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今年是大连市金州新区开发区第七中学走过的第11个年头。请您谈谈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指向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是如何逐步完善、如何指引学校办学方向的?
牛朝霞:核心文化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素质教育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在学校文化价值观的践行中有深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校园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树立和践行还往往对提升学生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校在营造育人环境方面颇具匠心,无论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构造还是生态环境等无不蕴含着润物无声的教育。如具有现代风格、高大挺立的大型标志性建筑“超越”,向人们昭示着七中人蓬勃发展,锐意创新,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地画的形式用碎石铺出的万里长城、辽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以及校徽和校歌等,让学生身在七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学校把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铃声变成随季节变化的春夏秋冬“四季音乐铃声”,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为师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形为柿,神为德”,我校以柿子树为感官的媒介触及学生心灵,用隐性的教育铸造学生品格,创设优质的德育载体。
在学校2010至2011年的工作计划中,有5个关键词——“内化、践行、发展、完善、提升”。内化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师生的观念意识中;践行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中;发展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善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反思中;提升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创新中。在每年全校举行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总结大会上,我们都会强调学校文化的重要作用,并组织专人对学校每年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下阶段的目标进行梳理,并以MV短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片子需经过“领导看、班子看、教师看、学生看、家长看”5个环节,从校级领导到学生家长都反复体会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每学年的新生家长会前,学校向全体学生及家长下发关于学校文化的调查问卷,让走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文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三多课堂”的研究过程中,对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反思,最终确立了以“问题多维驱动式”主要形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内容以及培养学生“思、疑、释、拓、创”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办学思想及核心文化价值观落到了实处,这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以三级课程为切入点,使得学校核心文化体系不断对育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随着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不断完善。
我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贯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念,落实“培养习惯、触及心灵、铸就品格”的育人目标,坚持“小、细、情、艺、实”的德育工作原则,发挥“同频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全面育人功能,积极营造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育人氛围;以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型师生”为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点、线、面、体交互式的校本研究模式,构成了科学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两个方面说明。
一是不一样的春游、秋游。为了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连,走进大连的千年历史,我校有计划地将每年的春游、秋游活动主题确定为“走进现代大连”——认识大连(初一)、“走进百年大连”——了解大连(初二)和“走进千年大连”——热爱大连(初三)3个层次,由专家讲授题为《神奇、丰厚、精彩、美丽的大连》专题报告拉开活动的序幕。通过3年共6次春秋游,实现师生了解大连,认识大连,热爱大连的教育目的。
二是学生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电影配音是我校学生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年都有60多部作品产生,迄今为止共有700余部配音作品。学生自行梳理台词、制作配音片段,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无论是选材、创意、策划,还是角色分配、编排、对白模仿及影片的制作、表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记者:校园文化机制的研究和建设在校园文化内化、践行、发展、创新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牛朝霞: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选择性地吸纳全球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元素对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既要借鉴和发扬优秀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又要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走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发展道路;既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学科知识,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校园文化机制研究和建设是校园文化得以内化、践行、发展、完善、提升的重要保障和首要工作之一。我校建校11年来,始终在多维的视野下进行文化机制的整体构建,同时借鉴模式论和系统科学的指导,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机制。
记者:以人为本的创新机制为学校支化的科学建立、实施,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牛朝霞:在学校核心文化构建的工作中,我校始终遵循系列化、网络化、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艺术化、心灵化7项基本原则,根据客观环境与实施特点设定文化建设及实施方案,使其达到预期目标。即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阶段性、系列性的学生活动;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不断从身边挖掘和丰富教育的文化载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量身订做每一项活动方案;方法多样,灵活实施,强化文化的艺术感染力;从小事人手,注重每个细节的育人作用;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以艺术为纽带,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和实施的实效性。最终,通过触及心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自主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七中与众不同的春秋游活动中可以看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实践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多元、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提供优质的信息平台,使其获取丰富的知识,将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不能脱离实践的范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强化学习的实践性,同时渗透文化育人的内涵,是学校文化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贵校的特色互促机制为校园文化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牛朝霞:11年来,各种特色互促互为,为我校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将“追求高品质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以“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为理论支撑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以六大办学特色为抓手,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使受教育的学生具有民族文化根的素养、全面发展的素养及时空的素养。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逐步确立了以“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带来新一轮学校文化的提升。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在这里再次扬帆起航,我相信这将会给我校带来更多的精彩。
