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基本过程,明确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在分析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师资生源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契合此类院校实际情况的三级项目教学法,并重点阐述了该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薛磊(1969-),女,山东青岛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孙玉强(1956-),男,河南郑州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2010年教研基金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049-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技术研发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社会生产急需一批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会学习、能创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这是教育的外部规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原来定位于综合性、研究型(学术型)大学改变为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1]定位的改变使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都面临变革。项目教学法基于先进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成功。认真研究如何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改进课程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源于德国先进职教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2]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主体阶段和结尾阶段。在开始阶段,学生与教师一起确定项目任务,并制定出工作计划。在主体阶段,学生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在结尾阶段,学生将他们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并获得评价。美国学者奥雷(M. Orey)在其编撰的《学习,教育、科技新视点》一书中总结了项目教学法的七项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重视协作;项目内容与课程相关;真实的任务;多种演示形式;时间管理;创新的评价方式。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探索和协作获得知识,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更侧重于设计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把学生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使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紧密连接;它吸引所有学生参与确定项目计划,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情况分析
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3]既区别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其培养类型上应该定位在技术型和工程型,着眼于培养有理论、有技术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4]他们不仅要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基本技术和工作流程,也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时,必须注意其不利的一面:[5]很难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从而达不到“应用型本科”的要求。
2.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现状
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并不很整齐,其中有求知欲旺盛、文化基础较好、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已经适应了被教师紧盯的管理方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停留在较低层面上的学生。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制作计划,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这个矛盾要求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和监控。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采用合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人数较多,这给矛盾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一下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许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非常困难,以至于放弃。
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是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不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再者,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技能素质为中心,这对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也需要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另外,项目教学法对学校的硬件条件、教材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化处理,应该从现实出发,认真分析课程内容、教师、学生、环境等教学要素,通过“项目任务”的巧妙设计使其与系统的理论教学结合,既强化技术训练、能力培养,又兼顾知识的完整性。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和控制,做到既照顾到群体又兼顾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分析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三级项目教学法并应用于“VFP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具体而言,是以“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三个项目为载体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三个项目相互联系,但由于每个项目的作用不同,所以完成过程也不同。
1.课堂上的示范项目教学
示范项目涵盖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用于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示范项目教学的总体过程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抛出项目并演示成果,然后把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按照开发工作的顺序,引领学生完成项目,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教学。示范项目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因为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课堂授课示范性好,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但是基于“示范项目”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它有真实的工作任务,围绕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顺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是创设情境→精导妙引→自主学习→评议示范→总结提升。
基于“示范项目”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优点:抛出的项目使每个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容易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子项目的实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抽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补充拓展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实验中的练习项目教学
练习项目教学和示范项目教学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练习项目是一个与示范项目难度相近、功能类似的实际任务,通过实验完成。该项目被分解成与示范项目相呼应的子项目,并设计成实验形式,有的实验直接对应一个子项目,有的则是几个实验构成一个子项目,每个实验都有具体的目的、任务和指导。练习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起指导监督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基于“练习项目”的实验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模仿性”实验教学,其模式从“教师上课讲,学生实验练”逐渐转变为“实验探索→课堂解惑→实验完成(创新)”,鼓励学生先行探索,然后带着问题或解决方案上课,课后再继续实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优化练习项目,在实验中有所创新。
3.实训项目教学
学生通过示范项目和练习项目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管理、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完成实训项目奠定了基础。
实训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综合性比较强,采用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起指导作用。其基本流程为设计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成果交流→考核评估。设计项目:每组学生通过广泛调研,提交选题,并与教师商讨后确定。制定计划:确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步骤、内容、时间、地点等,并得到教师的认可。组织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制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完成任务。成果交流:每组演示说明自己的成果,并回答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考核评估: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组内评分和教师评分。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但是项目设计应该提前开始,这样可以给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确定选题。
基于项目的实训过程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工作能力,小组间的学习竞赛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应用项目教学法改革课程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示范项目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引导教学进程;在练习项目教学中起指导监督作用,要提供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约束项目进度;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把计划实施、成果交流等阶段的工作放手给学生,但在项目制定和计划时仍然要帮学生把好关,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仍要给予指导。
2.学生分组要科学
在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组间的综合实力是相近的,而组内是互补搭配的,如好和差、内向和外向等,以便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包括查阅文献、工具书以及其他资料的能力,评价、组织所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6]不是研究型人才专有的,是任何人才都应具备的,不能将人的本质属性与人所从事工作的类型进行概念的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果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肯定其不落俗套、好表现的个性特征。
5.积极开展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以后,考核方式也应该改革,从单纯的知识性考核变为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重,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总体目标,从终结性考核变为形成性考核,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主导作用。
总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考虑此类院校的具体情况,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获得独立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35-36.
[2]刘焕平,张亚寒.行动导向教学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3:90-91.
[3]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4]袁兴国.建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估考核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38-40.
[5]谢小芸,李立清.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2007,(4):51-53.
