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
关键字:建筑工程 钻孔灌注桩 施工 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成桩机械、成桩方法、施工顺序、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等。
(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桩基施工计划,该计划应包括进度计划,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材料、设备需求计划。
(3)制定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等措施。
(4)进行工艺试桩。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桩,由此确定工艺参数。
2、施工机具的选择
(1)施工机具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功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合适的施工机具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对于有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桩径,其选择使用的成孔机具如钻机、钻杆、钻头有很大差别。
(2)选择钻机,首先要看功率和扭矩够不够,因为桩径越大,钻进时切削阻力越大,要求功率和扭矩也越大。钻杆选择则不宜采用过细的钻杆,过细的钻杆其杆内通道小,泥浆循环量受限制,钻进速度慢,沉渣多,成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钻杆细则刚度小,受压时容易发生弯曲,造成斜孔形状不规则。钻头直径必须保证桩的设计直径,一般比设计桩径小5-6cm,钻头形状应对称,锥尖角度不应小于120度,因为不对称的钻头易产生斜孔锥尖过尖会在孔底产生一个锥形,在其中埋藏大量泥块沉渣,影响桩的承载力。成桩用设备主要根据桩体的混凝土方量来考虑安排。导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混凝土灌注量、接头密闭不漏水不漏气。
(3)导管的长度应保证使得导管下口离孔底的距离保持在0.5m左右。为此在施工中必须配有一些小导管,如0.5m,1.0m,1.5m等不同长度。导管的选用除需考虑混凝土的方量,还应导管接头的外径比钢筋笼直径应小100mm以上,以免导管钩带钢筋笼。导管孔口的料斗与吊运混凝土的料斗的容量之和应保证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3、施工现场准备
(1)清除现场障碍物。成桩前应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施工区域内的电杆、跨越施工区的电线、旧建筑的基础或其他地下构筑物等,这对保证顺利成桩是十分重要的。
(2)场地平整。应根据不同成孔方法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同时考虑泥浆槽及排水沟。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成孔技术和成孔质量的控制
(1)成孔定位和成孔垂直度。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杂填土或松软土层中应在孔口埋设护筒,以起定位、保护孔口、维持水头等作用。护筒用钢板制作,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l00mm,埋入土中深度不宜小于l000mm,在护筒顶部应开设1-2个滋浆口。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无杂质的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位置应保持稳定。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2)泥架护壁技术。泥浆护壁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关键之一。泥浆护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泥浆护壁按土层的性质可以用原土造浆,即钻孔时直接注人清水使之与原位的粘土混合成护壁泥浆,也可用人工制备的泥浆。在砂层、砂夹层等易塌孔的土层中钻孔,应当用人工制备的特殊泥浆。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冷却钻头和润滑,其中护壁和携砂是主要的。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g/cm3左右,泥浆稠度过大会影响钻进速度,而泥浆过稀则不利于护壁和排渣。排出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1.4g/cm3左右;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可增大至1.3-1.5g/cm3。泥浆除控制比重外,还应定期测定它的粘度。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塌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塌落的沉渣。
(4)清孔施工。清孔是保证在不塌孔的情况下,将桩孔底部的沉渣尽量排除干净。按规范规定,清孔后孔底残留的沉渣厚度,对于端承桩不得大于l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清孔方法主要有吸浆法和抽浆法两种。吸浆法的作用系借助泥浆泵的功力将孔底的残留钻渣(土、砂、砾等)在泥浆循环过程中不断排出,使孔内保持较纯的泥浆。抽浆法是用压缩空气,将高压空气经胶管及U型喷嘴端接胶管,另一端放人灌浆导管内吹动钻孔内含水沉渣,由灌浆导管喷出。通常清孔分两次进行,既在钻孔结束后清孔一次,待钢筋笼、导管安放完毕后再清一次孔。第二次清孔后应马上灌注混凝土,中间耽搁时间不宜过长。
2、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按要求制作后进行吊放。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按标准安装好保护层垫块,下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塌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果是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3、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砂石料、水泥、水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根据灌注桩的特点,水下混凝土在灌注中应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桩底的沉淀层厚度与泥浆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应再次清孔。
(2)当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说明混凝土压力已等于或小于其在桩内顶升的阻力,此时应提升导管;若需提高0.5-1.0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则此时应拆除一些导管,减小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使动力重新大于阻力。
(3)导管的埋深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埋深太大容易发生砼凝住导管的断桩事故,埋深太浅容易冲翻孔内砼顶面而将沉渣泥浆卷入,造成夹泥至断桩,也容易发生将导管拔出砼的事故。因此,应做到勤提勤拆,不能出现一次拆十几米的情况。
三、结束语
由于钻孔灌注桩工艺复杂,施工环节多。因此。每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对最终成桩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锐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浅析,《中国西部科技》,2007(10)
[2]李作山,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及监理浅析,《北方交通》,2006(5)
