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场所自带设备,并非百无禁忌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培训中,在线学习之所以最为人所称赞,就是因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有互联网来连接设备,只要时间允许,员工们就可以上课。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单位想让员工们这样做吗?许多在线课程关注的都是敏感话题,如:研发中的产品、商业机密、有关客户和员工的私人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专利产品和专利制作法。此外,某些类别的员工——特别是小时工,如果占用个人时间进行了跟工作相关的学习,他们有权获得补偿和加班工资吗?
  因此,尽管承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但出于实际原因,用人单位可能需要对在线学习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

调查方法


  事实上,跟这件事情相关的问题并不在少数。因此,《培训》杂志对其读者进行了一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各单位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员工们利用自带设备来参加由单位主办的在线培训。
  具体说来,人们想要了解的情况如下:
  单位为员工培训提供了哪些学习设备?
  单位是否允许员工们利用自带设备来参加由单位资助的现场培训和场外培训?
  那些允许员工使用自带设备的单位,究竟允许使用哪些设备?
  如果单位制定了相关政策的话,到底制定了什么样的政策?这些政策适用于哪类员工和哪些做法?
  为了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调查主要征求部分单位内部培训经理的回复,包括项目经理、主管、其他一线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回复,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了解自己单位的政策。调查组从在线数据库中招募了这些参与调查的人员,他们所在的单位主要任务并不是培训和发展,为了确保参与者在单位中承担管理责任,调查从有关参与者的岗位职责问题开始。
  在2016年10月期间的4周时间里,调查组向《培训》杂志读者群发送了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参与调查,并进行了两次提醒,最终收到153位参与者的完整回复。
  参与者代表着26个行业,然而近一半的参与者仅仅来自四个行业:政府和军事部门(13%),金融和银行业(12.4%),健康和医疗服务业(11.1%),保险业(8.5%)。
  近90%的回复来自美国。其中,20.9%的回复来自美国中北部各州;19.6%的回复来自西南部和夏威夷;15.7%来自东南部;15%来自中大西洋区域;其余的回复来自东北部和中南部(各占7.8%)以及西北部和阿拉斯加地区(占2.6%)。在来自美国之外的回复中,5.8%的回复来自加拿大;美洲其他地区的回复占1.3%,美洲以外地区的回复占3.3%。

设备类型


  关于第一个问题:参与者所在的单位为员工发放各种类型的设备。大约有83%的单位发放台式电脑;91.5%的单位发放笔记本电脑;52.3%的单位发放平板电脑(如iPad);58.8%的单位发放智能手机;只有一位参与者表示,他们单位发放了电子阅读器,如Kindle阅读器。
  当为员工提供设备时,单位往往是针对工作需要发放的,而不是向所有员工提供。例如,只有34.6%的单位为所有员工发放台式电脑;为所有员工发放便携设备的单位更少——15.7%的单位发放笔记本电脑;5.7%的单位发放平板电脑;6.7%的单位为所有员工发放智能手机。相比之下,其余的单位只给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发放设备:15%的单位发放笔记本电脑;22.8%的单位发放平板电脑;15.5%的单位发放智能手机;只有一个单位发放了台式电脑。
  为员工发放设备时,单位似乎不是为了培训,而是有其他目的。只有41.7%的台式电脑发放单位和32.8%的筆记本电脑发放单位期望将培训作为设备的主要用途。尽管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现场学习的讨论广泛展开,但是只有21.4%的平板电脑发放单位和4.4%的智能手机发放单位期望将培训作为这些设备的主要用途。

