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第79届奥斯卡上的角逐失败,再次证明了国产大片的群体性没落,本文基于奥斯卡奖的价值评判标准,分析了好莱坞大片的特点和近年来国产大片过度追求影像华丽而造成人文缺失的弊端。
[关键词] 奥斯卡 好莱坞大片 国产大片 影像 人文
第79届奥斯卡尘埃落定,号称国产第一古装大片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继《英雄》、《十面埋伏》之后再一次铩羽而归,这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无论支持或者反对者,无疑都是一种失落。这就好比中国足球之与世界杯,得奖固然成为意外,但被拒之门外,却又别有一番酸楚。200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音乐总监丹尼尔。沃克的话就颇值得玩味,他说:“《卧虎藏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古装电影,但后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国古装电影一直停留在皇帝和侠客等元素上,尽管画面漂亮,但缺乏新意”。
是的,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了太多的电影题材,历史的、现实的,写实的、传奇的,古装的、现代的,剧情、动作、战争、悬疑、惊悚、科幻,经典题材不一而足。为什么到了中国电影大导的手中,要炮制一个小小的金人,却又变得如此艰难?无数国人都在这样安慰着自己:奥斯卡不是中国电影唯一的评判标准。但为何我们不换一种说法——年年冲奥,年年败退,连一个小小的奥斯卡奖都拿不到,国产电影如何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印象中,华语电影与奥斯卡接触最亲密的无非两部,一部是由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执导的《末代皇帝》,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另一部就是旅美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成功摘取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之前或者之后,奥斯卡重要奖项均与中国电影无关。这次,原本呼声极高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次在奥斯卡上折戟沉沙,包括张艺谋们在内的所有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都应该对国产大片空洞的形式主义进行一次冷静的思考了:国产大片,离奥斯卡到底有多远?
奥斯卡和好莱坞大片
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并不仅仅是故事,而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再现,它应该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表现力,能与各种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诗歌、文学等糅合并把它们所能表达的抽象概念通过影像——加以直观的表现。
从某些方面来说,奥斯卡是媚俗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奥斯卡始终追求着与时俱进的、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作为一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艺术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奖项,更包含了主流社会的艺术、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诸多元素。它的评奖标准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能不能让美国的每个家庭都能看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电影作品是不是在弘扬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较于国产大片,好莱坞大片更侧重于表达人类的责任感和人性意识,当大部分国产电影还纠缠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间时,好莱坞大片却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人类和社会,关注了人类的生存、思考着人类的命运以及人性的走向,如《乱世佳人》《音乐之声》、《魂断蓝桥》、《罗马假日》、《与狼共舞》等,辽阔壮观、博大精深的人性视野为其打开了一扇极为厚重的影像之门,铺就了一条更为立体的、全面的艺术之路,甚至承担了价值体系的构建。另外,许多在好莱坞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大片如《第一滴血》、《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虎胆龙威》、《星球大战》等,都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承载着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些作品中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坚韧、善良、纯朴等优秀品质都容易主宰观众的思维情绪,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构造出一系列“美国英雄”的形象。
