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缘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耐旱和适宜各种土壤的优点,平川、山区和丘陵地区都可种植。用小米做饭省时、省事,小米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并不生厌;革命圣地延安、河北省蔚县、山西省沁县的“沁州黄”等有名的小米,更受各界人士欢迎。
  我出生于贫困家庭,幼年时代是吃高粱面饭和小米饭度过的,我与小米之缘,与生俱有。
  日本投降后,我进入解放区读书,我们学校除星期日中午吃一顿白面蒸馍外,其余六天天天是小米饭,顿顿是小米饭。对此,个别从国统区入校的学生常喊“俗不可耐”,我则不仅习以为常,而且觉得太行山出产的小米比家乡的小米更为香甜,因而与小米之缘与日俱增。
  我们食用的小米,是师生们从二三十里之遥的农村米库背回来的。一些从国统区入校的学生没有米袋,外出背米时便不得不“以裤代袋”:先将单裤的两条裤口用绳子捆紧,将小米装入裤子后,再将上面的大裤口捆紧,然后将“人”字形的“米袋”架在脖子上,双手扶着两条裤管徐徐而行,其势态就像是新式的民间艺术——哑老背妻。
  其实,顿顿小米饭、天天小米饭的生活,岂止是我们学校,解放区所有的学校、机关、团体都是如此。那时,政府工作人员被称为“吃公家小米的人”,他们在机关工作时吃小米饭;下乡工作时带着米票吃派饭;开会、住招待所时交米票吃小米饭;如果不幸牺牲或病逝,则被称为:“×××不吃小米了!”
  战争时期的小米,作用是很大的,机关、团体的伙食标准以小米计算;对杀敌英雄、劳动模范的奖励以小米计算;对干部家属生孩子的补贴以小米计算……
  解放区的军队,同样一日三餐吃小米饭,但是蔬菜充足,营养丰富,指战员个个身体健壮,战斗情绪高涨,与国民党军队因吃缺乏营养的红大米而失明、失去战斗力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号称800万之众的国民党军队,就是被“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彻底打垮的。
  建国以后,军民一日三餐小米饭的生活基本结束,但“小米制”仍实行了一个时期,如对供给制干部的津贴,对留用人员的工资待遇等,都是以小米折价的。我本人也有若干次“小米制”的经历,例如:
  建国初期我在榆次当小学教师,县教育科将全县小学教师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教师每月待遇是小米170市斤,乙等教师是155市斤,丙等教师的待遇是140市斤(不折价、发米)。
  1951年元月,我出席了在省城海子边人民大礼堂召开的“山西省首届文艺新闻工作者给奖大会”,会务组对与会人员的伙食标准便是以小米折价定的。大会在对获奖人员和作品发奖时,也是以小米为标准折价的。元月31日,大会举行发奖仪式,太原市文教局副局长苏贯之宣布领奖名单,我的奖金是小米200市斤(折价付款,下同);作家李束为创作的中篇小说《春秋图》被评为一等奖,奖金是小米1000市斤。
  当年秋,我患病入“山大”医院三个月,结账时,医疗费折合小米1300市斤……。
  小米制废除后,我们机关食堂的主食以白面、大米为主,小米饭很少吃了。不过好景不长,当了“右派”后,我竟连小米饭也吃不饱了。
  改革开放以后,我家的主食以白面、大米为主,很少吃小米饭。读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书所述的“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后,我又将小米饭列为饭谱之首,直至现在,仍与小米有缘。
  
   (责编 周边)
其他文献
他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  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  他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倾慕的目光;  他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自豪和骄傲。  陈景润,福建省闽侯人,我国著名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一个邮政之家,从小性格内向,爱书成癖,书中仿佛有着一个永远也无法穷尽的迷人天地。10岁时,母亲突然病逝。书,为他分担和化解了难以排遣的忧伤。抗战胜利后,陈景润
期刊
高洪,字容斋,号绵谷山人。1880年生于山西省长子县城东街仓官巷。1904年留学日本东京铁道学堂,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山西省首届省议会副议长,并曾出任山西省政府统计处处长等职。1916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失败,共和再造,以黎元洪为大总统的民国政府,曾授予“一等嘉禾章”,特予表彰。他是辛亥革命时期山西上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一、艰苦的青少年时期    
期刊
邹鲁、谢持其人    欲知邹鲁、谢持是什么人,先要知道西山会议派的始末。  1925年11月28日,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谢持、邹鲁、林森、居正、石青阳、石瑛、覃振、戴季陶、沈定一、邵元冲、叶楚伦、张继和候补执委茅祖权、傅汝林等参加了会议。这批人后来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这次会开了10天,正式开会22次,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
期刊
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从我20岁参加革命时起至现在,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丰功伟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他在我心中占据的崇高地位,是中国现代史上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  毛泽东之所以至今仍为全国人民所怀念,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反复探索,一旦认准马克思主义,就百折不挠毕其全生精力为之奋斗。他首创“枪杆子里出政权”、“把支部建立
期刊
关于走西口的“西口”    流行于晋、蒙、陕、冀交界处的二人台剧种中,有一出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走西口”。该剧的剧情叙述了新婚不久的太春玉莲夫妻,迫于生计,丈夫不得不出口外谋生而忍痛别离的故事。剧中那依依恋眷的表演和撕心裂肺的唱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戏剧“走西口”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走西口也有相传。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到底是指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空军创建了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又称543部队),我奉命调到这个奇特而又神秘的部队工作了整整10年。10年里,我同战友们一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转战南北,设伏歼敌,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怀念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更难忘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    英明决策 创建导弹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以劣势的武器装备
期刊
彭雪枫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在敌、伪、匪的夹击中,彭雪枫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短短两年时间,他就创建了新四军第六支队即后来的新四军第四师,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争取杂色武装的实践活动    1938年2月,彭雪枫奉命来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参与筹划中原敌后的抗日
期刊
1939年那年我8岁了,一二九师新一旅政委唐天际带领部队驻进山西黎城宋家庄村,随军医院设在牛路开家里,女兵住在王肉责家里。唐政委有病,就住在我家东楼底。他有一个护兵叫王子昌,一个伙夫不知道其叫什么名字,光听唐政委大头大头地叫他,我也叫他大头叔。每叫他一声大头叔,他就乐呵呵地高声答:“哎!”  唐政委一人住一屋,屋里有我家的一张方桌,桌上有一部电话机,电话机不断地响,他就不断地接电话。我对打电话很好
期刊
漫步在平定县马山乡七亘村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丰碑巍然耸立,上面镌刻着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七亘大捷纪念碑”7个大字。这是1985年2月,中共平定县委、县政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修建的。今朝松柏绿,当年战旗红。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68年前刘伯承和陈赓指挥八路军健儿在这里以“重叠的待伏”战术阻止日军入侵的战斗情景……  1937年9月底,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从陕西出发,东渡黄河,
期刊
一、走出文昌堡    家乡与家世    从太行山平型关附近发源的滹沱河由雄伟的五台山北麓,像一张巨大的弯弓向西、再向南滚滚奔流,流过繁峙,滚过代县,经过忻口,从定襄城外突然北折数十里,又拐向东南,往河北省奔流而去。  就在距河水向东南拐弯的不远处,有个远近闻名的河边村。这个村,全国解放前属五台县,今属定襄县,历史上就是个繁华富庶的大村。它西临滔滔奔流的滹沱河,东靠以出产“文山石砚”著名的文山。全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