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国上下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教育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涌向学校,重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创造教育,只有通过创造型教师的培养才能催生出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因此,怎样培养创造型教师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造型学生要有创造型教师来培养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上已经把21世纪视为创造世纪,谁有创造精神,谁就是一类国家,否则就是二类国家,哪个民族善于创造,他就会成为最富裕的民族。这就向教育提出挑战:我们的教育如果培养不出大批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列入世界先进行列。谁来培养创造型人才?谁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靠老师。虽然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全都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看成是活动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多思、多想,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就会使学生感到创造的自由、思想的解放,学生创造的潜力就会一点、一点地被挖掘出来。当然,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自身具有创造素质,倘若教师自身没有创造精神,不善于创造思维,又怎能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型教师的素质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1. 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无知便是无智,无知也必无创造力。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体育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修养,同时还应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只有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和满足他们多方面追求知识的要求,才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与方法,应该了解本门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最新成果、学科发展趋势、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只有自己首先做到系统地、全面地和灵活地掌握了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需要。教师还必须掌握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益。
2. 具有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的源泉。教师的劳动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一个创造型教师的素质的表现形式是能力,从内容上分:一是研究能力,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设计新的教程、教法、编写新教材的能力。要大胆地进行试验,要有大量的数据而不是抓一点不及其余,未来的教师不应是依样画葫芦,离开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的教师。二是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已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21世纪,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将给信息高速公路带来深刻的变化。因此,作为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的能力,从中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加工技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处理,恰到好处地输出信息,调节和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和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卓有成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的丰富情感,要有对人民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要有永不满足的“饥饿感”,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所突破,会成为特级教师、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一个自卑感很强的人必自我埋没,无所创造,我们要鼓励师范生向权威挑战,向特级教师挑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规则面前也应该有个平等,这样才不至于培养出因循守旧、胸无大志的庸才。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一句名言说,名人的伟大是在于你自己跪着,因跪着看到人家就高大了,如果你也站起来,不是和伟人一样高大吗?如果我们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腾飞之日必将不远。第三,要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它对创造性教学活动起着动力、激励、强化等作用。美国著名创造教育专家托兰斯发现,学生在具有旺盛求知欲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活动会很多,反之,教师缺乏创造性,则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就很少。
三、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创造素质
1.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有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形势变,观念也要变。传统教育中那些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旧意识、旧观念要彻底改掉。比如,创造型教师的形象问题,是不是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如太阳一样威严,把光线照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吸引知识的光泽?那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呢?教师是不是真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毁灭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核电站那样,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而不毁灭自己呢?何必要蜡烛成灰泪始干?何必要带着悲剧色彩?教师是园丁,要栽培的学生是像野生植物一样富有生命力的花朵,而不是暖房的花朵。再如,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问题,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淘气、顽皮、不守规矩、不迷信权威、不在乎名利,言行常常超越常规,对老师讲的持怀疑态度,常常使老师下不来台而得不到老师宽恕,以致创造力受到压抑。这些学生共同的特征是机灵、点子多、创造力强。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化学家门捷列夫等,他们从小就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有的还被赶出校门。所以,爱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念也要变一变,只有这样,创造型的教师才能被培养出来,创造型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被培养出来。
2. 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创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必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创造的发展过程,具体做法:一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应从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信任带入课堂,积极创设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智能。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动口的主动权,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勤于开口、乐于开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求疑、批判能力。三要提供创造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的投入课程学习。教学过程要衔接自如并具有“戏剧性”变化,让学生如入艺术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收尾要含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四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积极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求异求新。五要发展个性。创造思维不仅和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制定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鼓励每个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 改革评价制度
传统教育评价偏重考试,并且考试在类型和数量上仍存在着偏多超负现象,在评价内容上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知识量的评定,缺乏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必须改革评价制度,要把学生的创造型个性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构建有利于师生创新的激励机制,具体做法:一要从一元评价转到多元评价。即从以测验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转变成从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要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考查;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要注重对学生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当前,有些学校推行的“小档案”,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师生共同收集与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潜力有关的实际证据,比如学生的试卷、作品、小制作、活动表现、老师的观察记录等,这些信息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意识。二要从总结性评价转到形成性评价。即在评价时把考试和考查相结合;评分和评语相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三要从发挥评价的区分性功能转到激励性功能。教师应坚持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正面的鼓励性评价。特别是对差生的缺点评价更要注意实践效果,要尽量减少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负面评价。当然,学生有时候自我约束力差,教师适当地批评和指导还是必要的,学生喜欢既有赞赏又能巧用批判的批评。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让他可以接受。