从本届奥斯卡来看,最佳影片被黑帮题材的《无间道风云》摘取,与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审美偏好上略有差异,却也殊途同归。历届奧斯卡最佳影片如《撞车》(第78届)、《美丽心灵》(第74届)、《泰坦尼克号》(第70届)、《英国病人》(第69届)、《勇敢的心》(第68届)、《阿甘正传》(第67届)、《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野战排》(第59届)、《宾虚》(第32届)、《卡萨布兰卡》(第16届)、《乱世佳人》(第12届)等等,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人类和社会问题,那些简单永恒的人生哲理、触人心弦的美丽故事和惩恶扬善的行为准则一直受到奥斯卡的垂青,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具体以及抽象、感性或者理性的角度来看,奥斯卡的道德准绳还是比较公正的,基本体现了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国产电影的大片情结
面对近年来电影市场的疲软、好莱坞大片的挑战和奥斯卡的诱惑,国内大导纷纷“转型”,盲目跟风,动辄亿元投资,前仆后继地搞起了商业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几部电影无一不是巨额的投资、大牌的导演、耀眼的明星、华丽的场景,但由于它们过分地渲染了强权政治、宫廷争斗和江湖恩怨,视角单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不深,对民众命运和人性走向的关注程度不够,造成了人物形象苍白、故事情节空洞和思想内涵的极度贫乏。这种片面追求电影表象,忽视内在精神教义和价值取向的拍片方式,最终造成了“阵容强、剧本弱,票房高、口碑低”的怪现象。
以《黄金甲》为例。《黄金甲》号称最奢华的视听盛宴:最大牌的导演(张艺谋)、最高额的投资(3.6亿元)、最当红的明星(周润发、巩俐、周杰伦等)、最华美的场景(单“菊花台”便耗资百万)、最昂贵的宣传(宣传费高达1亿多元),然而,这中国影史上的五“最”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创造了高达3亿多元的票房收入,但还是招致了大量的质疑和诟病。其一,影片将视角置于大唐盛世的皇宫内苑,以复仇为主线,以皇权、乱伦、阴谋、杀戮为重心,在权欲和肉欲间制造出血雨腥风,其对封建专制下畸形产物的过度解构和民族文化的漠视,使其故事性变强了,但人文内涵却降至最低:其二,影片对影像和声色的追求过度,使其表象和内象严重剥离而流于形式。奢华的布景和压抑的氛围、刻意的人物和乖戾的行为、刺激的感官和变态的情欲,在这个魔幻般的古装世界里,观众看到的只是那些类似的盛世景象、类似的爱恨情仇、类似的血腥杀戮,视听享受得到了满足,却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黄金甲》华丽的外衣下包裹的是一具赢弱的躯体和一颗苍白、空洞的内心。而这份苍白和空洞,已经或正在感染着几乎所有的国产大片,这也正是《黄金甲》与奥斯卡失之交臂的根源,也是国产大片群体性没落的结症所在。
国产大片的出路
大片,顾名思义,指的是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大片之“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投资大、场面大,导演强、明星强,制作水平高、宣传费用高,此谓表象,具体表现在影像上的“大”,这是电影商业运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二,大片还体现在它严谨的文本结构、宏大的叙事风格和崇高的价值导向上,此谓内象,即人文意义上的“大”。
反观国产大片,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它们的商业成功,都与艺术无关,巨额的投资仅仅完成了影像上的“大”,却暴露出人文上的“小”。一言以蔽之,商业投机、人文缺失,华丽的影像恰好暴露出艺术的苍白,与“大片”的主旨相去甚远。
从现实来看,电影一直徘徊于商业和艺术之间,艺术电影往往观众少、票房低,曲高而和寡;商业电影却总是观众多、票房高。于是艺术和商业,仿佛成了电影的一个悖论。其实不然,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固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严肃的艺术电影也未必没有市场,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分野呢?这是所有电影人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大片做得比较出色,《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音乐之声》、《教父》、《泰坦尼克号》等奥斯卡最佳影片无疑就是明证,都达到了影像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表象与内象的高度统一,既满足了艺术追求,又实现了商业运作目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奥斯卡大奖对视觉和思想结合及艺术和商业统一的要求是相当明确的。
我们前面说过,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通俗艺术,由于它所表达的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价值观,真正打动观众的总是一些最基本、最朴素的东西。因此,电影要做的就是采取一些人类共同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作为影像叙事的表层结构,通过情节、人物、场景、语言、动作等来诠释文明、正义、爱情等永恒的人文思考和人生哲理。因此,求新而不媚俗,求变而不流俗,基于现实而又超于现实,把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气息融合在电影中,摈弃形式主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突现更人性化的主旨,才是国产大片该走的路线。
