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霍结,女,汉,河南兰考人,教育学硕士,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王丹,女,汉,河南兰考人,心理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摘要: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和最高典型。教育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智慧已然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教育家的灵魂是他们所具有的生命情怀。教育家的生命情怀不可缺失,教育家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教育是慢的艺术”、懂得“以爱育爱”,即可拥有其超然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教育家;情怀;生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76-01
生命情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希望和信任的一种情结。教育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即教育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实验学科,它的实验对象是有生命的受教育者,是能够思维的人。尤其需要教育家充满爱和呵护的生命情怀。
一、教育家生命情怀的缺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指责学生不懂尊师之道,很少有人再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格言。是的,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人们对他们赞美有加。如今从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现象,到中小学校老师打学生事件频频刷屏,再到大学老师上课才能见到、校长更是只有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学生才能见到。我们真的很难再去单方责备学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师重道。在这里笔者并非是假借学生之名为有不尊师重道者开脱,只是想客观地表明当下很多教育工作者或者已然被称为教育家之辈并没有真正做到对受教育者的关心和呵护、希冀和信任,没有真正领悟到教育家本该具有的生命情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需要的便是以爱育爱、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仅有一次的生命。教育家的使命是使得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懂得做人,更能体悟到当下的快乐和终身的幸福。
二、教育家生命情怀的需求
教育家需要有超然的生命情怀,以教育为志业,视育人为生命。将自己的教育事业同教育信仰紧紧相连,一生追求。教育家的生命情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家应具有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这种生命情怀只能发自内心的需要,决不能矫揉造作。一个教育家不能仅视教育为职业,因为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不能彰显教育家对教育的珍视和热爱。“任何人都无法对职业有一种内心的忠诚和付出,因为职业是与人格、生活相分离的。”[1]教育家的生命情怀是在他们将教育视为终生追求、为之奋斗的事业上才能体现出来,那是一种感情由衷的、自然的流露。
另一方面,教育家要尊重和呵护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受教育者。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每一个教育家都要在教育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一个生命的闪光点,用心激励每一个生命的潜在价值,使他们从教育中获取精神满足和人生幸福。“范梅南曾提出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2]只有充满爱和关心的教育才能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对每一个生命充满希望和信任,才会无限大地激励他们发挥自我的潜能;对于责任感,笔者认为最恰当的理解应该是教育家对受教育者无论是知识还是快乐幸福能力的切实促进和理智承担。生命情怀是每一个教育家应有的生命姿态。
三、教育家生命情怀的培养路径
第一,教育家应尊重“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当前的教育技术层面走的过快,导致灵魂被落下。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教育必须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家所具备的教育智慧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结合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体现在洞悉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以及灵活的应对能力。“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理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3]因此,教育家要在“慢”的过程中认真去思考教育所需要的什么。培养自己的生命情怀,慢慢滋养受教育者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精致化”的。所谓精致化的教育,就是教育要对准“每一个人的心灵”,关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打开每一个人的心扉,把握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规律。教育家只有拥有生命情怀,才能在教育中感化每一个受教者。
第二,教育家必须懂得“以爱育爱”。育人的过程就是生命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是一种伟大的职业,教育家更是教育者神圣的称号。因此,教育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彰显其爱的意蕴,才能使得教育更富魅力。陈鹤琴说,假如有“来生”还是愿意做教师,“因为我喜欢孩子”。他最爱唱儿童歌曲,直到90岁生日那天还唱过。逝世前,他以颤抖的手写下9个字:“我爱孩子,孩子也爱我。”[4]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等学校,终生践履“爱满天下”的格言,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爱贯穿于他的整个教育过程。如果说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的话,而注重受教育者生命健全发展是教育的更高境界。教育家要想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尊重和爱,使其生命意义得以凸显、生命价值熠熠生辉,就必须拥有生命情怀。教育家只有拥有生命情怀、以爱育爱,才能化育新鲜生命,创造教育奇迹。
“我宁愿相信‘教育家’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5]教育家是拥有了知识、能力和智慧之外,还必须具有生命情怀的学者。一个教育家只有具有生命情怀,才能架起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的桥梁,瞥见教育的应然面貌,见到教育本质的吉光片羽。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2.香港城市大学)
参考文献:
[1]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2.
[2]马克思·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7.
[3]张文质.我为什么倡导”教育是慢的艺术”[J].江苏教育2009(2):39.
[4]孙孔懿.散论教育家[J].中国教育科学,2013(1):121.
[5]周奎英.“教育家”是一种朝向[J].师道,2010(11):11.