现场培训与场外培训


  人们很想知道,单位是否允许员工们利用个人设备来参加由单位主办的现场培训和场外培训。
  现场培训就是单位对员工正式开设的培训课程,包括实况转播的虚拟课堂、在线学习课程和电子书本课程。
  现场培训中自带设备的使用:在答复这个问题的单位中,54.9%的单位允许员工使用自带设备参加单位主办的现场培训;大约有45.1%的单位不允许使用自带设备。
  参加单位主办的现场培训时,在允许员工使用自带设备的单位中,绝大多数单位允许员工使用移动设备。将近80%的单位允许员工使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82.1%的单位允许员工使用自带的平板电脑;90.5%的单位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一个主要的例外情况是电子阅读器:只有52%的单位允许员工使用自带的电子阅读器来参加现场培训。此外,42.8%的单位允许员工们使用自带的台式电脑参加培训。
  尽管这些参与调查的单位都允许正式员工使用自带设备进行现场培训,但是这些单位对于其他人员利用自带设备参加培训表现得更为谨慎:40.5%的单位允许承包商使用自带设备;25%的单位允许供应商使用自带设备;32.1%的单位允许客户使用自带设备。
  有些单位不允许员工在现场培训中使用自带设备,其中的原因包括数据安全问题、防火墙问题、担心服务器支持问题。
  场外培训中自带设备的使用:各单位更有可能允许员工们利用自带设备参加单位主办的场外培训——62.7%的单位允许使用自带设备,37.3%的单位不允许使用自带设备。
其他文献
清晨,你终于赶上了打卡截点的那趟电梯,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还飘荡着汗水、包子和香水混杂在一起的味道,你皱着眉头仰望着红色数字的跳动,低头看着手机右上角的时间,还好,今天没有迟到。比起马上要召开的早会,昨晚熬夜做出的策划案估计还会遭受指指点点。你最发愁的业绩还差一大截,新来的同事看起来比你年轻比你厉害。  走在CBD的街頭,每个人都是“风”度翩翩,快得吓人。睁眼看看,全世界都焦虑。焦虑到底有多糟糕?
2017年以来,经过两年多的预热和探索,创客教育成为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着力推动的改革热点。然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表层看,主要是课程资源质量不高和师资缺乏两个方面的问题;从深层次看,则是在理论上对创客教育的性质和目标认识不一致,在实施上过于注重形式和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出版了一份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或“报告”),
近年来,劳动法律法规更新频繁,特别在女职工保护、生育保险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家及地方各级制定的新法、新规层出不穷,但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各地关于女职工保护、生育保险的规定也不尽相同,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每家用人单位都会有女职工,自然也会遇到如何支付女职工的产假待遇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地陆续推出一系列与女职工切身权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单独二
关键点:搭上众筹的顺风车  记者:在和您聊到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的时候,我注意到两个时间点,2014年2月份和2014年3月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就把想法变成了现实。这对于许多想要创业的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即便对于一家成熟的企业来说,缺人和缺钱也一直是企业的噩梦。2014年7月份,继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后,京东也推出众筹业务“凑份子”,这标志着众筹模式在中国已形成全面兴起之势。而三个爸爸项目正是在
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尽管企业家十分看重人口红利,却也讳言“血汗工厂”。因为在压榨员工的背后是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血汗制”。但是将“血汗”颠倒过来,“汗血”的意义则大不一样了,“汗血”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汗血宝马”,如果将“汗血”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那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创新过程中以劳动者为“宝”。这绝非臆测,从2016年年底董明珠霸气宣布全体员工每人每月普涨千元工资,到2017年开工太平
中国有句古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就会有好报。强调一种付出的善。日本一代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曾在其六项精进中强调,要“积善行,思利他”。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对别人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方向转变的唯一方法。  但是古语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如果完全不为自己考虑
刷微信朋友圈,发现好友罗强又在去外地的高铁上。这一年来,他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去外地招人。我总劝他,留住并用好公司现有的员工,发掘并储备本地的高校毕业生,没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去外地招人,算上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还不能保证员工的入职率,性价比实属不高。恰巧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好友马莹,现任罗强企业的人事总监聊天。我打趣她无能,招人这种事儿还让老板如此操心。马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我反思良久:“我要真是个
Adobe的“突然袭击”   2014年9月24日,知名多媒体软件公司Adobe突然宣布撤销并关闭在中国的研发分公司,并将在12月底停止运营,Adobe为此开出了N 5的超额补偿方案。受此影响,约400名员工从10月底开始被陆续遣散。   2011年,百思买关闭中国9家门店时,似乎用的也是类似“突然袭击”的方式,只不过百思买的补偿方案是N 2。很多人认为,当时百思买之所以能够顺利过关,很大程度
“靠谱”是种稀缺的能力  俗话说:“和聪明的人聊天,和靠谱的人做事。”那么到底什么是靠谱?“靠谱”本是北方方言,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之意。在职场上,获得他人认同的标准并不复杂,那就是办事靠谱——承诺的事情必定办到。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职场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仔细观察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有的人能够让你放心地托付一些事情,而有的人却不能给你这样的信任感。就是这点小小的差距,决定了一个人
员工手册是用人单位为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管理而制定的日常用工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规范,是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充分体现。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约定的,体现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与员工手册一样,都具有约束双方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部分用人单位为明确自己的管理权限,经常把员工手册的内容作为约定条件写入劳动合同之中,造成劳动合同中包含员工手册的内容或员工手册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