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米”想到印第安人的医术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秘鲁的首都利马有个露天市场,是吸引外国游人的所在。这里专营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制作的各式各样手工艺品;精雕细刻的银器种类繁多,用美洲特有的羊驼毛编织的地毯、斗篷和毛衣美不胜收,铜器也极富民族特色……我在光顾这个“印第安人市场”时,就看中了一件造型古朴的小玩意儿。
  这是一件铜铸的艺术品,造型颇似一尊太阳神。神祗头戴半球状的金冠,如同一轮升起地平线的太阳,神像下颌突起,双目凝重,双手捧腹而立。最引人注意的是,神像基座底下插出舌状的突出物,轮廓颇像一柄锋利的铜铲,似乎和上面的铜像毫不相干。
  当然,我很喜欢这尊铜质的太阳神浮雕,它和我在秘鲁所见的古代艺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何况价钱也挺便宜,买下做个纪念吧。
  不过,我老是琢磨不透这件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那舌状的铜铲究竟是装饰,还是另有用途呢?
  一次,遇到一位秘鲁朋友,向他打听,回答令我着实吃了一惊。他说,这件艺术品乃是仿造古代印第安人的医疗器械,称作“杜米”,准确地说,这是古代印第安人医师的手术刀。
  我的惊奇不亚于大白天遇见外星人,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我也说不清这种带有偏见的印象从何而来——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处于蒙昧时代的原始部落,落后、迷信巫术、生产力低下,几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因此,当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踏上美洲大地时,在洋枪洋炮的攻击下,显赫一时的印加帝国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了。
  在秘鲁旅行的那些日子,我从利马前往安第斯山的丛山峻岭,而后又沿着太平洋东岸穿过沙漠来到秘鲁繁荣的北部,耳闻目睹的诸多事实改变了我对印第安人的看法。大量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雄辨地证明,当年美洲大陆的主人——印第安人,和世界上许多大陆的古老民族一样,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文明。而且·十分可贵的是,他们是在与世隔绝的特殊自然条件下,在没有外来文化交流的影响下,独立地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美洲文化。
  印第安人的医术是相当发达的。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古人类与历史博物馆展厅,我久久驻足在一个玻璃柜前。柜里有一具骷髅,龇牙咧嘴地朝着参观者做鬼脸。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个无名死者的头盖骨留有动过外科手术的痕迹,在前额上方补了一块金箔,显然是头部受伤后动了大手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相当发达的麻醉术和外科知识,要进行头盖骨的创伤修补,几乎是难于做到的。
  在同一个展厅的另一个陈列古物的玻璃柜里,我还看到几个比正常尺寸小得多的骷髅。过去在西方学者的著述中提到。印第安人善于用一种特制的药水,将死者的头颅缩小成拳头般大小,看来和我见到的实物类似。这些陈列的头颅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头盖骨明显地大于正常人。据馆中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用扩颅术使头盖骨畸形发育的结果,据说在印第安人中盛行扩颅术,因为他们深信,将未成年的人头颅施以这种外科手术,可以增强性动能,目的是使种族得以繁衍,民族人丁兴旺。
  不管这种说法的真实程度如何,但是古代印第安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医术之高明,是连现代的医学家也为之惊叹的-而他们当初的外科器械,充其量不过是简陋的“杜米”或者是更为原始的石刀。
  开刀动手术离不开麻醉剂。古代印第安人的医师熟悉植物的药性,他们从一种名叫古柯的灌木的树叶提取生物碱。是效力极佳的麻醉剂。台湾女作家三毛有一年到秘鲁的库斯科,这儿是当初印加帝国的都城,因为海拔高,气压低,三毛的高原病犯了,她除了喝极浓的古柯花液,还“大把大把的嚼古柯叶子”,就是为了麻醉安神。不过古柯又是可卡因的原料,南美毒品活动十分猖獗,是和这里盛产古柯树有关。
  古代印第安人对医学的贡献并不限于精湛的外科医术,连其他国家的人民至今都还分享他们发现的许多不可代替的药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鸡纳霜,这是印第安人从一种茜草科的常绿小乔木——金鸡纳树树皮中提取的药物。用以治疗疟疾的奎宁,便是以此为原料。我幼时住在江南水乡,患了疟疾,浑身忽冷忽热,当地叫“打摆子”,后来服了奎宁得以痊愈。细想起来,还要感谢美洲的印第安人呢。
  金涛 我国著名科学文艺作家。曾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现为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月光岛》、《暴风雪的夏天》等。曾两次参加南极考察采访报道,并访问过欧,美洲各国。
