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死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高一男生因为爷爷的死亡倒计时预期而激活了死亡的恐惧,并且泛化到对任何关于死亡的话题都过度恐惧,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症状,其问题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基于正确的咨询态度和丰富的咨询理论,综合运用各种咨询技术,最终让来访者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
  〔关键词〕死亡恐惧;高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2-0048-04
   一、个案情况
  小石(化名),高一年级男生,16岁。和爷爷比较亲近,但爷爷在八年前生了一场重病,现在在家里一直躺在病床上。小石上寄宿制学校,每两周回家一次,人际关系良好,但常提防“小人”伤害。无重大身体疾病,无精神病史。
  二、主要问题
  个人陈述:我的爷爷在八年前生了重病,现在在家里一直躺在病床上,逐渐接近医生预言的十年时间,我很害怕哪一天爷爷突然去世了,自己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关于死亡的被压抑的记忆复苏,让我一遍遍回想亲人的死亡。我还记得一岁时姥爷死亡时的视觉冲击,爸妈和亲戚给姥爷送殡是我第一次对死亡有深刻记忆的一个画面。两年前姥姥也去世了,我是在姥姥死亡前一周见的姥姥,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心里很自责,目睹了爸妈和亲戚给姥姥举行葬礼。我白天忙于学习,不看到任何关于死亡的画面和文字时就不会受影响,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想起亲人死亡的画面,还会想象自己死亡的画面,我想象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周围的一切全部都静止了。突然回过神来后很害怕,害怕自己哪一天也突然死了,害怕自己与这个世界脱离了联系,光想到这一点我就害怕紧张、背脊发凉。虽然我理智上努力控制怕死的念头,告诉自己不必过度害怕,但始终接受不了“死亡”,现在一听、说、看、想到关于死亡的画面和文字就非常害怕、紧张。
  三、评估分析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助心理咨询,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疾病。
  来访者的症状表现为对死亡的过度恐惧和紧张,有现实的客观原因,但是对死亡的恐惧泛化到对有关死亡的任何话题、画面和文字都表现出恐惧、紧张情绪和回避行为,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症状,如心悸、颤抖、背脊发凉、手脚冰凉等。因此,综合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分析,评估其问题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对死亡的过度恐惧。
  四、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询关系,合理表达和宣泄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恐惧。因为死亡对人类来说是不可知的、无法掌控的,是自然规律,是与生俱来的、对自我存在感丧失的焦虑。但是如果对死亡的恐惧泛化到一听、说、看、想到任何关于死亡暗示的画面和文字等就会感到非常害怕、紧张,以致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就需要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了。
  1.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来访者详细讲述了关于对死亡的记忆和对死亡过度恐惧的原由和表现,我通过持续的真诚、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积极倾听和即时化、具体化反馈等参与性技术,更全面地了解了来访者的情况。
  2.合理表达和宣泄对死亡的恐惧
  来访者因爷爷的死亡预言而害怕爷爷突然死亡,又在两年前目睹姥姥去世,这期间都没有合理地表达和宣泄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哀悼,不断在理性上压抑自己或他人有关死亡的念头,从而使得感性上没有合理地表达和宣泄出来,从而泛化到对任何关于死亡话题的恐惧和焦虑。因此,我用比喻的方法形容来访者理性与感性是“小人打架”,使来访者真正领悟到正是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压抑才使其恐惧越来越严重。只有让来访者把被压抑的死亡恐惧的内容合理表达和宣泄出来,让理性和感性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中,来访者才能真正地接纳“死亡”,勇敢地面对“死亡”。
  以下是部分咨询对话摘錄: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当你想到死亡时,你都是怎么应对的呢?
  来访者(以下简称“访”):我就是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想,所以只要不看到有关死亡的东西,我就不会主动想起,那样就没事。
  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种方法有效吗?
  访:唉,其实我觉得只能短暂地缓解,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周围都很安静,那时候,我就会突然想到自己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了呼吸的那种画面,然后就害怕得睡不着了。
  咨:你在害怕什么呢?
