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关法是物流管理专业报关实务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但因师资队伍、受教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海关法的兴趣不够、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海关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海关法教学现状
(一)海关法的教学定位
海关法是物流管理专业报关实务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以了解海关的性质、权利、工作和职责、掌握通关的各个环节及对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税费的计算、走私与违规行为的界定及对走私违规行为的惩罚。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的高职院校将海关法纳入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有的高职院校专门设立《海关法与报关实务》课程,但多数高职院校将海关法与报关实务结合在一起纳入《报关实务》的课程范畴。
(二)海关法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海关法教学与报关实务教学往往放在一个课程中,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就目前的师资队伍来看,多数担任该内容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为国际贸易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报关专业,基本上无法学专业,且大部分没有实际从事过报关、通关业务,相关认知多来源于书本知识,对海关法律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相关的业务知识只是理论上的知道,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所以在传统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就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弱。
(三)90后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特点
从招生来源来看,高职院校都是以分数论高低,分数低的学生通常是缺乏自己主动学习的动力的。且“90后”高职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学业时,缺乏自信心和专注的学习力。他们都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很快,而对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接受能力有限。在课堂上,除了要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学生外,其余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功利性很强,大部分学生仅为完成学期学习任务,并未考虑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与法学专业相比,专业知识体系架构具有差异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海关法之前,仅学习了一门法律基础课程,对于基本法律概念、法律原理几乎一无所知,不具备法学专业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海关法相关知识的时候,存在障碍。
(四)海关法教学方式单一
在海关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即直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表现为教师讲授海关法某一术语的概念、特征、海关法的发展历程等基础理论内容时在台上讲授海关法理论知识,主要采用直接讲授法,教师在台上将,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这就使得学生们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不善于独立思考,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体,而学生们则只是盲目的接受,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课堂上的氛围是很枯燥无聊的,教师个人一言堂,长期以往,就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学习之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简单地指导学生套用法律规定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处理办法,未对让学生了解司法三段论在案例分析中的使用方式,导致学生普遍将法律事实与现实中的事实混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
二、海关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们实践能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们个人优良品德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就业后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海关法属于物流管理专业报关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模块,其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了解海关的概念、我国海关的性质、权利、工作职责、掌握通关的各个缓解及对各种进出口运输工具的报关、熟悉有关税费的计算、明确走私的概念、种类及对走私行为的惩罚,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规范报关、通关,防范通关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为培养具备报关、通关实务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海关法全文共九章102 条,海关法教学内容以法律条文形式编写,没有任何解析说明,没有任何案例等。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接受的。学生阅读法律条文、教师按照直接教授法对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90后高职学生的要求,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堪忧,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改进。
三、海关法教学改革设想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教学模式安排教师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应由有国际贸易、物流管理、法学、报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传统的按照课程配备教师逐步转化为按照课程教学模块安排授课教师,由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来担任海关法的教学。但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现实,可通过加强师资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对教师进行法学理念和法律思维的培训,掌握法学思维的方式。同时,教师应自主加强学习,熟悉教学内容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海关法律规范,形象直观地表述抽象的通关理论。再者,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积极的举办一些讲座,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讲授其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们和老师们的认知;也可聘请企业的专业能手作为专、兼职教师,并可不定期派任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探索行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知识的传授上,要突破直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缺陷如:在采用直接讲授法时应侧重于法律规范所反应的社会现象,对于法学理论、学界争议应较少涉及。同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海关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案例讨论教学法,首先教师应精心选取案例并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结合案例讲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二是多媒体视听法,这种方法图文并茂、生动而直观。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较多的知识。三是图表展示法。针对一些易于混淆的知识点,采取表格图示的方式,对一些通关流程可采取流程图的方式展示,这有利于基本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介绍有关通关的法律规范和业务流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并让学生们互相协商、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通关业务流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报关实务操作能力的需要,对海关法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更新,保证所教授的内容与客观实际和立法动态同步,并有针对性地将实际业务中的合同、报关单据等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演示。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遵循理论知识“够用”、侧重“实际操作”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可以从增大案例分析在课堂中的比重,激发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总结分析,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还可以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以报关从业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按照通关业务流程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通关法律规范和基本程序,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倩.独立学院《海关法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研究——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3);
[2]陆洲艳,钱华.海关法课堂教学多样化设计[J], 齐鑫物流教育,2012,(8);