其他文献
在乡下生活的日子里,箩筛与大筛子似一对活灵活现的冤家。它们经年栖身一处,却从不会出现在同一场合。  箩筛身材娇小且周身白净,仅仅宽过大海碗,一截圈起来高约一拃的去了青皮的细竹片,绷着一块韧性十足纹理细密的尼龙纱布就是了。  大筛子则恰恰相反。它的身板阔过和面用的大黄盆,交错纵横的细铁丝托住底,帮子上则用两条宽的竹条固定,生生一个冷着面孔的家伙。交错的细铁丝构成无数个米粒大小的孔,似一颗顆尖锐的獠牙
2021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夜幕徐徐降临,中城万家灯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又出现在他家的小阳台上,捧起他心爱的竹笛,尽情地吹起来。悠扬的笛声回旋在上空,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  陆春龄从9岁开始学吹笛,迄今已在“丝竹王国”度过了60多个春秋。年逾古稀的“笛王”。依然精神矍铄,举止敏捷,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作为当今南派杰出代表,他一面孜孜不倦地撰写笛子艺术著作
按:本刊上期已介绍“霁野先生的长寿观”,此为续篇。    霁野先生谈养生    霁野先生高寿87岁,满头银丝。先生说,他的头发从40多岁起就变白了,然而白发对他的寿命毫无影响。  霁野先生在养生问题上有诸多独特见解。例如他认为,“人生乐观不容易,活在世上总有诸多麻烦的,但我们仍然应该心境宽敞。”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和信任。我平时的信条是:好话多说,坏话不听。”他认为,“1小时的午睡很重要,
4月8日,爱尔兰总统希金斯对英国进行访问,这是爱尔兰独立后其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英国,也是对2011年英国女王访问爱尔兰的回访。女王在温莎堡举行晚宴招待贵客,希金斯不仅是总统,也是位诗人,他诚挚的笑容让宾主间温情脉脉。友好氛围中有一人却让英国公众极不舒服,他虽穿着黑礼服打着白领结也彬彬有礼,但却如眼中钉肉中刺,此人就是北爱政府副首席部长麦吉尼斯,因为他曾是爱尔兰共和军的高级指挥官,许多人视他为“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掌声,面对缓缓移动的摄像机镜头,面对一束束馥郁的鲜花,面对一双双欣喜的眼睛……75岁高龄的张涤生教授再也抑止不住心头的情波,“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日子。50年来,我为中国整复外科的发展作了一点贡献,为祖国争到了一些荣誉。但是,我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都应该属于生我养我的祖国,属于30多年来与我风雨同舟的每一位同仁……”掌声,如潮的掌声再一次淹没了老人的声音。这是1991年10月1
《第九区》总算走出了一个新模式,娱乐终于可以和政治并行,这也就是它和同时上映的根据库切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耻》的本质区别。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南非导演Neill Blomkamp的第一部影片《第九區》在北美首映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就达到了4000万美元,两周后,票房达到9000万,这部总投资只有3000万美元的低成本电影成了好莱坞的奇迹。  北美的观众们知道多少南非的历史或能听懂多
记者这个职业,干的年头越久,胆子就越小。尤其是写完新闻稿,生怕哪里弄错了惹上麻烦——当记者的惹上麻烦,一般都意味着一场官司。发稿之前,我总是拿着稿子反复看,怎么看怎么不放心。因此,虽然稿子很早就写完了,可交稿的时候,还是卡着最后的时限。这种心态逐渐从工作中延伸到生活里,出门的时候,都走到楼下了,突然怀疑家门没锁,或者担心煤气是不是没关,不回去看一眼一天都不踏实。秋生说我这是得了强迫症,建议咨询下心
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随着岁月的推移,爱好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变化如何,自然因人而异。以我而论,除馬爱石、爱花、爱茶、爱哲理性的言谈等等而外,还爱豁达的风格。碰到豁达的人,就感到亲切和尊重。豁达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反面。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豁达大度”。  豁达的境界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几句话是说不清楚的,还是举若干个事例来谈谈吧!  邹韬奋当年在上海滩办杂志的时候,有一次乘电车经过外潍。他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推动“两个责任”落实落细落地,巡视巡察工作巩固深化提质增效,派驻监督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党的纪律建设和日常监督得到加强。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这標志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为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督促纪检监察机关扎紧制度笼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