  访:我就是怕我突然死了,害怕与这个世界脱离了联系吧。
  咨:我理解你的害怕与恐惧,因为我们任何人可能都曾害怕自己将来某一天会因为死而与这个世界脱离联系。但是,你想想,为什么明明你努力控制自己怕死的念头,可是夜深人静时,这种念头又会悄然出现呢?
  访:不知道。
  咨:假设你的头脑中有两个小人,一个是感性的,当你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它总是会出来扰动你,另一个呢,是理性的、控制的,它会严格压制你的负面情绪,不让这种情绪冒出来影响你的生活,那这两个小人,该怎么相处呢?
  访:那就让理性的小人一直压制感性的小人,不让它出现。
  咨:可是这样一味地压制它,它还是会在某个时候悄悄跑出来扰乱你,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啊。
  访:那怎么办?
  咨:我们可不可以想个办法,不要让理性的小人一直打压感性的小人,让他们和解怎么样?
  访:和解?
  咨:是的,让理性和感性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中,也就是既要理智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泄和表达这些负面情绪,让这些情绪不仅可以被控制,还可以被表达、宣泄出来,同时满足理性和感性小人的需要。   访:原来是这样。
  咨:所以我们刚才聊了那么多你关于死亡的记忆,这也是一种宣泄,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访:确实会好一点。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现在说出来,感觉也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
  咨:所以倾诉是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那还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至此,来访者终于领悟到正是因为他没有很好地处理负面情绪,才使得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不断增加和泛化的。只有让恐惧等负面情绪得到合理的表达和宣泄,才能在理性和感性上真正接纳“死亡”这件事情,才能真正勇敢地面对“死亡”,不再过度害怕。
  第一次咨询后,我给他布置了一项作业,即当头脑中再次出现对死亡恐惧的想法时,把它记下来,让理性和感性对话,并且尝试让感性的声音合理地表达和宣泄出来。
  (二)第二次咨询:放松训练,意象对话
  1.了解上一周情况,检查作业
  来访者告诉我,上周有两次想到死亡,第一次是在语文课上,有一篇文章是讲爷爷去世的,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爷爷的死亡和恐惧。第二次是在自习课上,物理课本有一句话“为了防止2036撞上火星”,让他联想到了死亡。并且,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头脑一片空白,后背发冷,头痛。可见,当死亡恐惧来临的时候,植物性神经系统发生作用,来访者没办法听到感性的声音,更没办法让恐惧情绪得到合理地表达和宣泄。于是,我在让来访者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做感兴趣的事情等的基础上,教给来访者适当的放松训练。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放松训练完成后,来访者反馈后背不发冷了,不紧张了,更舒服轻松了,放松效果较好。于是我让来访者在之后不断练习,直至熟练应用放松来拮抗这种恐惧和紧张感。
  2.意象对话技术,与死亡之神的博弈
  这是一次意象对话的尝试,让来访者想象自己独自面对死亡之神的恐惧,社会支持系统的加入不仅增强了来访者战胜死亡恐懼的信心,还强调了自己对死亡不再恐惧,坚定了对生的信念,实现了从对死亡害怕紧张到勇敢面对的转变。
  旁边有一些沙盘用具,我从中拿起一个骷髅头,来访者表示很害怕,不敢看。我让他不断练习刚才的放松训练,尝试放松。等他放松后,我让他看着这个骷髅头,想象这个骷髅头代表死亡之神在一个空房间里的画面。
  以下是部分咨询对话摘录:
  咨:现在你看着这个死亡之神,想象你在一个空房间里。请告诉我,他在哪里?你在哪里?
  访:他在前上方,而我在房间中央。
  咨:好,你现在什么状态?
  访:我站着,其实我很害怕,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他看出我在害怕他,所以尽管我后背发凉,但还是挺直了腰板。
  咨:那死亡之神呢?他在做什么?
  访:他要把我带走,他现在拽着我,他的左手拽着我的右手,好像要把我带走。
  咨:那你坚定吗?你和他,谁的力量强大?
  访:不算坚定。我觉得我快被他拽走了。
  咨:好,那我们加入一些人来帮助你好不好?请告诉我,你身边有没有很信任的人,他们可以过来和你一起对抗死亡之神?
