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产品标签信息,深挖背后化学知识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签和说明书是产品的语言,这些语言背后更是蕴涵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基于“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设计理念,整堂课以苯酚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苯酚软膏说明书,从初识、解读、探究、使用四个主题进行了苯酚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苯酚;产品标签;手持技术;生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7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1.024
  一、背景分析
  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在为《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作序中指出:“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完整的对生活的理解”。新课程也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
  在生活中,标签和说明书是产品的语言,这些语言背后更是蕴涵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基于“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设计理念,以苯酚软膏说明书为载体,将手持技术、微观动画等教育技术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了苯酚的教学设计。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教材第一章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的官能团,在第二章介绍了溴苯的制备及原理,又在本节课的前一节课详细介绍了乙醇及其性质,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安排苯酚的内容,水到渠成。课程标准中对于“苯酚”这一学习内容要求“通过实验学习酚的化学性质及检验”,“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比较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本堂课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即苯酚的定义、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及苯酚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通过比对乙醇、苯酚的结构与性质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同质迁移,循序渐进地学习有机化合物中基团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苯酚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发现化学就在身边,而这也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
  整堂课以苯酚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苯酚软膏说明书,从初识、解读、探究、使用四个主题对苯酚进行了学习,这四个主题由情境、知识以及探究活动三条主线贯穿,使整堂课思路清晰,内容明确(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初识苯酚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六种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请学生判断哪些属于醇,哪些属于酚,并说明判断依据。帮助学生提出酚的定义。
  在认识了酚的定义后,带领学生观看苯酚说明书,通过对说明书中药物组成、性状、贮藏,并结合苯酚的溶解性实验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
  學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苯酚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乙醇作为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唤醒了学生记忆中贮备的化学知识与策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构建苯酚的知识,建立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思想。通过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环节二:解读苯酚
  教师活动:对苯酚说明书中注意事项“①用完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进行解读,得出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紧接着苯酚猜测与不同氧化剂(高锰酸钾,溴水,三氯化铁)的反应现象,进行实验验证,学习苯酚与高锰酸钾的氧化反应、与溴水的取代反应、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在讲解溴水与苯酚的反应过程中,对比溴苯的制备,运用微观动画对溴与苯酚的取代反应的机理进行讲解,再次提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研读苯酚软膏说明书的产品标签,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易被氧化的性质。学生大胆预测三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溴水,三氯化铁)与苯酚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实验现象与预测并不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苯酚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显色反应,学习其发生的现象和发生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大胆的预测,通过实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微观动画,分析2,4,6—三溴苯酚的生成机理。对比溴苯的制备,再次提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总结有机物各基团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正好顺应学生心理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环节三:探究苯酚
  教师活动:通过解读苯酚软膏说明书中“②不能与碱性用品并用。”预测苯酚可能具有酸性,并通过pH传感器验证猜测。证明了苯酚具有弱酸性之后,再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作出总结”的探究模式,探究H2CO3、HCO3-、苯酚酸性的强弱顺序(具体过程如表2所示)。
  学生活动:继续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猜测苯酚可能具有酸性,通过pH传感器,验证苯酚的弱酸I生,并通过实验探究出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之间。
  (设计意图:再次解读苯酚软膏说明书,利用手持技术探究苯酚的弱酸性,不仅使课堂多元化,更给学生提供新的视角认识和探究苯酚的弱酸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实现“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的理念。)
  教学环节四:使用苯酚
  教师活动:根据对苯酚软膏说明的解读,引导归纳苯酚软膏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低温保存、防止氧化、不能与碱性药品共用等注意事项。苯酚软膏在使用过程中,保存使用等注意事项较多,能否运用别的药物软膏代替苯酚软膏,由此布置作业,请学生们课下去调查了解有关其他能够代替苯酚软膏的药物,并写出调查报告。
  学生活动:回顾课堂所学的内容,归纳总结使用苯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苯酚软膏使用注意事项,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从充分“体会化学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体会学习化学的魅力。而调查报告这一作业布置将探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六、教学特色
  1.寻找创意载体,秉承“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苯酚软膏说明书为载体,以“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设计理念,围绕着初识、解读、探究、使用四个主题展开教学。在每一个主题中,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在四个环节中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解读苯酚的氧化反应、显色反应和取代反应,探究苯酚弱酸性及与碳酸、碳酸氢根酸性的强弱顺序,使用苯酚,则将苯酚的相关性质进行了进一步升华,归纳出苯酚软膏使用的注意事项。课堂的最后布置了有关苯酚替代药物的调查报告,将探究延伸至课外,真正实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2.通过信息技术与多元化课堂教学法整合,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设计紧跟现代化的步伐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利用手持技术及微观动画信息技术手段。在探究苯酚酸性时,由于苯酚酸性较弱,所以利用手持技术验证苯酚的酸性并比较了苯酚、碳酸氢根、碳酸的酸性强弱;在解读苯酚的氧化性时,通过微观动画,分析2,4,6-三溴苯酚的生成机理。对比溴苯的制备,再次提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总结有机物各基团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知识的有效表征,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3.顺应心理过程,注意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实现问题迁移
  对于苯酚传统的教学是采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教学模式,先给出苯酚的结构,继而推出苯酚可能的性质,但本节课的设计围绕苯酚软膏说明书先引导学生推测出苯酚可能的化学性质,从性质来说明结构或用结构来解释性质。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过程,注意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注重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芳香烃”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说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观念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能有效进行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和理论的重要方法、化学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化学学科观念的教育。  关键词:芳香烃;课堂教学;学科观念;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00-00
姜经志 男,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淮北市优秀教师,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会员,《学英语》《英语周报》特约编辑。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80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曾主编《初中生英语满分作文大全》《英语奥林匹克》《新目标英语八年级暑假作业》;参编《高中英语知识点反馈与阅读》《初中英语题典大全》《21世纪英语学习指南》《初中英语新作文》《中学生英语水平测试》等10余册;辅导学生30余人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是教学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与实验有关的困扰。那么实验做与不做,怎样做都应以什么为出发点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和思考的形式呈现一点改进的过程和体会。  关键词:困惑;探索;了解学生;领会教材;调整自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8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2-003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2.012  一、问题的缘起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初中化学既是启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0-0095-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它的性质是高考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铁与前面学习的钠镁铝等金属元素的性质有较大反差,它是一种重要的变价金属,学好铁一节的内容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能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用到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这其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少,任务重。用传统的课堂复习模式很难在相当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复习内容,达到新高考的要求。若能通过构建相应的“功能性”问题,创建高效的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则可大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功能性”问题;问题构建;高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8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
摘要:氢气是最佳燃料,全面了解氢气的性质有现实意义。2012人教版教材已删去有危险性的氢气爆炸实验,只留下氢气的燃烧和验纯实验,结合教材适当拓展,作者将氢气性质实验设计成了拓展探究实验,并做了创新改进。实验教学片断展示包括氢气的轻、可燃性、易爆性和还原性。  关键词:探究实验;创新改进;初三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化学用语的内容由于过于抽象,难度系数大,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导致分化现象加剧。为了改变当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的局面,作者开展了一堂成果展示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化学用语;展示;教学实录;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5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文章以“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为例谈如何借助微课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5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线学习已逐渐成为趋势。微课作
摘要:以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理论为依据,探讨用合作学习的程序设计和环境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合作精神,优化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翻转化学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任务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7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