当然,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可以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一、创造型学生要有创造型教师来培养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上已经把21世纪视为创造世纪,谁有创造精神,谁就是一类国家,否则就是二类国家,哪个民族善于创造,他就会成为最富裕的民族。这就向教育提出挑战:我们的教育如果培养不出大批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列入世界先进行列。谁来培养创造型人才?谁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靠老师。虽然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全都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看成是活动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多思、多想,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就会使学生感到创造的自由、思想的解放,学生创造的潜力就会一点、一点地被挖掘出来。当然,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自身具有创造素质,倘若教师自身没有创造精神,不善于创造思维,又怎能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呢?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型教师的素质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1. 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无知便是无智,无知也必无创造力。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体育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修养,同时还应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只有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和满足他们多方面追求知识的要求,才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与方法,应该了解本门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最新成果、学科发展趋势、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只有自己首先做到系统地、全面地和灵活地掌握了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需要。教师还必须掌握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益。
2. 具有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的源泉。教师的劳动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一个创造型教师的素质的表现形式是能力,从内容上分:一是研究能力,即研究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设计新的教程、教法、编写新教材的能力。要大胆地进行试验,要有大量的数据而不是抓一点不及其余,未来的教师不应是依样画葫芦,离开教学参考书就不能上课的教师。二是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已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21世纪,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将给信息高速公路带来深刻的变化。因此,作为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知识的能力,从中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加工技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处理,恰到好处地输出信息,调节和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和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卓有成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型教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的丰富情感,要有对人民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要有永不满足的“饥饿感”,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所突破,会成为特级教师、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一个自卑感很强的人必自我埋没,无所创造,我们要鼓励师范生向权威挑战,向特级教师挑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教育规则面前也应该有个平等,这样才不至于培养出因循守旧、胸无大志的庸才。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一句名言说,名人的伟大是在于你自己跪着,因跪着看到人家就高大了,如果你也站起来,不是和伟人一样高大吗?如果我们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腾飞之日必将不远。第三,要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它对创造性教学活动起着动力、激励、强化等作用。美国著名创造教育专家托兰斯发现,学生在具有旺盛求知欲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活动会很多,反之,教师缺乏创造性,则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就很少。
三、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创造素质
1. 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客观现实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有影响和支配人们的行动,形势变,观念也要变。传统教育中那些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旧意识、旧观念要彻底改掉。比如,创造型教师的形象问题,是不是教师一站在讲台上就如太阳一样威严,把光线照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吸引知识的光泽?那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呢?教师是不是真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毁灭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核电站那样,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而不毁灭自己呢?何必要蜡烛成灰泪始干?何必要带着悲剧色彩?教师是园丁,要栽培的学生是像野生植物一样富有生命力的花朵,而不是暖房的花朵。再如,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问题,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淘气、顽皮、不守规矩、不迷信权威、不在乎名利,言行常常超越常规,对老师讲的持怀疑态度,常常使老师下不来台而得不到老师宽恕,以致创造力受到压抑。这些学生共同的特征是机灵、点子多、创造力强。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化学家门捷列夫等,他们从小就被老师认为是坏孩子,有的还被赶出校门。所以,爱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念也要变一变,只有这样,创造型的教师才能被培养出来,创造型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被培养出来。
2. 优化课堂教学,营造创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必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创造的发展过程,具体做法:一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应从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信任带入课堂,积极创设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智能。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动口的主动权,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开口、勇于开口、勤于开口、乐于开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求疑、批判能力。三要提供创造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的投入课程学习。教学过程要衔接自如并具有“戏剧性”变化,让学生如入艺术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收尾要含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四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积极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求异求新。五要发展个性。创造思维不仅和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人的聪明才智只有辅之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制定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鼓励每个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 改革评价制度
传统教育评价偏重考试,并且考试在类型和数量上仍存在着偏多超负现象,在评价内容上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尤其是知识量的评定,缺乏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必须改革评价制度,要把学生的创造型个性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构建有利于师生创新的激励机制,具体做法:一要从一元评价转到多元评价。即从以测验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转变成从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要重视高层次认知能力考查;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要注重对学生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评价信息。当前,有些学校推行的“小档案”,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师生共同收集与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潜力有关的实际证据,比如学生的试卷、作品、小制作、活动表现、老师的观察记录等,这些信息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意识。二要从总结性评价转到形成性评价。即在评价时把考试和考查相结合;评分和评语相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三要从发挥评价的区分性功能转到激励性功能。教师应坚持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正面的鼓励性评价。特别是对差生的缺点评价更要注意实践效果,要尽量减少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负面评价。当然,学生有时候自我约束力差,教师适当地批评和指导还是必要的,学生喜欢既有赞赏又能巧用批判的批评。总的原则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让他可以接受。
当然,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可以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