牛朝霞:核心文化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素质教育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在学校文化价值观的践行中有深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校园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树立和践行还往往对提升学生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校在营造育人环境方面颇具匠心,无论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构造还是生态环境等无不蕴含着润物无声的教育。如具有现代风格、高大挺立的大型标志性建筑“超越”,向人们昭示着七中人蓬勃发展,锐意创新,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地画的形式用碎石铺出的万里长城、辽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以及校徽和校歌等,让学生身在七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学校把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铃声变成随季节变化的春夏秋冬“四季音乐铃声”,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为师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形为柿,神为德”,我校以柿子树为感官的媒介触及学生心灵,用隐性的教育铸造学生品格,创设优质的德育载体。
在学校2010至2011年的工作计划中,有5个关键词——“内化、践行、发展、完善、提升”。内化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师生的观念意识中;践行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中;发展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善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反思中;提升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于教育教学的创新中。在每年全校举行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总结大会上,我们都会强调学校文化的重要作用,并组织专人对学校每年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下阶段的目标进行梳理,并以MV短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片子需经过“领导看、班子看、教师看、学生看、家长看”5个环节,从校级领导到学生家长都反复体会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每学年的新生家长会前,学校向全体学生及家长下发关于学校文化的调查问卷,让走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文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三多课堂”的研究过程中,对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反思,最终确立了以“问题多维驱动式”主要形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内容以及培养学生“思、疑、释、拓、创”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办学思想及核心文化价值观落到了实处,这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以三级课程为切入点,使得学校核心文化体系不断对育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随着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不断完善。
我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贯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念,落实“培养习惯、触及心灵、铸就品格”的育人目标,坚持“小、细、情、艺、实”的德育工作原则,发挥“同频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全面育人功能,积极营造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育人氛围;以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型师生”为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点、线、面、体交互式的校本研究模式,构成了科学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以两个方面说明。
一是不一样的春游、秋游。为了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连,走进大连的千年历史,我校有计划地将每年的春游、秋游活动主题确定为“走进现代大连”——认识大连(初一)、“走进百年大连”——了解大连(初二)和“走进千年大连”——热爱大连(初三)3个层次,由专家讲授题为《神奇、丰厚、精彩、美丽的大连》专题报告拉开活动的序幕。通过3年共6次春秋游,实现师生了解大连,认识大连,热爱大连的教育目的。
二是学生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电影配音是我校学生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年都有60多部作品产生,迄今为止共有700余部配音作品。学生自行梳理台词、制作配音片段,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教材,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无论是选材、创意、策划,还是角色分配、编排、对白模仿及影片的制作、表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记者:校园文化机制的研究和建设在校园文化内化、践行、发展、创新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牛朝霞: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选择性地吸纳全球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元素对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既要借鉴和发扬优秀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又要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走出适合自身特征的发展道路;既要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学科知识,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校园文化机制研究和建设是校园文化得以内化、践行、发展、完善、提升的重要保障和首要工作之一。我校建校11年来,始终在多维的视野下进行文化机制的整体构建,同时借鉴模式论和系统科学的指导,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机制。
记者:以人为本的创新机制为学校支化的科学建立、实施,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牛朝霞:在学校核心文化构建的工作中,我校始终遵循系列化、网络化、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艺术化、心灵化7项基本原则,根据客观环境与实施特点设定文化建设及实施方案,使其达到预期目标。即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阶段性、系列性的学生活动;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不断从身边挖掘和丰富教育的文化载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量身订做每一项活动方案;方法多样,灵活实施,强化文化的艺术感染力;从小事人手,注重每个细节的育人作用;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以艺术为纽带,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和实施的实效性。最终,通过触及心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自主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汲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七中与众不同的春秋游活动中可以看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实践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多元、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提供优质的信息平台,使其获取丰富的知识,将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不能脱离实践的范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强化学习的实践性,同时渗透文化育人的内涵,是学校文化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贵校的特色互促机制为校园文化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牛朝霞:11年来,各种特色互促互为,为我校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将“追求高品质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以“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为理论支撑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以六大办学特色为抓手,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使受教育的学生具有民族文化根的素养、全面发展的素养及时空的素养。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逐步确立了以“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带来新一轮学校文化的提升。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在这里再次扬帆起航,我相信这将会给我校带来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