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狐子的传说(外一篇)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洛地区,民间一直有“皮狐子”的传说。“皮狐子”就是《聊斋志异》中所说的狐狸仙儿,即修炼成精的狐狸。
   传说狐狸仙儿最是锦上添花,嫌贫爱富,谁家越贫穷,越去偷谁家;谁家越富有,就越往谁家送钱财。据说康百万家的财富多,就是“皮狐子”趁夜黑人静去偷别人家的银子,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康家。到康应魁这一代,更是传得邪乎。说是有一年,康应魁在扩建庄园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坛“金元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皮狐子”半夜三更从别人家偷偷背到康家的。是真是假,外人不知道。有人还添油加醋地说,半夜起来上茅房,看到康家大院上空“狐光”闪亮,就见“皮狐子”排着队,忙忙碌碌进出康家,都是来给康家送“元宝”的。十里八村传得纷纷扬扬,越说越真,越传越神,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你不信。
   曾有人向康应魁求证真伪,康应魁未置可否,这下,皮狐子的传说似乎是真的了。
   稍微头脑灵醒点的人都知道,传说永远是传说,不可能是真的。但是,乡下的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无风不起浪,肯定有这么回事。若是没有狐狸仙儿,古人是不会写到书上的。狐狸既然能变成人去跟落魄书生相爱,绝对也会往康家背银子。若不是真的,康家会富裕十三代四百多年?!
   这一天,康家来了一个满头白发的陌生老人,看样子有七十多岁。满脸的皱纹,核桃皮一般,坑坑洼洼,层层叠叠,像是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见到康应魁,老人就哭诉起来。
   老人姓孙,是洛河上游孙家湾村人。一生无儿无女,靠磨豆腐为生。平时省吃俭用,把磨豆腐赚的钱存起来。几十年来,恰恰攒到了五十多两,就让当地的李银匠打成五两一个,共十个一般大的银元宝,用红布包裹着,系上红绳,以备老两口日后养老。一怕盗贼偷去,二怕刀客抢去,老两口就在窑洞内存放水缸的下面挖了个窖,把盛银子的坛子放进去,上面盖上石板,再把水缸放好。谁知道,五天前去查看元宝时,发现盛银元宝的坛子不见了。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昨天晚上,老伴半夜里做了个梦。梦见十个穿红兜肚、脖子系红线绳的小男孩,在窑内嬉戏玩耍。这时候,又见一个矮个老头从门缝挤进来,对这群孩子说:“明天中午河洛康家建房奠基,大家都去贺喜凑热闹了,你们怎么不去?”孩子们说:“我们正想去呢,你背我们去吧!”说着,十个孩子蹦到矮个老头背的钱褡里,随老头从门缝走出去了。俺老两口就估摸着是皮狐子把银子偷来,送给了康家……
   没等孙老汉说完,旁边的康家管家来顺听不下去了,“噗嗤”笑了一下,然后气呼呼地说:“老人家,讹人……”
   康应魁忙给来顺使眼色,叫他闭嘴,让孙老汉继续说下去。
   孙老汉没有理会来顺的情绪,说:“康掌柜,老伴在家寻死觅活的,我就说康掌柜是大善人,会还咱们银子的。康掌柜,那是俺一辈子的积蓄,是俺老两口的养老钱啊。”说到这里,老人抹起了眼淚。
   康应魁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老人家,有这事,康家建房挖地基时是挖出一坛银元,没想到是您老人家的。您先喝杯茶,等下我让人把银子拿来。”
   康应魁这么一说,孙老汉眼里的泪流得更欢了。若不是康应魁阻止,他差点跪下磕头谢恩。
   等到孙老汉拿上银子走人,来顺很是不解,忍不住对康应魁说:“康掌柜,咱这不是被那个姓孙的当猴耍了?”