  访: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
  咨:好,那就让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帮助你,现在你们怎么样?
  访:现在死亡之神拽着我,姐姐拽着我的胳膊,爸妈抱着自己,不让我被他拽走。
  咨:那你自己呢?
  访:比之前更坚定、勇敢了一点点。
  咨:那现在呢,谁的力量更强大一些?
  访:还是他。
  咨:请告诉我,你身边有没有值得信任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
  访:我的两个朋友。
  咨:好,让他们也加入进来。现在你们和死亡之神的力量,谁更强大一些?
  访:我感觉我们现在这边稍稍好一点点。但是我感觉他们的人也多了,也在拽着我们。
  咨:他们是谁?
  访:他们是我之前有防备的那些人,他们在帮死亡之神拽我。
  咨:也就是说,他们是你生活中提防的人吗?
  访:是的。
  咨:现在,你跟他们对话交流,让他们不帮助死亡之神对付你,可以吗?
  访:可以。
  咨:那怎么做?
  访:我对他们好。我百分百对他们好,他们如果有良心就不会害我。
  咨:所以现在已经有一些人被你说服,过来帮助你了,是吗?
  访:是的。
  咨:那其他人呢?那些没有被你说服的其他人。
  访:他们有的在旁观,没有行动,有的还是在帮着死亡之神。
  咨:那他们人多吗,力量强大吗?
  访:已经不多了,我觉得我们这边的力量更强大一些。
  咨:所以,当我们遭遇生活中可能要提防的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解除防备之心,百分百对他们好,他们就不会害我们。所以,其实你是安全的,别人不会伤害到你,你也不会伤害到你自己,你是安全的,不会受到威胁的。
  访:嗯。
  咨:那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哪边的力量更强大?
  访:我们这边了,我们人多一些,他们人少。
  咨:好,那你呢?你现在有没有比之前更加坚定、勇敢一些呢?
  访:嗯,有。
  咨:好,现在死亡之神与你们的距离有多远?
  访:远了一点。
  咨:5米吗?
  访:10米。
  咨:那怎样才能让他更远一点呢?已经有那么多人在你身边了。
  访:他们在往后退,我们这边的力量很强大。
  咨:然后呢?
  访:我们也可以往后退。
  咨:好的,现在你们肩并肩,一起往后退,现在与死亡之神的距离有多远了?   访:很远了,只剩一个点了。
  咨:好,看来你们这边的力量真的很强大了,能够战胜死亡之神了。可是,爸爸妈妈姐姐朋友不是时时刻刻都陪伴着你,如果他们不在你身边,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能勇敢面对死亡之神吗?
  访:我可以。
  咨:为什么?
  访:因为我不怕他了。我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们会帮助我对抗死亡之神。我自己也更加坚定和勇敢了一些。
  咨:好,那么恭喜你,你能独自一人勇敢地面对死亡之神,不再害怕了。现在请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世界吧!
