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湖湘·时代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勇
  男,国家一级作曲(专业技术二级),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曾担任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团长14年,现任湖南省歌舞剧院专业作曲,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八、第九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2005年获湖南省委宣传部首批“五个一批”人才,2009年立湖南省政府一等功一次,担任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央电视台民乐大赛评委,湖南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选委员会委员。自1978年开始作曲以来,他已发表、出版、上演各类歌曲、器乐曲、舞蹈音乐、影视音乐等作品1000余件,有90余首分别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文化部“群星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其中《斑竹泪》《山寨素描》《绿鸟鸟》先后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交响组曲《日出东山》获第一届湖南文学艺术奖。曾20余次担任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音乐总监及宋祖英、雷佳、陈思思、张燕、刘一祯等十多位歌唱家国内外独唱音乐会音乐总监。先后与李谷一、宋祖英、殷秀梅、张也、吴碧霞、龚琳娜、雷佳、阎维文、戴玉强、杨洪基、廖昌永、吕继宏、腾格尔等著名歌唱家合作。出版民族艺术歌曲专辑三张和专著《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孟勇获奖作品暨新作品选》《孟勇歌曲选》两本。
  他是一名声名鹊起但始终保有赤子之心的作曲家,简单纯净,坚韧有勇。一辈子都在以自然的清音作旋律,以生命的情感作乐章,乐此不疲,直指人心。他深植湖湘文化的灵气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走得多远;他钟爱潇湘大地的钟灵毓秀与风俗民情,却又从不拘泥。出乎其外,入乎其中,取舍有度,自成方圆,将湖湘元素与时代风貌凝聚在交响乐中向人们娓娓道来。他便是著名的作曲家孟勇。
  孙婵(以下简称“孙”):此前有幸拜读了您的自述,您的一生似乎都在同音乐打交道。自少年时与二胡结缘,到入大学深入学习中国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并开始作曲,直至如今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斩获诸多奖项。一路走来,想必您对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个歌曲创作者,您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孟勇(以下简称“孟”):我觉得,一个歌曲创作者,需要跳出民歌写民歌,用民歌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与国际化的音乐思维和技术处理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好的音乐作品。这民歌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旋律,更包含背后的历史故事、山水人情甚至方言,不得不说我数十年来背诵的几百首各地各民族的民歌,以及认真学习的昆曲、湘剧和花鼓戏等戏剧,给了我无尽的创作空间,而认真研读的国外优秀音乐作品、总谱,给了我国际化的新鲜音乐思维。这么多年的音乐创作,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源自湖湘文化的特点,因为我坚信,在国家文化发展,百花齐放的今天,不媚俗的有个性的艺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才是最能引导百姓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的。
  孙:9月6日晚,湖南大剧院上演了湖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此次展演的作品均由您作曲,许多观众都表示高雅音乐带给心灵不一样的震撼和洗礼,可见您的作品确是拥有生命力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交响音画作品《湘江》是以新面孔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能否请您谈谈《湘江》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孟:周强担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时候,有想法把湘江打造成为东方的莱茵河,希望打造一部有关湘江的交响乐,他们找到了我。我首先认为写湘江不能只写过去,也要写现在,写未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它。
  《湘江》这次在湖南大剧院的演出是全球首演。交响乐分为很多种,交响音画是其中一种交响乐的艺术体裁,它更强调每个乐章的交响独立性、画面感和抒情性。
  孙:一条河流便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写湘江的过去,撷取几片浪花即可写就一段壮阔的词曲。但写湘江的现在、湘江的未来并非易事。您是怎样确定这部交响音画的文学创意并奠定它的创作走向的?
