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结果:术后68例子宫肌瘤患者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5例发生子宫瘤样变性,其中红色变性1例,囊性变性1例,玻璃样变2例,钙化1例。术后随访发现术后残端息肉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对应处理后痊愈。结论: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微创手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子宫肌瘤要用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已成为手术治疗的新的方向,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在临床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比较多发和常见,也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1],病因尚不明确,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因素之一[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年龄22-64岁,平均44.5岁,40-50岁患者43例,占63.2%。单发性肌瘤为16例,占23.5%;4个以下肿瘤52例,占76.5%。多发性肌瘤39例,占57.4%;单纯肌间肌瘤15例,占22.05%;黏膜下肌瘤6例,占5.9%;浆膜下肌瘤7例,占10.3%;宫颈肌瘤1例,占4.4%。
1.2临床表现 痛经28例,占41.1%;月经量多35例,占51.5%;月经紊乱11例,占16.1%;贫血23例,占33.8%;下腹痛9例,占13.2%;腰酸21例,占30.9%;不孕4例,占5.9%;触及包块5例,占7.3%;尿频6例,占8.9%。
1.3方法 子宫切除术38例,占55.9%;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占7.4%;肌瘤剔除术8例,占11.7%;子宫切除加单侧附件切除术15例,占22.1%;子宫次全加单侧附件切除术2例,占2.9%。
1.4临床病理检查 按照常规将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标本从前壁切开,送至病理科进行染色检查。
2 结果
术后68例子宫肌瘤患者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5例发生子宫瘤样变性,其中红色变性1例,囊性变性1例,玻璃样变2例,钙化1例。术后随访发现术后残端息肉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对应处理后痊愈。
3 讨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临床诊断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加之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加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生率最高年龄段为35-50岁,3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均较少见,本次研究40-50岁患者43例,占63.2%,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子宫肌瘤以贫血和子宫长期反复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组月经量多35例,占51.5%,故在诊治子宫肌瘤时,应做好月经量的密切监测。临床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均在其它疾病就诊检查或健康体检中被发现,故为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需做好生育期妇女的定期体检工作。
临床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年龄、对子宫去留的要求、生命体征及症状、肌瘤部位及大小、发生情况、并发疾病、术后诱发复发的高危因素、随访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对无生育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上,并有其它其疾病合并者,原则上以子宫切除术为主要选择[3]。不同的术式对患者心理、生理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中子宫缺失、卵巢功能异常所致的患者性功能改变及心理障碍,要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剔除及子宫次全切除术[4]。故临床需对手术适应证严格掌握,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以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及生命质量的目的。
在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可疑病例的检查力度,做好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同时做好术后随访工作。总之,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微创手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子宫肌瘤要用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已成为手术治疗的新的方向,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298.
[2] 马秀清,高天.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90-391.
[3] 吴琦琳,陈祥凤.子宫肌瘤手术卵巢去留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新医学,2002,4(5):411-412.
[4] 刘胜英.良性子宫肌瘤切除术式与卵巢去留的问题[J].中华临床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12(1):900-901.
【关键词】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在临床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比较多发和常见,也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1],病因尚不明确,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因素之一[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年龄22-64岁,平均44.5岁,40-50岁患者43例,占63.2%。单发性肌瘤为16例,占23.5%;4个以下肿瘤52例,占76.5%。多发性肌瘤39例,占57.4%;单纯肌间肌瘤15例,占22.05%;黏膜下肌瘤6例,占5.9%;浆膜下肌瘤7例,占10.3%;宫颈肌瘤1例,占4.4%。
1.2临床表现 痛经28例,占41.1%;月经量多35例,占51.5%;月经紊乱11例,占16.1%;贫血23例,占33.8%;下腹痛9例,占13.2%;腰酸21例,占30.9%;不孕4例,占5.9%;触及包块5例,占7.3%;尿频6例,占8.9%。
1.3方法 子宫切除术38例,占55.9%;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占7.4%;肌瘤剔除术8例,占11.7%;子宫切除加单侧附件切除术15例,占22.1%;子宫次全加单侧附件切除术2例,占2.9%。
1.4临床病理检查 按照常规将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标本从前壁切开,送至病理科进行染色检查。
2 结果
术后68例子宫肌瘤患者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5例发生子宫瘤样变性,其中红色变性1例,囊性变性1例,玻璃样变2例,钙化1例。术后随访发现术后残端息肉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对应处理后痊愈。
3 讨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临床诊断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加之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加强,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生率最高年龄段为35-50岁,3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均较少见,本次研究40-50岁患者43例,占63.2%,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子宫肌瘤以贫血和子宫长期反复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组月经量多35例,占51.5%,故在诊治子宫肌瘤时,应做好月经量的密切监测。临床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均在其它疾病就诊检查或健康体检中被发现,故为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需做好生育期妇女的定期体检工作。
临床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年龄、对子宫去留的要求、生命体征及症状、肌瘤部位及大小、发生情况、并发疾病、术后诱发复发的高危因素、随访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对无生育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上,并有其它其疾病合并者,原则上以子宫切除术为主要选择[3]。不同的术式对患者心理、生理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中子宫缺失、卵巢功能异常所致的患者性功能改变及心理障碍,要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剔除及子宫次全切除术[4]。故临床需对手术适应证严格掌握,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以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及生命质量的目的。
在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可疑病例的检查力度,做好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同时做好术后随访工作。总之,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微创手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子宫肌瘤要用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已成为手术治疗的新的方向,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298.
[2] 马秀清,高天.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90-391.
[3] 吴琦琳,陈祥凤.子宫肌瘤手术卵巢去留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新医学,2002,4(5):411-412.
[4] 刘胜英.良性子宫肌瘤切除术式与卵巢去留的问题[J].中华临床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12(1):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