[6]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7.
[7]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薛磊(1969-),女,山东青岛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孙玉强(1956-),男,河南郑州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2010年教研基金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5-0049-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技术研发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社会生产急需一批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会学习、能创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这是教育的外部规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原来定位于综合性、研究型(学术型)大学改变为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1]定位的改变使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都面临变革。项目教学法基于先进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成功。认真研究如何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改进课程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源于德国先进职教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2]项目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主体阶段和结尾阶段。在开始阶段,学生与教师一起确定项目任务,并制定出工作计划。在主体阶段,学生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在结尾阶段,学生将他们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并获得评价。美国学者奥雷(M. Orey)在其编撰的《学习,教育、科技新视点》一书中总结了项目教学法的七项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重视协作;项目内容与课程相关;真实的任务;多种演示形式;时间管理;创新的评价方式。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探索和协作获得知识,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更侧重于设计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把学生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使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紧密连接;它吸引所有学生参与确定项目计划,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情况分析
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3]既区别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其培养类型上应该定位在技术型和工程型,着眼于培养有理论、有技术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4]他们不仅要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基本技术和工作流程,也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时,必须注意其不利的一面:[5]很难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从而达不到“应用型本科”的要求。
2.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现状
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并不很整齐,其中有求知欲旺盛、文化基础较好、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已经适应了被教师紧盯的管理方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停留在较低层面上的学生。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制作计划,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这个矛盾要求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和监控。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采用合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人数较多,这给矛盾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一下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许多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非常困难,以至于放弃。
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是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不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再者,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技能素质为中心,这对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也需要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另外,项目教学法对学校的硬件条件、教材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化处理,应该从现实出发,认真分析课程内容、教师、学生、环境等教学要素,通过“项目任务”的巧妙设计使其与系统的理论教学结合,既强化技术训练、能力培养,又兼顾知识的完整性。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和控制,做到既照顾到群体又兼顾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分析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三级项目教学法并应用于“VFP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具体而言,是以“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三个项目为载体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三个项目相互联系,但由于每个项目的作用不同,所以完成过程也不同。
1.课堂上的示范项目教学
示范项目涵盖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用于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示范项目教学的总体过程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抛出项目并演示成果,然后把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按照开发工作的顺序,引领学生完成项目,同时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教学。示范项目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因为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课堂授课示范性好,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但是基于“示范项目”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它有真实的工作任务,围绕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顺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是创设情境→精导妙引→自主学习→评议示范→总结提升。
基于“示范项目”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优点:抛出的项目使每个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容易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子项目的实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抽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补充拓展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实验中的练习项目教学
练习项目教学和示范项目教学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练习项目是一个与示范项目难度相近、功能类似的实际任务,通过实验完成。该项目被分解成与示范项目相呼应的子项目,并设计成实验形式,有的实验直接对应一个子项目,有的则是几个实验构成一个子项目,每个实验都有具体的目的、任务和指导。练习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起指导监督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基于“练习项目”的实验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模仿性”实验教学,其模式从“教师上课讲,学生实验练”逐渐转变为“实验探索→课堂解惑→实验完成(创新)”,鼓励学生先行探索,然后带着问题或解决方案上课,课后再继续实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优化练习项目,在实验中有所创新。
3.实训项目教学
学生通过示范项目和练习项目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管理、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完成实训项目奠定了基础。
实训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综合性比较强,采用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起指导作用。其基本流程为设计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成果交流→考核评估。设计项目:每组学生通过广泛调研,提交选题,并与教师商讨后确定。制定计划:确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步骤、内容、时间、地点等,并得到教师的认可。组织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制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完成任务。成果交流:每组演示说明自己的成果,并回答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考核评估: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组内评分和教师评分。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但是项目设计应该提前开始,这样可以给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确定选题。
基于项目的实训过程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工作能力,小组间的学习竞赛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应用项目教学法改革课程教学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示范项目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引导教学进程;在练习项目教学中起指导监督作用,要提供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约束项目进度;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把计划实施、成果交流等阶段的工作放手给学生,但在项目制定和计划时仍然要帮学生把好关,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仍要给予指导。
2.学生分组要科学
在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组间的综合实力是相近的,而组内是互补搭配的,如好和差、内向和外向等,以便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包括查阅文献、工具书以及其他资料的能力,评价、组织所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6]不是研究型人才专有的,是任何人才都应具备的,不能将人的本质属性与人所从事工作的类型进行概念的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果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肯定其不落俗套、好表现的个性特征。
5.积极开展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以后,考核方式也应该改革,从单纯的知识性考核变为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重,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总体目标,从终结性考核变为形成性考核,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主导作用。
总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考虑此类院校的具体情况,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获得独立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35-36.
[2]刘焕平,张亚寒.行动导向教学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3:90-91.
[3]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4]袁兴国.建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估考核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38-40.
[5]谢小芸,李立清.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2007,(4):51-53.
[6]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7.
[7]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