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中国各个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教育首当其冲。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学高为人师”的道理警钟长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世紀的到来宣布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老师”历史的终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师的关注,从“关注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转变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从“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变到“教师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期待”。所有这些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师综合文化素养提升的期待,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师才能塑造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小学教师素养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不同的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思想素养方面,很多小学教师素质观念淡薄、师德状况下降。表现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下降,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课前不备,上课应付,课后不批改作业。很少跟同学交流,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方面,教师的知识含量小,文化修养低,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知识缺乏。大多数教师只能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无法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科技教育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在教师的心理健康层面,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因素是他们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不满意,以致职业道德感下降,在工作表现烦躁,有时控制不住脾气,这显然与教师自我控制约束力缺乏有关。也是这个职业所不允许的。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总体来看,教师的能力是其素质的综合反应,应该从整体上重建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小学教师的专业表现在:小学教师服务于国家的基础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智慧品质、社会品质以及学习品质的发展,小学教师具有开发儿童这些品质应有的能力与知识,这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应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主动权,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管理学生的行为,选择最佳的行为模式。教师的专业化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包括:教师在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学生辅导和人际沟通等方面成长历程。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与专业成长内涵来看,小学教师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具备综合文化素养才能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三、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内在规定
(1)职业对象的生命诉求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文化素养。从生命的角度来认识儿童,它们是成长中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不仅是其个人和家庭的责任,还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促进儿童生理发育健全、心理发展健康。
(2)职业的人文特征是小学教师综合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具有人文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是职业内容的需求,还是人类自身的延续,发展的一种要求。这种关心没有世俗的欲望,只有人性的关怀。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加强教师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意义重大。所谓的师资人才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价值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显然新课程不是简单地强调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它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这些要求应该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来实现。
新世紀的到来宣布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老师”历史的终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师的关注,从“关注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转变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从“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变到“教师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期待”。所有这些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师综合文化素养提升的期待,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师才能塑造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小学教师素养总体状况良好,但在不同的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思想素养方面,很多小学教师素质观念淡薄、师德状况下降。表现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下降,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课前不备,上课应付,课后不批改作业。很少跟同学交流,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方面,教师的知识含量小,文化修养低,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知识缺乏。大多数教师只能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无法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科技教育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在教师的心理健康层面,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因素是他们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不满意,以致职业道德感下降,在工作表现烦躁,有时控制不住脾气,这显然与教师自我控制约束力缺乏有关。也是这个职业所不允许的。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总体来看,教师的能力是其素质的综合反应,应该从整体上重建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小学教师的专业表现在:小学教师服务于国家的基础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智慧品质、社会品质以及学习品质的发展,小学教师具有开发儿童这些品质应有的能力与知识,这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内容。小学教师应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主动权,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管理学生的行为,选择最佳的行为模式。教师的专业化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包括:教师在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学生辅导和人际沟通等方面成长历程。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与专业成长内涵来看,小学教师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具备综合文化素养才能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三、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内在规定
(1)职业对象的生命诉求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文化素养。从生命的角度来认识儿童,它们是成长中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不仅是其个人和家庭的责任,还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促进儿童生理发育健全、心理发展健康。
(2)职业的人文特征是小学教师综合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具有人文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是职业内容的需求,还是人类自身的延续,发展的一种要求。这种关心没有世俗的欲望,只有人性的关怀。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加强教师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意义重大。所谓的师资人才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价值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显然新课程不是简单地强调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它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这些要求应该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