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吉林省经济由“快走”变“快跑”,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全年完成1802亿元。各地、各部门积极实施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总体情况运行良好,为2006年投资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省投资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第二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13亿元,增长2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8.57亿元,增长6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0.87亿元,增长45.4%。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833.67亿元,增速高达63.6%,高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近10个百分点。
②重大项目表现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全省亿元以上59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通钢更新改造、吉林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一汽技改、吉林化纤集团15万吨腈纶纤维、大唐珲春发电二期、浑江发电五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③国债项目进展顺利
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公路、城市污水垃圾产业化、重点江河堤防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近400个国债项目进展顺利。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进
吉林省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国债项目79个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吉化公司丁辛醇和丁苯橡胶工程、吉林紫鑫药业新药产业化及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改造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有66个项目国家已下达计划;有63个项目已得到8.76亿元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0.85亿元,其中2005年完成投资67.5亿元。
⑤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领先增长
全省民间投资完成929.3亿元,同比增长67.7%。全省外商投资完成87.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港澳台企业投资完成39.9亿元,增长64.7%。国有投资完成619.9亿元,增长47.2%。
2006年投资增长形势比较乐观。全国总体宏观环境趋好。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从近期乃至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吉林省振兴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GDP预计增长12%。2006年是我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第二阶段的第一年,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效应将更为显著。国企改革攻坚任务2005年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改组和改造,企业投资内在增长机制将发生重要转变。我省投资资源环境相对宽松,为招商引资、投资较快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吉林——东西伯利亚投资贸易展洽会、2005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以及赴日韩、“长三角”、德法奥、新力啵和香港等经贸交流活动成果将在2006年集中显现。银企合作特别是开行软贷款资金进入集中到位期,将进一步缓解建设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了各地项目建设进度,调动了各地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储备充足,2006年全省仅3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就达2312个,总投资8679亿元,2006年计划投资1700亿元。
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我省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的竞争压力加剧,市场规模及前景受到制约。二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发展经济的势头强劲,弱化了我省的竞争优势。三是金融、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建设资金筹集受到制约。四是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口岸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我省对外开放战略。
200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2400亿元,同比增长33.2%,较2005年新增600亿元。在产业投资结构方面,重点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2%左右;能源、水利、交通和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0%;社会事业投资达到3%;房地产业投资达到10%;其他产业投资达到15%。重点产业中:汽车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0%;石化产业占8%;农产品加工占7%;医药产业占3%;电子产业占3%;冶金、建材、纺织产业占7%;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占4%。在资金来源上,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力争达到65%左右。
2006年农业重点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产业项目和吉林正业600万头猪扩建项目。工业重点建设吉林石化百万吨乙烯扩产改造及配套工程、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差别化腈纶、长春大成300万吨化工醇、通钢550万吨钢、长春皓月集团中意皮革工业园区、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项目。能源重点建设700万千瓦装机及电网建设工程、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吉林省油页岩等项目交通方面重点建设和启动“双千工程”、长白山机场等项目。水利重点建设和启动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老龙口水利枢纽、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等项目。社会事业重点加快长春综合文化和技中心、长影世纪城二期、渤海历史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文化遗产二期等项目进度。环保方面加快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包括4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9个垃圾处理厂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项目进度。高技术产业方面加快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专项、长春高新第四代发光材料及PLED-OLED显示器等项目进度。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年内完成6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进度。
投资增长的对策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抓好全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特别是2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协调、组织和推动,督促、引导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协调建设资金,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拟竣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有条件的要提前竣工投产。促进新开工项目尽早建设实施。加快拟新开工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消防等审批,抓好建设资金落实工作,衔接好运输、供电等施工建设条件,适时开工建设。对已经规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项目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各种建设条件,保证完成既定的规划目标。
2.广开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2006年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用于农林水利、卫生、教育、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比重不低于2005年水平;重点保证国债续建项目。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力争在贷款额度上比上年有所突破。促进金融市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尽快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积极筹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力口快引进外资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推动利用 内资外资继续大幅度增长。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3继续加强项目谋划和开发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适应新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继续发展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能源、冶金、新型建材、纺织和旅游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提升产业关联度,培育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群。超前谋划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项目群,按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发展重点,超前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特别是20亿元到10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中小项目,形成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项目群。
4.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抢抓开放新机遇,构筑大开放格局,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开放区域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对外合作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边境口岸、公路、铁路、桥梁和通讯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快长春、吉林两市的对外开放,同时,强化边境城市物流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功能,构建以长吉两市为重点、以延吉、珲春为前沿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对外开放带;三是打破地域限制,主动接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的经济辐射,加强区域合作,构筑以东部延边和通化、西部松原和白城、中部四平和辽源为主的对周边省份开放区域,大力发展资源互补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对内开放。
5.积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
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重点引资项目与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相对接,引导外资向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聚集。重点推进德国德固赛公司与吉大高新合成材料、意大利蒙特公司与剞挚差别化腈纶、英荷壳牌油页岩开发、锦湖轮胎等项目的实施,带动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纺织、能源等产业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国外中小投资者和国内发达地区资本扩张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围绕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引导,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国外中小投资,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形成特色产业群。
6.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
进一步完善投资软环境建设,即完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建设。特别是要力口快出台吉林省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使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建设,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完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一 丁)
