻是一个巨大鞭策那样,20﹪的贫困生的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对80﹪的非贫困生,也会产生巨大的砥砺作用。
戢欢砖瓦厂干活,童亚伟菜场买菜,朱秀秀光谷打工,都意在为父母分忧,孝心可嘉,学校广为宣传,听者无不动容。
在各级三好学生评比中,学校树立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的贫困生做标兵,带动一大批人见贤思齐。
班主任鼓励城乡同学之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加强交往,互帮互学,此举得到家长,尤其是非贫困生家长的热烈赞扬,并且在家长学校及家长会上充分肯定。
许多中心城区的家长舍近求远把子女送到洪山高中,其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子女和穷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贫困生的优秀品质。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洪山高中实践“穷人教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学生生源较差,市教育局统计我校一本线进口仅44人的情况下,高考600分以上的达14人,洪山区文科前一二三名,理科前一二三名全部被我校囊括。一本上线117人,6名西藏插班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提前实现了一本线破百与名牌大学破关的两大目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戢欢同学以66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喜报传来之日,乡政府鸣鞭庆贺,全乡为之轰动,新时代的《劝学篇》开始在贫穷的左岭传诵。
童亚伟在洪山侧路菜场帮妈妈卖菜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系8年制本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菜场,菜场里的摊主和顾客们无不为之感慨万千。
以“三限生”成绩进入洪山高中的张一帆同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面试全省第一的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取。在回首三年高中学习生活时,最大的感慨是感谢班里的农村同学和贫困生,给了他学习的力量和榜样。
洪山高中深知,实践“穷人教育学”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洪山高中一定会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洪山区60万父老的殷殷厚望。
“穷人教育学”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教育公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教育公平,实践洪山区的“穷人教育学”,是洪山高中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践洪山区的“穷人教育学”,洪山高中责无旁贷。
2007年,是洪山高中实践“穷人教育学”精彩纷呈的一年。
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
不言自明,对一所创建仅有8年的学校,洪山高中在硬件建设上还有许多没有到位的地方:规划的体育馆没有破土,拟建的塑胶跑道没有动工,沿湖人文景观区还停留在图纸上,就连老师的办公条件还相当简陋。在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之后,是趁热打铁,大兴土木,以期与“示范高中”的“规格”相称,还是守拙内敛,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洪山高中选择了一条终止外延式发展,追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并以此统一了领导班子及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
这一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源于对区情校情的清醒认识。
“城乡二元结构”是洪山区的基本格局,一方面是高校、科研院所与光谷高新企业云集区内,一方面是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乡镇农村散布周边。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洪山高中,一半生源来自农村,再加上城区下岗职工子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生群体的庞大是最瞩目的特点。他们面临着辍学的压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几乎是这些寒门子弟乃至整个贫困家庭唯一的希望。
如何避免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教育给他们一个最根本的起点公平,以此避免贫穷的自我复制,以此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洪山高中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区情校情决定了学校不能搞“锦上添花”,洪山高中的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祖国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学校成立了以张力平校长为组长的资助贫困生工作小组,向社会做出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寒而失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基础薄弱而掉队”。
实践“穷人教育学”,就要在教育实践中贯彻“教育补偿原则”,即要求教育向穷人倾斜。
2007年招生中,对中考成绩较差的农村贫困学生,虽作三线生招来,却未按三线生收费,以补偿这些贫困生所在原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不足。
开办宏志班,连续四年招收了80名贫困生,不仅免收各种费用,每月还补助100元生活费。
对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费,对特困家庭子女还减免书费、住宿费。目前,全校有120名学生享受了这一待遇。
资助西藏生。学校共有西藏插班生20人,这些学生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医疗费用,甚至节假日的活动费用均由学校负担。
学校每学期都要对贫困生进行普查,动员失学学生复学,让所有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而不仅限于义务教育,他们也是共和国的未来。学校开展教职工与贫困生结对帮困和捐助活动,2007年结成32对。一年来全校师生资助贫困生资金达5.63万元,为了更大限度地资助贫困学生,除学校每年拿出50万元进行资助外,我们积极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生。三个月来,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资助共捐资助学达40万元,省市各大新闻媒体陆续报导洪山高中资助贫困生的事迹,引起省市慈善协会的高度关注。在市区教育局支持与推荐下,经省教育厅、省民政厅考察通过,武汉地区首个慈善“阳光班”落户洪山高中,省市慈善总会每年注入资金30万元。
“让‘阳光班’孩子的心里洒满阳光”
成绩优秀的戢欢同学突然辍学了,班主任蔡绍春前去家访看个究竟。两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的颠簸,再步行跋涉十几公里,一路打听,终于在日落前找到了戢家:“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一个卧病在床的母亲,一个形容枯槁的父亲。
戢欢同学刚刚从砖瓦厂打工回来,满面尘土……”蔡绍春老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学校领导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免去该同学所有学杂费,享受宏志生待遇。蔡老师暗地里每月资助他100元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
高一(5)班女生朱秀秀悄然辍学,去了光谷一家电子公司打工。班主任陈光华立即家访。朱秀秀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弟妹随父亲飘零到武汉,全仗父亲打点零工维持四口人生计,十平米的出租屋,家徒四壁。家访中才得知,物理老师朱英杰从去年开始,便每月资助朱秀秀200元生活费。
高三(10)班宏志生童亚伟,入学时身材矮小,面容憔悴,长期营养不良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初一的小学生。这个靠父母卖小菜维持一家生计的穷孩子,生活的艰辛常使他郁郁寡欢。学校除落实其减免一切费用并按月补助100元生活费的宏志生待遇外,还免费安排他入住新学生公寓,并为他订一份牛奶。
有了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对帮扶工作来说,做到这一步是否就够了呢?