[3]王艳娜.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4]贝淑华.海关与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5]程海东.对海关法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
关键词:海关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海关法教学现状
(一)海关法的教学定位
海关法是物流管理专业报关实务教学中的重要模块,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以了解海关的性质、权利、工作和职责、掌握通关的各个环节及对各种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税费的计算、走私与违规行为的界定及对走私违规行为的惩罚。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的高职院校将海关法纳入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中,有的高职院校专门设立《海关法与报关实务》课程,但多数高职院校将海关法与报关实务结合在一起纳入《报关实务》的课程范畴。
(二)海关法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海关法教学与报关实务教学往往放在一个课程中,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就目前的师资队伍来看,多数担任该内容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为国际贸易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报关专业,基本上无法学专业,且大部分没有实际从事过报关、通关业务,相关认知多来源于书本知识,对海关法律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相关的业务知识只是理论上的知道,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所以在传统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就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弱。
(三)90后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特点
从招生来源来看,高职院校都是以分数论高低,分数低的学生通常是缺乏自己主动学习的动力的。且“90后”高职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学业时,缺乏自信心和专注的学习力。他们都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很快,而对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接受能力有限。在课堂上,除了要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学生外,其余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功利性很强,大部分学生仅为完成学期学习任务,并未考虑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与法学专业相比,专业知识体系架构具有差异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海关法之前,仅学习了一门法律基础课程,对于基本法律概念、法律原理几乎一无所知,不具备法学专业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海关法相关知识的时候,存在障碍。
(四)海关法教学方式单一
在海关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即直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表现为教师讲授海关法某一术语的概念、特征、海关法的发展历程等基础理论内容时在台上讲授海关法理论知识,主要采用直接讲授法,教师在台上将,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这就使得学生们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不善于独立思考,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体,而学生们则只是盲目的接受,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课堂上的氛围是很枯燥无聊的,教师个人一言堂,长期以往,就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学习之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简单地指导学生套用法律规定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处理办法,未对让学生了解司法三段论在案例分析中的使用方式,导致学生普遍将法律事实与现实中的事实混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
二、海关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们实践能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们个人优良品德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就业后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海关法属于物流管理专业报关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模块,其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了解海关的概念、我国海关的性质、权利、工作职责、掌握通关的各个缓解及对各种进出口运输工具的报关、熟悉有关税费的计算、明确走私的概念、种类及对走私行为的惩罚,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规范报关、通关,防范通关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为培养具备报关、通关实务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海关法全文共九章102 条,海关法教学内容以法律条文形式编写,没有任何解析说明,没有任何案例等。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接受的。学生阅读法律条文、教师按照直接教授法对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90后高职学生的要求,导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堪忧,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改进。
三、海关法教学改革设想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教学模式安排教师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应由有国际贸易、物流管理、法学、报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传统的按照课程配备教师逐步转化为按照课程教学模块安排授课教师,由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来担任海关法的教学。但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现实,可通过加强师资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对教师进行法学理念和法律思维的培训,掌握法学思维的方式。同时,教师应自主加强学习,熟悉教学内容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海关法律规范,形象直观地表述抽象的通关理论。再者,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积极的举办一些讲座,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讲授其经验,从而引导学生们和老师们的认知;也可聘请企业的专业能手作为专、兼职教师,并可不定期派任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探索行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知识的传授上,要突破直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缺陷如:在采用直接讲授法时应侧重于法律规范所反应的社会现象,对于法学理论、学界争议应较少涉及。同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海关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案例讨论教学法,首先教师应精心选取案例并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结合案例讲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二是多媒体视听法,这种方法图文并茂、生动而直观。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对较多的知识。三是图表展示法。针对一些易于混淆的知识点,采取表格图示的方式,对一些通关流程可采取流程图的方式展示,这有利于基本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介绍有关通关的法律规范和业务流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并让学生们互相协商、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通关业务流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报关实务操作能力的需要,对海关法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更新,保证所教授的内容与客观实际和立法动态同步,并有针对性地将实际业务中的合同、报关单据等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演示。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遵循理论知识“够用”、侧重“实际操作”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可以从增大案例分析在课堂中的比重,激发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总结分析,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还可以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以报关从业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按照通关业务流程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通关法律规范和基本程序,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倩.独立学院《海关法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研究——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3);
[2]陆洲艳,钱华.海关法课堂教学多样化设计[J], 齐鑫物流教育,2012,(8);
[3]王艳娜.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4]贝淑华.海关与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5]程海东.对海关法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