  孟:《湘江》的创作前后经过了四年的磨练和沉淀。我找到金沙来进行文学创意,他有非常好的文学功底和音乐诉求。我们认为要把湖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入进来,有了大的构想,《湘江》以简洁的句子总结出来了。一共定为四个乐章,分别是“潇湘云水”“芙蓉花开”“遍地英雄”“湘江北去”。
  首先,湘江是一条古老而神秘的江。她起源于永州,由潇水和湘水汇集而成,潇水和湘水,从古老苍茫的大山中款款而出,汇成浩瀚湘江。碧绿的江水自南而北流淌,在如梦如幻的悠悠云水中,流过美丽的山川,流过富足的田野,流过歌舞的村庄。这就是第一乐章“潇湘云水”的文学创意。
  第二,湘江是一条文化的江。她孕育了一代代艺术伟人,从屈原、贾谊、周敦颐到沈从文、齐白石、贺绿汀,还有一大批像李谷一、宋祖英、雷佳这样的湘籍歌唱家。湘江也孕育了遍地的芙蓉花,芙蓉花是最具有艺术形象的一种花,芙蓉花的绽放代表着文艺的百花齐放,代表着湖湘文化的灿烂辉煌。
  第三,湘江是一条英雄的江。从陶澍、左宗棠、曾国藩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先后出现了一大批的英雄。湘江养育的无数英雄儿女,他们在旌旗猎猎中缔造开天辟地的神话,在风雨滂沱里编织经天纬地的奇迹。他们如同满江的洪波巨浪,引领和推动着历史前进的步伐。
  最后,湘江是一条有生机、有希望的江。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有湘江向北流,千里湘江汇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湘江儿女在这片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幸福地生活,执着地追求。
  孙:从您的构想和叙述中,我的确感受到了一条充满灵性的湘江,一条不断孕育着希望的伟大江河,蕴含着独特的湖湘文化精神,从现在奔涌向世界和未来。那么,您是如何完成对音乐素材的搜集整理,将湖南的音乐元素恰当地运用到交响乐创作中的呢?
  孟:这么多年来我对湖南的音乐非常熟悉,就湖南的民歌而言,湘东、湘南、湘西、湘北、湘中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要研究他的音乐特色,还要研究湖南的花鼓戏、湘剧、湘昆等地方剧种,对这些音乐素材进行研究和提炼,不能太土气,太过去式,我觉得交响乐应该要现在式、未来式。这些年我在北京担任很多音乐会的音乐总监,通过与音乐家和团队的合作,视野更加开阔了。我要用湖南的元素展现时代的风貌,通过交响乐来真正展现湖湘文化和精神,这就是我要做的,也是我在创作之初的理念。至于如何将湖南的音乐元素很好的运用到我的交响乐作品中。   首先,交响乐中的配器手法、表现手法,要有强烈的对比,有弱才有强,有淡才有满。把很小的民歌旋律转化为很大气很宽广的交响音乐,赋予音乐灵性和音乐的对比性,既有霸气又有灵气。
  其次,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了解国际上的配器手法和音乐表现手段。学习经典的配器手法是为我而用,我对古典音乐研究很多,包括欧洲的古典音乐,还有对原苏联柴可夫斯基这一代民族乐派都有系统研究,还包括现代好莱坞大片的音乐,既霸气,又大气。我都会对它加以分析,而不是照搬,要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来表现湖湘文化精髓。
  比如说,第二乐章中我运用了湘中一代的音乐素材,有典型的花鼓戏元素,但是我把他做得很国际化。也有湘昆的音乐,我认为湘昆是我们湖南最为古老的音乐,我获得第一个金钟奖的作品《斑竹泪》就是采用了湘昆的元素。
  第三乐章中我采用了湘剧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这种元素最能表现湖南人的霸气。我是在台北写的,在异域他乡来回想我们的湖南人,有一种对比。
  古老的音乐,但是表现出来要很现代。音乐文化的精髓为什么能传承下来,就是有他的文化基因在里面。有所取舍,再不断地完善壮大。
  孙:在这次交响音乐会上,除了前面已谈到的交响音画《湘江》外,还分别演出了交响组曲《日出东方》以及交响合唱《卢沟桥·七里桥》《喜雨飞花》,您能否和我们聊聊这几部交响乐的创作背景?四部作品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
  孟:这次的交响合唱《卢沟桥·七里桥》是专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词作虽然很简短,但是形象非常鲜明,卢沟桥是日本侵略中国打响第一枪的地方,七里桥是日本驾着插着白旗的吉普车去签投降书的地方,一头一尾,一下把八年抗战的历史概括出来了。
  交响组曲《日出东山》曾获得了第一届文学艺术奖,这次演出的是完整版。最初是罗浩先生拍摄的电视剧《东山学堂》,反映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个题材很好,所以就有了创作交响组曲《日出东方》的想法,录制出来之后反响很好。这次采用的是韶山民歌的音乐元素,描写了毛泽东的童年和对故乡的情怀。思考毛泽东在东山学堂的成长,更加具有感情,更加具有儿时的回想。
  交响合唱《喜雨飞花》展现未来,喜雨充满着希望和梦想。
  总之,四部作品是一个整体,音乐风格很统一,都紧贴着湖湘文化,展现了一幅潇湘大地的图画。
  孙:交响组曲《日出东山》用六个章节的篇幅完整地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求学、成长、奋斗的故事,让人们重新认识并走近了毛泽东。而交响音画《湘江》同样通过四个篇章展现了无数湖湘儿女的激扬精神,将湘江的形象也变得立体起来。二者之间在形式的表达方式上不乏共通之处,请您给我们谈谈这两部交响乐作品有何异同。
  孟:两部作品都充满了湖湘音乐文化色彩,充分表现了湖南的人文精神和我对湖湘大地的热爱。《湘江》更加大气蓬勃,但同时又不缺乏细腻和委婉。更重要的是,它更具有交响性和抒情性,讲究音乐和画面感,技术含量更多,对比更大。而《日出东山》更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用音乐来叙述故事,如果你了解这个故事背景,会很有画面感。
  孙:您曾经说过,中国的歌曲以原生态的民歌居多,独具个性,但是好的音乐还需要提炼,中国需要自己的音乐走出去,融入人类音乐的海洋。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民族音乐的个性与灵性,丰富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走向更广阔的远方?又应当如何实现以富有个性和灵性的作品,引导大众对交响乐的欣赏与共鸣?