  来访者因为恐惧死亡而泛化到对任何威胁到他生命的因素的恐惧和回避,所以时时刻刻防备有人害他。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处处提防他人,警觉性高,不仅会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精神过度紧张,还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可能处于威胁之中,增加了人際交往的负担,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紧张感。所以,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解除防备之心,真诚地与人交往,对来访者又是一个挑战。
  (三)第三次咨询:完善咨询效果,勇敢面对死亡
  这一次来访者表现得明显轻松自在。我们聊了上周的情况,来访者对死亡的恐惧感不再像乌云一样萦绕心头,当恐惧感来袭的时候,也会应用放松训练让自己摆脱紧张和恐惧。在人际交往中,不再时时刻刻提防有人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对朋友坦诚相待,以真心换真心,勇敢地面对。然后,我们探讨了怎样活着,怎样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至此,来访者不仅学会了怎样合理地处理恐惧情绪,还学会了怎样勇敢地面对死亡,我们都心满意足,收获良多。
  五、个案反思
  我们的社会忌讳提及“死亡”,仿佛那是不吉利的、倒霉的。但是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发展,当他们思考关于死亡的话题时,我们不应避讳、禁止,而应恰当地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死亡,勇敢生活。
  本案例中我对来访者尝试了一次意象对话,通过让来访者与死亡之神博弈觉察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社会支持系统的加入增强了来访者勇敢面对死亡的信心,不断确信自己是安全的,以此增加对生命的掌控感。最终,来访者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能够勇敢生活,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本案例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咨询技术,让来访者觉察到负面情绪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表达和宣泄负面情绪;让来访者在意象对话中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坚定生的信念和勇气。本案例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来访者没有有效地完成每次咨询后布置的作业。这启示我们要布置恰当的、合理的作业,确保得到肯定的反馈,并且提醒来访者将咨询中获得的合理的想法和行为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其能够在生活中自己指导自己,自己帮助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东营,2573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摘要〕昊(化名)是一名爱好文学和电影的高二男生,也是一名青少年习惯性自伤患者。在一次晚自习中,被值班老師发现有割伤和写遗书的过激行为,经过学校、家长的多方配合以及心理教师五个阶段共八次的面谈及辅导,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处理。本案例启迪我们,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学会及时并多方联动处理问题;明确心理教师个人职责;寻找问题的核心因素;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自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所以说,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水底天”的教学效果。作为提问的一种方式,“曲问”在课堂上是一种曲径,但抓好了往
在历次发行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内容往往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而学生往往由于学习的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在考场上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美的文章往往需要鲜活的材料来充实,材料的质量往往决定作文的质量。如何选材,成了做好文章的关键。在作文选材上,实际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贴近生活
〔关键词〕西藏班学生;学习适应;个案辅导  一、一般资料  学生基本资料:卓玛(化名),女,内地西藏班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  家庭背景资料:初中以前在西藏读书,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弟弟读初二,妹妹读小学五年级。家庭关系和睦。  学生自述:自己能来这所学校读书,爸爸妈妈很开心,自己刚来时也很开心,毕竟不是每个西藏的孩子都有机会来内地读书。但经过半个多学
外企“人才收割机”加剧我国高科技精英流失    金秋又至,各大企业已纷纷进入高校,提前开始“抢人行动”。一些企业招聘部门的人员明显感到,中国企业的人才竞争对手不仅是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更强大的压力则来自于美国的另一波“抢人行动”。  据最近一份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显示,中国名校高才生赴美情节愈演愈烈,清华、北大也被美国媒体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科协2008年5月发布的科
我家乡有个传统,爷爷奶奶疼长孙,爸爸妈妈爱满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是这么一种风气。我家本来有兄弟姐妹七人,夭折了一个大姐、一个四哥。活下来的五个兄弟姐妹当中,我排行老四,肯定是最被大人忽略的。现在被我们叫做大姐的其实是二姐。  那时候大人也没能力精心照顾每一个小孩儿,我们都像野草一样长大。突然听说哪家小孩儿在水塘里淹死了,或是爬树摔死了,全村人都跑去看看热闹,说些毫无意义的安慰话。没谁真的当心
〔摘要〕不少离异家庭中的学生内心很脆弱、敏感。因此,学生遇到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支持、接纳,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努力采用积极应对的方法调动学生内在和外在的有效资源,协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关键词〕离异家庭;亲子关系;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42-03
〔编者按〕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预防和疗愈心理健康问题,防止问题恶化、演变成危機,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解青少年的问题,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化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刊将从2021年1月起开设“陶博士读心法”专栏,作者为苏州大学心理中心陶新华博士,他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经验。在本专栏中,他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来分
〔关键词〕职高生;交往自信心;阳性强化法  一、个案资料  (一)个案自然状况  吴某,男,16周岁,农村职业高中一年级机械专业新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胆小、内向、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说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能力差做什么都不行。  另外
〔摘要〕在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学生在转介就诊后都会回归校园继续学习生活,但仍需要心理教师继续跟进关注其后续的心理动态,并通过心理干预防止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本文以一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学生为例,通过借助CBT技术帮助其改变不良认知,朝积极合理的认知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危机;抑郁;认知行为疗法  一、 案例背景  小朵(化名),女,九年级学生,15岁,成绩优异,性格较为内向。父母是普通工人,家