全省投资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第二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13亿元,增长2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8.57亿元,增长6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0.87亿元,增长45.4%。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833.67亿元,增速高达63.6%,高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近10个百分点。
②重大项目表现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全省亿元以上59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通钢更新改造、吉林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一汽技改、吉林化纤集团15万吨腈纶纤维、大唐珲春发电二期、浑江发电五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③国债项目进展顺利
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公路、城市污水垃圾产业化、重点江河堤防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近400个国债项目进展顺利。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进
吉林省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国债项目79个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吉化公司丁辛醇和丁苯橡胶工程、吉林紫鑫药业新药产业化及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改造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有66个项目国家已下达计划;有63个项目已得到8.76亿元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0.85亿元,其中2005年完成投资67.5亿元。
⑤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领先增长
全省民间投资完成929.3亿元,同比增长67.7%。全省外商投资完成87.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港澳台企业投资完成39.9亿元,增长64.7%。国有投资完成619.9亿元,增长47.2%。
2006年投资增长形势比较乐观。全国总体宏观环境趋好。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从近期乃至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吉林省振兴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GDP预计增长12%。2006年是我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第二阶段的第一年,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效应将更为显著。国企改革攻坚任务2005年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改组和改造,企业投资内在增长机制将发生重要转变。我省投资资源环境相对宽松,为招商引资、投资较快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吉林——东西伯利亚投资贸易展洽会、2005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以及赴日韩、“长三角”、德法奥、新力啵和香港等经贸交流活动成果将在2006年集中显现。银企合作特别是开行软贷款资金进入集中到位期,将进一步缓解建设项目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了各地项目建设进度,调动了各地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储备充足,2006年全省仅3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就达2312个,总投资8679亿元,2006年计划投资1700亿元。
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我省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的竞争压力加剧,市场规模及前景受到制约。二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发展经济的势头强劲,弱化了我省的竞争优势。三是金融、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建设资金筹集受到制约。四是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口岸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我省对外开放战略。
200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2400亿元,同比增长33.2%,较2005年新增600亿元。在产业投资结构方面,重点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2%左右;能源、水利、交通和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0%;社会事业投资达到3%;房地产业投资达到10%;其他产业投资达到15%。重点产业中:汽车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0%;石化产业占8%;农产品加工占7%;医药产业占3%;电子产业占3%;冶金、建材、纺织产业占7%;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占4%。在资金来源上,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力争达到65%左右。
2006年农业重点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产业项目和吉林正业600万头猪扩建项目。工业重点建设吉林石化百万吨乙烯扩产改造及配套工程、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差别化腈纶、长春大成300万吨化工醇、通钢550万吨钢、长春皓月集团中意皮革工业园区、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项目。能源重点建设700万千瓦装机及电网建设工程、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吉林省油页岩等项目交通方面重点建设和启动“双千工程”、长白山机场等项目。水利重点建设和启动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引嫩入白、老龙口水利枢纽、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等项目。社会事业重点加快长春综合文化和技中心、长影世纪城二期、渤海历史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文化遗产二期等项目进度。环保方面加快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包括4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9个垃圾处理厂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项目进度。高技术产业方面加快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专项、长春高新第四代发光材料及PLED-OLED显示器等项目进度。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年内完成6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进度。
投资增长的对策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抓好全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特别是2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协调、组织和推动,督促、引导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协调建设资金,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拟竣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有条件的要提前竣工投产。促进新开工项目尽早建设实施。加快拟新开工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消防等审批,抓好建设资金落实工作,衔接好运输、供电等施工建设条件,适时开工建设。对已经规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项目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各种建设条件,保证完成既定的规划目标。
2.广开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2006年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用于农林水利、卫生、教育、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比重不低于2005年水平;重点保证国债续建项目。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力争在贷款额度上比上年有所突破。促进金融市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尽快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积极筹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力口快引进外资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推动利用 内资外资继续大幅度增长。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3继续加强项目谋划和开发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适应新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继续发展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能源、冶金、新型建材、纺织和旅游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提升产业关联度,培育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群。超前谋划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项目群,按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发展重点,超前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特别是20亿元到10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中小项目,形成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项目群。
4.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抢抓开放新机遇,构筑大开放格局,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开放区域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对外合作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边境口岸、公路、铁路、桥梁和通讯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快长春、吉林两市的对外开放,同时,强化边境城市物流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功能,构建以长吉两市为重点、以延吉、珲春为前沿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对外开放带;三是打破地域限制,主动接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的经济辐射,加强区域合作,构筑以东部延边和通化、西部松原和白城、中部四平和辽源为主的对周边省份开放区域,大力发展资源互补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对内开放。
5.积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
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重点引资项目与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相对接,引导外资向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聚集。重点推进德国德固赛公司与吉大高新合成材料、意大利蒙特公司与剞挚差别化腈纶、英荷壳牌油页岩开发、锦湖轮胎等项目的实施,带动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纺织、能源等产业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国外中小投资者和国内发达地区资本扩张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围绕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引导,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国外中小投资,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形成特色产业群。
6.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
进一步完善投资软环境建设,即完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建设。特别是要力口快出台吉林省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使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建设,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完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一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