影像与人文并重、艺术与商业共赢,做到这两点,国产大片离奥斯卡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 奥斯卡 好莱坞大片 国产大片 影像 人文
第79届奥斯卡尘埃落定,号称国产第一古装大片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继《英雄》、《十面埋伏》之后再一次铩羽而归,这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无论支持或者反对者,无疑都是一种失落。这就好比中国足球之与世界杯,得奖固然成为意外,但被拒之门外,却又别有一番酸楚。200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音乐总监丹尼尔。沃克的话就颇值得玩味,他说:“《卧虎藏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古装电影,但后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国古装电影一直停留在皇帝和侠客等元素上,尽管画面漂亮,但缺乏新意”。
是的,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了太多的电影题材,历史的、现实的,写实的、传奇的,古装的、现代的,剧情、动作、战争、悬疑、惊悚、科幻,经典题材不一而足。为什么到了中国电影大导的手中,要炮制一个小小的金人,却又变得如此艰难?无数国人都在这样安慰着自己:奥斯卡不是中国电影唯一的评判标准。但为何我们不换一种说法——年年冲奥,年年败退,连一个小小的奥斯卡奖都拿不到,国产电影如何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印象中,华语电影与奥斯卡接触最亲密的无非两部,一部是由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执导的《末代皇帝》,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另一部就是旅美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成功摘取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之前或者之后,奥斯卡重要奖项均与中国电影无关。这次,原本呼声极高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次在奥斯卡上折戟沉沙,包括张艺谋们在内的所有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都应该对国产大片空洞的形式主义进行一次冷静的思考了:国产大片,离奥斯卡到底有多远?
奥斯卡和好莱坞大片
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并不仅仅是故事,而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再现,它应该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表现力,能与各种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诗歌、文学等糅合并把它们所能表达的抽象概念通过影像——加以直观的表现。
从某些方面来说,奥斯卡是媚俗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奥斯卡始终追求着与时俱进的、雅俗共赏的美学原则。作为一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艺术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奖项,更包含了主流社会的艺术、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等诸多元素。它的评奖标准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能不能让美国的每个家庭都能看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电影作品是不是在弘扬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较于国产大片,好莱坞大片更侧重于表达人类的责任感和人性意识,当大部分国产电影还纠缠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间时,好莱坞大片却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人类和社会,关注了人类的生存、思考着人类的命运以及人性的走向,如《乱世佳人》《音乐之声》、《魂断蓝桥》、《罗马假日》、《与狼共舞》等,辽阔壮观、博大精深的人性视野为其打开了一扇极为厚重的影像之门,铺就了一条更为立体的、全面的艺术之路,甚至承担了价值体系的构建。另外,许多在好莱坞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大片如《第一滴血》、《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虎胆龙威》、《星球大战》等,都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承载着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些作品中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坚韧、善良、纯朴等优秀品质都容易主宰观众的思维情绪,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构造出一系列“美国英雄”的形象。