关键字:建筑工程 钻孔灌注桩 施工 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看法。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成桩机械、成桩方法、施工顺序、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等。
(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桩基施工计划,该计划应包括进度计划,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材料、设备需求计划。
(3)制定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等措施。
(4)进行工艺试桩。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桩,由此确定工艺参数。
2、施工机具的选择
(1)施工机具的好坏对能否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功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合适的施工机具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对于有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桩径,其选择使用的成孔机具如钻机、钻杆、钻头有很大差别。
(2)选择钻机,首先要看功率和扭矩够不够,因为桩径越大,钻进时切削阻力越大,要求功率和扭矩也越大。钻杆选择则不宜采用过细的钻杆,过细的钻杆其杆内通道小,泥浆循环量受限制,钻进速度慢,沉渣多,成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钻杆细则刚度小,受压时容易发生弯曲,造成斜孔形状不规则。钻头直径必须保证桩的设计直径,一般比设计桩径小5-6cm,钻头形状应对称,锥尖角度不应小于120度,因为不对称的钻头易产生斜孔锥尖过尖会在孔底产生一个锥形,在其中埋藏大量泥块沉渣,影响桩的承载力。成桩用设备主要根据桩体的混凝土方量来考虑安排。导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混凝土灌注量、接头密闭不漏水不漏气。
(3)导管的长度应保证使得导管下口离孔底的距离保持在0.5m左右。为此在施工中必须配有一些小导管,如0.5m,1.0m,1.5m等不同长度。导管的选用除需考虑混凝土的方量,还应导管接头的外径比钢筋笼直径应小100mm以上,以免导管钩带钢筋笼。导管孔口的料斗与吊运混凝土的料斗的容量之和应保证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3、施工现场准备
(1)清除现场障碍物。成桩前应清除现场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如施工区域内的电杆、跨越施工区的电线、旧建筑的基础或其他地下构筑物等,这对保证顺利成桩是十分重要的。
(2)场地平整。应根据不同成孔方法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同时考虑泥浆槽及排水沟。
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成孔技术和成孔质量的控制
(1)成孔定位和成孔垂直度。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杂填土或松软土层中应在孔口埋设护筒,以起定位、保护孔口、维持水头等作用。护筒用钢板制作,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l00mm,埋入土中深度不宜小于l000mm,在护筒顶部应开设1-2个滋浆口。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无杂质的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位置应保持稳定。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2)泥架护壁技术。泥浆护壁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关键之一。泥浆护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泥浆护壁按土层的性质可以用原土造浆,即钻孔时直接注人清水使之与原位的粘土混合成护壁泥浆,也可用人工制备的泥浆。在砂层、砂夹层等易塌孔的土层中钻孔,应当用人工制备的特殊泥浆。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冷却钻头和润滑,其中护壁和携砂是主要的。注入干净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1g/cm3左右,泥浆稠度过大会影响钻进速度,而泥浆过稀则不利于护壁和排渣。排出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1.4g/cm3左右;当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时排出泥浆的比重可增大至1.3-1.5g/cm3。泥浆除控制比重外,还应定期测定它的粘度。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塌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塌落的沉渣。
(4)清孔施工。清孔是保证在不塌孔的情况下,将桩孔底部的沉渣尽量排除干净。按规范规定,清孔后孔底残留的沉渣厚度,对于端承桩不得大于l00mm,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300mm。清孔方法主要有吸浆法和抽浆法两种。吸浆法的作用系借助泥浆泵的功力将孔底的残留钻渣(土、砂、砾等)在泥浆循环过程中不断排出,使孔内保持较纯的泥浆。抽浆法是用压缩空气,将高压空气经胶管及U型喷嘴端接胶管,另一端放人灌浆导管内吹动钻孔内含水沉渣,由灌浆导管喷出。通常清孔分两次进行,既在钻孔结束后清孔一次,待钢筋笼、导管安放完毕后再清一次孔。第二次清孔后应马上灌注混凝土,中间耽搁时间不宜过长。
2、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按要求制作后进行吊放。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按标准安装好保护层垫块,下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塌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果是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3、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砂石料、水泥、水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此外,根据灌注桩的特点,水下混凝土在灌注中应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桩底的沉淀层厚度与泥浆指标,不符合要求则应再次清孔。
(2)当混凝土灌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说明混凝土压力已等于或小于其在桩内顶升的阻力,此时应提升导管;若需提高0.5-1.0M以上才能灌入混凝土,则此时应拆除一些导管,减小导管在混凝土的埋深,使动力重新大于阻力。
(3)导管的埋深太大或太小都是不利的,埋深太大容易发生砼凝住导管的断桩事故,埋深太浅容易冲翻孔内砼顶面而将沉渣泥浆卷入,造成夹泥至断桩,也容易发生将导管拔出砼的事故。因此,应做到勤提勤拆,不能出现一次拆十几米的情况。
三、结束语
由于钻孔灌注桩工艺复杂,施工环节多。因此。每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对最终成桩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设计与规范的要求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锐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浅析,《中国西部科技》,2007(10)
[2]李作山,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及监理浅析,《北方交通》,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