   康应魁笑了笑,说:“这点银子对于康家来说不值一提,对于孙老汉老两口来说,可是要命的。”
   ……
   一年后,地方官府破获了一起偷盗案,歹人供出了偷盗孙老汉银元的事情。至此,孙老汉才明白了,皮狐子的传说是假的。他要归还康家的银子,康应魁说什么也不要了。孙老汉不知道的是,是康应魁报案后敦促官府破的案。
   事情传开后,寻求跟康家合作生意的商业伙伴更多了。自然,康家赚得盆满钵溢,乃至后来成为中原首富。从此,乡下的老百姓就更加相信了皮狐子的传说。
其他文献
当这些诗歌摆上我的案头,恰逢滨城的桃花开得肆意、淋漓.那种对生命和季节的热爱无需掩饰,激情里自然五彩缤纷。贴近生命贴近自然的咏唱是最强大的,充满着澎湃的喧响。春天和生命是诗人不竭的源泉和永恒主题,这种咏唱带着体温和心跳,很容易使人打动。通过吟唱使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使生命获得一种超越和超脱,每一次的高歌和浅吟都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刘一冰的《北方之春?让我焦急》:“……这就让整个冬天占
期刊
古罗马斗兽场  公元前100年,我与狮子约定的那场  生死决斗,由于我的迟到  一个犹太奴隶替我出征,他怀着对  生命的深重敬意,竭尽全力  直到 最后一滴血  在全场五万欢呼和尖叫声中  渗入脚下的泥土,直到  狮子饥饿的胃完全接纳了他的灵与肉,直到  帝王将相们心满意足的离去  今天,蓝天白云,我姗姗来迟  除了年迈的石头还依稀记得当年的腥风血雨  岁月早已把人兽,人人  决斗,置于脑后  帝
期刊
小暑,听见生命灌浆的声音  此刻,我必须停下来  在故乡,我要淋一场临崖飞泻的瀑布  卸掉一身的重,把自己还原成风调雨顺的词  不让根须与根须因缺水而相互纠缠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命运  然而,我们可以像葵花一样朝向阳光  有远离浮躁拒绝腐朽的权力  在膨胀的私欲面前,学会放下  青纱帐的寂静,被  女人背篓里婴儿急促的哭声打破  青石上,她搂起羞红的衣襟  将乳头送进嗷嗷待哺的小嘴巴  她长长的睫
期刊
北方之春,让我焦急(外一首) 刘一冰  一场雨加上风  在我的心上细细的一过  就有暖暖的东西露出来  风,在绿色里无需多言  就像你的眼神扫过来  小花就从绿色里探出灿烂  这就让整个冬天占去的荒芜  节节败退  春风漫过我的生活  我的世界全线反击  摒弃苍白,我绿色的梦  正一点一点像阳光浇灌  唤出鸟鸣唱歌放置羊群舞蹈  我站在消瘦的河岸  高声朗诵春天的诗句  河流有情,一定能滤去虚  
期刊
芦苇岸,1989年迄今在众多刊物发表过作品若干,主要作品有《光阴密码》《冷,或曰道德经》、长诗《空白带》和大型组诗《湖光》等。出版有诗集《芦苇岸诗选》《坐在自己面前》《带我去远方》多部、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两部。  顺从  一个浪是绝唱吗  绝唱之外,是深渊般的一排浪  有浪的海,即天堂  大海总以相反的姿态  顺从于本质的一面,生生不息的海  在运作,在完成  沉潜的事
期刊
薛涛是扎根东北大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回归大地。他用一颗滚烫的心虔诚地匍匐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挖掘着东北丰富新鲜的创作资源,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成人以及他们的成长。东北土地独特的坚韧与硬气,在薛涛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带有浓厚、粗犷的原始美,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坚毅阳刚的性格,他们的生命力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在这种坚硬外壳的下面,
期刊
1  年关,这个十字路口的祭祀品堆成了金山银山。从傍晚起,烟灰燎绕,火光冲天。这里的人,一伙抢着挣钱,一伙忙着给死人“烧钱”。  “嗖”,一块雪疙瘩砸中下梢的一个地摊儿,立着的一列黄纸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招惹一个地倒下去。不知是震动,还是受了感染,几条口袋里的金砖元宝轻飘飘扑出来,风一吹,哗啦啦滚向路中间。一辆车驶过,棱角分明的金砖元宝被捻成一个个小饼,贴在地面上呼搭,良子的脸黑了,刚刚卖了几捆黄纸
期刊
真实的幸福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一个人,在孩子们中间  充当领袖,抛物线一样的  在两端奔忙  從不放弃片刻的爱惜  在孩子们的呼唤中  不分主次 再苦再忙  也要坚守住一条线上的两个终点  事无巨细的生活  像驾驶中的汽车  手中的方向盘容不得分神  也容不得我刻意地放下刹车的制动器  我的幸福不是一件衬衫  清洗后保持干净的颜色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我奉上了最后一束稻谷  等待夕日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