从本届奥斯卡来看,最佳影片被黑帮题材的《无间道风云》摘取,与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审美偏好上略有差异,却也殊途同归。历届奧斯卡最佳影片如《撞车》(第78届)、《美丽心灵》(第74届)、《泰坦尼克号》(第70届)、《英国病人》(第69届)、《勇敢的心》(第68届)、《阿甘正传》(第67届)、《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野战排》(第59届)、《宾虚》(第32届)、《卡萨布兰卡》(第16届)、《乱世佳人》(第12届)等等,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人类和社会问题,那些简单永恒的人生哲理、触人心弦的美丽故事和惩恶扬善的行为准则一直受到奥斯卡的垂青,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具体以及抽象、感性或者理性的角度来看,奥斯卡的道德准绳还是比较公正的,基本体现了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国产电影的大片情结
面对近年来电影市场的疲软、好莱坞大片的挑战和奥斯卡的诱惑,国内大导纷纷“转型”,盲目跟风,动辄亿元投资,前仆后继地搞起了商业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几部电影无一不是巨额的投资、大牌的导演、耀眼的明星、华丽的场景,但由于它们过分地渲染了强权政治、宫廷争斗和江湖恩怨,视角单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不深,对民众命运和人性走向的关注程度不够,造成了人物形象苍白、故事情节空洞和思想内涵的极度贫乏。这种片面追求电影表象,忽视内在精神教义和价值取向的拍片方式,最终造成了“阵容强、剧本弱,票房高、口碑低”的怪现象。
以《黄金甲》为例。《黄金甲》号称最奢华的视听盛宴:最大牌的导演(张艺谋)、最高额的投资(3.6亿元)、最当红的明星(周润发、巩俐、周杰伦等)、最华美的场景(单“菊花台”便耗资百万)、最昂贵的宣传(宣传费高达1亿多元),然而,这中国影史上的五“最”虽然在国内市场上创造了高达3亿多元的票房收入,但还是招致了大量的质疑和诟病。其一,影片将视角置于大唐盛世的皇宫内苑,以复仇为主线,以皇权、乱伦、阴谋、杀戮为重心,在权欲和肉欲间制造出血雨腥风,其对封建专制下畸形产物的过度解构和民族文化的漠视,使其故事性变强了,但人文内涵却降至最低:其二,影片对影像和声色的追求过度,使其表象和内象严重剥离而流于形式。奢华的布景和压抑的氛围、刻意的人物和乖戾的行为、刺激的感官和变态的情欲,在这个魔幻般的古装世界里,观众看到的只是那些类似的盛世景象、类似的爱恨情仇、类似的血腥杀戮,视听享受得到了满足,却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黄金甲》华丽的外衣下包裹的是一具赢弱的躯体和一颗苍白、空洞的内心。而这份苍白和空洞,已经或正在感染着几乎所有的国产大片,这也正是《黄金甲》与奥斯卡失之交臂的根源,也是国产大片群体性没落的结症所在。
国产大片的出路
大片,顾名思义,指的是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大片之“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投资大、场面大,导演强、明星强,制作水平高、宣传费用高,此谓表象,具体表现在影像上的“大”,这是电影商业运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二,大片还体现在它严谨的文本结构、宏大的叙事风格和崇高的价值导向上,此谓内象,即人文意义上的“大”。
反观国产大片,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它们的商业成功,都与艺术无关,巨额的投资仅仅完成了影像上的“大”,却暴露出人文上的“小”。一言以蔽之,商业投机、人文缺失,华丽的影像恰好暴露出艺术的苍白,与“大片”的主旨相去甚远。
从现实来看,电影一直徘徊于商业和艺术之间,艺术电影往往观众少、票房低,曲高而和寡;商业电影却总是观众多、票房高。于是艺术和商业,仿佛成了电影的一个悖论。其实不然,制作精良的商业电影固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严肃的艺术电影也未必没有市场,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分野呢?这是所有电影人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大片做得比较出色,《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音乐之声》、《教父》、《泰坦尼克号》等奥斯卡最佳影片无疑就是明证,都达到了影像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表象与内象的高度统一,既满足了艺术追求,又实现了商业运作目的。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奥斯卡大奖对视觉和思想结合及艺术和商业统一的要求是相当明确的。
我们前面说过,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通俗艺术,由于它所表达的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价值观,真正打动观众的总是一些最基本、最朴素的东西。因此,电影要做的就是采取一些人类共同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作为影像叙事的表层结构,通过情节、人物、场景、语言、动作等来诠释文明、正义、爱情等永恒的人文思考和人生哲理。因此,求新而不媚俗,求变而不流俗,基于现实而又超于现实,把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气息融合在电影中,摈弃形式主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突现更人性化的主旨,才是国产大片该走的路线。
影像与人文并重、艺术与商业共赢,做到这两点,国产大片离奥斯卡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