学校总结出贫困生的“三多“:父母离异的多,父母去世的多,父母下岗失业的多。家庭环境给处于敏感的青春期的穷孩子带来许多负面的心理冲击。一位班主任说:“虽然在物质上有了保障,但是很难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另一位班主任说:“无论举办什么活动,贫困生的头总是压得低低的,永远躲在角落里,他们尤其不愿让其它同学知道自己是贫困生。”
在这个日益以富裕为荣的时代氛围中,因贫穷而滋生的自卑感,常常成为贫困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其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
洪山高中在实践“穷人教育学”过程中,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解决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我们提出:要让“阳光班”孩子的心里洒满阳光。
坚持教育公平,坚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个性及思维品质,全面关心学生的需求,成为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个教育环节和教育过程之中的教育思想。班主任的心理疏导,科任老师开发所教学科修身励志逆境成才的课程资源,成为行之有效常用常新的手段。用师生的温暖,社会的爱心驱散贫困生心头的阴霾,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走出了心理低谷,坦然面对贫穷,迸发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强烈热情。
“贫困生不是包袱,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建校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低,硬件不到位,城乡结合部,交通欠方便,种种因素制约着洪山高中的生源,影响着洪山高中的发展。
张力平校长说:我们有我们独特的资源——这就是我们的贫困生,贫困生不是包袱,贫困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马斯洛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行为都源于行为背后的动机。贫困生刻苦学习的行为,源于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反之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因为自小养尊处优,缺乏艰难困苦的磨练,缺少前进向上的动力。面对繁重的学业与单调的生活,一味诉求“反叛”,因而压抑了对其天赋、能力、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回应挑战,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这一特殊问题,学校责成教科处制定了一个科研课题。张力平校长的基本思路是,正如特奥会上,残疾运动员的奋力拼搏挑战身体挑战命运,对正常人不啻是一个巨大鞭策那样,20﹪的贫困生的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对80﹪的非贫困生,也会产生巨大的砥砺作用。
戢欢砖瓦厂干活,童亚伟菜场买菜,朱秀秀光谷打工,都意在为父母分忧,孝心可嘉,学校广为宣传,听者无不动容。
在各级三好学生评比中,学校树立自强不息好学上进的贫困生做标兵,带动一大批人见贤思齐。
班主任鼓励城乡同学之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加强交往,互帮互学,此举得到家长,尤其是非贫困生家长的热烈赞扬,并且在家长学校及家长会上充分肯定。
许多中心城区的家长舍近求远把子女送到洪山高中,其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子女和穷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贫困生的优秀品质。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洪山高中实践“穷人教育学”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学生生源较差,市教育局统计我校一本线进口仅44人的情况下,高考600分以上的达14人,洪山区文科前一二三名,理科前一二三名全部被我校囊括。一本上线117人,6名西藏插班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提前实现了一本线破百与名牌大学破关的两大目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戢欢同学以66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喜报传来之日,乡政府鸣鞭庆贺,全乡为之轰动,新时代的《劝学篇》开始在贫穷的左岭传诵。
童亚伟在洪山侧路菜场帮妈妈卖菜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系8年制本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菜场,菜场里的摊主和顾客们无不为之感慨万千。
以“三限生”成绩进入洪山高中的张一帆同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面试全省第一的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取。在回首三年高中学习生活时,最大的感慨是感谢班里的农村同学和贫困生,给了他学习的力量和榜样。
洪山高中深知,实践“穷人教育学”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洪山高中一定会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洪山区60万父老的殷殷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