  孟:交响乐是很高雅的音乐,大家对欧洲的古典音乐很熟悉。中国的现代交响音乐很多,交响味道很足,但是除了《红旗颂》《梁祝》《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代表作品,没有出现很精辟的能代表中国的音乐。我们现在的艺术太缺乏个性,太过于平庸,没有个性的艺术不叫艺术,没有细节的艺术也不叫艺术。如果我们56个民族、32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都能与时代相结合,不愁我们的音乐不能走向世界。包括湖南,要把湖湘乐派创建起来,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的优秀的声乐代表作品,都是反映湖湘文化的,而且都强调湖湘文化的音乐个性和音乐灵性,强调湖湘文化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包括《斑竹泪》《飞》《山寨素描》《阿妹出嫁》等。
  同时,我强调艺术性和通俗性要结合起来,要创作老百姓能听懂的交响乐。艺术创作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写不出有个性、有灵性的东西。让老百姓喜欢、专家也认可,这是最好的。有观众在欣赏完《湘江》之后,很激动地跟我说,听完后激情澎湃。觉得我的音乐既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旋律又非常流畅,有湖南文化的精神,既接地气,又有灵气,还有霸气。
  中国现在是被十多年的晚会概念所约束,快餐文化太多,如果观众能做到在听音乐会时能盛装出席,做到鸦雀无声,对音乐格外尊重,我相信中华文化的发展会更具有后劲,更具有持续性。
  孙:您作为一名成果颇丰的音乐创作者,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和探索,您对于自己的音乐理想和追求一定有了十分清晰的认定。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创作规划。
  孟:我一直认为要写自己身边最熟悉、最实在的事情,写对湖南山山水水的感悟。通过我的音乐来表达我的心境,通过我的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湖湘文化的高雅,了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湖南音乐文化。不说要形成什么潇湘乐派,不说我要成为潇湘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起码要往这个方向努力。一些老一辈的作曲家之中,包括白诚仁、刘振球等,他们都在致力于通过音乐表现湖湘文化,我要在老一辈音乐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形成孟勇的音乐学派,为潇湘音乐学派添砖加瓦。很荣幸,2015年我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音乐作曲复评专家一组召集人,我会尽我所能对青年作曲人才予以扶持。
  孙:您的作品创作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我看到最近一期的《文艺报》也就这方面给您进行了专栏报道。
  孟:我创作作品从来都不会找不到灵感,因为深入生活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只要深入生活,多跟老百姓联系,走遍祖国的大山大河,深入去了解当地的地理、文化、风俗,这样才能从中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写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按照习主席的讲话精神,我希望今后创作出更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气,老百姓喜欢的好作品,创作出更多极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带有湖湘文化符号的好作品。
其他文献
“我们认识的时候,你才只有二十岁。”小山喝大以后常常这样说,然后他朝我举起酒杯,one shot!一口气喝完以后几乎要颤栗着跺一下脚。  场所合适的话,我们最愿意喝的是各种烈酒。近两年我们发掘了两个隐蔽的酒吧,隐蔽指的是地理位置。两个酒吧都位于紧挨闹市区的小马路上,没有招牌,但是推门以后,生意却好到不行,经常需要等位。我们都是没有耐心的人,这种时候却愿意忍受。两间都以鸡尾酒作为特色。一间稍微便宜些
期刊
今天我在东关花鸟市场遇到了我的前同事葛翠玲,我们曾经在一家超市里一起干过收银员,还经常一起吃饭,如果不是她先离开的话,我们恐怕现在还能在一起逛逛街,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她热情地邀请我去她的家坐坐。“反正也不远,就在后面的小区,走两步就到了。”我本来也没什么事情,就跟着她去了。出了花鸟市场,往东穿过一条小巷子,再左拐进一个铁门,她的家就在小区家属楼的三层,不大,一室一厅一卫,估摸六
期刊