王丹,女,汉,河南兰考人,心理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摘要: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和最高典型。教育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智慧已然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教育家的灵魂是他们所具有的生命情怀。教育家的生命情怀不可缺失,教育家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教育是慢的艺术”、懂得“以爱育爱”,即可拥有其超然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教育家;情怀;生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76-01
生命情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希望和信任的一种情结。教育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即教育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实验学科,它的实验对象是有生命的受教育者,是能够思维的人。尤其需要教育家充满爱和呵护的生命情怀。
一、教育家生命情怀的缺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指责学生不懂尊师之道,很少有人再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格言。是的,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人们对他们赞美有加。如今从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喂药现象,到中小学校老师打学生事件频频刷屏,再到大学老师上课才能见到、校长更是只有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学生才能见到。我们真的很难再去单方责备学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师重道。在这里笔者并非是假借学生之名为有不尊师重道者开脱,只是想客观地表明当下很多教育工作者或者已然被称为教育家之辈并没有真正做到对受教育者的关心和呵护、希冀和信任,没有真正领悟到教育家本该具有的生命情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需要的便是以爱育爱、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仅有一次的生命。教育家的使命是使得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懂得做人,更能体悟到当下的快乐和终身的幸福。
二、教育家生命情怀的需求
教育家需要有超然的生命情怀,以教育为志业,视育人为生命。将自己的教育事业同教育信仰紧紧相连,一生追求。教育家的生命情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家应具有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这种生命情怀只能发自内心的需要,决不能矫揉造作。一个教育家不能仅视教育为职业,因为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不能彰显教育家对教育的珍视和热爱。“任何人都无法对职业有一种内心的忠诚和付出,因为职业是与人格、生活相分离的。”[1]教育家的生命情怀是在他们将教育视为终生追求、为之奋斗的事业上才能体现出来,那是一种感情由衷的、自然的流露。
另一方面,教育家要尊重和呵护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受教育者。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每一个教育家都要在教育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一个生命的闪光点,用心激励每一个生命的潜在价值,使他们从教育中获取精神满足和人生幸福。“范梅南曾提出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2]只有充满爱和关心的教育才能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对每一个生命充满希望和信任,才会无限大地激励他们发挥自我的潜能;对于责任感,笔者认为最恰当的理解应该是教育家对受教育者无论是知识还是快乐幸福能力的切实促进和理智承担。生命情怀是每一个教育家应有的生命姿态。
三、教育家生命情怀的培养路径
第一,教育家应尊重“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当前的教育技术层面走的过快,导致灵魂被落下。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教育必须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家所具备的教育智慧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结合教育理论形成的,主要体现在洞悉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以及灵活的应对能力。“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理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3]因此,教育家要在“慢”的过程中认真去思考教育所需要的什么。培养自己的生命情怀,慢慢滋养受教育者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精致化”的。所谓精致化的教育,就是教育要对准“每一个人的心灵”,关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打开每一个人的心扉,把握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规律。教育家只有拥有生命情怀,才能在教育中感化每一个受教者。
第二,教育家必须懂得“以爱育爱”。育人的过程就是生命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是一种伟大的职业,教育家更是教育者神圣的称号。因此,教育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彰显其爱的意蕴,才能使得教育更富魅力。陈鹤琴说,假如有“来生”还是愿意做教师,“因为我喜欢孩子”。他最爱唱儿童歌曲,直到90岁生日那天还唱过。逝世前,他以颤抖的手写下9个字:“我爱孩子,孩子也爱我。”[4]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等学校,终生践履“爱满天下”的格言,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爱贯穿于他的整个教育过程。如果说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的话,而注重受教育者生命健全发展是教育的更高境界。教育家要想给受教育者更多的尊重和爱,使其生命意义得以凸显、生命价值熠熠生辉,就必须拥有生命情怀。教育家只有拥有生命情怀、以爱育爱,才能化育新鲜生命,创造教育奇迹。
“我宁愿相信‘教育家’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5]教育家是拥有了知识、能力和智慧之外,还必须具有生命情怀的学者。一个教育家只有具有生命情怀,才能架起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的桥梁,瞥见教育的应然面貌,见到教育本质的吉光片羽。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2.香港城市大学)
参考文献:
[1]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2.
[2]马克思·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7.
[3]张文质.我为什么倡导”教育是慢的艺术”[J].江苏教育2009(2):39.
[4]孙孔懿.散论教育家[J].中国教育科学,2013(1):121.
[5]周奎英.“教育家”是一种朝向[J].师道,20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