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努力,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应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避免师源性的学生心理伤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案例分析:
我是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从去年下学期去到利国乡实验学教支教,学校安排我教六年级。初到教室教学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一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全班44个孩子,有十几人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狠抓了作业完成情况,有所好转。唯一一个没有被我唬住的叫昊睿的孩子,我问以前教这个班级的老师,她不交作业是常态,交作业比较少见,这个孩子非常固执,谁说都不听,连她妈妈都管不了她。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改怎么办呢?
先跟家长协议好了,务必督促孩子回家完成家庭作业,在教室里和学生特别是她的小组长协议好,帮助昊睿辅导学业。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她回答,让她有了存在感,受到了关注,让她觉得作业不是那么难,自己也可以完成,有个自信心。慢慢地昊睿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了。最近学校开展了一些户外活动课,她参加了跳绳,我发现她的花样跳绳学得很快,就让她负责教一个小组的跳绳。上课回答问题以前声音很小,现在也能大声回答问题了,她明显的活跃了许多,自信了许多,阳光了许多。
这个例子和“立德树人”有什么关系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立德树人”呢?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所以立德树人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心理学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心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创造性等,而不是将重心放在探讨消极因素如障碍、疾病心理等问题。
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的指示,以及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认为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积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的宣言内容是成长、乐观、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沟通、关爱、赞美、努力、奉献。我又给它加上诚信、富有同情心。这些应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如何培养我们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类型有:认知感悟式、情境体验式、行为训练式。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刚刚步入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往往会感到不安。我们可能会吐槽说,一年级的那群皮孩子,整天的上蹿下跳,和打了鸡血似的,没看出来他们怎么不安的,闹得挺自在的。可是在内心里他们的不安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消除不安,消除胆怯、消除疑虑,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呢?
我们可以开展《我是小学生啦》的认知感悟式的心理课。参观教室、参观校园让这群刚入校门的孩子们寻找“新家”的惊喜,让他们觉得环境不再陌生。
我们在这堂课里还可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先让孩子课前制作名片,课上进行自我介绍,之后老师把名片收集起来,打乱顺序,分到小学生手里,让他们来找朋友,送到本人手里。这样的游戏让本来陌生的新同学变得熟络起来,让孩子们觉得同学也不再陌生。
情感体验式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行为训练式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行为训练达到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心理活动课和品社课的一个根本不同是:品社课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去教化学生;而心理活动课是让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感悟,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以活动课为主,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辩论、讨论、句子完成等,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需要应用这些方法。反过来也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去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
四、大心理观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上述的事例和观点,我提出一个“大心理观”,哼,你又不是专家,还“大心理观”。那就不叫“观”,叫“大心理观点”。这个大心理观点的基本观点是,不分专业心理学老师和非专业的其他学科老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和培训中。因为我们的师资真的有限,到处缺老师,学校里专门几个老师来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而且我们的所有授课老师其实也都涉及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不分内容。所以打破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非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界限,把全部的老师都纳入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老师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的活动,例如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心理成长等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尊重和保护学校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师源性的学生心理伤害。这样一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扩大了,培养和提升的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团队凝聚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处于边缘的位置,说实话我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但有一位去我们学校作报告的老老师,我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也还记得他的样子,我们学校的部分老师参会,轮流说自己学科的教学困惑,轮到我说,我说我主要负责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他慈祥的注视着我说:“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消耗着自己的时间,都是了不起的,为什么教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位老者的眼里是功德无量的呢?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确实是功德无量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案例分析:
我是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从去年下学期去到利国乡实验学教支教,学校安排我教六年级。初到教室教学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一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全班44个孩子,有十几人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狠抓了作业完成情况,有所好转。唯一一个没有被我唬住的叫昊睿的孩子,我问以前教这个班级的老师,她不交作业是常态,交作业比较少见,这个孩子非常固执,谁说都不听,连她妈妈都管不了她。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改怎么办呢?
先跟家长协议好了,务必督促孩子回家完成家庭作业,在教室里和学生特别是她的小组长协议好,帮助昊睿辅导学业。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她回答,让她有了存在感,受到了关注,让她觉得作业不是那么难,自己也可以完成,有个自信心。慢慢地昊睿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了。最近学校开展了一些户外活动课,她参加了跳绳,我发现她的花样跳绳学得很快,就让她负责教一个小组的跳绳。上课回答问题以前声音很小,现在也能大声回答问题了,她明显的活跃了许多,自信了许多,阳光了许多。
这个例子和“立德树人”有什么关系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立德树人”呢?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所以立德树人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心理学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心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创造性等,而不是将重心放在探讨消极因素如障碍、疾病心理等问题。
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的指示,以及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认为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积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的宣言内容是成长、乐观、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沟通、关爱、赞美、努力、奉献。我又给它加上诚信、富有同情心。这些应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如何培养我们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类型有:认知感悟式、情境体验式、行为训练式。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刚刚步入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往往会感到不安。我们可能会吐槽说,一年级的那群皮孩子,整天的上蹿下跳,和打了鸡血似的,没看出来他们怎么不安的,闹得挺自在的。可是在内心里他们的不安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消除不安,消除胆怯、消除疑虑,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呢?
我们可以开展《我是小学生啦》的认知感悟式的心理课。参观教室、参观校园让这群刚入校门的孩子们寻找“新家”的惊喜,让他们觉得环境不再陌生。
我们在这堂课里还可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先让孩子课前制作名片,课上进行自我介绍,之后老师把名片收集起来,打乱顺序,分到小学生手里,让他们来找朋友,送到本人手里。这样的游戏让本来陌生的新同学变得熟络起来,让孩子们觉得同学也不再陌生。
情感体验式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行为训练式的心理活动课,主要是行为训练达到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心理活动课和品社课的一个根本不同是:品社课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去教化学生;而心理活动课是让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感悟,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以活动课为主,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辩论、讨论、句子完成等,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需要应用这些方法。反过来也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去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
四、大心理观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上述的事例和观点,我提出一个“大心理观”,哼,你又不是专家,还“大心理观”。那就不叫“观”,叫“大心理观点”。这个大心理观点的基本观点是,不分专业心理学老师和非专业的其他学科老师,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和培训中。因为我们的师资真的有限,到处缺老师,学校里专门几个老师来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而且我们的所有授课老师其实也都涉及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不分内容。所以打破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非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界限,把全部的老师都纳入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老师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的活动,例如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心理成长等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尊重和保护学校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师源性的学生心理伤害。这样一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扩大了,培养和提升的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团队凝聚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处于边缘的位置,说实话我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但有一位去我们学校作报告的老老师,我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也还记得他的样子,我们学校的部分老师参会,轮流说自己学科的教学困惑,轮到我说,我说我主要负责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他慈祥的注视着我说:“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消耗着自己的时间,都是了不起的,为什么教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位老者的眼里是功德无量的呢?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确实是功德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