一  咪娜是只猫。  咪娜是一只两岁又两个月的漂亮的小母猫。  对猫而言,咪娜的“身体”已不算小,看上去不太会继续长了;如同发育良好的少女,身材定型,不太会再长高了。它或许会长胖的,若它贪吃的话。但咪娜并不贪吃,简直也可以说,它似乎具有人一样的节食意识,以保持自己“身材”的美观。它每次吃得很少,就像人形容人每顿吃得太少时说的那样:“吃猫食。”它已不像一岁多的时候那么贪玩了。那时,哪怕一个小纸团都会
期刊
中国电影近年发展令人惊喜,经历了相当大程度的市场攀升,在2015年将超越60亿美元市场,成为直逼北美市场、并将在2年后与之相提并论的世界电影最大市场。而这一变化不仅与市场容量的扩大相关,还因为在创作者群落的转换、互联网因素的重要介入、受众群落的定位等直接相关。但如何实现与数量增长协调的多样化质量跃进,依然是一个凸显问题。我们相信电影不仅是一种影像奇观,而还是社会人心满足的介质,其变化的后面预示着一
期刊
文学与电影是两种典型的、各具特色的叙事艺术形式。文学叙事以抽象为特点,用文字激发接受者想象,调动其感性思维,营造形象的氛围,从而完成审美活动;电影叙事则以影像、声音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听系统,使之获得独特、直观、明晰的审美感受。作为叙事文本,毕飞宇的小说《推拿》选取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叙述对象,另辟蹊径地用平等观念观照盲人群体,凭借对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深度思考,和简洁、富有思辨力度的叙述语言,获
期刊
素人真人秀,顾名思义是不同于明星真人秀的,以素人为主要参与者的真人秀节目。并且,回溯真人秀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早期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如被西方学者认定为真人秀鼻祖的1999年荷兰Veronica电视台播出的《老大哥》,还是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的《幸存者》,2001年法国M6电视台播出的《阁楼故事》等无不是以素人为主角,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互动和交往。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主要借鉴或引
期刊
彭晓玲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十四届高研班学员,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文学湘军三才女之一。有作品散见于《散文》《散文百家》《清明》《长城》《山花》《创作与评论》《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杂志上,曾出版散文集《红石头的舞蹈》《挂在城市上空的忧伤》《苍茫潇湘》,散文特写集《民歌婉转润浏阳》,短篇小说集《谁来疼惜你》。  引子  小
期刊
每当我们试图用逻辑学的理性方式尽可能完整地阐释一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时,最引人入胜的方法莫过于关注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正如德国作曲家C.P.E.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所说:“从音乐所表现的多种感情来看,有造诣的音乐家肯定具有特殊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把他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①奉献给观众或听众。著名湘籍作曲家孟勇也许就是巴赫所说的那种既能用声音来表现多
期刊
2015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尚能有所作为,而短篇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正逐渐向小众化、圈子化倾斜。一部优秀的短篇作品,最后往往只能在少数专业人士内部传播,无法产生实际的社会效应。这可以归结于“长篇沙文主义”对短篇的垄断和“奴役”、新媒体对传统刊物的冲击以及短篇创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微薄等,却无法掩盖短篇小说自身文体意识弱化、艺术手段创新不足和传播方式匮乏的真相。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短篇小说曾经是我们认知世
期刊
2015年,因为很多作家专注倾心的缘故,长篇小说创作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延续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优秀作品。就我个人有限的阅读视野,诸如陈应松的《还魂记》、迟子建的《群山之巅》、东西的《篡改的命》、何顿的《黄埔四期》、周大新的《曲终人在》、须一瓜的《别人》、袁劲梅的《疯狂的榛子》、艾伟的《南方》、盛可以的《野蛮生长》、王安忆的《匿名》、严歌苓的《护士万红》与《上海舞男》、韩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