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意识走进小学英语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u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本文选取了小学英语为课例,以此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文化意识渗透”的多元化操作以及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文化意识 英语 教学 优化
  
  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甚至出现不顾交际场合、对象以及英语国家风俗,并由此引起误解或落下笑柄的现象。
  本文选取了江苏牛津6A第6单元的A部分为课例,以此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文化意识渗透”的多元化操作以及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Step 1:生生互动,你说我猜,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隔夜我布置给学生的话题是《My favorite festival》,用一段话描述一个我最喜爱的节日,但不能在言语中提及这个节日,让听者来猜一猜,由此入手,进行生生互动。
  实录:
  Monitot:Todayfavorite festival”、“Are you ready?
  Student 1:Yes.I’m ready.
  S1:My favorite festiva1 is a colorful day.Children get togetherhappily.We play games,sing songs and eat lots of sweets.It is the firs tday of June.Do you know my favorite festival?
  S2:It’s Children’s Day.
  T:Did you sing songs with your friends at Chi1dren’s Day?
  S1:Yes,I did.(加入适当的过去式的练习,在对话中自然渗透教学难点。)
  T:Were you very happy?
  S1:Yes,I was.
  T:We were happy at Children’s Day.So let’s sing a song“Children’s Day”.(用歌曲完美结束第一位同学的Topic表演。)
  Step 2:继续猜,猜出节日,猜出活动,猜出知识点。
  实录:
  T:Just now we ta1ked about holidays.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What’s the festival?
  When’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Did you…last…?
  Step 3:总结“Holidays”,开放又归纳,导入课文,遥相呼应。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预设,同学们对“holidays”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课件上方格框的归纳提示,小组成员讨论各自最喜欢的节日,并填写表格,这也是自学策略的一部分。
  本案例围绕学生喜爱的“节日”这一话题展开教学,无论是生动的课件,还是大胆的提问和自如的表演,都以“猜”节日为主线,自始至终在课堂中渗透了浓浓的中西方文化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针对文化意识“润物细无声”的原则,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认真渗透,事半功倍。
  本课例“holidays"就是小学六年来所有学过的节日的汇总,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在备课中认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及时添加背景知识,比如学生喜爱的节日必备的音乐、中外影视名人或者体育明星过某个节日时的图片,为节日特制的西方文学艺术和幽默故事……在反映世界各国节日文化的同时,还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目的,在交换信息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实践,以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创设氛围,激活兴趣,促进思维。
  中国人学英语不可能具有学习母语那样的环境,而情境是学习英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前可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节日歌曲,英语角上可以粘贴学生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各国 “Holidays”的介绍等。
  3、活动多样,积极输入,开放研究。
  教师可利用Daily Report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有效的导入文化内容的渠道,比如设计一些专栏节目“我最感兴趣的外国节日”,组织学生在课内外广泛搜集信息,整理成口头英语报告,在值日生报告活动时间口头呈现给同学。在这堂课上就是要表演老师在课前布置的“我最喜欢的节日”,这既是一个尊重学生、开放式的任务,又是一个值得学生去认真体验、征服的作业。
  课内外我们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二人、四人或更大型的小组活动,针对一个老师精细挑选的文化标题,列出开放式的提纲。比如这篇课例中的表格设计,让学生在课内大胆讨论,到课外资源共享。这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群体意识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其他文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    一、启迪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美    语文教学是见情、见性、见灵思、见神韵的审美课堂。课堂
期刊
带着“数学是什么”的思考,看着现行小学数学课堂的热闹有余冷静不足、活动丰富内化有限、情趣盎然而理性欠缺的状况,如何在践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当下,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的趣味充实少年的生活,让数学的美妙滋润少年的心灵,让数学思想的碰撞迸发绚丽的火花,让数学文化的火种撒向校园和四方,使得数学的课堂运行在应有的趣、理、实、效的道路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紧扣“数学化”,培养学生“
期刊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千篇一律,难以创造生气。课堂上,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过分地、强制性地要求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时候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学是低效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无奈与痛苦, 虽然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干劲,可大多时候换来的是无奈的高耗低能!有时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更后悔自己选择了当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终于发现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期刊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持续长久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闪光点。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有利的心理因素,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创新,让数学课堂因学生创新能力的迸发而精彩。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创新能力 兴趣 激励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
期刊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
期刊
通过数学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系统地掌握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了知识体系,但成绩提高的幅度并不明显,在考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同学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答题不规范,运算能力不强等等。因此第二轮复习担负着进一步规范学生解题思路与书写格式、进一步深化学生解题能力的重任,是培养学生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与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  在二轮复习阶段,我们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做到减少重复、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